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794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下面是故事的结尾部分,请读一读,做一做。

   ①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了一根够长的绳子。

   ②胡萝卜先生就这样一直走,他的胡子一直长,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

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了许多用处,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

胡萝卜先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

   ③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边说:

“如果你怕不小心把眼镜摔了,那么就在眼镜框上系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

”白莱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子系住了眼镜。

   ④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子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拉住了眼镜。

胡萝卜先生说:

“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是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

(1)先预测,再总结。

①读了第①段,我预测后面的情节是:

________

②读了第②段,我预测后面的情节是:

________

总结以上两次预测,对照作家的原文,我发现:

________

(2)大家为什么都说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太棒了?

【答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长长的,胡子还会有其他用处。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虽然不是那么长了,但也还会有用处。

;略

(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助了许多人,还帮助了自己。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围绕中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长长的,胡子还会有其他用处。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虽然不是那么长了,但也还会有用处。

;略

(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助了许多人,还帮助了自己。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

雨下得越来越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

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妈妈问女儿说:

“你在做什么啊?

    女儿说:

“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1)给多音字组词。

     露lòu________  相xiāng________

         lù________     xiàng________

(2)给短文加个小标题。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4)小女孩的妈妈在雷雨天担心的是什么?

(5)找出符合短文意思的句子  

A. 文中的小女孩每天坐车去上学。

B. 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吓得心惊胆战。

C. 小女孩在每次闪电时,都要抬头望望天空,并露出微笑。

D. 小女孩对着闪电微笑,她认为是上帝在给她照相。

【答案】

(1)露面;相信;露水;相片

(2)单纯的喜悦

(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被雷打到。

(5)C,D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2)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露面、相信、露水、相片。

(2)单纯的喜悦。

(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她被雷打到。

(5)CD。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谁的本领大(节选)

   ①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正巧,前面来了一个孩子。

太阳说:

“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

   ②风说:

“那还不容易!

”说着就“呼呼”地吹起来,谁知孩子将外衣裹得更紧了。

   ③太阳对风说:

“看我的吧。

”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

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④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到了一起。

太阳得意地对风说:

“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本领吗?

”风看见河里来了一条船,就说:

“谁能让那条船走得快些,就算谁的本领大。

   ⑤太阳说:

“这有什么难的!

"于是,它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摇船。

可是,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难受,哪儿还有力气摇船呢!

   ⑥这时,风“呼呼”地吹了起来。

“起风啦__”船夫高兴地喊__“快挂帆吧__”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⑦太阳惊讶地说:

“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1)下面的词语中,和“强烈”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

A. 虚弱                                         

B. 微弱                                         

C. 细微

(2)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标点是(   )“起风啦__”船夫高兴地喊__“快挂帆吧__”

A. 。

 :

 ?

                                 

B. !

 , !

                                  

C. ?

 :

 。

(3)与“那还不容易!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那很不容易                                 

B. 那容易吗                                 

C. 那很容易

(4)风和太阳共比了________次本领。

(   )

A. 两                                             B. 三                                             C. 四

(5)对于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比赛,太阳赢了风,觉得很得意

B. 风和太阳比赛的结果是风的本领比太阳大

C. 太阳和风各有各的本领

(6)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风和太阳还有什么本领吗?

快来写一写它们各自的本领吧!

至少各写一项。

【答案】

(1)B

(2)B

(3)C

(4)A

(5)B

(6)太阳能照亮大地。

风能给我们带来凉爽。

【解析】【分析】

(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强烈:

力量很大的;强度很高的;鲜明的“强烈”意思相反的词语是微弱。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起风啦!

”船夫高兴地喊,“快挂帆吧!

”(3)此题考查学生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①改感叹词,把感叹词(真、啊、多么之类的)去掉或改成另一种形式。

②改标点,吧感叹号改为句号。

例句:

那很容易。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6)常识性考察,在于平时的积累。

太阳能照亮大地。

风能给我们带来凉爽。

故答案为:

(1)B

(2)B(3)C(4)A(5)B(6)太阳能照亮大地。

风能给我们带来凉爽。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3)掌握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能力。

4.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______(shānshàn)子,扇哪扇哪,扇______(shānshàn)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 ① ,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 ② 。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 ③ 。

(1)给文段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在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

(3)读了这一文段,我明白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是________。

(4)把下列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①②③处。

(填序号)

A.频频点头

B.像金色的海洋

C.像一枚枚邮票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5)这个文段是从哪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   )

A. 色彩。

                                           

B. 气味。

(6)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

仿照文段写一写。

   它________把给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hàn;shān

(2)五彩缤纷;黄色;黄黄的;红色;红红的;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3)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

(4)C;B;A

(5)A

(6)黄色

;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3)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

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③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④联系生活实际。

(4)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对于句子衔接,要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shàn;shān

(2)五彩缤纷;黄色;黄黄的;红色;红红的;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3)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

(4)C、B、A

(5)A

(6)黄色;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就在那几天,人们开始打猎了,树林里来了很多猎人,里面还有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一个枪法很准的猎人经过那里,听见树丛中传来咕咕的叫声,就举枪瞄准,“砰!

砰!

”连开了两枪。

   幸好没打中。

子弹擦过小狗的耳边,就像连环画里画的那样。

小狗拔腿就跑。

它很诧异:

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狗跑啊,跑啊……

(1)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说明“百发百中”的句子。

(2)“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竟然”可以用________(居然 果然 突然)来代替,让人有一种________的感觉。

A.理所当然   B.不出所料   C.出乎意料

(3)课文为小狗设汁了三种结局,这三种结局分别会带来的后果是:

第一种________;第二种________;第三种________。

A.过于平常,安于现状,比较保守

B.迷失了自我

C.找对老师,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4)我读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这只不会叫的狗是________的狗。

(   )

A. 愚蠢、不求上进                             

B. 聪明、勤奋                             

C. 好吃懒做

【答案】

(1)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2)居然;C

(3)B;A;C

(4)B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解答时结合选项判断。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2)居然、C

(3)BAC

(4)B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6.课内阅读。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

”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

“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

”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此时”指的是(   )

A. 群鸟齐鸣的时候                      

B. 鸟儿快活的时候。

                      

C. 鸟儿起飞的时候

(2)选文中的哪句话是“我”对父亲爱鸟的具体说明和赞美?

(   )

A.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B.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C.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3)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为什么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   )

A. 鸟儿那时是最开心的时候,防范意识也非常弱了。

B.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C. 鸟儿飞翔时速度很慢,容易被打中。

(4)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   )

A. 因为父亲知道鸟的弱点,但他爱鸟,不可能去打鸟。

B. 因为父亲太了解鸟了。

C. 如果父亲是猎人,就不可能这么了解和熟悉鸟儿了。

【答案】

(1)A

(2)C

(3)B

(4)A

【解析】【分析】

(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A;

(2)C;(3)B;(4)A

【点评】

(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课外阅读。

美丽的秋季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

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

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

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像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

看,树上硕果累累。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汪汪……好可爱啊!

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

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个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枫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呀,秋!

我赞美你啊,秋!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文中的“你”指________,它是________的季节,也是________的季节。

(2)文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秋景图。

(3)在第3自然段中,写出描写田间作物的拟人句;在第4自然段中,写出描写果园硕果累累的比喻句。

(4)请你写一句赞美秋天的话。

【答案】

(1)秋天;美丽;收获

(2)花园;田间;果园;山坡

(3)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

(4)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

【解析】【分析】

(1)、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拟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对秋天的感悟,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

(1)秋天、美丽、收获

(2)花园、田间、果园、山坡

(3)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

(4)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

【点评】

(1)、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用冰取火

   从前,有一个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洲。

那正是南极洲的夏季,说是夏季,其实也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

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把它那几乎使人感觉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给探险队员们。

   南极的天气变化无常,探险队员们顽强地抵抗着无情的大自然带来的寒冷和风暴,进行科学探测。

当他们到达一个孤岛上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要动手生火烧水做饭,打火器却找不到了。

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也不见打火器的踪影。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

”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随后,他取了一块冰,用小刀轻轻地刮,用温暖的双手不断摩挲,慢慢地,做成了一个光洁透明的半球形的“冰透镜”。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

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

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这团红红的火,驱散了死的威胁,带来了生的欢乐;这团红红的火,恢复了探险队员们的正常生活。

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________   潮湿——________

(2)探险队到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