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984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docx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docx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2020年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训练精品卷

1.下表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口与财富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贵族

中间阶层

下层

人口

财富

人口

财富

人口

财富

1688年

1.2%

14.1%

31.7%

59%

67.1%

26.9%

1803年

1.4%

15.7%

31.6%

59.4%

67%

24.9%

A.英国完全废除进出口的禁令

B.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C.自由主义发展成为垄断主义

D.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解析:

选B 英国完全废除进出口的禁令反映出贸易保护向自由贸易发展,应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从图表可知贵族与中间阶层的财富总量上升,只有下层民众财富下降,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故B项正确;自由主义发展为垄断主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贫富差距拉大是图表的直接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2.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

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英国开始丧失竞争优势

C.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

解析:

选D 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英国丧失竞争优势与东印度公司解散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故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说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为时尚早,故C项错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争取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政府的束缚,故D项正确。

3.据某史料记载:

1911年8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

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

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

C.科技和市场的拓展D.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推动

解析:

选C 材料“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反映的是交通工具的进步,材料“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反映的是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和无线电技术均体现了科技的作用,而把英国产品运到巴黎销售,并到中国和日本投资,则体现了市场拓展,故C项正确。

4.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广大英国普通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切实的权利,但革命为之确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则为每一个社会下层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

于是工业革命就从英国开始了。

据此可知,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

B.下层民众竞相追求社会财富

C.法律平等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国家政治民主权利逐渐下移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确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使每个公民间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在此基础上工业革命爆发,故A项正确。

5.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

(注:

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

年份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商品输出(单位:

万金镑)

199.6

263.5

430.4

资本输出(单位:

万金镑)

51.2

101.3

207.1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解析:

选C 题干中提到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两种方式,故C项正确。

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6.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

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

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

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D.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

解析:

选D 福利制度属于社会生活领域的改革,与政治、法制等关系不大,尤其是题目设问为“决定性因素”,故A、B、C三项错误;实行福利改革是由当时经济结构即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结构决定的,故D项正确。

7.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

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解析:

选D 

8.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金融中心的转移D.中国市场的扩大

解析:

选A 

9.清末,国史馆对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

国史馆的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总理衙门政治地位低下  B.清政府拒绝外来文明

C.近代中国变革阻力重重D.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

解析:

选C

10.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

这反映出(  )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解析:

选B 材料反映的是在欧洲胡椒价格非常高,并没有体现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故A项错误;由于胡椒在欧洲获利丰厚,导致欧亚之间的传统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被阻断指的是商业危机,所以C项从属于B项;经济全球化当时还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

11.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

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

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

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

解析:

选B 从材料“运往美洲”可知,与“欧洲劳动力短缺”无关,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开始了殖民掠夺,也正是“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先天优势”,故C项错误;美洲缺乏劳动力,因此“从非洲运往美洲”,是促进了洲际平衡,故D项错误。

1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

解析:

选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20世纪初,此时是明末,故A项错误;明末大致是17世纪初,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人口的膨胀问题,故D项错误。

13.1637年,菲律宾检察总长孟法尔坤向西班牙国王报告说:

“美洲白银运往菲律宾后,由那里转入我们宗教及王室的敌人(回教徒及其他异教徒)之手,而最后则流到中国去。

”这反映了当时(  )

A.西方对中国抱有敌视态度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经济发展使拜金主义盛行

D.中国与早期全球化存在联系

解析:

选D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各地的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欧洲人购买中国奢侈品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正体现了早期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故D项正确。

14.有学者指出:

“12~13世纪,英格兰领主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动采纳货币地租。

15世纪以后的领主采纳货币地租则主要是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

”这表明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经济

B.手工工场需要大量货币

C.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D.商品经济在农村的渗透

解析:

选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领主采纳劳役地租不利于保护固有经济利益,从而寻求采纳货币地租,故D项正确。

15.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

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

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

选D 由材料可知,这种“混合”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这些国家遭到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掠夺。

这些殖民掠夺出现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是西欧为了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

1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下列史实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是(  )

①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 ②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

③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 ④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选A 所谓原始积累,是指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资本积累,显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做法,因此排除有④的选择项,A项符合题意。

17.1834年英国一反过去“家内救济”方式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下面是该法案颁布后英国济贫院的真实写照:

“这就是教区给穷人们的住房——泥巴糊的墙几乎裹不住腐朽的门框,恶臭让人憋得心慌,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父母来探望,这里的父母也好似不晓得亲情一样……”该修正案主要表明(  )

A.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

B.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

C.是工人不断抗争的结果

D.救济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这就是教区给穷人们的住房——泥巴糊的墙几乎裹不住腐朽的门框,恶臭让人憋得心慌”说明并没有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济贫法修正案》是适应工业革命自由生产、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需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说明救济与就业结合,故D项正确。

18.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影响B.城市化进程加快

C.人口流动频繁D.工厂机械化冲击

解析:

选D 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工匠人员下降与城市化无关,故B项错误;人口流动频繁与工匠人员下降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完成后,工业机械化对工人技能要求下降,故D项正确。

19.下列有关《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B.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

C.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

D.b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解析:

选A c代表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得到了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是主角,经济发展更为迅速,故A项正确;d代表德国,但19世纪60年代德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a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故C项错误;b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故D项错误。

20.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答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

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

这主要表明(  )

A.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

B.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

C.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

D.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

解析:

选B “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这句话体现出了科技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提及。

21.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

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

表:

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

3420万

亚洲俄国地区

1800~1939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

520万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B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是美国,故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交通方式的进步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条件,故②③正确;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的,故④错误。

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6年,亨利·福特将他的第一部汽车开上底特律大街。

1908年,推出T型车,在1908到1927年间生产了1500多万辆T型车。

1913年,创立汽车装配流水线。

在海兰园设立第一条总装线,几乎使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

最终使每工作日每隔10秒钟就有一台T型车驶下生产线。

1914年,宣布公司八小时工作制的最低日工资为5美元,是当时工资水平的两倍以上。

1922年,收购林肯品牌。

1925年,日本公司成立。

1932年,成为历史上第一家成功铸造出整体V8发动机缸体的公司。

1948年,生产第一部F系列皮卡,这在汽车史上是最成功的汽车系列。

1954年,推出Thunderbird车型。

这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小型运动车。

1956年,福特第一批普通股票出售。

1959年,汽车信贷公司成立。

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汽车金融公司。

1967年,欧洲公司建立。

1989年,收购捷豹汽车。

投入重金振兴这一英国名贵轿车品牌。

1994年,中国业务部成立。

1996年,成为首家全部生产厂取得ISO14001世界环境标准认证的汽车公司。

2000年,从宝马汽车集团正式购得路虎公司的所有权。

——摘自巴克《福特帝国》

(1)根据材料,概括福特公司发展的特点。

(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特公司发展的历史机遇。

(8分)

(3)简要谈谈你对福特公司发展历程的认识。

(7分)

解析:

(1)问,阅读材料,从技术创新、全球扩张、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开辟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分析特点。

(2)问,抓住材料中“1896年”“1908年”“1948年”“2000年”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析其历史发展轨道。

第(3)问,结合第

(1)问中福特公司发展特点,再结合企业的创新等方面去进行总结。

答案:

(1)特点:

最早发明和制造汽车,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向全球扩张汽车业务,实现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不断改进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相关业务,收购或参股同类企业;发行股票并建立金融机构,开辟融资投资渠道。

(2)机遇: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福特汽车应运而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福特汽车积极向全球扩张业务。

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改进技术,进行收购兼并,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3)认识:

适时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满足社会需求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重视革新技术、开发产品、创新管理、提高效益;重视建设融资投资渠道,确保资金安全。

(言之成理即可赋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认为国际政治演变模式是循环的,周期约为100~200年。

如下图:

运用世界史的史实,对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进行探讨。

(要求:

可对整个周期,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周期进行探讨;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解析:

选择其中一个周期进行探讨。

如选择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有一定合理性,可以以英国崛起到衰落为例加以说明;或反对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可以从四个国家中除美国以外均非脱颖于全球性战争的角度来论述。

答案:

示例一:

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有一定合理性。

探讨:

近代以来,世界先后经历了五个周期。

以英国为例,16到18世纪,英国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取得了大量海外殖民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的独立,以及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的英国在世界的权威逐步受到挑战,但是并未完全出现权力的分散,随着工业革命开始,英国又再次开启辉煌时代,直至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才逐步丧失。

所以,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示例二:

反对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

探讨:

近代以来,四个国家中除美国以外均非脱颖于全球性战争,葡萄牙与荷兰几乎没有经过大的战争就成为了当时的世界大国;英国只是在欧洲对西班牙、荷兰与法国进行了几场区域性的战争就轻而易举地夺得了世界大国地位;而由于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强国实力大为削弱,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最大受益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

因此,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存在不合理性。

(评分说明:

“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考生须给出自己的观点,探究与分析该观点时应该结合周期理论中几个阶段之间的联系;要有史有论,逻辑关系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