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244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

教育学习文章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农村改厕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村卫生改厕现场会,是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从解决事关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做起,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推广农村改厕工作经验,努力改善农村卫生状况,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

与会同志参观了牡丹区和曹县农村改厕情况,听取了菏泽市卫生局及部分市的经验介绍。

菏泽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把卫生改厕作为村容整洁的突破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组织和指导农民群众改厕所、防疾病,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

农村改厕工作体现了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的有机统一,是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行动,菏泽等地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改厕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农村卫生改厕是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村容整洁的必然要求。

我省农村卫生改厕工作始于建国初期。

上世纪50年代,为控制传染病肆虐,广大农村开始对厕所、牲畜棚圈、堆肥场进行初步整治改造。

60年代初,又广泛开展了以改厕、粪管为重点的“两管五改”工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为消灭黑热病、丝虫病、麻风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点传染病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农村改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省近半数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相关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各地认真落实省政府《XX省农村改水改厕规划》,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改厕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改厕积极性空前高涨,以改厕为重点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已成为社会共识,全省累计投入5.7亿元,新建改建各种类型的卫生厕所170万座。

截止去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15%,其中淄博、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了80%,全省有53个县(市、区)8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

卫生改厕改善了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增强了农民的预防保健意识,有力地维护了群众的健康权益。

“十五”期间,我省顺利实现无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目标,巩固了无脊灰防治成果,肝炎、霍乱、痢疾等主要消化道传染病发病率降低了21%,7种主要消化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平均下降了23%,群众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自XX年以来,泰安、济宁、枣庄、临沂、菏泽、烟台等局部地区多次遭受洪涝、台风灾害,从未因洪水漫厕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

以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有效地增强了农村抗灾防病能力。

总之,我省农村卫生改厕工作成效显著,并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㈠领导重视是农村改厕工作的关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制定了《XX省农村改水改厕规划》,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XX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把农村卫生改厕纳入法制化管理。

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把农村改厕作为村容整治的重点内容之一,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更快更好发展。

王军民副省长明确要求把村容整洁列入全省卫生工作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充分肯定并大力推广菏泽市农村改厕工作经验。

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两次在市爱卫会农村改厕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亲自推动农村改厕工作。

青岛市政府自XX年起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农村改厕工作。

泰安市市委书记耿文清、市长贾学英等领导同志深入农户视察厕所改造,了解使用、受益情况,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投资2100多万元改建、新建各类卫生厕所3.5万座。

东营市政府从XX年起,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实施“一池三改”工程,每户农民建一个沼气池,全面改造厕所、猪圈、厨房,目前已完成了6万多个户用沼气池建设。

菏泽市委、市政府把农村改厕纳入了“十一五”规划,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改厕工作的意见》,并将农村改厕工作列为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责任目标和农村经济社会考核指标,市委书记陈光同志、市长赵润田同志深入基层对农村改厕进行专题调研,明确提出将农村改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市政府还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XX年改厕目标责任书,全年确保完成5万户改厕任务,并实行奖惩措施。

  ㈡群众参与是农村改厕工作的基础。

农村改厕是一场破除千年旧俗的革命。

各地以健康教育、宣传动员为先导,从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入手,把全民宣传教育作为农村改厕的首要环节,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录像、幻灯等多种媒体,采取召开座谈会、建立示范户、干部进村宣讲、组织现场参观考察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改厕的意义和方法,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改厕积极性。

群众需求是改厕工作的持久动力,农村居民的自觉参与为农村改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多方筹资是农村改厕工作的保障。

坚持农民自愿和“谁受益、谁负担”、“民办公助”筹资原则,采取“国家补助一点,集体自筹一点,个人负担一点,企业单位支援一点”等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办法,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了农村改厕的渠道,为加快农村改厕步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

目前,政府规划、部门指导、财政补助、社会捐助、农民自愿出资出工相结合的农村改厕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㈣示范带动是农村改厕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适应农村改厕的建造类型与质量需求,各地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树立典型,摸索经验,因势利导,逐步加以推广,先后建造了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高压节水式等户厕类型。

济南、青岛、东营、济宁、菏泽等市在试点工作中,总结推广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起点高、质量好的卫生户厕,引导农村改厕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㈤部门配合是农村改厕工作的必要条件。

各有关部门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方向,发挥优势,加强协作,为促进农村改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发展部门把农村改厕工作列入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安排改厕补助资金;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沼气池带动改厕;卫生部门实施亿万农民健康行动,在人、财、物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强组织协调;建设、土地管理等部门把农村改厕列入村镇规划,加强农村宅基地和建房配套设施的审批管理,对改厕农户给予支持扶持;各级妇联积极组织发动,主动参与家庭改厕;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农村青年的主力军、突击队作用,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农村改厕。

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为农村改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整体合力。

  ㈥实施项目管理促进了农村改厕工作的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和规范农村改厕工作,国家通过实行项目管理,给予有力地支持和推动。

XX年我省共使用国家项目资金210万元,在40个县(市、区)实施了改厕项目,培训管理技术人员3242人次,建成卫生厕所14792座,超额完成国家项目任务2092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67.28万人次接受了面对面的卫生知识宣传培训。

各地认真组织实施改厕项目,借鉴项目管理经验,发挥项目实施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农村改厕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省农村卫生改厕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同志对农村改厕工作的意义及其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责任感、紧迫感不强,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给予重视和支持。

二是有些地方改厕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筹资渠道不畅。

三是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深入,群众改厕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是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部分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意识不强,移风易俗、创造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五是农村改厕长效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足,改厕工作起伏性较大。

  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为农村改厕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强大动力。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农村厕所是影响环境卫生的重要因素,是许多疾病的传染源。

推动厕所革命,是卫生部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提高农民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努力为农民兄弟办好事、办实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进一步开创农村卫生改厕工作的新局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村容整洁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农村改厕、改圈、改厨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村村通自来水和农村沼气化建设为改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把改厕改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村卫生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村容整洁这一目标,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参与、民建公助、因地制宜、科学改厕”的方针,积极推进卫生改厕工作,不断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努力为群众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卫生改厕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力争保持年均递增2%以上,到XX年达到80%;乡镇驻地公共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新建住宅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农民健康意识、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提高,肠道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改厕自觉性。

农村改厕是破除千年旧俗的卫生革命,群众的认识和参与程度具有决定性意义。

各级爱卫会要立足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宣传教育方案,协调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改厕科普知识宣传。

要把改厕知识宣传纳入“九亿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卫生下乡支农的重要内容,重点做好农村党员、干部、基层卫生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达到教育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

宣传教育要进村入户,示范带动,组织志愿者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民认同、理解和参与农村改厕,人人受益得实惠。

   ㈡科学指导,提高改厕质量和效益。

农村改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减轻农民的疾病痛苦和费用负担,各地要认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坚持“经济实用、简便宜行”,反对主观武断、强迫命令。

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因地制宜搞改厕。

我省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既有沿海又有内陆,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洼区,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民风习俗、文化基础等差异性较大,改厕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不尽相同。

各级爱卫会和卫生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在改厕实践中的创造发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改厕的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技术指导,促进改厕工作的健康发展。

农村改厕专业性较强,忽视专业技术指导,既影响改厕的质量和效果,又容易挫伤群众的积极性。

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农村改厕的技术指导。

当前,群众比较认可的改厕方式主要有卫生厕所、环保厕所和能源型厕所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设计形式。

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用肥习惯等多种因素,结合农民意愿和承受能力,推广经济适用、科学卫生、农民易于接受的厕所类型,向群众说明各种类型和设计形式厕所的优劣长短,让群众有所遵循、有所选择,切不可搞行政命令、一刀切。

第三,要加强技术培训,搞好示范带动。

以师资培训为重点,在集中培训技术骨干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同时,深入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和施工示范,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以提高改厕质量和效益。

  ㈢先试点,后推广,促进农村改厕工作全面发展。

改厕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农民切身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