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2183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x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docx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学案)-2017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

包括现代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历程及特点;现代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及阶段特点等主要内容。

一、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不同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

①经济基础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三权分立制度建立在私有制之上;②行政权力主体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全国人民,三权分立制是资产阶级;③组织原则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度是分权制衡。

【误区警示】要正确判断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首先要明确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不能与其他时期政治建设的内容相混淆。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发展历程

①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③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④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⑤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别提醒】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A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B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D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D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

特征:

①共产党领导是根本。

在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亲密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

②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

这与西方多党制中以谋取执政地位为目的的反对党、在野党具有本质的不同。

③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

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1)“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主要指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各个方面有着根本的、重大的区别。

第三,实行“一国两制”,国家的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第四,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障。

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3)“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④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特别提醒】统一问题的由来:

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__香港_被英国殖民者占据99年。

主要是通过1841年侵占香港岛;1860年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侵占新界、威海卫。

至此,完全占领了香港。

__澳门__1553年被葡萄牙占据;台湾__是1949年蒋介石留守。

要正确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而台湾当局被迫作出回应。

海协会和海基会的成立,是两岸在“一国两制”的问题上达成的共识。

“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是针对两岸关系发展新情况而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细化,是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特别提醒】

(1)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①“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有巨大感召力。

②香港、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成功范例。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④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2)阻碍统一的因素:

台独势力和海外反华势力

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

例1.(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

“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

答案 C

【变式探究】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

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旧社会妇女没有地位,新中国妇女不仅有了选举权,地位也提高了,人民可以当家做主,故A项符合题意;注意题干限定时间“1953年”,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是在1954年,B项错误;C、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考点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例2.(2015·广东文综,17)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答案 B

【变式探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析 A、C、D三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主要是针对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于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新中国是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与之关系的。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考点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例3.(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31,4分)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变式探究】(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

“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逐渐高涨,更多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但此时国际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迫切需要更多力量来支持他们,因此,他们希望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此来牵制美苏两国,故选D项;题干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排除A项;B项是1979年;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考点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例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  )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都带有称霸色彩,不具有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内涵,①中“有别于”的表述正确,②中“基本一致”的表述错误;由“中国梦”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可知,③④表述正确,故选C项。

答案 C

【变式探究】(2015·浙江文综,38)(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

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答案 (3)方针和主张: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

影响:

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31,4分)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

本题的关键是时间的限定,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调整了外交政策,因此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得以上升。

A项是70年代后伴随着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才实现的。

C项是改革开放后推行的外交政策;D项是在70年代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后出现的。

2.(2016·天津文综,9,4分)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

“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

”这一声明(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民党的外交政策。

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共不承认国民党对外签订的一切丧权辱国的条约,因此D项正确。

而A、B、C三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排除即可。

3.(2016·江苏单科,12,3分)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

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

“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

解析 题干强调了这份文献是由中共团结中国社会各阶层制定的,突出了政治上的协商、合作,而且“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可知“它”为《共同纲领》,故选C项;《双十协定》不利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故与题干中“得到各方面人士一致拥护”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B、D两项主要是毛泽东个人的理论贡献,故排除。

答案 C

2.(2015·广东文综,17)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答案 B

3.(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

“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逐渐高涨,更多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但此时国际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迫切需要更多力量来支持他们,因此,他们希望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此来牵制美苏两国,故选D项;题干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排除A项;B项是1979年;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2015·浙江文综,38)(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

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解析 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以材料中的省略号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涉及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香港问题和“一国两制”;第二小问从外交原则、国家主权和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方式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3)方针和主张: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

影响:

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1.(2015·山东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答案 B

2.(2015·四川文综,14)(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

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

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

解析 第

(2)问,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再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作用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转变。

答案 

(2)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2014年江苏单科0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

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A

2.(2014年四川文综0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答案】B

【解析】题干叙述了现代中国50年代外交成果,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故50年代这些外交成果也正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A项“消除了”说法与史实不符,说法是错误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是现代中国80年代的外交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中美关系,无法反映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和缓和,故D项错误。

3.(2014年广东文综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

亚非拉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屋子再请客”

【答案】B

4.(2014年江苏单科0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的信息说明是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该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与会国不同社会制度特点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成功,故本题选择C项。

A属于中印之间会谈,不符合材料中“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信息;B有西方大国参与的会议;D是1971年,时间与题干反映时间不符。

5.(2014年浙江文综39

(1))(9分)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9分)

【答案】

(1)(9分)

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攻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

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9分)

6.(2014年福建文综17)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走势中能直接得出中美贸易总额在1972—1978年区间内出现了高低起伏波动,显然这与两国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A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项表述过于绝对,“始终”一词表述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美贸易发展此时文革尚未结束;D项发生在1971年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

7.(2014年安徽文综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注:

198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