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回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274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回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回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回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回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回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回扣.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回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回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专题回扣.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专题回扣

专题二 近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

第4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近代列强主要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设工厂、免内地税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列强攫取了更多侵略权益;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

中国取得了近百年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名称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的推动下空前激化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概况

1851年爆发→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天京变乱→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1900年春夏京津地区高潮→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扶清灭洋

作用

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2.辛亥革命

(1)建立政党:

1905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中国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2)武昌起义:

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3)成立民国:

1912年1月1日,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宪法:

1912年3月,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最终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

(1)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

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标志:

中共“一大”召开。

(2)内容:

奋斗目标(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3)意义:

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3.国民大革命

(1)性质: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

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

(3)北伐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

4.国共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工农武装割据:

在党的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工农武装割据”。

中国革命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5)红军长征

①遵义会议:

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长征胜利:

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6)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5.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①一个意图:

征服(吞并)中国。

②滔天罪行: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推行奴化教育,殖民掠夺与统治。

(2)全民族抗战

①两个战场: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②五个特点:

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持久抗战。

③四点意义: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6.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①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②1946年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

①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②1947年,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③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④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⑤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1.下面是一组有关南京历史的图片,其反映的主题是(  )

《南京条约》签订《南京大屠杀》 中国战区日

军投降仪式

A.民族危亡与兴盛     B.民族屈辱与荣耀

C.民族抗争探索史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解析:

选B 日本投降后,中华民族并未走向兴盛,A项错误;《南京条约》《南京大屠杀》反映的是民族的屈辱,日本投降反映的是民族荣耀,B项正确;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民主革命走向胜利是1949年国民党统治被推翻,D项错误。

2.(2015·眉山模拟)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点的是(  )

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选B 《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毕竟是农民阶级,未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①符合题意;②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资政新篇》在文化教育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宪法类文件,未体现,故③符合题意;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④符合题意。

答案为B。

第5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变迁

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

(2)表现:

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纺织”“耕织”分离,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3)影响: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2.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

(1)自然经济:

鸦片战争后,不断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2)官办经济:

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3)资本主义经济:

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二、洋务运动

1.含义

 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洋务派为挽救清朝封建统治而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科技而创办近代企业。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4.性质

(1)军事工业:

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2)民用工业:

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5.内容

类别

旗号

活动

军事

工业

“自强”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

民用

工业

“求富”

兴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筹划

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培养

人才

兴办京师同文馆,培养军事、翻译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6.影响

 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1.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南沿海)

(1)原因:

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评价: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原因: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

商办企业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

(1)背景

①民国建立,并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投身实业。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

①1914~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②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4)影响:

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

4.较快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

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表现:

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等,都有较大发展。

5.日益萎缩(1937~1945年)

(1)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

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6.陷入绝境(1945~1949年)

(1)原因: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

(2)表现:

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1.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1)衣:

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山装和旗袍并行。

(2)食:

从满汉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3)住:

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建筑出现。

(4)习俗:

从蓄发缠足、繁琐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礼仪简约文明。

2.交通的进步

(1)轮船:

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的局面,开始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2)铁路:

19世纪80年代,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3)公路: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

(4)航空:

1909年冯如制成了我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3.通讯的进步

(1)有线电报:

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甲午战争前夕,形成了电讯网络。

(2)无线电报:

20世纪初,上海装置了无线电台。

(3)电话: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4.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业

①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②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

③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

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

(2)电影

①《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②《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

1.(2015·绵阳测试)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华军事侵略

C.③的趋势表明我国基本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成分。

①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产生,新中国成立后消失,排除A项;②为洋务企业,甲午中日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B项;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消失,C项符合题意;④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主义,阻碍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

2.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致使“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

材料反映出清末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  )

A.民主色彩     B.政治色彩

C.封建色彩D.革命色彩

解析:

选B 题中材料“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体现了封建政府的政治行为,B项符合题意。

 

第6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

1.新思潮的萌发——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

①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

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核心内容: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3)目的:

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影响:

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内涵:

“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

(2)实践:

洋务运动。

(3)影响:

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美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维新派、革命派的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早期维新思想

(1)主张:

发展民族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2)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2.维新思想

(1)背景

①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③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

④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性。

(2)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

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梁启超: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③谭嗣同:

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名教,倡导男女平等。

④严复:

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实行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3)与顽固派论战:

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4)影响: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3.民主共和思想——新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统治

②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

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①民族主义: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③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①性质: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进步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①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②是对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③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发展

三、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科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1.背景

(1)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袁世凯专制、尊孔复古。

(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2.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

(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4)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3.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1.(2015·宜宾模拟)下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

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

D.成为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解析:

选C 由材料“师夷”“西学为用”“国雄于地球”等信息可知,中国人想通过持续努力达到使中国富强的目的,故C项正确。

材料与外交无关,排除A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发奋自强,抵御外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不会赞同的,排除B项;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来自西方的民主思想,故D项不正确。

2.(2015·宝鸡质检)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解析:

选C 根据时间信息“1895年以后”可知应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面对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戊戌变法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故答案为C。

A、B两项都是在1895年之前,排除;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反对传统文化,不符合“传统”的含义,排除。

3.某杂志登载的文章,其中有:

“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相去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

”又有:

“西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中国以闲适恬淡为美风,实为中西民族强弱的大原因。

”再有:

“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

”此文最有可能出现于(  )

A.以林则徐为代表的鸦片战争时期

B.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时期

C.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时期

D.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

选D 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国……与西人相较,相去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可知,此应为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及对西方文化的全面肯定,故答案选D。

A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B项主张“中体西用”,C项主张君主立宪制政体,均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B、C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