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555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docx

《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docx

太原市高二第二学段测评生物试题2

太原市2010-2011学年高二期末测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考查范围为《稳态与环境》,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D.当血液PH值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2.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解中没有反馈调节

B.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

C.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

D.Ⅱ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

3.吞噬细胞不参与()

A.非特异性免疫B.合成并分泌抗体C.细胞免疫D.体液免疫

4.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发作迅速B.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D.消退较慢

5.以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

A.微量、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6.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

A.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的慢

B.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分布少,细胞分裂的慢

C.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的快

D.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分布多,细胞分裂的快

7.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蛇与全部鸟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练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

8.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往往依赖于植物

C.比较简单的生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9.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探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同一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丰富度都是相同的

D.一般在干燥、有机物较少的地方土壤中动物较多

1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D.盲目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1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性,则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大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2.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天无胸腺的狗可以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B.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C.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产生酶

D.根的向地性生长和植物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其中包括()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相同的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可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5.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萤火虫发出的光B.鸟类的鸣叫声C.孔雀开屏D.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

16.在裸岩群落演替中,哪种植物被称为地球开拓者()

A.地衣B.苔藓C.草本植物D.木本植物

17.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称为一个统一整体

B.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太阳能辐射到生产者上的能量

C.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只能在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中进行

18.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甲、乙、丙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19.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所起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物种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动物只有在求偶时才表现行为信息

20.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理论上至少消耗A约()

A.100kgB.44.5kgC.25kgD.15kg

21.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和增长

B.增长和衰退

C.稳定和衰退

D.稳定和增长

22.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

A.猫头鹰和食草昆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食草昆虫和青草

23.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

24.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动物

类群

取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数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25.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26.数学模型构建一般包括下列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

27.演替过程中乔木层逐渐取代了灌木层,其主要原因是()

A.乔木的繁殖能力较强B.灌木的寿命较弱

C.灌木为低等植物D.乔木较为高大,竞争时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28.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29.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原因是()

A.寒流长期侵入B.地震引起的地壳运动

C.人类长期开发,破坏了生态稳定D.长期干旱引起的沙漠化

30.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辟荒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55分。

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

31.(13分)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过程是,

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⑥代表的物质是,

⑦代表的物质是。

(2)当血糖含量降至mg/dL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当空腹状态下血糖含量高于

mg/dL时,医学上称为高血糖。

(3)人体血糖调节中枢位于。

相对于神经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的体液

调节具有作用范围较、反应速度较、作用时间较的特点。

(4)一般情况下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

饭后1-2小时胰岛

细胞合成分泌的会增加。

32.(13分)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

沿着此渠道进行的。

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猫头鹰属于。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

草食性昆虫与兔的关系是,猫头鹰与食虫鸟的关系是。

(4)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5)本图没有表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

33.(11分)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_______,但实际上,自然环境中和都是有限的,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结果按曲线增长。

(2)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和、和

种群的年龄组成通过影响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其作用。

(3)k值的含义是。

(4)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34.(5分)探究土壤微生物能使落叶腐烂的实验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

落叶能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吗?

(2)作出假设:

土壤微生物可通过自身产生的酶将较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分子。

(3)实验设计:

①准备好2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高度约为10cm,一个贴上“实验组”的标签,一个贴上“对照组”的标签。

②对"实验组"进行灭菌处理,方法是用塑料袋罩住玻璃容器上方,将其放入60℃恒温箱中灭菌1h。

另一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③取相同的已灭菌的落叶若干,平均分成2份,分别用纱布包好,分别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为5cm。

④将2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内,一段时间后,取出纱布包,观察比较两组的落叶腐烂程度。

(4)实验操作

(5)结果分析

(6)得出结论

(7)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实验组的设置是,对照组的设置是。

③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结论是。

以下任选一个答题:

35.(13分)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彼此有关系的种群又会构成群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几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对应上图的哪种曲线。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猪肉绦虫和猪;狼和羊;水稻和杂草;在曲线

中,属于捕食者的是,属于被捕食者的是。

在曲线

中,如果将a和b分开,对有利。

(2)在细菌培养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从青霉菌中分离出了青霉素。

那么青霉菌与其他细菌(如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关系的是。

(3)在森林生物群落垂直方向上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现象。

森林中的植物由高到低依次分为____,,等层次,导致森林中植物出现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

35.(13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属

于次级消费者的是,C是该生态系

统的,图中①、②、③过程代表的

生理作用分别是、、

(2)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kg。

(4)分析A→D和E→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5)若由于某种原因,E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B和F种群数量随即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6)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参考答案:

DABDCCACBABCBACAABDCBCCABBDCCB

31.(13分)

(1)消化吸收线粒体肝糖原和肌糖原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2)80120

(3)下丘脑广慢较长

(4)主动运输B胰岛素

32.(13分)

(1)2生产者消费者

(2)猫头鹰、食虫鸟竞争捕食

(3)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分解者

(4)草光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二氧化碳光合和化能合成(答一也可)呼吸

33.(11分)

(1)a资源(营养)空间

(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

(3)该环境的最大容纳量

(4)生存环境阻力(通过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数)

34.(5分)

(1)土壤是否含有微生物

(2)对土壤高温处理的一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的一组

(3)在相同时间里,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35.(13分)

(1)2;4;1;3。

_a_,b,b。

(2)A。

(3)竞争。

(4)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光,食物和微环境。

40.(8分)⑴D→F→E→B⑵能量流动80⑶600⑷A→D是以CO2形式,E→B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⑸B大量减少,F增多⑹产生温室效应(或CO2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