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608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docx

《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docx

氯乙烯分厂事故案例汇编详解

 

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氯碱事业部

安全环保部

二〇一三年二月六日

目录

一、氯乙烯分厂“6·24”事故………………………………………………2

二、氯乙烯分厂“11·9”、“11·10”乙炔发生溢流槽着火事件…………5

三、氯乙烯分厂“12·2”事故………………………………………………7

四、氯乙烯分厂“2·7”劳务工烫伤事故…………………………………10

五、氯乙烯分厂“2·8”二期4#乙炔发生器一斗人孔炸裂事故…………12

六、氯乙烯分厂“2·23”二期变压吸附爆炸事故…………………………16

七、氯乙烯分厂“4·6”乙炔发生加料小缸爆炸事件……………………21

八、氯乙烯分厂“4·17”乙炔发生二期2#发生器二斗着火事件………24

九、氯乙烯分厂“7·29”二期乙炔发生2#发生器加料一斗着火事故…27

十、氯乙烯分厂“11·4”一期6#发生器排渣灼烫事故…………………32

十一、氯乙烯分厂“2·1”二期乙炔发生装置7#发生器加料一斗爆炸着火事故……………………………………………………………………34

 

一、氯乙烯分厂“6·24”事故

一、事故发生时间

2010年6月24日8时50分

二、事故类别

压力容器鸣爆

三、事故性质

责任事故

四、事故死亡人员

杨金成,男,19岁,汉族,未婚,维修工,甘肃省民勤县人

五、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20万元

六、事故发生经过

氯乙烯分厂一期北固碱干燥器设备需定期加装固碱(大约每半月加装一次),2010年6月23日9时,氯乙烯分厂技术员打电话通知工段主操,要求开南固碱干燥器,停北固碱干燥器准备加装固碱。

北固碱干燥器停止运行、泄压后,开始进行氮气置换,在置换过程中,技术员通知分析室取样分析一期北固碱干燥器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并出具合格的分析报告单。

2时30分左右,技术员打电话通知兰太安装维修公司检修班班长(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与兰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安装分公司签订了设备维修保养协议),要求打开北固碱干燥器顶部人孔盖,加装固碱,并与其签了检修工作票。

4时10分左右,兰太安装维修公司检修班班长安排维修工杨金成(死者)等三人去打北固碱干燥器顶部人孔盖,按正常工作流程,当时他们三人把人孔盖螺栓拆卸下来,盖子没有往开打。

6月24日早,由于一期南固碱干燥器底部发生堵塞需要临时停止运行进行处理,为了不影响生产,要先将北固碱干燥器恢复投入运行。

8时20分左右,技术员通知兰太安装维修公司检修班班长,要求闭合氯乙烯分厂一期北固碱干燥器顶部人孔盖,接到电话后检修班班长先办理了检修工作票,随后派维修工杨金成(死者)、刘德元到氯乙烯分厂进行闭合人孔盖的检修作业。

8时40分左右,维修工杨金成(死者)、刘德元到达固碱干燥器三楼检修作业现场做检修前的准备工作,8时50分左右,一期北固碱干燥器旁的操作人员突然听到一声燃爆,随即维修工刘德元满脸带血从三楼检修平台跑下来,告诉操作人员杨金成(死者)被固碱干燥器人孔盖打伤赶快救人,随即将两人送往医院,杨金成经抢救无效死亡,刘德元受轻伤。

七、事故原因分析

1、氯乙烯分厂在6月23日9时,将一期北固碱干燥器停止运行置换完后,拆除顶部人孔盖螺栓(顶部人孔盖未打开)。

6月24日8时30分又进行顶部人孔盖的封闭,在该设备放置长达近20个小时后,没有进行再次进行通风、置换,设备内聚集了氯乙烯气体,由于昼夜温差大,固碱干燥器内形成负压,空气由底部积液器阀门进入,并与氯乙烯气体局部形成混合气体,由于维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操作不当产生火花,引起了燃爆,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氯乙烯分厂作业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相关管理人员对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检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没有进行辨识,没有严格落实作业票制度,没有对作业现场进行查看、跟踪监督,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是本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氯乙烯分厂技术员在安排检修作业时没有发现和及时消除检修作业场所安全隐患;氯乙烯分厂厂长没有严格落实岗位操作规程,劳动组织不合理,未及时发现检修作业现场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不到位是本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4、兰太安装分公司安全员对检修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没有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兰太安装分公司检修班班长对检修作业现场缺乏管理是本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5、兰太安装分公司经理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和与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签订设备维修保养协议所约定对从业人员发放符合作业现场要求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在检修过程中,对于检修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穿戴监管不到位,是本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6、氯碱事业部经理、副经理未督促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对设备人孔盖的闭合未制定详细、周密的操作规程;未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和制度的落实是本起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

八、防范措施

1、氯碱事业部通报事故情况,公布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对本企业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2、氯碱事业部在与外来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要明确本单位与施工单位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指定专职人员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3、要求氯碱事业部与兰太公司以本起事故为教训,举一反三,加大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力度,规范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企业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用工管理以及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对外协人员加强针对性的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大安全生产基础的管理工作。

 

二、氯乙烯分厂“11·9”、“11·10”乙炔发生

溢流槽着火事件

2010年11月9日凌晨3点左右、2010年11月10日21点50左右氯乙烯分厂二期乙炔发生器溢流槽处发生两起闪爆着火事件。

一、事件经过

(一)2010年11月9日凌晨3点左右,排渣工王伟仁在二期发生一楼给3#发生器排渣,待排完渣后,巡检到二期南侧渣浆池旁边时,突然听到二楼一声闷响,发现4#发生器溢流口处起火,火势较大,立刻联系中控室,内操联系生产主管张帅,张帅闻讯跑到发生楼西侧,看到发生二、三楼火势较大,随即在发生一楼3#发生器处拿起灭火器(王伟仁跟上也提一个灭火器)跑到发生二楼,当时到二楼后发现1#、2#、3#发生器溢流槽处没有火光,4#发生器溢流口正在着火,为灭火方便将窗户玻璃敲碎,用灭火器将火扑灭(时间约3:

20分)。

(二)2010年11月10日21点50左右,甲班主操(祝汉勇)从一期渣浆泵房巡检完毕,行至乙炔中控室附近时,突然听到二期发生楼一声巨响,马上向二期发生厂房跑去,发现1#、2#、3#、4#发生器溢流口处起火,随即告知内操后与发生巡检工(左俊杰)、排渣工(张海东)三人从发生一楼南门提上灭火器冲上二楼将火扑灭(当时时间约为21:

56分)。

二、事件原因分析

这两次着火事件,究其原因是:

近期外购电石量增大,电石中的硫、磷含量高,电石在发生器反应后有磷化氢产生,磷化氢在空气中易自燃,且溢流排出的渣浆中伴随有乙炔气体,从而引发了闪爆并燃烧的事件。

三、防范措施

(一)物资分公司外购的电石一般要进入二期破碎厂房,同时通过检测中心对电石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中要有硫化氢和磷化氢的含量,检测中心要及时进行检测并将结果通报生产管理部和氯乙烯分厂;

(二)氯乙烯分厂要将乙炔发生溢流槽做为重点巡检部位,每半小时安排专人察看溢流槽;

(三)氯乙烯分厂在乙炔发生厂房二楼放置足量的灭火器,一旦溢流槽着火,内操立即停止发生器振料,外操立即组织灭火;

(四)氯乙烯分厂要组织岗位人员进行操作规程的培训,使其熟练、准确地操作,以便尽可能地减少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五)氯乙烯分厂定期组织乙炔装置人员进行演练。

 

三、氯乙烯分厂“12·2”事故

2010年12月2日凌晨,氯乙烯分厂发生一起转化器爆炸事故,事故造成三人死亡,一人重伤,

一、事故经过

12月2日大夜班交接班时(23:

40分左右),VCM转化装置巡检工发现7号、8号转化器出口管有砂眼,拌有酸液流出,报告给主操。

主操通知调度及小夜班主操,进行放酸处理;同时,当班调度向分厂厂长及装置专工汇报了现场情况,分厂厂长告知当班调度要加强排酸并确认泄露的具体位置。

1:

00左右,厂长和装置专工到达现场。

此时,管内酸液已基本排完,并拆开7#、8#有砂眼地方的保温层。

总调通知内蒙古乌海兴泰防腐设备有限公司专业堵漏技术人员来厂处理。

2:

00左右堵漏人员到达现场开始用可赛新堵漏棒堵漏,在堵漏过程中,大约3:

30分发生爆炸。

二、事故调查情况

1、事故现场损失情况

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外,事故造成8#转化器报废,7#转化器严重受损,部分管道、电气仪表线路损坏,爆炸的冲击波使得周围的门窗及玻璃破碎。

2、8#转化器状况

8#转化器筒体撕裂,其附属的汽液分离器飞至约30米的乙炔主控室后,其管道上所属的六个控制阀门处于如下状态:

1#阀门(DN100)蒸汽回收阀处于关闭状态;

2#阀门(DN80)循环热水溢流阀处于关闭状态;

3#阀门(DN250)转化器物料进口阀处于开启状态;

4#阀门(DN80)循环热水补水阀处于关闭状态;

5#阀门(DN32)循环热水补水旁通阀处于关闭状态;

6#阀门(DN250)转化器物料出口阀处于开启状态。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一期一组8#转化器的六个控制阀门中有四个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即除了物料的进出口阀门外,其余用于控制换热的水阀、汽阀均处于关闭状态,8#转化器管程内的乙炔气体和氯化氢气体在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了大量热量,而由于阀门关闭,转化器壳程内的热水(95℃)不再流动,大量的反应量使得热水的温度急剧升高并汽化,随着转化器管程内的反应进行,壳程内已汽化的水蒸汽温度越来越高,压力也随之增大,转化器壳程在强压的作用下爆炸,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说明在故障处理过程中,有员工在对西8#转化器处置误将水、汽阀门全部关闭,但未将物料的进出口阀门关闭,造成转化器壳程超温超压,发生物理性爆炸。

2、间接原因

(1)转化器DCS监测系统在设计时,只设置了转化器温度的实时监测数据,且无温度超高的声光报警。

(2)转换器壳程无压力监控设施。

(3)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操作规程的培训不到位,个别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责任心较差。

(4)特殊岗位的安全操作管理制度不完善,职责不明确。

(5)对外来施工队伍监督管理上存在漏洞。

四、事故整改防范措施

(一)全事业部范围内的各生产单位分层级,即分为厂(部)长层、技术管理层、调度层、主操层、操作层,进行规章制度与规程的培训,同时疏理各环节的制度与规程缺陷,完善生产作业岗位的交接班管理制度,并将制度执行落到实处。

(二)细化操作规程,提高操作规程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疏理与辨识生产分厂的各装置的关键控制参数,完善巡检、操作、监控、应急处置等工作的相关制度,关键装置的操作补充完善操作票制度,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的生产作业岗位的职责。

(三)完善应急处置程序与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明确指挥体系与操作体系的职责,标识出关键设备与参数调节处置的安全范围与警示标志,使得应急处置过程现场管理有序。

(四)加强对厂区交通、危险源标识及警戒区的管理,完善作业环境管理的相关制度。

(五)完善事业部外包过程对人的管控,对甲乙双方的安全保障从入厂至作业区,从作业前、中、后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六)完善化工区作业的禁令,对检修工具、劳保护具、通讯工具、防静电装置等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予以落实。

(七)不断充实技术力量,完善专工管装置、专家管关键装置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适时开展岗位应急处置程序与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八)硬件上加装DCS系统上对转化器温度的趋势监控系统及声光报警系统,加装转化器壳程压力监控及报警系统,从工艺控制与监控系统上进行改进,同时,依据大沽化设计院的设计在汽水分离器上逐步加装安全阀。

(九)做好对生产设备的恢复性检查、检验和试验工作。

(十)对现场清理与恢复工作详见《氯碱事业部事故现场清理与修复整改专项方案》。

 

四、氯乙烯分厂“2·7”劳务工烫伤事故

2011年2月7日0点30分左右,氯乙烯分厂二期乙炔发生排渣岗位发生一起劳务工烫伤事故。

一、事故经过

2月7日0点左右,排渣工马智荣、翟真祥在接班后对二期发生器依次进行排渣,发现1#、4#、5#、8#排渣口堵塞,安排劳务工田进安对堵塞的排渣口进行疏通,疏通完成8#、5#后,大约0点30分左右,接着对4#排渣口进行疏通,捅渣过程中,田进安听到排渣口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就赶紧向上跑,急速喷出的电石渣浆喷到田进安的腿部,并灌满雨靴,少量喷到后腰部位,左脚、后腰部位被高温(呈碱性)的电石渣浆烫伤。

二、调查情况

1、电石渣浆温度80℃~90℃,主要成分Ca(OH)2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2、排渣岗位有酒后上岗(当时表现为瞌睡、刚睡醒)现象;

3、排渣口堵塞时,排渣工关闭排渣阀门,通知劳务工进行疏通,劳务工穿戴雨靴站立在排渣地沟两侧内沿上,使用铁棍捅开堵塞的电石渣后,将废水管插进排渣口内,等撤离至安全地点后,劳务人员示意排渣工开始排渣,排渣工开启排渣阀门进行排渣;

4、排渣岗位未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针对排渣岗位仅制定《关于乙炔装置排渣工排渣规定》;

5、劳务人员未进行安全教育。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岗位操作人员酒后上岗作业;

2、在劳务工疏通堵塞的排渣口时,监护人员监护不到位,未撤离至安全距离时,打开排渣阀。

(二)间接原因

1、未制定完善的疏通排渣安全操作规程;

2、劳务人员未经安全教育上岗;

3、劳动纪律松弛,对员工酒后上岗现象,分厂及相关管理人员未及时发现和纠正;

4、个人防护不全,在疏通堵塞的排渣口时,疏通人员仅仅穿戴雨靴站立在排渣地沟两侧内沿上;

5、新入厂员工独立进行作业。

四、事故类别

此事故为一起灼烫事故

五、事故性质

此事故为责任事故

六、防范措施

1、对所有外用工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必要的操作规程(方法)培训;

2、加大检查力度,严格检查“三违”现象,杜绝酒后上岗;

3、针对岗位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其中包括疏通堵塞的排渣口后的联络方法等,确保在疏通时排渣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疏通结束待人员撤离至安全距离后再开启排渣阀门,并对岗位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4、配备齐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建议对其配备连体式防护服,并佩戴防飞溅面罩;

5、新入厂员工不得独立操作;

6、结合事故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五、氯乙烯分厂“2·8”二期4#乙炔发生器

一斗人孔炸裂事故

2011年2月8日9点11分左右,氯乙烯分厂二期4#乙炔发生器一斗人孔炸裂,事故造成一人重伤、一人轻伤。

一、事故经过

2011年2月7日,乙炔二期内操发现二期4#发生器一斗活门保不住压,装置专工白伟联系兰太安装公司进行调试,并办理检修工作票,在检修时安装公司人员首先拆开一面人孔(西北侧)对锥形阀进行调试,调试完毕后安装人孔进行气密实验,由外操王永飞通知内操詹乔手动给一斗充氮气,压力充到15Kpa保压,内操詹乔通知外操一斗保不住压力,安装公司人员将另外一面人孔拆除又一次对锥形阀进行调试,反复拆装人孔3次对锥形阀调试后还是保不住压,下午16:

30左右决定第二天再调试气缸。

2011年2月8日8点40分左右,丙班主操通知维修分厂仪表维修人员二期4#发生器一斗活门密封不严有漏气现象,要求对其进行检查并进行调试。

当班人员张兆瑾、杨世成、宋旭亮接到通知后,到乙炔中控室了解故障情况(工艺人员表明4#发生器已经停用两个班时可以调试),8点50左右办理设备检修作业许可证后,仪表维修人员与工艺外操卢占军一同到现场对4#发生器一斗活门进行检查。

张兆瑾、杨世成负责检查调试,宋旭亮在一旁监护,张兆瑾对活门的气缸进气快慢进行调节后,联系乙炔中控内操郭巧进行开关活门,并进行冲氮保压,内操反应活门仍然漏气,张兆瑾又对活门的气缸进气快慢进行调节,如此反复进行4~5次,大约9点11分再次联系内操进行开关活门时,4#发生器一斗人孔炸裂。

造成张兆瑾左腿小腿处骨折,右腿韧带、肌肉严重损伤,杨世成右腿轻伤。

二、调查情况

1、事故发生前,2月7日对二期4#乙炔发生器一斗人孔进行过共3次拆装,调试锥形阀,做气密实验仍保不住压;

2、2月8日,通知仪表维修人员调节二期4#乙炔发生器一斗活门气缸,做气密实验仍保不住压;

3、事故发生前一斗压力:

时间

8点40分

9点00分

9点09分

9点11分

(爆炸时间)

9点12分

压力

–0.35KPa

–0.27KPa

–0.18KPa

15.5KPa

–0.09KPa

4、二期4#乙炔发生器压力统计:

2月7日,二期4#乙炔发生器压力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压力保持在1KPa以下。

时间

0点

4点

8点

12点

16点

22点

压力

0.55KPa

0.97KPa

0.82KPa

0.42KPa

0.29KPa

0.36KPa

2月8日压力统计

时间

0点

4点

7点

8点

9点

10点

13点

压力

0.26

0.5

0.2

0.4

0.3

0.36

5.65

5、4#发生器已经停用两个班时,且前一天一斗人孔经过拆装,未进行置换分析,便开始组织调试;

6、经检查,正水封液位显示不清,不易观察未真正起到安全设施的作用;

7、从二期4#发生器及一斗压力记录显示,可判断:

在对二期4#发生器一斗检修前,发生器及一斗未进行置换;

8、在对二期4#发生器一斗检修时,对一斗未进行取样分析;

9、2月9日15点30分左右,对二期4#发生器二斗冲氮保压时发现保不住压,存在密封不严现象;

10、检修前未对发生器及一斗进行置换,发生器内存在浓度极高的乙炔气体,乙炔气体通过二斗窜入一斗;

11、调试时一斗活门打开,空气进入后与乙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2、在进行锥形阀气缸调节时,操作人员站立在泄压口(人孔)处。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一斗活门气缸连杆注销为铁制配件,在连杆动作过程中,产生火花,将在一斗内已形成的乙炔爆炸性混合物点爆。

2、检修前未对发生器及一斗进行置换,发生器内存在浓度极高的乙炔气体,乙炔气体通过二斗窜入一斗;

3、调试时一斗活门打开,空气进入后与乙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正水封液位显示不清,未真正起到安全设施的作用;

5、在进行锥形阀气缸调节时,操作人员站立在泄压口(人孔)处。

(二)间接原因

1、检修作业票的签发存在应付现象,未真正落实防范措施;

2、采取的安全措施不全面,2月7日、2月8日两次检修均未采取置换、加盲板隔离等安全措施;

四、事故类别

此事故为一起其他爆炸事故

五、事故性质

此事故为责任事故

六、防范措施

1、将发生器所有的气缸连杆更换为防爆用品。

2、停用或检修设备时,水封等安全设施必须启用;

3、发生器任何部位的检修作业都视同为动火作业;

4、修订完善操作规程;

5、发生器菱形斗、电磁振荡器、胶圈、活门等检修必须对发生器进行置换处理

6、针对检修作业规程及其作业票的办理对分厂进行培训;

7、事业部加大对各分厂作业票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8、分厂详细明确内、外操的职责,应以内操为主,制定外操巡检路线、巡检点等,并详细记录;

9、针对动火作业分析对分析工进行专项培训;

10、修订动火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在做动火分析时,不仅分析可燃气体的含量,必须分析助燃气体的含量;

11、更换气缸连杆注销为不产生火花的材质;

12、对一、二斗西北面人孔采用盲板进行封堵;

13、结合事故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六、氯乙烯分厂“2·23”二期变压吸附爆炸事故

2011年2月23日上午11点53分左右,氯乙烯分厂二期变压吸附泵房发生空间爆炸事故,事故造成二期变压吸附泵房炸毁、部分设备、管线、电气仪表线路损毁。

一、事故经过

2011年2月23日凌晨2点44分左右,真空泵联锁跳停,二期变压吸附停车,岗位人员猜测可能是真空泵进出口压力大引起,现场查看无异常后进行二期变压吸附开车,真空泵联锁跳停停车,反复开车两三次后仍出现真空泵联锁跳停,之后现场查找原因发现HV102阀门出现故障,(当时天已经亮)联系仪表维修人员检修HV102阀门,发现阀门定位器故障,由于当时没有新的定位器,所以等白班时再找新的定位器进行更换。

2月23日8点40左右,DCS内操联系仪表维修人员检修HV102阀门,办理好作业票(作业时间是10点10分),到11点左右,仪表维修人员陈微、王磊开始准备检修HV102阀门,主操杨清瑞带领仪表维修人员到达阀HV102位置,阀HV102位于泵房北侧一米左右,仪表维修人员随即联系DCS内操动作阀HV102,发现阀门无进气压力,不动作,判断是定位器坏,之后,回精馏电气仪表值班室寻找新定位器进行更换,更换完新定位器后,正准备上定位器外盖时,监护人(外操张海瑞)发现附近空气中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要求陈微、王磊先撤离,等查明原因处理后再进行调试,陈微、王磊将定位器外盖安装上后,收拾完工具撤离回值班室,外操张海瑞将现场情况告知主操杨清瑞,杨清瑞到现场确认后发现现场刺激性气味确实很浓(HCL味道),泵房内气味更浓,根本无法进入里面,随后通知其他精馏外操回中控室一楼的工具室,并将情况汇报装置专工吕建军,正在汇报过程中,大约11点53分左右,二期变压吸附泵房发生空间爆炸事故,事故造成二期变压吸附泵房建筑物炸毁、部分设备、管线、电气仪表线路损毁。

二、事故调查情况

1、二期变压吸附于2011年2月23日凌晨2点44分左右停车,分别在3点04左右、3点59左右、6点10分左右变压吸附再次开车,均由于真空泵联锁跳停;

2、预热器温度、原料气流量历史数据统计

时间

3:

04:

11

3:

04:

50

3:

14:

25

3:

59:

38

3:

59:

56

4:

00:

46

预热器温度

(℃)

57

67

76

44.5

53.7

67.8

原料气流量(Nm3∕h)

507

1782

153

572

1703

1071

时间

6:

10:

48

6:

11:

05

6:

11:

13

6:

11:

14

11:

51

11:

52:

45

预热器温度(℃)

23.4

23.7

28

29

6.69

16.7

原料气流量(Nm3∕h)

0

76

2866

2864

0

0

时间

11:

52:

46

11:

52:

50

11:

52:

51

11:

52:

52

11:

53

11:

54

预热器温度(℃)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原料气流量(Nm3∕h)

0

2745

4311

4500

4500

3095

3、变压吸附回收的产品气(乙炔、氯乙烯)送到二期混合脱水工序的混合气(乙炔、氯化氢)总管,产品气在进总管之前依次经过一个止回阀和一个蝶阀,事故时蝶阀处于开启状态,事故发生后为切断变压吸附与系统连接管道,关闭此阀门;

4、事故发生前,泵房内走原设计的排空管线阀门处,阀门已拆除,阀门前法兰口连接的为临时排空管线,阀门后法兰处未加盲板,法兰口敞开;

5、二期变压吸附逆放一的产品气排空管线阀门处于开启的状态;

6、爆炸前现场有浓度较高的HCL气味;

7、二期变压吸附使用水环真空泵,泵出口气体含有水分,排空管线容易出现积水,冬季结冰堵塞,造成水环压缩机憋压,引起二期变压吸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