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19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docx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docx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一、明代文学

1、第一章-《三国志演义》(第三节)

2、第二章-《水浒传》(第一节:

版本;第三节)

3、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第一节:

吴中四杰;第二节)

4、第四章-明代中期文学(第一、二、四节)

5、第五章-明代杂剧(第三节:

徐渭及《四声猿》)

6、第六章-明代传奇(第二、四节)

7、第七章-汤显祖(第二、三节;另注:

《牡丹亭》的特殊文化意义)

8、第八章-《西游记》(第三节)

9、第九章-《金瓶梅》(第三节;另注:

《金瓶梅》反映的内容以及被称为哀书的原因)

10、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第一节)

11、第十一章-明晚诗文(第一节:

童心说;第二、三、四节)

二、清代文学

1、第一章-清初诗文(第四、五、六节)

2、第二章-清初戏曲(第一节:

李玉、李渔;第二、三节)

3、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

4、第四章-《聊斋志异》(第二节)

5、第五章-《儒林外史》(第一、四节;另注:

其结构特点)

6、第六章-《红楼梦》(第二、三、四节)

7、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发展(第一、二节;另注:

注意黄景仁的诗)

三、近代文学-龚自珍(重点是龚的诗)

第一部分:

明代文学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第一章《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

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2、特点:

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

3、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水浒传》等。

4、明中叶后,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

5、章回小说包括:

讲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侠型等五种类型。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历史演义”,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历史上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简称。

一、成书

《三国演义》有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

陈寿的《三国志》,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

宋代三国故事更为流行。

《东京梦华录》:

霍四究。

《东坡志林》: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

宋元时代三国故事更被大量地搬上舞台。

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部《三国志平话》是元代至治年间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三国演义》是“世代累积型”小说。

二、作者

罗贯中,籍贯太原,大约生活在1310至1385年之间。

一说《水浒传》是他和施耐庵合写而成。

三、版本

嘉靖本,是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

书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三国演义》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一百二十回修改本。

第三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1、拥刘反曹倾向。

作者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糅合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来表现对昏君贼臣及黑暗统治的痛恨,对圣君贤相和清平社会的渴望。

奉蜀为正统,反映了人民的政治道德理想。

2、“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基础上的“义”。

3、崇尚智慧。

就写人而言,诸葛亮是典型的智慧的象征。

就叙事而言,《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被人们称为全景性军事文学。

突出智斗,是这一作品的特色。

作品写战役,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

第四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极具艺术魅力。

《三国演义》虚实结合。

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2、人物塑造上,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端。

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等。

3、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有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基本完美的艺术整体。

4、“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的语言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简洁、明快而又生动的特色。

叙述描写,不以细腻见长,而以粗笔勾勒见工,但许多生动片段,也写得粗中有细。

《三国演义》的缺点:

1、人物性格缺少发展;2、运用想象夸张,有时不免过分,“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

第二章《水浒传》

一、成书(英雄传奇小说)

宋末元初,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初次完整地记录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

宋末元初,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戏剧相继问世。

南宋罗烨《醉翁谈录》。

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是现传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

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水浒英雄由三十六人发展到七十二人,又发展到一百单八人。

二、作者

施耐庵和罗贯中,高儒《百川书志》、郎瑛《七修类稿》等;

施耐庵,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王道生《施耐庵墓志》;

罗贯中,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天都外臣《水浒传叙》、王圻《续文献通考》。

施耐庵、罗贯中。

王道生《施耐庵墓志》。

三、版本:

繁本和简本。

1、繁本中,现所知最早的是万历乙丑天都外臣(汪道昆)序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

万历三十八年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也是百回本。

繁本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

2、简本最有代表性的是明双峰堂刊本《水浒志传评林》。

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水浒传》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更多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

1、忠义思想。

书名《忠义水浒传》,梁山原来的聚义厅后被宋江改成“忠义堂”。

小说描写的“义”,主要指一种被压迫者之间的相互帮助的关系。

“义”在“忠”和“孝”之下。

2、反抗复仇精神。

3、小说宣扬了反抗精神、英雄主义以及复仇行为。

林冲的道路,是最典型的“逼上梁山”的道路。

3、崇尚暴力与对妇女的偏见。

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

1、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刻划他们的性格。

林冲、鲁达、杨志

2、把人物放在斗争的激流中,甚至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性格特征。

3、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各自的性格。

小说善于抓住性格相似的一组人物,比较出性格的不同来。

鲁达和李逵。

4、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塑造人物个性。

二、《水浒传》的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

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

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

三、突出的语言成就。

1、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明快、洗炼,无论叙述事件或刻划人物,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

2、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达到很高的成就。

第三章《西游记》

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着神怪小说的热潮。

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

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

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

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

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一、成书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只身赴天竺取经,历时十七年。

玄奘的弟子辩机《大唐西域记》。

慧立、彦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最早把西游故事神话化的是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其中多了个猴行者,成了取经路上的主角。

金元时期,玄奘取经的传说及各种戏剧,越来越多。

元末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

二、作者

经鲁迅、胡适等人考证,《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三、版本

现存最早的是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原刊于明万历二十年。

清初汪象旭、黄周星评刻的《西游证道书》,后来的本子大都据此而刻。

第二节《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1、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束的矛盾处境。

把大闹天宫看成是通过神话形式、投影式地反映人民反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绪的一种折光,应当是恰当的。

2、对神圣事业坚忍不拔的追求精神,隐喻着人必须历经艰辛、坚定自我的遗志才能获得成功的哲理。

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神性、人性、动物性的结合。

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性。

孙悟空、猪八戒、狮魔、老鼠精、牛魔王……。

二、情节的设计上,戏笔与幻笔相间,往往将事件写得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离奇而不悖情理,奇幻而自有逻辑,引人入胜。

三、语言诙谐,有很强的可读性。

用一种轻松的笔调,以大量的民间语汇构成对话情节,使原著泛溢着浓郁的诙谐性和趣味性。

这类笔墨完全与作品的格调和情趣相一致,对刻画人物、丰富细节、增强风味起必不可小的作用,既隐含了笔者的立场,又在愉悦的笔墨中颇有一种挖苦,嘲讽的意味。

第四章《金瓶梅》及明代其它长篇小说

《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直接描写现实生活,表现世态人情,标志着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节《金瓶梅》的成书、版本与作者

一,版本

1、现存最早的有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词话》,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统称词话本或万历本。

2、崇祯年间刊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又称《原本金瓶梅》,一般称这个本子为崇祯本。

3、清康熙年间张竹坡对崇祯本加以评点,推出《第一奇书金瓶梅》。

张竹坡的批评本。

4、清同治年间,蒋敦复删削而成《绘图真本金瓶梅》,民国五年存宝斋印行,成为《金瓶梅》的第一部洁本。

二、作者

向来扑朔迷离,虽署名为兰陵笑笑生,但真实姓名一直无法确认。

第二节《金瓶梅》的思想内容

1、对钱、权、色的复杂态度。

作者通过西门庆对金钱、权力与情欲的追求,批判了官商勾结,钱权交易以及金钱、权力、肉欲对人的异化等,揭示了明中期后社会的种种罪恶。

矛头集中到统治集团和新兴的商人势力,触及到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

另一方面,作者又时时流露出对钱、权、色的艳羡。

2、写出了中国从宗法制社会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艰难步伐。

西门庆,是个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人物。

3、展示了一个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的女性世界。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一大批女性,是一种顺应历史发展的丑和恶。

她们的活动,体现了用一种邪恶的、赤裸裸的人欲来替换虚伪的温良恭俭的扭曲的道德。

潘金莲:

她身上体现的,乃是一种思想的堕落、人性的堕落。

堕落后的潘金莲,成天只想着三件事:

纵欲、争宠、害人。

第三节《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一、“寄意于时俗”

所谓“时俗”,就是当代的世俗社会。

小说将视角转向普普通通的社会、琐琐碎碎的家事、平平凡凡的人物。

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一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二、从歌颂到暴露  

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丑、恶。

三、成功地塑造出典型人物

1、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转移。

2、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性格。

四、网状结构

《金瓶梅》每一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又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这样,纵横交错,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结构。

各色人物和故事相互交叉,相互制约,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五、市井化的语言:

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

《金瓶梅》中的性描写

与明代中后期心学思潮的兴起对程朱理学的冲击以及人欲解放洪流的到来有关。

明代中后期道教房中术的流行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五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拍”,是凌蒙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第一节“三言”“二拍”概况

明中叶以后,一些文人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称之为“拟话本”。

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一、“三言”概况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着的创作。

它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等。

二、“二拍”概况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每集各40篇。

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初刻拍案惊奇序》)。

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凌蒙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

“二拍”是对“三言”的模仿。

第二节“三言”“二拍”的主旨

一、“三言”的类别

1、政治小说。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

2、友情小说。

《施润泽滩阙遇友》等。

3、婚姻爱情小说。

数量最多,最有价值。

《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二、“三言”“二拍”的主旨倾向

1、商人成了最活跃的形象。

有更多的商人、小贩,作坊主、工匠等成为小说的主角。

特别是商人,在“三言”、“二拍”中作为正面的主人公而频频亮相。

2、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

作品中,颂扬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建立在真正相爱的基础上的婚姻,流露出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思想。

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赞颂女性为追求人格的尊严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3、塑造众多“清官”形象,较多的带有市民化色彩。

“清官”,往往能重视人的价值,所以在办事、断案过程中,常表现出不那么死板僵化,而具有较浓郁的人情味。

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

第三节“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

1、把简单、平凡的故事写得摇曳多姿,“无奇之所以为奇”。

采用巧合误会的手法,把情节弄的迷离恍惚,运用复线结构,使两条线时分时合,相互交叉。

2、一些人物,如杜十娘、秦重、莘瑶琴等,刻画得非常出色。

之所以如此,与情节的曲折、人物的语言等有关,但也与它在细节和心理描写上的精细、独到有关。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

3、语言通俗,适宜普通人案头阅读。

第六章明代戏曲

明代戏剧分为两大系统:

明杂剧。

明传奇。

传奇,包括后来的昆曲,为明代剧坛的主流。

传奇随着声腔的发展,又形成昆曲一系和弋阳诸腔一系。

第一节明代杂剧

主要作家作品有:

康海的《中山狼》、王九思的《杜甫游春》、《中山狼》等。

最杰出的是徐渭的《四声猿》。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青藤道士,山阴人。

一生不得志。

著名诗人、杂剧作家、书画家。

《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

《狂鼓史渔阳三弄》借骂曹痛斥历代奸臣。

《玉禅师翠乡一梦》批判禁欲主义。

《雌木兰替父从军》和《女状元辞凰得凤》写女扮男装的故事,表现了对妇女的称赞。

《四声猿》反对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

最早的一部杂剧合集。

是短剧,或一出,或二出,长短不一,从此短剧大为盛行。

音乐上或北曲,或南曲,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

第二节明代传奇“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文言小说,自从宋元后,传奇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一、前期创作。

前期,创作极为萧条。

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充斥剧坛,丘浚《五伦全备记》。

二、中期:

传奇创作的新时期。

“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和无名氏《鸣凤记》。

《宝剑记》,五十二出,第一部据《水浒传》改成的戏曲。

《浣纱记》四十五出,写勾践灭吴的故事,表现了文人的生活理想。

将爱情主题与政治主题融为一体。

是第一部用昆腔曲调写作的剧本。

《鸣凤记》写杨继盛等与严嵩父子的斗争。

将当代重大政治斗争搬上舞台。

三、后期:

明代传奇创作的黄金时期。

繁荣的标志:

一是大批剧作家涌现;二是戏曲创作流派的正式形成和相互竞争。

吴江派:

沈璟。

临川派和吴江派的分歧:

一思想观念上的分歧。

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吴江派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

二对曲律的看法不同。

吴江派主张格律至上。

“宁协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

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

吴江派主张本色,临川派注重文采。

第七章汤显祖及《杜丹亭》

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

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

文学思想上,提出文学创作要“立意”,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

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

戏剧现存主要:

“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

“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第二节《牡丹亭》的内容及意义

一、对传统题材的改造

《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

剧本与话本比较,杜丽娘复生之前的情节大致相同,之后则全出汤氏创作。

二、文化意义

情感至上主义与以情反理的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

1、歌颂了青年男女为追求幸福的爱情所作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理学枷锁的意愿。

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

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

2、把歌颂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突破口。

四、杜丽娘形象

崭新思想是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的。

性格的最大特点是追求爱情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

第三节《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一、浪漫主义手法。

1、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2、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

3、从“情”的理想高度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赋予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语言浓丽华艳,意境飘渺深远。

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

《惊梦》是对自然、青春和爱情的礼赞,自始至终充满庄严华妙的仪式感:

《惊梦》作为古典戏曲中最令人感佩,发人深思的儿女风情戏,整体浸润着浪漫主义的感伤之美、追求之美、情爱之美和理想之美。

第八章明代诗文

一、前期:

洪武至成化时期。

充斥着道德说教、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在艺术上平庸虚假的作品。

作家有高启、宋濂和台阁体诗人。

二、中期,约弘治至隆庆一段时期。

文学逐渐摆脱官方政治的束缚,走上正常轨道。

要求文学独立,反对文学成为理学的附庸;认为文学是人的内在需要,而不是载道或政教的工具,强调真情。

复古成诗文创作的主流。

前后七子、唐宋派为代表。

三、后期,万历以后。

倡导个性解放,要求摆脱礼教束缚,肯定人的自然欲望,重视表现人的真实情感。

公安派、竟陵派。

第一节明前期诗文

一、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

“开国文臣之首”。

有文以明道和辅政翼教的主张。

散文多美化明初统治集团及表彰贞妇。

文章自然流畅,笔力雄健,熔铸经史,而不见斧凿之痕。

文风,醇正有余,恣肆不足。

一些作品写出了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如《秦士录》、《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等。

明初散文的典范。

二、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

为文主张“明道”,讲求“体格严正”。

《卖柑者言》、《郁离子》,揭露时弊,多所讽喻。

《二鬼》结邻和郁仪。

夸张他们要在动乱中重建儒家秩序的幻想,表现了受朱元璋牢笼豢养,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

三、高启

《明史·文苑传》:

“明初文学之土”,“高、杨、张、徐、刘基、袁凯以诗着”。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吴中四杰”。

高启是最有成就的诗人,“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人。

诗风多样,如《明皇秉烛夜游图》等。

诗歌或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或表现自由精神被压制、摧残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痛苦。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诗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缅古思今自然交织,结构跌宕有致,于雄豪奔放的气势中透露出几分苍凉的意味。

四、台阁体、茶陵派

成祖到英宗几十年间,诗文的主流是台阁体。

代表人物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

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表现出陶醉悠然的心态,体现了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

台阁体之后,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更重视诗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

第二节明中期诗文

一、前后七子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李梦阳、何景明是主要代表。

强调复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宋诗,认为文学越古越好。

作品重在拟古,少有特色,但对纠正台阁体文风起到重要作用。

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

继承了李梦阳、何景明的观点,认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以下,俱无足观”。

二、归有光与唐宋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人,重弹“文道合一”,认为“文与道非二也”。

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初唐、宋、元诗有可取之处。

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

由于宗唐拟宋,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取法的对象要宽广得多,也实际得多,更符合时代要求。

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把生活琐事引进“载道”的“古文”中来,使古文密切地联系生活,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有极高的成就。

《项脊轩志》:

以清新和真情实感的文字保持了散文健康的生命,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明后期诗文

童心说:

是李贽对文学持有的与传统文学思想根本不同的一种见解。

李贽认为: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处于通信焉者也。

”(《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真心,赤子之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亦即人的自然性情,包括不依傍他人的独立见解和表现自我的纯真之情。

一、公安派与竟陵派

(一)公安派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

受李贽“童心说”影响,提出“性灵说”。

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

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

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作品能打破传统诗文的陈规陋习,抒发个性,清新流畅。

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贫乏,风格轻佻。

成就最高的是袁宏道。

散文多为游记、书信等,以描写风景、表现士大夫的情趣为主。

意境优美,轻松活泼。

(二)竟陵派

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

接受了“独抒性灵”的口号,在某些方面加以修正,以“深幽孤峭”纠正公安派的俚俗、浅露、轻率。

创作偏重心理感受,境界不大,主观性强,形式上追求新奇,喜用奇字险韵,故作深奥,文风冷僻苦涩。

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内蕴,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

二、张岱、陈子龙、夏完淳与明末诗文

文人诗文和志士诗文。

前者以张岱、张溥为代表的;后者以陈子龙、夏完淳为代表。

1、文人诗文

成就在小品文的创作上。

晚明小品指尺牍、游记、传记、日记、序跋等。

灵活鲜明、真情流露的新格调散文。

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