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255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ocx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0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习目标

要点晨背

1.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

2.理解真理的具体性。

3.论证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探究一 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出现真理和谬误的原因:

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提醒: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其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探究升华

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

许多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话(好话、坏话、正确的、错误的)都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批评的、反对的)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打棍子、抓辫子,不担心“秋后算账”,不同意见能争个你死我活的,不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

对此,有同学认为,“真理因人而异”,有同学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

(1)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有的同学认为,“真理因人而异”,这种观点正确吗?

(2)在当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网络时代,“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吗?

答案 

(1)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知识结构及认识水平等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不能据此认为真理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

因此真理不会因热议而变成谬误。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在于是否被热议。

③在实践中,在网络热议中,真理会不断发展。

名师点拨

准确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真理只有一个,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典例1(2013·天津高考)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答案 B

解析 依据图一,书中作者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理解为菜刀,并把图一称为“剁肉图”,研究者结合图二、图三,把古人所拿东西理解为中国古扇,从而把图一称为“烤肉图”,这表明,虽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同一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B选项正确;A、C、D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

故答案选B。

探究二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提醒:

这里的特定过程是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探究升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亦日渐凸显。

中国共产党从具体国情和改革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国强民更富”,再到十八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了真理的什么特征?

答案 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名师点拨

正确认识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只有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

典例2(2013·四川高考)观察下图,下列对漫画蕴涵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①③说法错误,舍去;②④符合题意。

方法指导:

解答漫画类题目需要读懂漫画。

读懂漫画的意思,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明确选择的要求是做漫画型选择题的关键。

漫画中的事物是漫画的主体,是表达漫画意图的载体。

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形象和各事物的表面特征直接反映了作者或褒或贬、或扬或抑的创作意图,同时折射着试题要考查的目标。

漫画中的文字对准确理解漫画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漫画的名称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起着直接点化和揭示的作用。

在阅读中将漫画中的事物、文字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和意图。

对题干中的说明性文字应着重弄清三点:

(1)漫画表意;

(2)漫画寓意;(3)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

因此在弄清漫画表意和寓意的基础上,必须回归教材,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

探究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提醒:

单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探究升华

飞船向空间站运送人和物资,必须解决对接的难题,美俄都采取直接的多次发射试验的方法解决,费用大。

我国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在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的同时,还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方法进行。

然而空间交会对接是一项高风险的试验,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故障应急处置演练和全系统合练,多次曲折之后,才一次对接成功。

空间站建成后,美俄靠地面补给,代价大,我国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养来生产食物、空气和水,建造一个天上江南。

未来,中国要使人能到达深空的任何地方。

我国载人航天的探索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 

(1)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是在多次试验和解决很多曲折问题的基础上取得的。

(2)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我国载人航天要解决的难题会越来越多,没有止境。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

名师点拨

正确认识认识的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典例3(2013·新课标全国Ⅱ)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

实践决定认识,①错误;材料中联合国对发展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故②正确;认识的发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③错误;材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④正确。

新闻播报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遭遇严峻挑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深度思考

联系材料,结合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过程,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答案 

(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来源于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在其基础上深化和发展。

(2)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3)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深化。

                   

1.“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

”这是因为(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B.真理和谬误可以任意转化

C.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是不确定的

D.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A符合题意。

2.“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

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赫胥黎的这句名言揭示了(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真理起源于谬误之中 ④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真理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题干揭示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①②入选。

③和④表述错误。

3.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礁岛群的蚊虫控制专家正在等待联邦政府的批准,释放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生化蚊子”,以阻止登革热病在该地的传播。

科学家们称,他们计划释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类的雄性蚊子,这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雄性蚊子与野外的雌蚊进行交配,将先天缺陷遗传给后代,数代之内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且还不会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发巨大连锁反应。

这说明(  )

①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特点 ②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③意识活动有目的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生化蚊子的出现,是科学家们有目的的意识活动,③正确;该实践活动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及结果也是客观的,所以该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特点,①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

4.历时近4年,由薛其坤院士带领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组成的联合实验团队,尝试了1000多个样品,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重大科技发现,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

这一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协同创新、集体攻关、多次试验的一个成功典范。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认识的进步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尝试了1000多个样品,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这一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协同创新、集体攻关的成功典范,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所以①③符合题意。

②和④说法错误。

5.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合理性。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定位是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识,说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说明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基础自测

知识点一 真理是客观的

1.毛泽东说: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 ④真理是永恒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和真理的客观性,故选①②③;④表述错误。

2.真理是客观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黑格尔说: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信息反映了真理不断发展,但往往又处于一定阶段,这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③符合题意。

真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绝对的,①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④错误。

知识点二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

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

上述材料说明(  )

①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 ②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与谬误无明显的界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题中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越好,但对某些食品而言,却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体现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与题意无关,④说法错误。

选A。

4.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求索真理的过程和认识的反复性等知识。

①中“循环过程”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观点错误;人的认识总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错误。

科研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生物认识的深化,说明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综合提升

5.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是新闻工作者永远的价值追求。

但真相往往不是漂在水上的油花,也不是清澈溪流中触手可及的卵石,很多时候,它就像原始森林里来去无形的灵狐,只有穷追不舍的猎手,才可能发现它的踪迹。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是一个过程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真理是抽象的绝对的,谬误是具体的相对的 ④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选①②④。

③表述错误。

6.中南大学2008级本科生刘路成功破解了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西塔潘猜想”,从而让这个沉寂了十余年、曾经难倒过许多研究者包括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数学难题彻底解决。

这说明(  )

A.真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发展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知识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同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故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7.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代表着纯洁和高雅”,随着欧洲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这个“真理”认识崩溃了。

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这表明(  )

A.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 C

解析 新的发现使原来的“真理”认识崩溃了,表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故选C。

A、D与题意无关,B项表述错误。

8.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面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我国的探月工程是为探索宇宙真谛,造福人类服务的。

从“嫦娥一号”的绕月,到“嫦娥三号”的落月,我们一步步走近了月球。

探索过程中的新需要、新要求推动着探月技术的不断进步。

航天人历经千百次的地面模拟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航天人集体“探”出来的。

“嫦娥三号”落月并不是我们对月球认识的结束,而是探月的新起点。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的?

答案 

(1)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探月活动是为探索宇宙真谛,造福人类服务的。

航天技术是航天人集体探索的结果,随着探索的深入,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航天经验来自于航天人的探索,探索过程中的新需要、新要求推动着探月技术的不断进步。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航天人历经千百次的反复实验,成功实现落月目标,这不是我们对月球认识的结束,而是探月的新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