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080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20讲

线索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及全球侵略扩张逐步形成发展的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线索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伴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考纲要求]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第20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一、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1.背景

(1)原因

①经济根源:

15世纪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④思想因素:

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

①主观条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②客观条件: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2.过程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家

新航路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开辟了到非洲“好望角”的新航线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开辟了绕道非洲到达印度的新航线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

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

(1)对欧洲:

出现重大社会变革。

①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

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交流会合,日益连成一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概念辨析 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1商业危机是指旧商路被奥斯曼帝国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物价上涨。

2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建立全球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

3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

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而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

二、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荷兰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地理:

濒临大西洋,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所在地。

②政治:

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③经济:

手工业发达,商船众多,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表现

①成立殖民机构:

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争夺:

在非洲、亚洲、美洲夺取大量的殖民地。

(3)结果:

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商业殖民帝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地理:

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航运日趋繁忙。

②政治:

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③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④军事:

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殖民战争

①英西战争:

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②英荷战争:

17世纪中期,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取代了荷兰海上殖民强国地位,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③英法战争:

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3)结果:

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市场的扩大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3.世界市场的拓展

(1)途径

①海外贸易:

抢掠和欺诈。

②殖民掠夺:

奴役殖民地人民,抢夺殖民地财富。

③种族灭绝:

屠杀印第安人。

④贩卖黑奴:

将大批黑人贩运到美洲卖为奴隶。

(2)影响

①对殖民地: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②对欧洲: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③对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图示解史 早期殖民扩张

1.重商主义

(也称作商业本位)是16~17世纪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具体指的是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尽可能让别国的金银流向本国。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2.资本原始积累

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积累资本,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另一方面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考点一 “世界历史”的真正开端——新航路开辟

1.时空意识——从地域角度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

②人类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2)对欧洲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开始崛起。

②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英、法、荷等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3)对亚非拉

①对美洲:

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②对非洲:

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给非洲的传统社会带来沉重灾难。

③对亚洲:

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2.史观意识——不同史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的差异

革命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全球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拓展

文明史观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社会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要求:

分析材料,论证问题:

“商业革命”只是发生在西方吗?

中国的“商业革命”与西方有何不同?

材料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

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

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

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

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提示:

主要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明清经济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材料观点看,商业革命不仅发生在西方,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

西方的商业革命指:

贸易范围的扩大,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都能买到,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中国的商业革命指:

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

欧洲商业革命的起因是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商业革命的主因是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分析

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欧洲人认为,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这种动因在史学界逐渐成为普遍的认识。

——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等

发现问题 欧洲人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全面,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命题角度 人类经济活动的多种根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哥伦布交换”产生的全球性变化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

“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

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

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发现问题 “哥伦布交换”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物种交流有较大差异。

命题角度 “哥伦布交换”引发的物种的交流、疾病的传播、世界人口分布与世界人口的增长以及自然环境的全球性变化。

3.世界近代史分期的争论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发现问题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近年来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有了不同的声音,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世界近代史开端于1500年前后。

命题角度 革命史观与全球史观的分歧;16世纪以来西欧开始崛起;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早期殖民扩张

1.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2)原因:

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2.唯物史观——多方面分析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市场:

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