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525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十一单元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7页

二、教学目标:

1,增加用计算器计算是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

计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适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难点: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观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通过学生尝试操作,明确操作步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形成技能。

五、课时安排

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1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材1课时

练习十1课时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四年级数学组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一课时: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1、通过生活中购买物品的现时情景,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和使用兴趣。

2、使学生认识电子计算器,知道电子计算器的构成,并学会使用。

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和使用兴趣。

导学

分析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运用计算器了,在学生已有了自己运用计算器的经验得基础上学习的。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试题

难点:

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导学

媒体

计算器

主体

板书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

1、计算器的构造

2、计算器的作用

3、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作用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引入课题

指名口答

学生回答,集体评议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不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来呢?

(计算器计算)板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了解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相互交流。

说说所见过或亲自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然后评议。

三、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认识计算器。

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说说电子计算器的种类和用途,并介绍(开机、关机等),

交流计算器的异、同点

组织交流汇报①计算器的构造

②计算器的作用

③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作用

2、尝试使用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尝试在纸上练习,再看用计算器算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比较得出

相同:

从左到右依次运算,所以可以用连续按键的方法,直接得出结果。

独立计算,全班订正得数

3.教学“试一试”

指名板演,集体汇报答案

四: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独立完成计算,组织学生寻找规律。

 

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有几位数,积就从“1”写到几再倒写到“1”的)

九位数相乘,12345678987654321

五、全课总结.

学生自由交流

学案一:

1、口算:

180+100100-42630+27860-20650+170860-60100×6300×73×30560÷80

2、出示:

2596×23445875÷25提问:

这题可以口算吗?

学案二:

课本100-101页

这些人都在干什么?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你还知道在什么时候会使用计算器?

学案三:

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提问:

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吗?

是怎样算的?

出示书上例题:

1、38+2730×18

2、380+192+43

816÷68×27

这两题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你认为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要注意什么?

出示“试一试”题目

测评一:

课本101页

1、“想想做做”第1、2题

2、“想想做做”第3、题

这几道算式的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11111111×11111111你有办法算出结果吗?

试试看

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一题的结果是多少?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还有那些困?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四年级数学组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二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试题。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与工作中的价值。

导学

分析

在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试题,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

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试题

难点:

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数学规律

导学

媒体

计算器

主体

板书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2)、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

继续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怎样操作

2指名汇报操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操作方法。

使用计算器计算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时,一般也要按运算顺序进行操作。

当运算顺序与算式的书写顺序不一样时,要根据运算顺序分步操作。

(用科学计算器可以按顺序输入)

指名学生计算,并说说操作过程

同桌讨论交流回汇报

2、教学试一试。

出示

438×15-1274

(70310-69615)÷139

 

三、巩固练习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可以连续按键,先后面再前面。

 

同桌互相交流汇报。

 

先计算结果,再观察并发现规律,集体评议。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自己阅读获得的信息,同桌交流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怎样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学案一: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4182600-1284165×182816÷68

784+365-486343×725÷275

后两题为什么可以连续按键计算?

是不是两步试题都能连续按键计算呢?

学案二:

课本102页

1、出示例题用计算器计算4000-165×182

提问:

这道题含有哪两则运算?

运算顺序是什么?

能不能像做上面两道题那样从左往右连续按键计算呢?

想一想该怎样操作呢?

 

测评一:

各含有哪两则运算?

运算顺序呢?

它们可以连续按键计算吗?

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试题应该怎样操作?

测评二:

课本103页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哪几题是连续按键计算的?

第3行可以连续按键吗?

如果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呢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组练习,求出平均身高.

在学生求出平均身高.后,引导学生讨论:

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有必要,可以借助计算器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思考:

“142857”这个数,有什么有趣的特点?

观察这几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5、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用改错键进行一次操作吗?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四年级数学组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三课时:

练习十综合练习

课型

新授课

导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计算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式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及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

导学

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计算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式题。

重点

难点

1、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

媒体

计算器

主体

板书

综合练习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谈话引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练习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讨论,互相交流,集体评议。

 

(1)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并能根据发现的规律继续编题并写出答案。

(1)学生读懂题目,弄清题意。

(2)用计算器帮助计算,并作出判断。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判断依据。

交流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指名读题,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三、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师强调

学案一:

课本104---105页

1、练习十第1题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提高使用计算器计算的熟练程度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

应注意什么问题?

3、做练习十第3题.

4、练习十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发票中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怎么知道张叔叔钱“够”的?

5、做练习十第5题.

方框中九个数的和与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任意框出的九个数都有这个规律吗?

要使方框内九个数的和是153,该怎么框?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还有那些困惑?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四年级数学组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四课时:

一亿有多大

课型

实践课

导学

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践,通过操作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导学

分析

学生熟练掌握了计算器的操作,通过操作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感受“一亿有多大”进一步培养数感

导学

媒体

秒表、卷尺、计算器

主体

板书

一亿有多大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

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

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1、数一数

四小组合作,数100本练习簿

交流所用时间,再用计算器计算一下。

让学生边计算边填在书上。

指名回答

 

2.排一排

 

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然后

独立计算指名汇报计算结果。

 

3、称一称

学生口答

 

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大米的克数

(1)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

学生明确表示推算出的是1亿粒大米的重量,13亿粒米,就是13个1亿粒米,所以只能用1亿粒米的重量乘13).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三.全课总结

通过我们以上的实践活动,现在你对“一亿到底有多大”有认识了吗?

你能来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亿有多大”吗?

 

学案一课本106-107

⑴四人一组每组选两人数100本练习本,并选两人计时。

⑵各组汇报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两组数练习本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取近似数90)。

⑶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本大约用多少秒?

⑷讨论:

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多少年?

,得出大约要3年才能数完一亿本。

让学生在时间上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⑴请出10个学生手拉手排成一行,量一量大约长多少米。

⑵如果一亿个学生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长。

按实际量的米数修改表格,再计算填表,单位可用米或千米。

⑶用计算器计算这些学生站成一列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通过数一数,排一排,我们感受到一亿的大小,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工具,(出示天平)大家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做什么呢?

那下面我们就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

一亿粒大米重多少克呢?

1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问:

13亿人为什么乘13,而不是乘13亿?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什么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四年级数学组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十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课型

第一课时

导学

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除法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

2、通过练习、比较,帮助学生回顾、整理笔算除法的方法,并通过多种试商情况的对比,进一步提高学生试商的能力,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

3、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估计策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

分析

通过练习、比较,帮助学生回顾、整理笔算除法的方法,并通过多种试商情况的对比,进一步提高学生试商的能力,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

重点

难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

引导集体交流(关注学生填写的表格)

学生小组交流,互相提示,汇报交流情况。

 

二.复习除数

开火车口答。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三、笔算练习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

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1、3两题不要调商,第2题需要调商

34”看成“30”“38”看成“40”

初商偏大或偏小时,需要调商

 

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学生汇报

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商就是一位数;反之,就是两位数。

四舍五入”试商、调商…

指名板演,并分析验算方法、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验算过程并检查订正。

四、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

432÷12=36(颗)

学生独立估算,交流估算方法、过程。

 

小结:

解答应用题可分四个步骤,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答案,验算。

应用题分析方法一般是指从问题找已知条件的分析发和从已知相关条件找问题的综合法两种。

只要能正确的解答应用题,用哪一种分析法都可。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作业布置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案一:

出示课本第109页

1、口算练习。

卡片出示

80÷20150÷5015×62×4514+86630÷70300÷6013×4480÷8036÷216×3770-70

600+40550÷570÷551+49

2、、第1题:

第一组

出示题目:

162÷30162÷34162÷38

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4”、“38”分别看成多少试商的?

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调商”?

第二组出示题:

990÷60990÷62990÷66

引导比较这一组题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一位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是怎样计算的?

3、第2题

出示:

83÷18604÷21

 

第3题

分析第1小题

提问:

“平均每只蚌产珍珠多少颗?

”怎样列式?

提问:

“照这样计算”什么意思?

照这样计算就是照“12只蚌产432颗珍珠”计算。

提问:

每72颗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你估计432颗可以串多少条?

(930颗呢?

学生独立估算,交流估算方法、过程。

 

第2题后2题,第3题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四年级数学组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混合运算、运算律、简便计算等

课型

第二课时

导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学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2、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正确计算以及解答相关的应用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灵活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以及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

导学

分析

通过学习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学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以及巩固四则混合运算、正确计算以及解答相关的应用题。

重点

难点

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正确进行四则运算,能进行适当的简算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同桌互相提示、回忆交流,集体评议。

加法交换律(含义、举例说明)

加法结合律(含义、举例说明)

乘法交换律(含义、举例说明)

乘法结合律(含义、举例说明)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二、复习混合运算

 

学生互相交流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互相交流过程与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84-25)×11=649

160-560÷8=90

 

三、解决问题

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独立解题,交流解法(可用乘法结合律计算。

学生交流列表情况,根据表格互相口述思路。

指名根据表格整理的信息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算式。

教师组织集体交流,检查订正。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

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后作业。

学案一:

课本109-110页第5-11题

1、复习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

如何用字母表示?

出示四个运算律字母式子

a+b=b+a(a+b)+c=a+(b+c)

a×b=b×a(a×b)×c=a×(b×c)

教师依次提问每个式子表示的含义

2、出示第7题

38+175+6235×1813×15×4329-186-14

720÷16÷5630÷42

学案二:

1、出示第5题习题

735÷15×6800-600÷20

(704+258)÷37

18×(537-488)

教师提问各题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按什么顺序计算?

有括号的呢?

练习:

根据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

184-25=5959×11=649

2560÷8=70160-70=90

学案三:

1、出示课本109页第8、题

能够列综合算式计算吗?

2、出示第9题。

教师要求分析题意,并列表整理信息

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

 

P110第10、11题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四年级数学组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直线、射线、角、平行和相交、观察物体

课型

第三课时

导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射线、线段、垂线、平行线的概念,会按要求画图形。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角、几种不同大小的角以及会量角、画角。

3、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导学

分析

通过巩固射线、线段、垂线、平行线的概念,会按要求画图形,进一步巩固认识角、几种不同大小的角以及会量角、画角。

重点

难点

掌握概念,会画角、画图形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学生回答板书:

直线:

直的线,无端点,不可以度量;

射线:

直的线,一个端点,不可以度量;

线段:

直的线,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用量角器量角

∠1=∠3,∠2=∠4

讨论交流互相垂直的情况

∠1=∠3=∠2=∠4=90°

学生交流后小结有这样几种情况:

相交平行(重合)

二、联系实际,感知概念

1、观察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2、说一说

3、感知不同角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平角直角周角锐角钝角(红领巾等)

指名读题、互相交流角的名称、角度。

学生独立量角、,指名汇报。

三、动手操作,巩固知识

学生独立画角、量角度。

互相交流画法、角度。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并组织交流。

学生独立画图,交流不同工具画法。

学生独立画图,同桌交流、互相检查,互相说画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学案一:

课本111页第12-15题

1、判断:

直线、射线、线段

下面的图形哪条是直线?

哪条是射线?

哪条是线段?

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2、出示P111第12题

出示一条线段A

B,你能把它先延长成射线,再延长成线段吗?

3、量角器量角

1)出示两条相交直线

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才能互相垂直?

(2)思考: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学案二: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课桌面、书本,哪些边是互相垂直的?

哪些边是互相平行的?

让学生说一说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的。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不同大小的角,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4、出示课本111第13题

学案三;:

1、量角器画角

要求画出任意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直角、平角、周角,并量出它们的角度。

2出示课本111第14题

(1):

画一个75°的角,你能用不同的工具画吗?

2)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A

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3、观察物体(第15题)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认数

课型

第四课时

导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读法和写法,并能把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近似数。

2、进一步提高按运算顺序确定计算操作过程的能力,提高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和使用计算器的意识,熟练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

分析

通过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读法和写法,并能把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近似数。

并按运算顺序确定计算操作过程的能力,提高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和使用计算器的意识,熟练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重点

难点

正确读、写并会改写大数,灵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导案

学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计算器计算

学生观察分析交流指名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

 

指名回答,并独立填表并计算总人数。

 

二、复习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1、整理数位顺序表

指名回答学过的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有关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同桌交流读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