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原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460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原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原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原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原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原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原创.docx

《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原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原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原创.docx

独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精品原创

二〇二〇年秋部编版语文复习

课外类文阅读训练

1.阅读训练。

一张书桌(节选)

叶圣陶

   ①住在乡下的时候,我曾经托一个老木匠做过一张书桌。

我并不认识这个老木匠,向当地人打听,大家一致推荐他,我就找了他。

   ②过了二十多天,不见他把新书桌送来,我等不及了,特地跑去问他。

他指着靠在阴暗屋角里的一排木板,说这些就是我那新书桌的材料。

我不免疑惑,二十多天工夫,只把一段木头解了开来?

   ③他看出我的疑虑,就用教师般的神情开导我,说整段木头虽然干了,解了开来,里面未免还有点儿潮,如果马上拿来做家伙,不久就会出毛病,或是裂一道缝,或是接桦①处松了。

他怕我不相信,又列出当地的一些人家来。

某家新造花厅添置桌椅,某家小姐出阁准备嫁妆,木料解了开来,都搁在那里等待半年八个月再上手呢。

“先生,你要是有工夫,不妨到他们家里去看看,我做的家伙是不允许它出毛病的。

”他说到“我做的家伙”时,黄浊的眼睛放射出闪耀的光芒,仿佛文人朗诵他得意作品时的模样。

   ④又过了一个月,我走过他门前,顺便进去看看。

一张新书桌立在墙边了,老木匠正弯着腰,几个手指头抵着一张砂纸,打磨书桌的边缘。

   ⑤此后下了五六天的雨。

又过了十多天,老木匠带着他的徒弟把新书桌抬来了。

书桌是栗壳色,油油地发着光亮,一些陈旧的家具和它一比更显得黯淡失色了。

老木匠问清楚了我,就跟徒弟把书桌安放在我指定的地方。

只怕徒弟不当心,让桌子跟什么东西碰撞,擦掉一点儿漆或是划上一道纹路,他连声发出“小心呀””小心呀“的警告。

直到安放停当,他才松了口气,站远一点儿,用一只手摸着长着灰色短须的下巴,悠然地欣赏他的新作品。

最后,他说:

“先生,你用用看,用上些时候,你自然会相信我做的家伙是可以传子孙的。

   ⑥他说到“我做的家伙”时,闪耀的光芒又从他那黄浊的眼睛里放射出来。

【注释】①榫(sǔn):

制木竹等器物时,为使两块材料接合所特制的凸凹部分。

(1)文中老木匠迟迟不开工的原因是(   )

A.缺少人手

B.技术不够

C.木头还潮

D.身体不适

(2)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一致”说明了乡下只有这一个老木匠。

B.第②段中“特地”一词看出“我”的闲工夫很多。

C.第③段中“家伙”不止一次出现,指的是干活的工具。

D.第④段中,“又过了一个月”写出老木匠做书桌工期长,很用心。

(3)判断下列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括号内,完成练习。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①老木匠正弯着腰,几个手指头抵着一张砂纸,打磨书桌的边缘。

(   )

②他说到“我做的家伙”时,闪耀的光芒又从他那黄浊的眼睛里放射出来。

(   )

我想学着第________句的样子,描写我所熟悉的一个人:

________

(4)读第⑤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木匠对书桌的重视爱护。

写出相关句子。

(5)你喜欢文中的老木匠吗?

为什么?

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与萧红

林贤治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

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

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

然而,①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

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

原来的一双对人的家。

   鲁迅先生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

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

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

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②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上,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

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

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

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

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1)解释下面的下划线的字。

举目无亲:

________

一见如故: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心里的冰块”是指________;“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

②“健步地奔跑”是指________;“汗珠”喻指________。

(3)用“/”将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4)文章歌颂的是(    )。

①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②萧红才华出众   ③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5)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阅读理解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

她认真地对我说: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

    “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

我说:

“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

“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

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

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

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

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

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

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

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

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

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

“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

”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

“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

”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嗜________书如命:

________。

经久不衰________:

________。

(2)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3)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4)文中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

这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4.课外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作者苏轼和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动态的景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

(3)这是一首题画诗,诗歌的第1-3句主要写________,第4句则写________。

(4)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

(列举两例)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4)这则寓言叫什么?

说明了什么道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塞翁失马

近塞①上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④。

人皆吊⑤之,其父曰:

“此何遽⑥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jù)不能为祸乎?

”家富⑧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⑨。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

入塞,丁壮者引弦

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

之故,父子相保

——[西汉]刘安《淮南子》

(注释)①近塞:

靠近长城边境。

②善术者:

精通术数的人。

③亡:

逃跑。

④胡:

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⑤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⑥何遽:

怎么就,表示反问。

⑦将:

带领。

⑧富:

很多。

⑨髀(bì):

大腿骨。

大:

大举。

引弦:

拿起武器。

十九:

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

跛:

指腿脚不好,瘸腿。

保:

保全。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

A.善良B.擅长C.好D.容易

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马无故亡而入胡。

(  )

A.过去的,原来的B.所以C.原因D.朋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近塞上之人。

B.人皆贺之。

C.近塞之人。

D.此独以跛之故。

4)下列是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

“这怎么就会是一种灾祸呢?

B.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

“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灾祸呢?

C.人们都来祝贺他,那位老人却说:

“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灾祸呢?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   )。

A.事情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B.遇到好事情别太过高兴,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悲观绝望。

C.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换的。

D.坏事一定会发展为好事,好事也一定会发展为坏事。

7.请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黑板上的解剖图

自上卫生课的第一天开始,黑板上就画有人体解剖图,表明身体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

整个学期那幅图解都留在那里,不过老师从没有提起它。

最近一次测验时,我们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的,上面只写了一道试题:

“列举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

全班同学提出抗议:

“我们从没学过这个。

“这不是理由,”老师说,“那些知识已经写在黑板上好几个月了。

”我们勉强回答了一些以后,老师便把试卷收集起来,撕得粉碎。

“永远记住,”他告诫我们,“教育不只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

1)选词填空。

①一幅一副

对面的墙上挂着_____有些苍白的画,画中的人板着_____令人有些惶恐的脸。

②不止不只

a、这条路我_____走过一次呀!

我心想。

我有些害怕了。

b、河水_____可供灌溉,且可用来发电。

2)老师第一天在黑板上画人体解剖图的用意是:

_____。

3)从这篇文章中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8.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酸碱度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灰角鹿

有一只小鹿得了病。

病好了,他的角就变成了灰色。

他很伤心。

这天,他在草丛里睡着了。

两只小黄鸟落在他的角上,用树枝和干草搭起了房子。

等灰角鹿醒来时,一个漂亮的鸟窝已经在他的角上搭好了。

灰角鹿想:

“小鸟搭一个窝多不容易啊,我走路小心点儿。

有一天,灰角鹿听到头上有唧唧喳喳的叫声,原来鸟妈妈生的蛋孵出了一只小鸟。

下雨了,灰角鹿躲到树下,不让雨淋着小鸟;天晴了,灰角鹿站到暖暖的太阳下,让刚刚出生的小鸟晒太阳。

小鸟练习飞翔,但是因为翅膀没长好,要摔下来了,灰角鹿忙用自己的鼻子接住了小鸟。

小鸟长大了,三只鸟叼来许多柳枝和喇叭花,放在灰角鹿的头上。

灰角鹿的灰角变成了“花角”,漂亮极了。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故事中小鹿的角因为________变成了灰色,最后灰角变成了美丽的________。

3)故事中两只小黄鸟用________和________在灰角鹿的________上搭起房子,他们这样做是把________当成了________。

4)请用一两句话赞美这只灰角鹿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

“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

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

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

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

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

蟋蟀的触角像一簇________;蝴蝶的触角像两个________;白蚁的触角像一串_____;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_________;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_______。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

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

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

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

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

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本文说明的对象____。

题目中“鼻子”上引号表示_____。

2)开头为什么要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A.小麦穗B.小鼓槌C.小胡子D.小小的羽毛E.念珠

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

5)第⑥段加点词“有的”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⑦段“因此受到启迪”中“此”指代___________;“启迪”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C

(2)D

(3)A;C;1;爸爸把洗干净的茄子先小心翼翼地切成薄薄的片状,然后将薄片叠加在一起,只听“啪啪啪”,手起刀落,细致而又均匀的茄丝便乖乖地躺在菜板上。

(4)只怕徒弟不当心,让桌子跟什么东西碰撞,擦掉一点儿漆或是划上一道纹路,他连声发出“小心呀”“小心呀”的警告。

直到安放停当,他才松了口气

(5)喜欢。

因为:

①老木匠做人实在,讲诚信,从他解开木头后并不立即做书桌,而是等木头里面完全干了这件事可以看出来。

②老木匠具有技艺精湛,做事一丝不苟、尽善尽美的品质,从“大家一致推荐他”这件事和书桌做好后,他“弯着腰,几个手指头抵着一张砂纸,打磨书桌的边缘”这一动作可以看出来。

2.

(1)抬起;朋友。

(2)萧红的内心对未来没有了热情和憧憬;鲁迅先生一家给了这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关怀、照顾和同情,使她对生活有了信心;萧红的才华得以发展,在文坛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鲁迅先生在萧红文学创作中所付出的辛苦

(3)第1,2句为第一层,第3,4句为第二层,第5、6句为第三层。

第一层:

鲁迅先生为萧红开创了新的人生。

第二层:

鲁迅先生为一大批文学青年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

第三层:

鲁迅先生为中国现代文学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历史会永远铭记他。

(4)①

(5)关心爱护年轻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爱憎分明。

3.

(1)shì

;把读书看作是和自己生命一样重要的事。

就是酷爱读书的意思

;shuāi

;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

(2)摸书

(3)因为书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无所不包。

(4)不能。

因为只有把书翻找出来才能看到书,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书才会去摸书。

这三个词语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4.

(1)苏洵;苏辙

(2)竹;桃花;蒌蒿;江水;芦芽;河豚;鸭

(3)画面景物;由画面景物引发的联想

(4)早春(初春),三两枝的桃花、满地的蒌蒿、抽出短芽的芦苇

5.

(1)从;指示代词,这儿

(2)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

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糊涂了吗?

(3)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楚人做事呆板、糊涂的特点。

(4)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

1)B

2)C

3)B

4)C

5)D

1)一幅一副不止不只

2)了解考研同学们能不能关注这个知识,希望同学们能自主学习知识。

3)教育不只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

1)①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②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2)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3)“约”说明这个数字是个大约的范围,不是精确到这个数字,用上“约”让说明文语言更准确了。

4)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体的重力能转换成电能。

5)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1)4

2)得病;花角

3)树枝;干草;角;灰角鹿的角;树枝

4)这是一只乐于助人、能为别人着想的灰角鹿。

1)昆虫的“鼻子”——触角特殊含义

2)增添说明文的趣味性

3)CBEAD

4)举例子列数字昆虫嗅觉器多,嗅觉灵敏

5)“有的”表明昆虫的触角并非同时具有这些功能,所以不能去掉

6)昆虫触角的其他作用

7)昆虫触角具有各种功能模拟触角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