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289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docx

《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docx

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经典例题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现象

典型例题一、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知识点:

扩散现象.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1)物质是有分子组成;

(2)分子之间有作用力;(3)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

解:

A、扩散现象表明: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分子之间有作用力,但是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作用力,故B不正确.

C、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的时候,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但是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故C不正确.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但是扩散现象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A.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扩散现象的特点,是中考的热点.

典型例题二、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 运动 .

知识点:

扩散现象.

分析: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解答:

解:

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墨水分子扩散到水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

运动.

思路点拨:

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二、固、液、气分子模型

典型例题一、图6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

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答案】C

【分析】此处考察固液气三种状态对应的分子排布。

甲为液态,乙为固态,丙为气态。

因此答案为C。

规律方法:

可用上课、操场自由活动、放学来与固液气对应记忆。

三、分子动理论的综合运用

典型例题一、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作用.

解答:

解:

两铅块铅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铅块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吸在一起;

故选D.

思路点拨:

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即可正确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典型例题二、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的运动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很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解答:

解:

A、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故A错误;

B、水结冰后,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错误;

C、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空气中充满酒精分子,“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

D、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沙尘与尘土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典型例题三、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造成的.

解答:

解:

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这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总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这与分子的构成、质量和体积大小、分子的运动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型例题四、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知识点:

分子的运动.

分析:

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因为分子很小,人肉眼看不到,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

解答:

解: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

B、因为海绵内由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

C、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看到的是由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正确.

故选D.

101小贴士:

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

分子的运动是人用肉眼看不到的,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

第二节、内能

一、对内能的理解

典型例题一、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

知识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分析:

(1)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前提是发生热传递;

(2)内能的大小不但和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

(4)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解答:

解:

A、放热多少是指内能的改变多少,不是指物体内能的多少,故A错误;

B、内能的大小不但和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吸收热量,故C错误;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是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01小贴士: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热.

典型例题二、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

知识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分析:

(1)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

(2)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都具有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与热传递.

解答:

解:

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物体内能增加,故A正确;

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与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动能不为零,物体内能不可能为零,温度为0℃的物体有内能,任何温度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故C错误;

D、物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物质的质量有关,温度相等的1kg水的内能大于100g水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思路点拨:

知道内能的概念、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典型例题三、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t2时刻物体内能比t3小

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

【答案】D

【分析】此处考察物态变化中凝固图像中的能量变化。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物体内能不为零,因此答案为D。

101小贴士: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为0,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分子动能就越大。

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不断的放热,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典型例题一、6.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B.用热水袋焐手,手会变暖和

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D.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答案】B

【解析】ACD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选B。

典型例题二、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

B.冬天天冷,通过搓手发热取暖

C.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发热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变热了

知识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

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解答:

解:

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是馒头上的内能一部分转移到空气中了,是热传递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B、两手互相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对石头做功,同时石头对锤子也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锤子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活塞压缩空气做功、活塞克服与筒壁间的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使打气筒壁变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判断是做功还是热传递,关键是看能量是发生了转化还是转移.

典型例题三、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将于2013年8月在南京举行。

2013年5月8日上午10点20分许,通过万古老的钻木取火方式,在几分钟内采火成功,这个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之后,用采集的火种点燃亚青会火炬,此过程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知识点:

能量的相互转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

(1)判断能量的转化时,要知道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什么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

解:

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燃料的燃点而被点燃;用采集的火种点燃亚青会火炬,此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答案为:

机械;内;热传递.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应先明确装置工作的过程,才能进一步分析能量的转化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第三节比热容

一、比热容

典型例题一、炎炎夏日,气温节节上升,温度计内水银柱慢慢升高,此过程中水银的【】

A.质量变大

B.密度变小

C.内能变小

D.比热容变大

【答案】B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密度知识。

中学物理影响密度大小的因素只有状态和温度。

温度升高,水银柱升高,体积增大,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减小。

因此B正确。

典型例题二、在城市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还能有效的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在同样受冷或受热的情况下,温度变化的缘故。

解析:

人工湖内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收热量的条件下,其温度上升得少,且水蒸发时又会吸收热量,有利于调节周围环境。

答案:

比热容大小

典型例题三、下面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掉一半

B、水凝固成冰

C、0℃的水变成4℃的水

D、铁块加工成铁板

解析: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故答案应选B

答案:

B

二、热量的计算

典型例题一、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

如图4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A.煤油温度先升到40℃

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答案】A

解析:

此处考察比热容吸热公式:

Q=cmΔt。

已知c水c煤油,质量、初温相同,Δt相同时,Q水Q煤油;Q相同时,Δt煤油Δt水,同时加热,对于两个试管来说,加热时间对应吸收热量。

因此,答案为A。

典型例题二、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5kg,水的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是 2.1×105 J.

知识点:

热量的计算.

分析:

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

解答:

解: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

=4.2×103J/(kg•℃)×5kg×10℃

=2.1×105J.

故答案为:

2.1×105J.

101小贴士: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的掌握和运用,注意温度升高(△t)与升高到(末温)的区别. 

典型例题三:

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受4.2×106J的太阳能,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温升高到40℃.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

(3)热水器的效率η;

考点:

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量计算;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根据Q=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太阳能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受4.2×106J的太阳能,求出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热水器接收到的太阳能;

(3)根据η=求出热水器的效率;

(4)煤气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根据Q=mq求出完全燃烧煤气的质量.

解答:

解: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Q=cm(t﹣t0)=4.2×103J/(kg•℃)×100kg×(40℃﹣20℃)=8.4×106J;

(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

E=4.2×106J/h×5h=2.1×107J;

(3)热水器的效率:

答: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8.4×106J;

(2)热水器5小时内接收到的太阳能为2.1×107J;

(3)热水器的效率为40%;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热量计算公式、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典型例题四.质量为80kg的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排汗0.7kg,假如汗水均从身上蒸发掉而没有流掉,这将导致运动员的体温 下降 约 5 ℃,内能改变了 1.68×106 J.人体主要成分是水,可认为人的比热容和水的相等,每千克汗水汽化所需吸收的热量为2.4×106J.

知识点:

热量的计算.

专题:

比热容.

分析:

知道每千克汗水汽化所需吸收的热量,可求排汗0.7kg吸收的热量,由题知运动员放出的热量(内能的降低值)等于汗液汽化吸收的热量,而人的比热容和水的相等,知道人的质量,利用Q放=cm△t求运动员降低的温度.

解答:

解:

由题知,每千克汗水汽化所需吸收的热量为2.4×106J,

排汗0.7kg吸收的热量:

Q吸=2.4×106J×0.7=1.68×106J,

而运动员放出的热量(内能的降低值):

Q放=Q吸=1.68×106J,

∵Q放=cm△t,c=4.2×103J/(kg•℃),m=80kg,

∴运动员的温度降低值:

△=5℃.

故答案为:

下降;5;1.68×10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Q放=cm△t的了解与掌握,解决了运动员排汗放热、内能降低、温度降低的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有意义!

典型例题五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3)如图3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 质量 不同.

(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减少水的质量 (写出一种即可).

知识点:

热量的计算.

分析:

(3)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升温会越慢;

(4)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就是水吸收的热量比较多,根据Q=cm△t,分析在比热一定时,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对吸收热量的影响;当水的质量适量,水的初温不太低时,可能是火力太小.

解答:

(3)读图3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

(4)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水太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当水质量适量,水的初温不低时,可能是火力太小.所以要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度或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等.

故答案为:

(3)质量;(4)减少水的质量.

思路点拨:

初中生要能分析实验条件对其结果的影响,同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