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通病及整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237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建通病及整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房建通病及整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房建通病及整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房建通病及整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房建通病及整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建通病及整改.docx

《房建通病及整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建通病及整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建通病及整改.docx

房建通病及整改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整改

1.地基与基础工程

1.1土方工程

1.1.1挖方边坡塌方

A.现象: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大量塌陷。

B.原因分析:

1)地坑开挖较深,经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

2)地表水、地下水活跃地区开挖基坑时,缺乏降排水措施,由于水的,使土湿化,降低土的凝聚力,以致失去稳定而塌方;

3)边坡顶部附加荷重过大或外力振动影响,边坡失去稳定而塌方;

4)土质疏松、开挖土方施工方法不当,造成塌方。

C.防治措施:

1)合理确定放坡系数,消除土层不稳定因素;

2)选择适宜、合理的降排水措施;

3)边坡顶部荷重应适当控制,必要时应远离基坑堆放,同时应控制产生振动的因素;

4)根据土质情况,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法。

1.1.2回填土沉陷

A.现象:

填土沉陷,造成室外散水坡空鼓下沉,建筑物基础积水,甚至导致建筑物结构下沉。

B.原因分析:

1)夯填之前未认真处理,回填土后受到水的浸湿出现沉陷;

2)回填土不进行分层填夯,使回填质量得不到保证;

3)回填土干土颗粒较大较多,回填达不到密实度的要求。

C.防治措施:

回填之前,应认真处理,并进行分层填夯,必要时,要浇水浸泡,严格控制密实度。

1.2打压桩工程

1.2.1桩身断裂:

A.现象: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

贯入度逐渐增大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B.原因分析:

1)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承受不了抗弯强度而断裂;

2)桩的细长比过大,沉入时,又遇到较硬的土层;

3)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4)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桩架的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5)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弯曲;

6)制桩时,水泥标号不符合要求,砂石中含泥量大或石子中有大量碎屑,造成桩身局部强度不够,出现该处断裂。

C.防治措施:

1)加强预制桩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几何尺寸等各方面,严格按相关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

2)认真分析地质勘察报告,尽可能详尽地了解地质情况;

3)严格按桩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必要时应请设计和地勘人员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

1.3防水混凝土结构工程

1.3.1混凝土蜂窝、空洞渗漏水

A.现象:

混凝土的表面缺浆、小孔,形成蜂窝状。

B.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不净,模板拼缝不严密,漏浆严重,模板未浇水湿润;

2)混凝土浇捣不密实或漏振,混凝土搅拌不均匀,使混凝土和易性差,又不分层浇捣振实;

3)混凝土浇注时下斜不当,造成混凝土严重离析;

4)钢筋密集处或预留空洞、预埋件处,混凝土浇注不畅通,造成孔洞。

C.预防措施:

1)在支模过程中,应仔细检查模板质量,确保模板表面干净,拼缝严密,并在浇注混凝土前适量浇水,使模板表面保持湿润;

2)浇注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下斜高度不宜过高,避免造成离析想象,全方位振捣。

钢筋密集处应调换角度多次振捣;

3)预留洞、预埋管件处,应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如增加防水挡板,一并灌入混凝土中。

1.3.2混凝土施工缝漏水

A.现象:

施工缝处渗漏水

B.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没有按规定的形式留缝;

2)在浇注上层混凝土时,没有进行施工缝接浆,

3)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垃圾及杂物掉入施工缝中未及时清除,当浇注上层混凝土后,即在新旧混凝土间形成夹渣层;

4)施工缝处混凝土浇捣不密实。

C.预防措施:

1)严格按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的要求留设施工缝,改变施工缝位置时,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改动;

2)浇注上层混凝土时,应及时清理下层混凝土表面,清除垃圾,并将平整出凿毛,以利于上、下层混凝土结合;

3)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该仔细振捣,确保其密实度。

1.3.3混凝土裂缝渗漏水

A.现象:

混凝土裂缝渗漏水。

B.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注后养护不当;

2)混凝土浇灌后产生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当温度产生非均匀降温时,造成表面层温度裂缝;

3)水泥用量过大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4)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

C.预防措施:

1)严格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

2)混凝土浇筑后,应采取适宜的养护方法。

对大体积混凝土,尤其是气温偏低时,应采取蒸汽养护或其他能使表面温度高的养护方法,尽可能减少温度的非均匀降低,以避免混凝土裂缝。

2.主体工程

2.1模板工程

2.1.1爆模

A.现象:

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或浇注完毕后的短时期内,模板向外变形(外凸)。

B.原因分析:

1)模板的强度不够或刚度不够;

2)支撑的强度或刚度不够;

3)支撑的失稳(如支撑的软弱地基上,由于基土下沉等所致);

4)钢模板扣件的数量不足或扣件强度不够。

C.预防措施:

1)模板及其配件应符合相关要求,尤其是强度和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模板的支撑应按有关模板施工的有关规定执行,必要时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通过计算确定,支撑的承载面应有足够的强度。

2.1.1模板不易拆除

A.现象:

混凝土梁、柱或板的边模或角模,在拆除时不易拆除,甚至嵌在混凝土内,拆不出来。

B.原因分析:

1)模板拆除过迟,粘结太牢;

2)模板漏涂隔离剂;

3)木模板吸水膨胀,致使边模或角模嵌在混凝土内。

C.预防措施:

1)拆模应选择适宜的时刻,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值时进行;

2)模板表面应涂隔离剂;

3)尽可能使用钢模,避免使用木模板吸水膨胀嵌入混凝土内;

2.2钢筋工程

2.2.1钢筋的质量不符合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要求;

A.现象:

钢筋表面锈蚀,冷弯试验不合格等。

B.原因分析:

1)市场混乱,产品假冒伪劣;

2)仓储管理不规范,露天堆放,受雨雪侵蚀;

3)钢筋表面有裂缝,结疤或折叠。

C.预防措施:

1)严格对分承包方进行评价;

2)严格按“仓储管理办法”进行材料的保管;

3)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2.2钢筋焊接问题

A.现象:

焊接缺陷,焊缝夹渣、咬边、焊瘤。

B.原因分析:

1)焊接工艺不当,包括焊接速度、电流大小、焊接角度等;

2)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到位。

C.预防措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焊接工艺并严格执行;

2)对操作人员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并经常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

2.3混凝土工程

2.3.1蜂窝:

A.现象:

混凝土表面无水泥砂浆,露天石子深度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厚度,石子间形成蜂窝状。

B.原因分析:

1)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或组成的拌合物材料计量不准确而形成;

2)由于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使混凝土离析;

3)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或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严实,漏振;

4)模板支架不稳,孔隙未堵,造成混凝土漏浆过多,形成蜂窝。

C.预防措施:

1)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并加强对砂、石、水泥、水的用量的计量;

2)混凝土拌和要均匀,并在浇注混凝土时,密实振捣,防止漏振;

3)模板支撑应稳固,并检查有无孔隙,必要时应堵住较大的孔隙,防止漏浆。

2.3.2混凝土强度较低

A.现象:

部分混凝土或个别混凝土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B.原因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计量不准确;

3)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或拌合物不均匀;

4)混凝土冬季施工时,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5)试块没有做好,如试模变形,振捣不密实,养护不符合要求。

C.预防措施:

1)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拌制,并搅拌均匀;

2)采取适宜的养护措施。

2.4地面与楼面工程

2.4.1基土沉陷:

A.现象:

垫层、找平层发生不均匀下沉、断裂。

B.原因分析:

1)对填土的土质要求控制不严,用淤泥、腐植土、耕植土做为填料;对填土前的清底工作控制不严,积水未排除,橡皮土未及时处理;填土的土料含水量过大或过小,达不到规定的密实度;

2)填土时每层虚铺厚度过厚,夯实遍数不够;没有全部夯实,特别是室内的四周边夯击不实,容易产生不建议你沉陷。

C.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土质,禁用淤泥、腐植土、耕植土做为填料;基坑清底时,应排除积水,尽可能不扰动原土结构,如遇橡皮土应及时换填,并将其夯实;回填土应保证有规定的含水量,含水量过大应翻晒,过小,应洒水夯填;

2)严格控制虚铺厚度和夯实遍数,边角处如电夯夯不到时,应人工夯实。

2.4.2空鼓(多发生在水泥砂浆、水磨石面层)

A.想象:

面层有裂纹,小锤敲击有空鼓。

B.原因分析:

1)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积灰,与面层粘结不牢;

2)铺设时,基层表面过于干燥,吸收面层砂浆水分,使面层局部强度低;

3)铺设时,对基层表面浇水过多,局部积水,影响到面层砂浆水灰比增大,与基层粘结不牢;

4)楼板灌缝不密实或板缝有垃圾、裂缝,也易造成面层空鼓;

5)穿过地面的暗配管没有事先固定牢,铺设面层时有颤动;管壁上的面层过薄

C.预防措施:

1)铺设面层时,应清理底层,使之无垃圾和杂物,并保持相当的湿度,以利于混凝土粘结;

2)暗配管等应固定牢固,防止颤动,影响混凝土粘结。

2.4.3起砂:

A.现象:

一般发生在水泥砂浆面层,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地表与楼面,表面粗糙,用脚搓后起砂灰。

B.原因分析:

1)水泥砂浆的水灰比过大,砂浆稠度过大,表面强度较低,不耐磨;

2)面层、压光过早,表面有游离水,造成面层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磨性能降低;压光过迟则水泥胶凝体的凝结结构遭到破坏,影响表面强度,容易产生起砂;

3)养护不当,养护天数不够,致使水泥砂浆早期脱水而影响强度;工种交叉施工,过早上人走动,损坏了面层。

C.预防措施:

1)按设计配比拌制砂浆,并考虑水分的挥发,适量加水;

2)选择适宜的时间压光,避免因压光过早产生游离水,过迟破坏水泥胶凝体结构;

3)采取合理的养护方法和时间。

2.4.4裂缝

A.现象:

一般发生在基层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的地面面层上。

B.原因分析:

1)由于预制板侧面的几何尺寸不规整,预制板安装时离缝不均匀,有的板下缝拼拢,无法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基层形成“瞎缝”;

2)灌缝不密实,灌缝细石混凝土强度低,达不到设计要求;

3)在楼板灌缝混凝土养护期内,楼板过早承受施工荷载,造成灌缝处裂缝,影响基层整体性,同时也导致了面层裂缝。

C.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预制板的制作和安装质量,安装时离缝应均匀;

2)灌缝用的细石混凝土应按设计配比拌制并确保其强度;

3)灌缝混凝土的养护期内,严禁承受施工荷载。

3.屋面工程

3.1屋面开裂:

A.现象:

一般在屋面完成后1~4年内的冬天出现,开始细如发丝,以后逐渐加剧,一直发展到1~2mm以致更宽。

裂纹分又规则裂纹和无规则裂纹两种,有规则裂纹一般位于屋面板支座两边10~50cm的范围内。

B.原因分析:

1)有规则裂缝的枢要原因是温差引起,使屋面板产生胀缩。

再接是由于卷材质量低、老化或在低温条件下产生冷脆,使其韧性和延伸度降低等原因;

2)无规则裂纹的原因,是因卷材搭接长度小,卷材收缩后接头开裂,翘起或卷材老化后龟裂、鼓泡破裂。

此外,找平层分格缝设置不当或处理不好,以及水泥砂浆不规则开裂等,也会引起卷材的无规则裂缝。

C.预防措施:

1)温差引起的规则裂缝,在所难免,只能依赖与维修来保证建筑物的功能。

由于卷材质量引起的规则裂缝,应在采购和试验、检验方面加强控制,尽可能避免低劣材料用于工程中;

2)无规则裂缝,应在施工过程中加以避免,如合理设置找平层分格缝、卷材搭接长度按要求施工等。

3.2天沟渗水

A.现象:

天沟内积水,排水不畅通,在天沟雨水口处渗水。

B.原因分析:

1)天沟纵向坡度太小(小于5‰)或有倒坡;

2)雨水口的短管没有紧贴基层;

3)水斗四周卷材粘贴不严密,或卷材层数不够。

C.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如天沟纵向坡度、卷材粘贴、卷材层数、雨水口的安装等,使之符合规范要求,并加强监督检查。

4.建筑采暖用煤气工程

4.1管道接口处渗漏:

A.现象:

接口处有渗漏。

B.原因分析:

1)螺纹断丝,缺丝或烂牙,螺纹接口配合过松,或者填料为交合进螺纹间隙等,造成螺纹接口渗漏;

2)法兰接口时,两法兰不平行,强行对口;法兰密封面为清理干净或螺栓拧紧不均匀及拧紧力不够等,造成法兰接口渗漏;

3)承插接口渗漏原因。

C.预防措施:

前述渗漏原因1)、2)均系安装过程中未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安装所造成或者操作人员疏忽所造成,故应严格操作工艺纪律,并经常培训操作人员,使其精心操作,确保质量。

4.2排水不畅或堵塞

A.现象:

排水管不通,或水量较小。

B.原因分析:

未做好产品保护,排水管存水弯内存有水泥砂浆或建筑垃圾。

C.预防措施:

对直接操作人员及间接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教育,使其增强成品或半成品的保护意识。

即安装完管道后应及时封堵,间接操作人员如碰掉或发现封盖丢失,应及时封堵,以免水泥砂浆或建筑垃圾掉进存水弯。

4.3采暖系统局部暖气不热:

A.现象:

采暖设施温度较低甚至没有温度。

B.原因分析:

1)顶部全部不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顶部缺水,如果顶层暖气片有水,但暖气片仍不热,则可以断定是循环泵循环流量不够,应该增大循环流量;

2)某一单元局部不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设计部合理,管径偏细,排除设计原因后仍不热,则应是管道局部堵塞,应清除堵塞物或更换管道。

5.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5.1接地线与接零线混接:

施工人员对接地、接零概念不清,对图纸技术要求不熟悉。

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施工前应严格进行作业技术交底制度。

5.2管内配线密集时,线路不同或串线;

1)操作人员接线时未按编号连接或编号错误;

2)钢管连接时,钢管内毛刺未清理干净,刮伤线皮,造成串线;

3)为严格校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