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331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docx

《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docx

五年级品社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1、世界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希腊的文明成就以及促进古文明诞生和发展的因素。

2、发现自己的生活与这些古文明的联系,意识到文明古国的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3、能在世界政区图上指认文明古国的大致位置,并收集相关资料。

◆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

1.教学目标

知识:

知道两河流域肥沃的土壤和湿润的气候造就了古巴比伦发达的农业、丰富的农作物,为古巴比伦文明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知道古巴比伦之所以是古文明的代表,和它发明过楔形文字、有过宏伟的建筑和产生过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分不开的。

方法与能力:

能在世界政区图上指出古巴比伦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大致地理位置。

通过自主收集资料、同伴合作交流的方法了解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战争摧残文明,体会和平的重要。

2、教学重点:

了解古巴比伦和两大河流的地理位置。

了解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3、教学难点:

知道古巴比伦之所以是古文明的代表,和它发明过楔形文字、有过宏伟的建筑和产生过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分不开的。

教学过程:

一、了解地理位置,感知水与文明的关系

1、课前谈话:

师: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从今天起,老师将带着你们去探究另外的几个文明古国,去领略不同的异域文化。

那么,除中国外,另三大文明古国是哪三个国家?

2、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1)看图找一找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同桌说一说,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2)完成活动作业表格的前两个空格。

3、师小结:

水孕育生命水孕育文明

(说明: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课的一开始我借助导入图让学生认识了四大文明古国以及他们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文明古国都集中于亚洲和非洲,而且每个国家境内都有大河流经,说明文明的发生发展离不开水,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走进古巴比伦,了解文明成就

1、出示《圣经》中的一段话:

(上帝在东方的伊甸,为亚当和夏娃造了一个乐园。

那里地上撒满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树木从地里长出来,开满各种奇花异卉,非常好看;树上的果子还可以作为食物。

园子当中还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

还有河水在园中淙淙流淌,滋润大地。

河水分成四道环绕伊甸:

第一条河叫比逊,环绕哈胖拉全地;第二条河叫基训,环绕古实全地;第三条河叫希底结,从亚述旁边流过;第四条河就是伯拉河。

作为上帝的恩赐,天不下雨而五谷丰登。

2、师:

文中那个叫伊甸园的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它在哪个地方?

3、生交流,师小结:

这个地方很美,古希腊人称这里为“美索不达米亚”,在犹太人和希腊人的笔下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我们习惯上称两河流域,就是古巴比伦的所在地。

现在的伊拉克。

4、为什么这个地方有这么好听的名字呢?

读读书上第一段文字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随机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农作物的图片

师小结:

六、七千年前古巴比伦已经出产那么多好吃的蔬菜和水果,可见当时的农业是多么发达,难怪人人向往,这正是个物产丰富的天堂。

5、为什么这个地方物产丰富?

这跟什么有关?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的两河是指哪两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出示地图,找到两条河,用彩笔描出来。

(3)师简单介绍两条河:

(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河水主要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补给,每年3月涨水,5月水位最高。

因沿山麓流动,沿途支流流程短、汇水快,常使河水暴涨,洪水泛滥,形成沿岸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

古巴比伦人挖沟修渠,疏导洪水的流向,分散其流量,不仅治理了河水,而且为农业灌溉带来了便利。

6、师小结:

两条大河孕育了一个物产丰富的古国——古巴比伦(出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水孕育生命水孕育文明)文明的发生发展离不开水。

7、师:

古巴比伦的文明除了刚才所说的农业之外,还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文明成果呢?

课前老师请小朋友收集了这几方面的资料,选择一个内容先小组交流,再大组交流。

(1)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载歌载舞,人们为了记帐而创造了文字,古巴比伦创造了什么文字?

(楔形文字)

为什么把它称为楔形文字?

根据回答出示楔形文字和实物楔子进行对照。

你还了解关于楔形文字的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

(2)书上是如何评价空中花园的?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谁来说一说?

空中花园令人称奇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交流)

出示有关空中花园的图片

师:

这些图片都是人们根据文字想象出来的,从图片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3)衣食无忧的生活使得统治者开始集中利用自己的权力大兴土木,所以就有了空中花园,而一些贵族有要求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所以汉谟拉比制定了法典。

书上是怎么评论这部法典的?

(人类历史上现存最早的法律宝典)

你还有哪些关于这部法典的信息?

看了法典中的条文你有什么想法?

(说明:

书本是从农业、文字、建筑、建筑四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农业这部分的学习我采用了师生合作探究的方法,一开始我出示了圣经中描述伊甸园的一段话,让学生感受伊甸园的美,是人间天堂,这么美的地方就在古巴比伦,激起学生对古巴比伦的学习兴趣,同时与第三环节中谈到战火中的伊拉克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到惊讶,也感到惋惜,懂得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以及战争的危害。

其余的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及时地进行点拨提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师:

古巴比伦有发达的农业,有最早发明的文字——楔形文字、有美丽的空中花园,有最早制定的法律宝典——《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文明成果使他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大家心目中的伊甸园现在怎么样了呢?

2、视频:

伊拉克战争

师:

空中花园因战争而荡然无存,如今的伊拉克战火纷飞,硝烟四起,我们已无法把他与心目中伊甸园联系起来。

让我们再来看看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3、图片:

战争中的孩子

你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什么?

4、感动奥运故事:

伊拉克运动员达娜:

穿“二手”跑鞋实现奥运梦

5、看了图片,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6、师小结:

战争摧毁了家园,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企盼和平,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9月份大会常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 。

多年来,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为实现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努力。

然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战争、恐怖袭击、地区冲突等多种形式的暴力敌对活动依然存在,人类实现真正和平的理想任重而道远。

我们希望伊拉克的儿童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伊拉克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繁荣。

(说明:

运用媒体,创设情景,展现如今伊拉克的面貌;土壤裸露、沙丘遍野、战火纷飞、硝烟四起。

伊拉克孩子的忧伤、迷茫。

特别是伊拉克运动员达娜的那句:

“谁敢保证我能活到2012年?

”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伊拉克带来的创伤,激发学生企盼和平的愿望。

 

1、世界文明古国

◆太阳历的发源地——古埃及

1.教学目标

知识:

知道尼罗河的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天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集中人力物力治理河水、修建大型建筑的力量。

知道太阳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方法与能力:

通过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通过图书阅读或网上搜索获取资料,了解金字塔等古埃及文明标志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金字塔等古埃及的文明遗产产生探究兴趣。

2.教学重点:

知道尼罗河的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天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集中人力物力治理河水、修建大型建筑的力量。

知道太阳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3.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

4.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尼罗河和古埃及文明成就如金字塔等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信息,对尼罗河和古埃及文明成就有初步了解。

5.教学过程:

太阳历的发源地——古埃及

一、地图引入,了解尼罗河:

1、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教师:

上节课我们越过黄河、长江去探寻了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今天我们将继续探寻另一个文明古国——古埃及。

(板书:

古埃及)

2、出示埃及地理位置图。

教师: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小部分位于亚洲西南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的关系极为密切,大河是孕育文明古国的摇篮。

而埃及的母亲河就是(指地图)非洲第一长河尼罗河,它自南向北贯穿整个埃及。

你知道尼罗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

3、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交流。

4、瞧,这就是气势雄伟的尼罗河。

(播放影象资料)

(说明:

通过形象的媒体,让学生对尼罗河有整体感知,也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做好准备。

二、走近古埃及,了解古文明:

(一)尼罗河的赠礼

教师:

水势浩大,年年定期泛滥的尼罗河给埃及带来了什么?

1、学生自学p.72

2、全班交流。

(1)肥沃的良田(发达的农业)

(播放媒体,帮助了解)

埃及是一个典型的沙漠王国,有96%的面积为干旱的沙漠地带。

而尼罗河却给沙漠中的埃及带来一条绿色长廊。

每年6、7月间,尼罗河上游暴雨猛降,山洪爆发,淹没了河谷的土地。

10月以后,河水退落。

河水高涨,可灌溉两岸的农田;河水退落,则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

这些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古埃及人在这片肥田沃土上辛勤耕耘,使这里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谷仓。

由此可见,埃及是尼罗河的赠予,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

(2)完备的历法——太阳历

古代埃及人在进行农业生产中逐渐掌握了尼罗河水涨泛滥的规律,并由此产生了最早的天文历法。

他们发现,当清晨东方地平线上同时出现太阳和天狼星时,恰好尼罗河水上涨到孟斐斯。

天狼星出现的周期约为365天,所以他们把天狼星出现的日子定为一年的开始。

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历法,叫做“太阳历”。

太阳历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再加5天作为节日,全年共计365天。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历法。

因此,我们把埃及称为“太阳历的发源地”。

(补全课题:

太阳历的发源地——古埃及)后来,这种历法传到欧洲,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历法,这就是“公历”。

3、尼罗河的泛滥除了促进古埃及农业和天文学的发展,还促进了哪些方面的发展?

4、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交流。

(测量学、航海等,从中体会古埃及人的聪明智慧。

(说明:

古埃及文明是围绕尼罗河展开的,通过探究尼罗河定期泛滥的意义,学生自然而然对古埃及人驾御尼罗河,创造人类文明的智慧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明白人是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许多文明也是在人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

(二)法老的天梯——金字塔

教师:

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谁知道什么建筑是古代埃及的象征?

(学生答:

金字塔)提起古埃及,人们首先会想到那高大的金字塔,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你对金字塔又知道些什么呢?

1、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资料内容重组学习小组。

A组:

什么是金字塔?

B组:

你所知道的金字塔。

C组:

金字塔之谜。

D组:

对金字塔的最新研究成果。

2、组内交流整理。

(说明:

在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收集资料后,给出探究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按号入座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既是对学生进行了资料的筛选和整理的指导,便于后面的集体交流,又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

3、集体交流(各组派代表)。

(1)什么是金字塔?

(法老的天梯)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由于外形为方锥体,很像汉字的“金”字,所以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金字塔外形雄伟壮观,内有许多甬道和墓室相通,还有绘画、雕刻等艺术品,实际上是一座地下宫殿。

国王的尸体经防腐处理,制成了干尸,放置在棺木中,这就是“木乃伊”。

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700年,距离现在大约有4700年了。

现在,尼罗河下游的西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

(让学生看埃及图)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尼罗河从南往北流入地中海,在它的下游,形成了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

在当时的首都孟斐斯附近,古代埃及的国王为自己建造了高大的陵墓,这就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后来,金字塔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埃及则被人们称为“金字塔的国度”。

(2)你所知道的金字塔。

(体会金字塔的宏伟)

重点介绍胡夫金字塔:

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埃及国王胡夫的陵墓(让学生看教材插图或看金字塔挂图)。

这座金字塔高146.5米,如果按每层楼房高3米计算,胡天金字塔大约有49层楼那么高。

建造这样高的建筑,在当时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当时生产力还十分低下,没有起重机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这么多巨石是怎么垒上去的,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胡夫塔底面的正方形每边长233米,绕塔一周,约有1000米的路程。

塔身共用230万块巨石垒成,万块巨石平均约重两吨半。

在巨石和巨石之间,没有砌抹石灰一类的粘着物,而是把每块巨石都凿磨得平平整整,然后把一块巨石振在另一块巨石之上。

整个塔身就是这样一块一块把起来的。

巨石和巨石之间,严丝台缝,连锋利的小刀都难以插入巨石之间的缝隙。

在大金字塔的附近,还有巨型狮身人面像,高20米,长57米,仅耳朵就有2米高,下颌的胡须长达5米。

据说,人面狮身像的脸形是按另一个古埃及国王的面容凿成的。

建这座金字塔时,国王强征奴隶筑陵,每10万人为一批,每批服役3个月,共用了20年才完工,许多人因被太阳曝晒或因劳累饥饿而死。

(3)金字塔之谜。

(万古长存之谜、运输之谜、数据之谜、法老诅咒之谜等)

学生资料交流后谈感想。

(4)对金字塔的最新研究成果。

重点:

科学家对金字塔怎样建造的推测。

(播放短片)

小结: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金字塔确确实实是古埃及人建造的。

金字塔既是古埃及法老权利的象征,又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说明:

鼓励学生多找找关于金字塔的谜团和对金字塔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让学生体会金字塔建造者们了不起的智慧。

在了解很多“谜”的同时,让学生谈谈心中的感受,可以进一步激发情感。

4、除了课本中介绍的太阳历、金字塔等文明成果,你还了解古埃及哪些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木乃伊、化妆术、象形文字、壁画、神庙等)

三、教师小结,激发探究兴趣。

尼罗河的水不但养育了古埃及人,而且孕育了太阳历、金字塔等许多文明成果,使古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世界名胜古迹博览馆”的美称。

如今的埃及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出示一组照片)今天我们走近古埃及,了解了古埃及的文明成果,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家?

那里有一个个谜团正等着我们去揭开。

(说明:

通过欣赏身边的同学、老师或家长去埃及旅游的照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埃及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国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阿拉伯数字的故乡——印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知道古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知道阿拉伯数字以及神猴和哪吒的形象都与古印度有关。

2、知道古希腊文明被称为爱琴海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属于海洋文明。

(二)方法与能力:

1、课前调查、查资料等探究方法,探寻古印度及印度河、恒河的地理位置,并知道印度是我国的邻国。

2、查资料、调查等方法了解一些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古代哲学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名言警句。

3、能在地图上指认古希腊和爱琴海的地理位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古印度对我们的影响以及两国自古以来的交流和交往。

2、能感受文明的璀璨以及人类为追求文明不断探索的精神。

2、教学重点:

知道古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知道阿拉伯数字以及神猴和哪吒的形象都与古印度有关。

3、教学难点:

能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古印度对我们的影响以及两国自古以来的交流和交往。

4、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唐玄奘西天取经和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1、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有关埃及金字塔,尼罗河、空中花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师:

今天,让我们先来到古老的恒河河畔,看看古印度创造了什么样的文明?

3、让学生指认古印度的地理位置,使学生明了古印度和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

4、我们经常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哪个民族创造出来的?

又是从哪里传来的呢?

看书P74

5、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会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

小组讨论。

6、出示课题:

阿拉伯数字的故乡——印度

[设计意图:

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交流,让学生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并引导学生探究数字发明的过程,明白阿拉伯人在早期世界文明的传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

]

二、体会中国文明和古印度文明之间的交融

1、了解古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唱《西游记》主题歌曲:

白龙马,蹄朝西

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西天取经上大路

一走就是几万里

……

2)《西游记》中的“西天”是哪里?

(印度)

3)谁知道《西游记》有哪些小故事?

学生交流

4)多媒体播放唐僧取经的故事。

(故事中的唐僧历史上确实有此人,就是唐玄奘)

5)出示唐玄奘的图片,他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

师:

因为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由于佛教经书没有全部传入中国,唐玄奘为求真经,边跋山涉水赴印度取经。

6)世界三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相传它是在公元前5、6世纪时由印度的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

它产生于印度,弘扬于中国,传遍全世界。

它在三大宗教中,可谓历史最久、经卷最多、教义最深奥。

现有三亿多信徒。

2、了解孙悟空和哪吒的原形。

1)介绍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猴王哈奴曼,并观看图片。

2)讲故事《美猴王和哪吒的传说》

3、你还知道身边哪些事物也是从古印度传入的?

学生交流。

(日常用语来自印度佛教,如:

世界,一刹那,口头禅,报应等等。

4、小结: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有创造阿拉伯数字,诞生佛教影响深远。

[设计意图:

因为《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唱主题歌,再看图片唐玄奘取经认识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

通过了解哪吒孙悟空等神话人物与印度的渊源,从而体会中国文明与古印度文明之间的交融。

并知道古印度确实创造了影响中国乃至影响世界的文明成就,不愧为文明古国。

整个环节层层深入,也给了学生许多新鲜并感兴趣的知识,就比较容易接受。

]

三、寻找海洋文明的源头

1、特洛伊木马故事导入,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都是由河水孕育的文明,西方(欧洲)的源头则是由海洋孕育的文明——古希腊。

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爱琴海,了解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2、说到古希腊,人们就会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知道的希腊神话故事如《普罗米修斯》,奥运会的诞生,以及《荷马史诗》等,体会古希腊文明的源远流长。

3、古希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你知道的有哪些?

他们的哪些名言令你印象深刻?

4、活动:

阅读《最大的麦穗》,交流自己对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的理解和感想,并联系自己,谈谈自己再小学阶段有没有抓住“最大的麦穗”

[设计意图:

学生熟悉的关于希腊的内容,有奥运会和众神的传说等,这些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开课堂对话,并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你知道世界文明古国除了古印度还有哪几个吗?

2、我们中国对世界文明有哪些贡献?

全班交流

3、想一想: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拯救这些文明遗产?

4、教师出示补充资料介绍以及可查找的网站

[设计意图:

既加深了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了解,又让学生来关注我们自己的祖国也是文明古国,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并通过思考来解决人为损坏人类文明遗产这一问题,融入两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

]

五、总结课文激发感情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印度和古希腊的文明,同时我们深深体会到水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河水、海洋组成一曲人类文明流光溢彩的乐章。

2、制作一份“文明古国小报”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总结,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

课尾进行总结并延伸至课外,要求学生继续再学习并进行成果展示,这也是手脑并用的综合能力训练。

]

 

2、文明的交融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交融对于国家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自主收集中外历史上为文明的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的事迹,并对这些人物产生敬仰之情。

◆传播文明的使者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唐朝时中国文化由鉴真带到了日本,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他们为传播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了解航海大发现、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交融的步伐,意识到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方法与能力:

能自己阅读和搜寻材料,列举我国为传播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人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我国在盛世时的文化影响了很多国家,加深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敬仰学习鉴真、郑和等做出巨大的贡献的探险家和发明家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文明交融对于国家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鉴真、郑和为中外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意识到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以及寻找其他传播文明的使者的资料,基本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大致方向。

传播文明的使者

教学过程:

四、播放音乐、欣赏图片

1.、播放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的一系列图片。

2、师述: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

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3、、资料交流

1)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运用各种形式走进了我国鉴真与郑和,相信你们一定对他们了解得不少,那么你对他们有什么印象呢?

请你简单说一说。

2)学生简单交流。

3、揭示课题:

传播文明的使者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鉴真与郑和,了解他们为中外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开始播放音乐,欣赏图片,引入课文的两个主角。

随后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课前资料交流的舞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交流,加深对鉴真和郑和的了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伏笔)

五、学习课文:

1、唐风洋溢奈良城

师:

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图片是我国唐代高僧鉴真,老师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高僧是怎样成为传播文明的使者的!

大家可要仔细得听好,听完之后老师就要向大家提问。

盛唐时代,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

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决定东渡日本。

鉴真一共进行了6次东渡,前5次由于当时的条件不好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在第5次东渡中,鉴真更因长途跋涉,双目失明。

鉴真没有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已经66岁的鉴真,毅然决定再度出航,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鉴真终于成功了!

鉴真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

鉴真东渡日本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是这么辛苦、危险,鉴真还是义无反顾地这样做呢?

这样做是否值得呢?

请小组讨论。

生:

回答略。

2、宝船破浪扬国威

师: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收集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图片或者文字,现在有谁愿意将自己的预习成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呀?

生:

略(展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简略介绍时间、次数、人数、船数)

师:

--------同学说得非常好!

我们掌声送给她。

那么郑和下西洋时,当时的条件是怎么样的?

生:

国家强盛。

生:

经济和科技都非常发达。

师:

很好,国家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