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512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docx

《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docx

世纪金榜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必修3

阶段滚动检测必修2第5、6、7章 必修3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6分)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滚动单独考查)(2015·沈阳模拟)激素在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列所示调节中,不可能发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是(  )

A.生长素→果实发育,生长素→发芽

B.生长素→乙烯合成,乙烯→生长素

C.性激素→下丘脑,性激素→垂体

D.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垂体

2.(滚动单独考查)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

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3.(滚动单独考查)某对夫妇的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

(  )

A.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2

B.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是3/8

C.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

D.不患病的概率为1/4

4.(滚动单独考查)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

B.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该新品种

C.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

D.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隔离

5.(滚动交汇考查)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

A.HC

与HP

等离子共同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损伤和异常的细胞

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

6.(滚动单独考查)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

D.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

7.(滚动单独考查)(2015·郑州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8.(滚动单独考查)(2015·广州模拟)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

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9.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泥石流。

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

C.该群落中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

D.该群落最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1.(滚动单独考查)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

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

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

12.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及主要生理过程是

(  )

A.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B.消费者、有机物质 细胞呼吸、光合作用

C.生产者、消费者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D.生产者、分解者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1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①生产者   ②分解者  ③消费者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⑤食物链和食物网

⑥物质循环  ⑦能量流动 ⑧信息传递

A.①②③④       B.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4.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1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

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16.(2015·银川模拟)某学生进行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mm,1/400mm2)进行计数。

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

B.甲图中的酵母菌数量对应于乙图中的第3天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17.(2015·冀州模拟)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出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18.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

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

19.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D.基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20.如图所示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  )

A.10条   B.15条   C.20条   D.25条

21.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

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可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CO2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22.如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若能养活10000人,则B可能只能养活10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③④

23.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M和N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N

B.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群落

C.如果N内的温度比M内的低,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D.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4分)

24.(12分)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

这里生存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

水中有螺、沼虾、鱼类。

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等动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

      结构。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昆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蝗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野化的家猫

①上表中所含的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       。

②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的生物有         ,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

③若用大量的杀虫剂消灭蝗虫等“害虫”,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是   

                                 。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4)圆明园是北京地区金线偶褶蛙的唯一产区,为了解这一物种在该区的      ,对其进行了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再次捕获的100只中有15只带有标记,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偶褶蛙

   只。

25.(12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能量

3.56

12.8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6.(10分)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         ;碳主要以

      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               。

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27.(12分)(滚动单独考查)下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赤霉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细胞分裂素

促进

降低

促进

抑制

脱落酸

一般抑制

促进

乙烯

抑制

促进

(1)表中结果显示,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       。

五大类激素中,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

               。

表中结果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

               的结果。

(2)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膨大剂最可能是      类的植物调节剂。

在西瓜坐果初期适量使用膨大剂可提高产量,但有些瓜农使用膨大剂后出现西瓜爆裂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施用膨大剂的      和      不合适。

28.(8分)(2015·沈阳模拟)甲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

E(20000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E1+E2+E3=3000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

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500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kJ。

乙图表示该草原中某一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中鹰与狐狸的关系是       。

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2)乙图曲线所示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    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20~30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    。

(3)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           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答案解析

1.D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植株生长、发芽,A正确。

生长素含量高时,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当乙烯含量升高时,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B正确。

性激素含量高时能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C正确。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细胞的代谢活动,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而不能作用于垂体,D错误。

2.C 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也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图中显示了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种群产生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有利性状个体保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表示若干次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3.D 由题意可知,父亲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母亲产生Abd和abd两种卵细胞,后代的基因型为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只患甲病)和1/4aaBbdd(不患病)。

4.B 本题考查育种方法和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育种方法的特点。

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需用秋水仙素处理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新品种,B错误。

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A正确。

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C正确。

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和二倍体的后代三倍体联会紊乱,D正确。

5.C HC

与HP

等离子共同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损伤和异常的细胞,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等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而肌细胞内肌蛋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不属于内环境稳态。

6.D 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而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肾上腺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

7.C 从图示看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M细胞为记忆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即浆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而不是E细胞(浆细胞);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8.B 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经过了突触间的传递,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以维持电位差。

9.A 发生泥石流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此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初期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这一演替过程是自然发生的;即便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也具有垂直结构;地衣是初生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群落,次生演替一般不出现该阶段。

10.D 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C 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大部分相应部位还存在同源区段,依然可能发生联会;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后代或后代不可育;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12.D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即细胞呼吸)将遗体、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3.C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指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14.B 种群“J”型增长是在食物充足、无天敌等理想条件下出现的;“S”型增长是在有限条件下出现的,不包括“J”型增长;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达到600(即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增长速率为0;若环境条件对种群有利,则种群数量增加,K值变大,反之变小。

15.D 草本植物阶段是弃耕农田发生演替的第一阶段;群落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时也会发生演替;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是只有13个种群,故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在10%~20%。

16.A 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内酵母菌数目清晰,无需加水稀释。

甲图中间16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为1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约为14×10×103÷(1/400×0.1×16)=3.5×107个,应该对应于乙图中的第3天。

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如代谢废物CO2可改变培养液的pH,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17.C 稳定型种群的数量围绕K值上下小范围波动;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增长率在不断发生变化,而“J”型增长增长率自始至终不变;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目前的大小,不能反映出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由食物和栖息地决定的。

18.B 根据图中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可判断为捕食关系,然后根据先增加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确定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A项错;图示纵坐标表示种群相对数量,甲曲线中A点相当于该生态系统甲生物的最大容纳量K值,D相当于K/2点,故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群在C点属于增长型,C项错;图示曲线反映了甲、乙种群数量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曲线的振幅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D项错。

19.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少,但体型不一定越大;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消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少;生物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

20.D 从A到D有5条食物链;从A到B到E共有10条食物链,同样道理,从A到B到C到E也有10条食物链;共有25条食物链。

21.A 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参与过程②;可通过植树造林增强过程③而减少大气中CO2;开发新能源,可有效地减少人类对化学燃料的依赖。

22.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的是种群间的能量流动,而非个体,故①错误。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但能量传递效率不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故②错误。

23.D 通过分析比较M、N两装置,发现唯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两实验装置为对照实验组,单一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本实验探究的是高二氧化碳浓度对温度的影响,所以实验组为N组,起对照作用的是M组;装置中既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河水、泥沙、光等,又有生物成分:

水草、小鱼、微生物等,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N内的温度比M内的高,说明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气体,能够导致气温的升高,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24.【解析】

(1)这些植物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以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①表格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蝗虫、螺、沼虾和鱼类属于初级消费者,所以是第二营养级。

鱼类和螺有共同的食物,两者为竞争关系,有些鱼类以螺为食物,两者又构成捕食关系。

(3)详见答案。

(4)金线偶褶蛙的种群数量为120×(

)=800只。

答案:

(1)水平

(2)①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蝗虫、螺、沼虾、鱼类 竞争与捕食

 ③蝗虫等昆虫是食物链(食物网)的重要环节,它影响其他营养级(物种)的生存(杀虫剂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或其他合理的答案)

(3)破坏了物种多样性(或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4)种群密度(种群数量) 800

25.【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判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功能、碳循环等知识。

(1)表中戊占有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能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23.1)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10.20%)间,故乙和丙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甲能量值介于第二营养级的10%~20%(15.41%)间,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丁能量值介于第三营养级的10%~20%(13.48%)间,应属于第四营养级。

(2)根据

(1)的食物网可推知:

甲、乙种间关系是捕食。

题干已声明所列数据不包括分解者,而戊属于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因此其余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