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934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

整理与复习

(一)。

(教材第52~56页)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运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难点:

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课件。

师:

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

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比较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

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

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

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1.作比较。

师:

瞧!

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

(课件出示:

教材第52页“小兔请客”情境图)

师:

有几只小兔?

椅子够吗?

杯子呢?

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

画“○”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的数量,画“△”表示杯子的个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发现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

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

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

师:

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

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

(课件出示:

教材第52页“比一比”中第一个情境图)

生1:

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

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

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

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

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课件出示:

教材第52页“比一比”中第二个情境图)

生1:

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

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

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

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数的计算。

师:

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

0呢?

生1:

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等。

生2:

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

数字0也可以表示开始或起点,如直尺上的0。

生4:

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如温度计上的0。

师:

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

9-1呢?

生1:

算式3+7可以算有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的问题。

生2:

也可以计算有3朵黄花和7朵红花,求一共有几朵花的问题。

生3:

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

真棒!

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

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求还剩多少只的问题。

生5:

还可以表示有9个苹果,吃了1个,求还剩下几个。

生6:

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

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几道计算题吧!

(课件出示:

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加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用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用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

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1.这样由情境到画图形,再到数字列式,最后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探索其中蕴涵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全课的主线组织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A类

教材第55页第6题。

(考查知识点:

作比较;能力要求:

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

B类

1.教材第55页第7题。

(考查知识点:

作比较;能力要求:

会比较数的大小。

2.教材第55页第8题。

(考查知识点:

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最上面的画“􀳫”,最下面的画“○”。

给最下面的那支笔涂色。

B类:

1.5 3 3<5

2.3+1=4 3+2+3=8 4-2=2 9-6=3

教材习题

教材第54页“习题”:

1.略 2.8 5 7 3.1 7 3 8 6 9 4 9 8 10 3 8

4.6+4 5+5 2+8(答案不唯一) 5.○􀳫 􀳫○

整理与复习

(二)。

(教材第52~56页)

1.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

2.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参与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到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

在参与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件。

师:

同学们,这几位同学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呢?

我们也一起参加吧!

(课件出示:

教材第53页第一幅图)

学生可能回答:

•他们在互相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他们在说自己满意的是什么。

•他们在说自己表现好的方面。

•我学会了好几种数数的方法。

•我能从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还会提出问题。

•我也会提问题,还会解决问题呢。

……

师:

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

这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取得的成绩,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引入新课借助了情境图让学生参与讨论,鼓足了学生学习的劲头。

1.提出的问题。

师:

同学们,虽然我们进步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想一想,还有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

你有哪些疑问呢?

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师:

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教材第53页第二幅图)

学生可能回答:

•我也不知道0是不是最小的数。

•生活中的数应该很多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

•有最小的数吗?

有最大的数吗?

它们分别是多少呢?

•加法可以换成减法,减法也可以换成加法。

就像我左手伸出3个手指,右手伸出2个手指,一共是5个手指,写成算式是3+2=5,也可以写成2+3=5;还是这5个手指,我收回右手的2个手指,就剩左手的3个,写成算式就是5-2=3;同样,如果收回左手的3个手指,剩下右手的2个,写成算式就是5-3=2。

师:

说得真好,知道加法和减法可以互换,还举出了实例,真棒!

举例子也是我们学习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你也可以用实例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来,接着说。

•我也纳闷,为什么一大堆棉花还没有一小块铁重呢?

•物体的轻重跟什么有关呢?

师:

这些问题如果现在你还没有找到答案,那就要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地攻破这些难题。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注入动力。

2.解决问题。

师:

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悟“学以致用”的道理。

师:

同学们真是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成功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发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学习,攻克这些难题。

  整理与复习

(二)

    成长的足迹:

     问题:

我学会了……     0是最小的数吗?

           最小的数是几?

最大的呢?

 

1.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学生有了目标,就有学习的动力,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精彩。

A类

看图列式计算。

=

    

=

=

    

=

(考查知识点:

10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

能看懂图意列式并正确计算。

B类

搭积木。

(1)把小动物搭的正方体的块数填在

里。

(2)把搭的正方体的块数用“>”或“<”表示出来。

(考查知识点:

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能力要求:

能正确地数数,并比较数的大小。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7=10 7+3=10

10-3=7 10-7=3

B类:

(1)5 9 1 8 3

(2)9>8>5>3>1或1<3<5<8<9

教材习题

教材第56页“习题”:

9.略

10.

(1)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有4个小朋友在玩滑梯。

有4个女同学,有5个男同学。

(2)一共有多少人?

3+2+4=9或4+5=9

玩跷跷板的和玩荡秋千的一共有多少人?

3+2=5

11.3+4-2=5

5+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