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254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docx

《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docx

高一语文暑期练习6

高一语文暑期练习3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烙印/炮烙疏浚/逡巡畏义自诩/栩栩如生抹布/拐弯抹角

B.伛偻/佝偻押解/浑身解数塞满/塞翁失马未遂/半身不遂

C.弹劾/隔阂沽名/怙恶不悛数落/数见不鲜打量/量体裁衣

D.滑稽/稽首毗邻/犹抱琵琶契约/提纲挈领形骸/言简意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如今,中学生痴迷网络,彻夜上网,出现了恶心、头痛等现象,甚至患上了“网络综合症”,但是,他们却不以为然,依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C.“中央帝国”似乎又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监狱,他感到压抑、拘束,始终如涸辙之鲋,异乡独客。

D.自有高洪波担任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传闻以来,各路媒体或力挺,或质疑,热闹之极,唯有号称足球第一媒体的《足球报》却不赞一词。

3.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分别源自名著中的哪些人物?

()(4分)

   ①“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②“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③“如果现在还有牺牲的必要,那么就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罢。

④“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答:

①②③④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出你对这个小故事的感悟。

(不超过30个字)(5分)

  美国一位颇具声望的外科医生正在给病人做心脏手术,开刀完成要缝合伤口时,新来的小护士竟然要求医生停止缝合,所有的护士都大吃一惊,他是大牌医生,小小护士居然当场给他难堪!

原来她依步骤检查了所有的设备与材料是否完整无误,她告诉开刀医生:

“我准备了12块纱布,现在只有11块,还有一块没拿出来,必须再找到那一块!

然而医生断然宣称:

“不,我全部拿出来了。

小护士还是抗议:

“不对,我们总共用了12块纱布!

外科医生慢慢地说:

“我会负起全责,缝合伤口吧!

“不行就是不行!

”小护士不让步。

这时,医生抬起头来,露出他偷偷藏起来的第12块纱布,笑着说:

“你到哪里都会成功的!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

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魏彭城王韶拜定州,除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

“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

“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

余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执手曰:

“今我出都①,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

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

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受。

韶乃戏业曰:

“卿邀名人也。

”对曰:

“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

”后高祖书与韶云:

“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

”韶,高祖之婿也。

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

“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

”崔暹问业曰:

“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

”答曰:

“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

“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寻以病卒。

(节选自《北齐书·循使传》)

【注】①出都:

六朝时人谓出至京城为出都。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彭城王韶拜定州拜:

授予官职

B.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济:

成功

C.卿邀名人也邀:

求取

D.后寻业断决之处寻:

不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C.欲令厚偿,业固辞不受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D.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求,无乃尔是过与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业出身贫寒低微,年轻时在州府任官吏,他秉性廉谨,不接受同僚分给的不义之财。

长史刘仁之表示要与他同心戮力。

B.长史刘仁之对孟业颇为信赖,后征召入朝为官,临行向彭城王极力举荐孟业并勉励孟业要恪守正直的人格。

C.孟业的马死了,元韶想让州府官人吃马肉而付钱给家贫的孟业,孟业不愿做这类有损清廉风气的事。

他后来受到齐高祖的重视。

D.刘仁之出任兖州长官,临别又向吏部长官崔暹推荐孟业。

孟业后做司州长官高岳的法曹官,因形貌短小,遭到高岳鄙视和当众讥笑,后高岳很佩服孟业有断决之明。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

(3分)

答:

(2)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3分)

答:

(3)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4分)

答: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①

李清照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③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④,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此词为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时年53岁。

②尘香:

尘土里掺杂落花的香气。

③双溪:

河流名,在今浙江金华。

④舴艋舟:

一种小船。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词人为何“日晚倦梳头”?

请作出具体的分析。

(5分)

答:

(2)古代词人运用多种手法来形容人的愁绪。

如李煜《虞美人》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江城子》云: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与这两个名句相比,你是否认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艺术效果上比它们更胜一筹,为什么?

(5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

(2),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5)但见悲鸟号苦木,。

(李白《蜀道难》)

(6),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7)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8),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温暖的村庄

安庆

①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

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

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

②春节在家时,有一天儿子对你说,爷爷的手工面真好吃。

儿子去老人的锅里给你盛了一碗。

你怔怔地捧着,自己就是吃父亲的手工面长大的啊,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喜欢上父亲的手工面了,想起自己在城里馋时去吃街上的手工面,父亲的手工面才是最最好吃的啊。

你的泪掉在了碗里。

③走在流浪途中的人最频繁想起的一个词,就是“村庄”。

那个在某棵树下埋着自己胞衣的地方是永远忘不了的。

那里才是你最终的灵魂,才是你灵魂的栖息之地。

又一次远行,背起行囊就要回家的时候你忽然地想起村庄,忽然想起“温暖的村庄”这几个字,,你对村庄的温暖有了一种疼痛的体味。

当脚步踏在村口的时候你的心悸动起来,那是一种远行,带着一种漂泊,一种苦寻的远行。

你在村口闭上了眼睛,真的,一刹那,你竟然不敢大睁着眼睛去看自己的村庄。

但你还是睁开了,你实在想看看想念中的村庄,永远系着你灵魂的村庄。

树叶在你离开时才刚刚成片,才刚绽出一年的旺盛,现在竟然也开始落了。

时光真是无情,时光真像一把锋利的钳子,再坚硬的钢丝也能铰断。

妻子和两个孩子站在胡同口,你看见他们了,他们手拉着手看你慢慢地走近。

妻子牵着他们的手不让他们跑,你突然看见孩子们长高了。

时光也真是有意思,女儿的辫子撵上妈妈的长了,儿子在用一双狐疑、期盼又调皮的眼神看着你。

④村庄是很大的,要真正走遍村庄也是不容易的,村庄好象是让你永远都不会走遍的,你长到八十岁,回头一望,你真的会有没有走过的地方,没有去过的人家。

其实这就是村庄的阔大,村庄给你的念想。

村庄是太大了,多少年多少代她生长了多少树多少庄稼,衍生了多少人,养过多少鸟多少牲畜,建起了多少房子,多少人走成了多少路,你怎么会把村庄走遍呢?

其实,村庄是很小的,抬一抬腿就到头了,村庄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

只是那巴掌一握就会把好多游子,把好多时光,把好多的梦,把多少年庄稼的长势握在手里。

⑤你现在又离开村庄了,你又天天走在城市的大街上。

有一天你又站在阳台上,你遥望着村庄,你忽然又想起“温暖的村庄”了,你想起了一棵孤独的坟树,坟树下的母亲,坟树上留恋着悠然盘旋的鸽子,坟树,其实是你最大最痛的怀念。

你想起一生都守在村庄的父亲,你想应该让父亲来这个城市走一走。

站在窗口忽然想,让父亲来看看城市的成长,城市的模样,让父亲也站在楼上望一望他住了一生的村庄吧。

⑥你的心已经跑回村庄。

⑦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

(选自《散文百家》2007年第07期,有删节)

11.文章开头说村庄是“固执”“自信”的,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固执”“自信”的理解。

(6分)

答:

12.第③段说到离开村庄的人对村庄的温暖有一种“疼痛的体味”,这种“疼痛的体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答:

13.第④段中作者先说“村庄是很大的”,又说“村庄是很小的”,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5分)

答:

14.文章的标题是“温暖的村庄”,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

选做题实用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鲁迅与胡适

房向东

鲁迅与胡适的交往,从鲁迅的日记看,是始于1918年,而来往较多的是在1923年和1924年。

1924年以前,他们从相识到友好,是朋友;1924年以后,他们政治观点上有所不同,又因了胡适的“高升”,他们日见疏远,关系日趋恶化。

此后,鲁迅时不时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胡适,在鲁迅生前,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

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初,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

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

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

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鲁迅与胡适分歧的第一次具体表现,是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

当时,《新青年》同仁“颇以不能听见反抗的言论为憾”(刘半农语),他们从斗争策略着眼,导演了一出“双簧戏”,激怒了封建卫道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封建主义守旧派短兵相接的斗争由是展开。

胡适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之一,对“双簧信”的内幕自然是清楚的,但他视之为“轻薄”之举,并以为“凭空闭产造出一个王敬轩”并不值得辩论。

但鲁迅的态度则相反,鲁迅认为此举无可非议,因为“矫枉不忌过正;只要能打倒敌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不过,他们的分歧并没有公开化,也没有发生冲突,属于各说各的。

鲁迅和胡适之间,还有一个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

1923年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胡适更系统地宣传了他的“整理国故”的主张。

胡适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

到了1925年,胡适走到了爱国学生的对立面,以进研究室“求学”为借口,反对学生运动。

1922年5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召见胡适。

溥仪召见胡适这件事的当时,鲁迅并没有什么评论。

到了1931年底,蒋介石召见胡适等见诸报端时,鲁迅才旧事重提,予以挖苦。

鲁迅“骂”胡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而所谓“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一直成为胡适“卖身投靠”的一条罪状。

此后,鲁迅在多篇文章中,以此为根据,臭骂了胡适,说他为日本侵略者献策。

比如,1933年3月26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的笔名发表的《出卖灵魂的秘诀》(此文乃瞿秋白所作,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将其收入《伪自由书》)一文中说:

“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

”此外,在《花边文学》的《算帐》一文,《且介亭杂文》的《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的《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一文,都提到了“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的问题,鲁迅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抨击。

1933年3月15日,鲁迅写了后来被收入《伪自由书)的《“光明所到……”》一文,批评胡适为国民党监狱涂脂抹粉的行为。

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

这些评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政治偏见,即便这样,也还有一些客观的内容。

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初期,鲁迅和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是一致的,也有着共同的主张。

B.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总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

C.胡适倡导“整理国故”,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根本目的就是反对学生运动。

D.鲁迅和胡适的所有分歧中,本质性分歧是胡适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

16.请分条概括鲁迅和胡适之间几次大的分歧。

(6分)

答:

17.请概括胡适对鲁迅的批评、抨击所采取的态度。

(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

长老搬走了椅子,在那等候。

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

落地后的小和尚忽然发现椅子已变成了长老,他仓皇逃去。

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长老的发落。

但长老并没这样做,压根儿没对谁提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

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从此他收住心,再没有去翻墙,刻苦修炼,若干年后,成了寺院的新长老。

人谁无过,当容其改,正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有时宽容引起的心灵震动和道德反思比批评和惩罚更强烈。

宽容不仅需要“胸怀”,更需要一种智慧。

请以“宽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B】(A.lào/luòjùn/qūnxǔmā/mòB.lǚ/lóujiè/xièsāi/sàisuì/suí

C.hégū/hùshǔ/shuòliáng/liàngD.jī/qǐpíqì/qièhái/gāi)

2.【B】(A.祸起萧墙:

原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B.不以为然:

然,是,对。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此处应为“不以为意”。

C.涸辙之鲋:

原指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小鱼。

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D.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3.①阿Q ②王熙凤③(高)觉慧④周朴园(4分,每个1分)

4.要点一:

事无巨细,留意小节,顾全大局;只认事实,不认权威,坚持真理。

要点二:

做任何事,都要小心翼翼,不要忽略小节,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

(5分,凡能答出“注意小节”得4分,写出感悟,文通句顺得1分。

倘能写出“认真”“细心”等可以酌情给2-3分)《成才之路》P88

5.【D】(寻,查找,找到)

6.【C】(A、者,助词,……的人/助词,句中停顿,表判断B、乃,于是/是C、坚决D、超过/责备)

7.【D】(高岳只是内心看不起孟业,认为他太矮小,并没有明确表示出他对孟业当众鄙视和讥笑。

8.

(1)译文:

现在我离开您到都城去,您就失去了帮助,我恐怕您在以后的时间,不能自我保全。

(计分点:

出都、失援、自保全)

(2)译文:

我禀性特别愚笨直爽,只知道自我修养,没有别的长处。

(计分点:

愚直、自修、他)

(3)译文:

人是动物,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百种忧虑影响他的心绪,万件事物劳累他的形体,心绪波动,必然耗损他的精神。

9.答案:

(1)刻画了一个流落无依、孤苦凄凉的中年妇女形象!

(2分)“日晚倦梳头”,日方高起,可懒于梳理,真切地抒写了词人心灰意冷的情绪。

这种别样的心情是有原因的,其时金人南下,几经丧乱,与她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因而,个人不幸与国家的危难交织在一起,使得词人无心梳妆。

(3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三个词人都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来形容愁绪,都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

(2分)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

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已经把愁物质化变为在江中可随水流不尽的东西。

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可见李清照更胜一筹。

(3分)(本题为开放性题,能自圆其说,意思相近即可)

10.⑴社稷次之⑵学而不思则罔⑶只是当时已惘然⑷惟草木之零落兮

⑸雄飞雌从绕林间⑹笔落惊风雨⑺响穷彭蠡之滨⑻门前冷落鞍马稀

11.“固执”表现了村庄对这一方土地的坚守(或村庄总在那里矗立着,从不缺席)(2分)“自信”表现了村庄相信从这里走出的人永远不会背离村庄。

(2分)村庄繁衍了一代代人,是灵魂的栖息之地,(1分)又是情感的寄托,一种传统文化的呼唤与回归。

(1分)

12.远行的人经历了远离,感受到了一种漂泊、苦寻的苦痛;(2分)因牵挂亲人感到时光飞逝的无情;(2分)回家之时,蓦然回首,感受到了久违家乡、久违亲人之痛。

(2分)

13.不矛盾。

(1分)村庄的空间范围虽然很小,但村庄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每一件物都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如写成“村庄包含了许多,衍生了许多人,建成多少房子,走成多少路”也可得分)(2分)巴掌大地方能把久远的历史、众多的游子以及他们的理想追求握在手里。

(2分)

14.从触觉的角度形象地写出村庄的特点——温暖,贯穿了全文;(2分)表达作者对温暖的村庄怀有一种依恋、期盼之情,(2分)让读者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温情。

(2分)

15.【A】

16.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关于胡适被溥仪、蒋介石召见;关于胡适对日本入侵的态度。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四点得6分,)

17.在鲁迅生前,胡适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多有偏见。

(每点3分)

【附文言译文】

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人。

孟业家境原本贫寒低微,年轻时任州府官吏。

他秉性廉洁谨慎,他的几个同僚侵占盗窃官府的绸绢,分三十匹给他,孟业拒不接受。

东魏彭城王韶被任命为定州长官,孟业被任命为典签之官。

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

“我在官府外面,您在官府里面,我们同心合力,希望会取得成功啊!

”不久刘仁之被征召入朝任中书令,临上路向彭城王韶禀告述说:

“殿下身边可信任的人只有孟业,希望您专一重用他,其他的人是不可信任的。

”刘仁之又与孟业告别,拉着他的手说:

“现在我离开这里到都城任职,您就失去了援助,恐怕您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能自我保全。

唯有恪守正直的人格了,希望您能自我勉励。

”孟业只有一匹马,又因瘦弱而死。

彭城王韶认为孟业家境贫穷,就让州府官吏一同吃马肉,想让这些人多给孟业一些钱,孟业坚决推辞。

彭城王韶于是戏谑地对孟业说:

“您是求取声誉的人啊。

”孟业回答说:

“我以低贱的身分,虔敬地侍奉您,已经不能做多少对您有帮助的事,又怎么能损伤败坏清廉的风气呢!

”后来高祖写信给彭城王韶说:

“姓孟的典签官用尽心力为官,为什么不安置他在你跟前做官呢?

”彭城王韶是高祖的女婿。

刘仁之后来治理兖州,临上任对吏部长官崔暹说:

“贵州可用的人,只有孟业,应该选拔推荐他,别的人是不可信任的。

”崔暹对孟业说:

“您以前在定州,不知有什么政绩,让刘西兖如此钦敬赞叹?

”孟业回答说:

“我秉性愚直,只知道自我修养,没有别的长处。

天保初年,清河王岳被任命为司州牧,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召他做法曹官。

孟业身形矮小,被谒见时,清河王岳因其矮小看不起他,只是笑不说话。

后来王岳找到孟业判决过的案件,才对孟业说:

“您判决案件英明,可以说超过了您的身体和容貌。

”孟业不久迁升东郡太守,为官因以宽和仁惠著称。

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全郡人都认为这是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

不久孟业因病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