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2457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docx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docx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

行为矫正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为矫正的一般问题

一、行为

1.含义:

包括外显的行为变化和隐的心理过程。

2.行为的特征

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被观察和测量

与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二、行为矫正的定义

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

分析:

环境与某一特定行为间的关系。

矫正:

开展和实施某些方法来改变行为。

三、对象

正常行为:

大家共同接受的有助于身心发展的行为。

不正常行为:

1.行为不足:

说话少

2.行为过度:

话多、多动

3.不适当的行为:

发脾气

四、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

问题行为是习得的

各个问题是分别习得的

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

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

五、行为矫正的特点

1.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

2.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华生)

3.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4.对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

5.由日常生活中的人实施

6.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

7.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第二节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

一、国外行为矫正的发展概况

巴普洛夫的基础性工作

最先出现1962华生

华生形成惧怕白鼠和消除惧怕心理的实验

威特曼对学习困难儿童的体验和视力检测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环境的因素而造成的学习低能,通过改变环境对其进行训练,改善了他们的行为问题。

桑代克:

猫学会击打杠杆获取食物

行为矫正的三大杰出人物:

南非的沃尔普:

交互抑制

英国的艾森克:

对抗条件反射和厌恶条件反射

美国的斯金纳:

提出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行为分析的科学方法

二、我国行为矫正发展概况

1949前没有系统研究

空白阶段1949-1978

准备阶段1978-1985

开展阶段1986-1995

发展阶段1995年以后

第三节行为矫正的发展与应用

一、行为矫正发展的特点

重视塑造良好的行为

重视群体行为的改变

扩展到普通场合

二、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

1.教育

家庭教育:

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亲社会行为改变某些不良行为

学校教育:

良好课堂行为增进学生的学业行为

2.临床心理:

强迫症焦虑抑郁症

3.医药和保健:

吸烟喝酒

4.行为团体心理学方面

5.工业、商业和人事管理方面

6.运动心理方面

三、应用原则

1.防止滥用

2.避免误用

3.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4.遵循道德准则:

取得儿童及家长的同意最大效果及最小伤害行为矫正者的资格

告知家长正确认识行为矫正的性质

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一、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决定反应)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及理论

条件反射的基本定律:

消退分化泛化

制约与反制约的经典实验:

制约情绪;反制约情绪

沃尔普的临床实验:

交互抑制原理的出现系统脱敏原理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反应决定强化)

斯金纳的实验:

动物

富勒:

人(智力障碍)

林德司来和阿兹林:

儿童合作行为

毕吉武和贝尔

三、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产生背景:

行为主义的机械观行为主义观点的改变

基本容:

通过矫治者的不良认知以达到疾病减轻或消除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概要:

情绪困扰是由个人的不合理信念所引起的,所以要教导患者学习理论的治疗方法。

ABC理论诱发事件信念后果

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点:

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

概要:

感情和行为大部分取决于患者本人对周围世界的解释,想法和认知模式

认知歪曲的主要形式:

任意的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夸大或缩小全或无思想

四、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实验

观察学习:

替代性应答制约学习;替代性操作制约

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

行为、个体、环境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一果多因,一因多果

间接强化在学习行为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主要心理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重视过程动机过程

替代性强化的效果;环境的辨别诱因动机效果榜样对行为奖惩二出现的情绪反应

五、积极行为支持的理论

人类的行为时功能性的

人类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步骤

第一节选择目标行为

一、基本概念

1.目标行为:

计划去改变的某种特定行为

可以是儿童已有的行为也可以是儿童不具有的行为

定义目标行为:

客观的明确的具体的行为类别不能定义行为

2.终点行为:

行为改变实施前所拟定的目标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目标行为的确定

1.了解基本情况

2.确定目标行为

3.分析目标行为的特征:

行为发生的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类型、改变的方向、可观察性、可测量性

4.拟定终点行为:

用语明确、清晰评价标准具体、可测量

第二节收集和纪录行为基数

一、基数

1.定义:

在行为改变计划未实施前目标行为的发生状况

2.种类:

次数、频率、每一次发生所持续的时间

二、记录的准备工作

观察者:

专业人员(教师、心理学工作者)、家长、自己

记录的时间

记录的地点

三、收集行为基数的方法

连续记录法:

记录一个观察阶段中每一次行为的出现

成果记录:

行为发生带来的切实结果

间隔记录:

在一个观察阶段里各连续的时间段中记录行为的出现或不出现

半间隔:

是否在间隔发生

全间隔:

一直出现

时间取样法:

时间间隔部分时间记录

一个观察阶段里不连续的时间间隔中(有规律性)

四、呈现基数的方式:

图、表

图表包括:

x轴和y轴:

阶段名称、阶段线、数据点、数字标志

时间和行为

五、呈现基数的意义

确定强化的具体方式

在行为改变结束时,可说明是否有效

第三节确立行为改变的方法和强化物

一、确定行为改变的方法

确定强化物

与儿童建立起信任

与儿童面谈

向其解释目的

解释如何获得强化物

共同确定强化物

对强化物的适宜性进行分析

二、注意事项:

1.强化作用的持续时间

2.因人而异

3.与家长会面核对

4.特殊情况的进行再分析

5.社会性强化物的应用

第四节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案

对目标行为的发生进行强化:

良好行为及时奖励;不良行为及时惩罚

记录干预数据

第五节评估行为矫正的效果

撤掉强化物

第四章强化法

第一节强化的含义与分类

一、强化的含义

强化:

指运用强化物,特定的行为得以发生,或使特定的反应的概率得以提高。

强化物:

那些能提高特定反应的可能性或使特定反应的概率增加的任何事物或事件。

二、分类

1.根据行为的结果可分为:

正强化和负强化

2.根据强化的性质可分为:

无条件强化:

直接或间接与机体基本需求相关。

食物、水、安全等

条件强化:

不是自然获得,通过学习得来的。

3.根据强化的安排可分为:

连续强化:

目标行为发生——强化

间歇强化:

目标行为发生——强化或不强化

4.根据强化的来源: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自动强化:

行为本身使个体身体部发生某种变化,个体自动获得强化。

第二节强化物的类型和选择

一、根据强化物的容划分

1.消费性强化物:

一次性消费品无条件

潜在问题:

干扰难立即实施伦理不适合健康

2.活动性强化物:

喜欢的活动和争取的权利

普雷马克原理:

先要求个体从事被选率较低、发生概率小的行为,再让其从事被选率高、发生率大的行为,那么就可以提高原来低概率行为的反应概率。

潜在问题:

弹性不够立即性厌烦伦理问题

3.社会性强化物:

喜欢接受的语言、身体、表情

优势:

易实施

不干扰正常活动

不易出现厌足

广泛用于生活

注意:

对某些人赞美可能是厌恶刺激使用要有针对性。

4.拥有性强化物

5.反馈性强化物

二、根据强化起源或性质划分

原级强化物(无条件强化物)

次级强化物(条件强化物)

概括性强化物:

当某一条件性强化物与其他多种多样的强化物配对使用时

如眼神接触、表扬、身体的接近等

三、选择强化物

方法:

活动观察及事件调查

正确选择强化物

1.被矫正者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

2.被矫正者的喜好

3.使用方便

4.能够立即呈现

5.多次使用不易满足或不易饱厌

6.享用强化物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第三节正强化

一、定义

正强化:

如果一种刺激是人所喜好的,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适时地提供这种刺激就可以增加行为的出现率。

正强化物:

在正强化法运用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人们喜欢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刺激。

二、结构:

情景——行为或反应——强化物——结果

三、正强化物的应用原则

1.正确选择行为

正确选择强化物

实施前制订计划

实施强化

努力达成目标、逐渐脱离程序

2.实施强化

把计划告诉当事人

立即实施

强化时描述具体行为

结合精神奖励

给予少量强化物

不要在强化后提出批评或要求

四、影响强化效果的因素

1.强化与行为的一致性

2.强化与行为的直接性

3.强化物的数量和品质:

数量大——反应高过大——厌足减少——恢复强化作用

4.机体的状态:

剥夺——厌足

五、正强化的误用

1.强化物针对的是不良行为:

无意间的强化:

给钱

对什么是良好行为的认识有偏差:

小偷

无奈中给予强化:

哭闹

2.过早强化

3.拖后强化

4.强化过程中的偏差

强化物没有及时给予或没有一致给予

给予数量太多,出现滥用或种类单一,出现饱厌

当个体的行为已经持续发生,但强化物没有及时退出

强化物给予后不久,就对个体的行为提出批评

第四节负强化法

一、负强化的定义:

在某一刺激的情境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以引起厌恶刺激的移去和取消或者延缓出现,以后在同样的情况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二、负强化的过程

逃避:

厌恶刺激一出现良好行为——终止(真实存在)

回避:

听到信号(有过类似逃避的经验;观察到别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出现良好行为——免受(没有真实存在)

逃避与回避的比较

逃避:

被动的,厌恶刺激存在,厌恶刺激移去或减少

回避:

主动的,厌恶刺激不存在,厌恶刺激没有到来或延迟到来

第五节间歇强化

(一)维持行为的间歇强化

一、定义

偶然的对目标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强化是不定期的,良好行为必须持续一定时间后,才能得到强化。

二、优点

由间歇强化增加的行为,保持的更好、更巩固,不易消退;

不易出现饱厌现象;

更易操作,较经济

便于建立已维持的行为

连续强化不宜使用的行为

三、类型

分类标准:

行为发生的计算单位:

时间和比例间歇强化

1.固定比例强化:

只有当行为者作出的反应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时,该反应才能得到强化。

优点:

反应率高;饱厌现象出现缓慢,强化物有效时间长;

保持时间长;有助于保持其他行为

原则(有效应用的)

反应数目应逐渐增加

每次强化所要求的数目不宜过多

强化与强化间有停顿现象,注意所适用的行为。

2.可变比例强化:

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同预测地变化着的。

特点:

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确定,所以较少出现停顿

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数目围大,不易有减退现象

3.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需要强化的行为在前次强化后,经过某段时间再次发生就给予强化。

特点:

强化必须在一定时间间隔后所需要的良好行为出现了才发生。

所需要的良好行为在强化前相对稳定的,在强化后立即有一个停顿。

4.可变时间间歇强化

在一次强化发生后到下一次强化发生前两者间的时间间隔围绕一个平均值不可预测地进行变化。

特点:

两次强化间没有停顿的现象。

四、间歇强化的误用

消退法不连贯应用,可导致不良行为的加剧;类型不适合

五、有效使用的原则

1.选用的程序要适合目标行为

2.尽量选择便利于操作的程序

3.利用合适的工具盒材料以便敬请地、方便地决定什么时候对行为进行强化

4.强化次数由多至少

5.训练计划告诉被矫正者

六、时间强化与比例强化的综合运用

替代程序;协同程序;联合程序

(二)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

一、优点

更迅速地减少行为;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二、类型

1.低比例区别强化:

强化只在行为以低比例发生时给予,则以后的行为将以低比例发生。

条件:

有一些行为是可以容忍的;频率高时

类型:

整段时间:

在一定时间;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阶段反应的

应用:

改变儿童整天看电视;新生不良习惯;爱好零食;矫正过快或过慢行为的速度

2.零反应区别强化:

在一规定的时间若不需要的行为不发生,就给予强化

类型:

整段时间(在一定时间);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阶段反应的

3.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

在减少一个不良行为的同时,必然增加另一个积极行为,或在增强一积极行为的同时,必然使一不良行为减少。

正确选择不良行为:

确保行为的不相容性

在已有的行为反应中选择不相容行为

所选择的不相容行为应能在现实环境中维持

三、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的误用

1.针对良好行为

2.错误使用程序导致新的不良行为出现

3.选用程序不当导致对个体的行为失去控制

四、有效运用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的原则

1.选择一个适合于要减少的行为的程序

2.确定相应的容

3.选用合适的计时装置来精确地决定何时给予强化

4.强化由多至少

第五章惩罚法

第一节惩罚的含义和类型

一、惩罚法的概念:

承受厌恶刺激或撤除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

惩罚物:

导致个体行为减少或者消失的刺激物或者事件。

包括个体意义上的惩罚物和社会意义上的惩罚物

二、惩罚的类型

1.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

体罚言语惩罚反应限制

负惩罚:

隔离反应代价

2.条件惩罚和无条件惩罚

三、负强化和惩罚的比较

第二节正惩罚

一、体罚法:

随着个体不良行为的出现,对个体身体及时施予一种厌恶刺激,以阻止或消除其不良行为发生。

二、言语惩罚

有效应用:

常伴随惩罚物使用;身体能靠近学生;

如果个体需要关注,不适于使用;不能扩大化

三、反应限制:

当个体表现出问题行为时马上采取措施对其身体进行限制以阻止或者制止问题行为的出现。

适用于自我伤害:

自我刺激等行为

四、矫枉过正:

问题行为发生之后要求个体完成大量与其问题行为直接有关的活动。

形式:

过度补偿:

做更多的活动

使环境恢复到更好

积极的练习:

不断地、重复做一定时间或者一定量的正确行为

五、体力劳动(针对攻击行为等)

第三节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

1.实施的立即性

2.实施的一致性

3.惩罚的连续性

4.惩罚的变化性

5.惩罚的时机:

越早越好

6.机体的先前状态

7.对良好行为的强化

第四节正惩罚的使用

一、惩罚的副作用

1.引起个体的不良情绪反应甚至攻击行为

2.逃避和回避惩罚情境

3.容易使个体模仿

4.惩罚成瘾

5.惩罚升级

6.施罚者的心理困扰

7.道德问题

二、惩罚法的误用

1.惩罚时产生不一致:

不同惩罚者前后不一致;不同人员惩罚态度不一致

2.延缓实施惩罚

3.惩罚过于轻微

4.强化了要惩罚的行为

5.孤立使用言语惩罚

6.不告诉儿童该做什么

7.惩罚了良好行为

8.滥用惩罚:

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罚

第五节负惩罚

一、隔离

1.定义:

当儿童表现某种不良行为时,暂停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将儿童从受到正强化的环境中带到一个不受正强化的环境里,并让该儿童在那儿待上特定的时间,由此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2.种类:

观望式;排除式;绝缘式

3.作用:

有效消除不良行为;促成儿童自律

4.实施步骤:

(1)确立目标行为

(2)合理选择适当的隔离法

(3)确定隔离时间

(4)行为改变计划告诉孩子

(5)一旦不良行为发生,立即进行隔离

(6)拒绝→强制

(7)哭泣→忽视

(8)破坏物品→隔离

(9)记录隔离时的相关信息

5.适用围:

年龄:

2-12岁性格:

合群、外向争吵

6.影响隔离的因素:

(1)没有真正的理解规则

(2)隔离区不符合要求

(3)隔离期间教师、家长与儿童交流和接触

(4)隔离时间不适当

(5)没有进行阶段性评估

二、反应代价:

不良行为发生后,个体要损失一定数目的强化物,使问题行为发生率减少。

注:

代价要有足够的强度;立即丧失强化物;不能损害当事人的健康

第六章消退法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在一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若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对消退的误解:

行为的减少就是消退;忽视忘记就是消退;反应限制就是消退

二、消退的类型

1.由正强化建立的行为的消退——不给予强化

2.由负强化建立的行为的消退——消除逃避和回避

3.由间歇强化建立的行为的消退——先连续强化再消退

4.由自动强化维持的行为的消退——引起感官刺激的变化和消除

三、消退的效应(特点)

1.行为的缓慢减少

2.消退爆发:

哮喘发作、呕吐

3.自然恢复

四、影响消退有效性的因素

1.行为的强化特性:

连续强化的行为容易消退

2.识别并确认强化物:

观察——功能分析

3.严格控制消退行为的强化物

4.执行消退程序的背景设置

5.应用自然结果:

摇椅子;上课站立;光脚走路

6.与正强化结合

五、消退的使用前提

1.能正确识别问题行为的强化物

2.有效控制问题行为的强化物

3.保证当事人和他人的安全

4.容易消退爆发时,问题行为的升级

5.周围环境的所有人员能一致地执行消退

六、有效运用消退的原则

1.选择好可以应用消退的行为(选择行为要具体;行为在开始变好前可能变得更坏)

2.准备阶段应该考虑的问题

(1)建立行为基线

(2)确定不良行为强化物

(3)找出替代行为

(4)确定良好行为强化物

(5)确保相关人员清楚

3.程序实施过程中

(1)将计划告诉被矫正者

(2)正确运用强化

(3)撤除不良行为的所有强化物,强化所需要的良好行为

4.逐渐脱离程序

七、失败的原因

(1)不良行为之后不给予注意

(2)不良行为从其他来源得到间歇性强化

(3)良好行为没有被适当强化

八、消退法的误用

1.无意中消退了儿童的良好行为

2.中断消退程序,加强了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

3.对不良行为采用间歇消退法,结果是间歇强化了不良行为及附带的攻击性行为。

4.用于不具有消退性质的行为

第七章塑造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指通过对连续趋近于目标行为的行为进行系统的有区别的强化,并最终帮助个体学会新的目标行为的过程。

要求:

当被矫正者行为中出现了与目标行为相似反应时,应及时加以强化。

二、有效实施

1.开始阶段

确定目标行为

确定起始行为以及各个阶段性行为目标

确定各个阶段性目标行为的成功水平

2.实施计划

在开始进行塑造前应告诉儿童你的计划

在每个起始反应发生时立即进行强化

在儿童还没有掌握前一个接近性行为,不能进行新的接近性行为学习。

根据阶段性目标行为的成功水平确定何时进入下一个阶段。

不能强化太多次,也不能不足

有效进行差别强化

如果停止反应应考虑

沿着正确的步调前进

从一个行为到下一个行为不能太快

以足够小的步子进行

如果太快,回到较前的行为

不能太慢

用语言对个体行为进行指导

采用身体引导的方式

身体示模仿的方式

三、塑造的误用

逐渐形成不良行为:

自伤、捣乱

进程过快或者过慢

第七章渐隐法

一、定义

矫正者逐渐改变控制某一反应的刺激,直到被矫正者对部分变化了的或完全新的刺激仍然可以做出相同的反应。

二、优点

1.节约时间

2.有效避免错误的发生和重复

3.始终处于成功状态

4.易建立矫正者和被矫正者间的良好关系

三、有效实施

1.正确选择目标行为

2.选择强化物

3.起始刺激

4.合理安排渐隐步骤:

说明刺激强度以及有几种刺激参与;

步子的大小要适宜;

列出步骤:

说明规则和条件

5.实施

6.迁移

四、划分不同阶段刺激的方法

1.最多到最少

2.身体指导的部位缓慢变化

3.最少到最多

4.延迟时间

五、渐隐与塑造

第九章链锁法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通过训练刺激——反应链来建立目标行为的方法。

二、要求:

1.每个环节都牢固

2.某一环节困难即可细分

三、理论基础:

操作性条件发射

四、方式

1.整个任务呈现

2.逆向链锁

3.顺向链锁

五、选用

1.一次行为训练中只能用一种方式

2.行为简单,三种差异不大

3.逆向更适合复杂的行为

4.顺向和整个任务更适用于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5.弱智儿童适合整个任务

6.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先做一个整个任务呈现

第二节链锁法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任务分析,确定行为链

2.步骤间应有一个界限分明的刺激

3.解释并示

二、实施阶段

1.适时提出要求

2.一旦选取,就要坚持

3.在每次训练中使被矫正者体验全部的步骤

4.牢固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5.将困难环节细分

6.使用各种强化物

7.尽快减少额外帮助

三、巩固阶段

第十章榜样法

第一节概述

第七章定义:

以某个个体或某个团体的行为榜样,让儿童通过观察、收听、阅读或操作等途径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与榜样相同的动作思想态度和语言表达。

二、理论基础:

社会学习理论

三、榜样的种类:

身边的成人同伴各种媒体和信息中的人物

第二节榜样法的作用

第八章作用

1.帮助学习新的良好行为:

获得效果

2.激发表现已获得的良好行为:

解除抑制效果

3.抑制不良行为:

抑制效果

4.促进更多表现良好行为:

促进效果

二、影响榜样法有效应用的因素

1.儿童不具有模仿的能力:

注意力记忆力再现动作的能力

2.榜样不被儿童接受:

生活中;性别相同;同龄或稍大;亲和力强;专业、有地位的榜样

3.没有给予奖励:

榜样没有得到强化;被矫正者没有得到

4.没有尊重儿童的个性,贬低了儿童的价值

树立榜样的同时贬低了儿童的能力和价值;一位地攀比;无谓的比较

第二节实施步骤

第九章确立目标行为

二、选择好榜样:

熟悉的人;生活中真实的人;虚构的

三、榜样展示良好行为并受到奖励:

亲眼目睹;间接了解

四、儿童模仿并展示该良好行为,得到奖赏:

简单;复杂

第十一章代币制与行为契约

第一节代币制

第一十章定义

1.代币:

可能累积起来交换或其他强化物的物体

2.代币制:

通过应用代币来帮助被矫正者建立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

二、理论基础:

操作条件反射

三、构成:

目标行为;代币;奖赏;比值关系;代币兑换奖励的时间和地点

四、优点

1.具有很好的强化效果

2.立即性可增强行为和代币的关系

3.行为的结果进步更加显而易见

4.可以延缓或者避免强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饱厌现象

5.代币的价值及强化作用具有客观性

6.有利于教师更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行为

7.可以引入处罚程序

8.可以培养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