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333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

2.如图是几位在实验室操作时的图片,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水

氧气+氢气

B.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C.铝+氧气

氧化铝

D.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4.“加碘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氟、钙、铁”应为()

A.原子B.离子C.分子D.元素

5.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  )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6.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小红对它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该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荷

7.“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  )

A.纯净物B.混合物C.氧化物D.无法判断

8.下图是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8g

C.锑原子核外有51个电子D.锑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1

9.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B.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

D.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

10.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二、填空题

11.用化学符号填空

(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3个钾离子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元素符号为________ 。

12.现有A,B,C、三种元素,A元素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只有两层:

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

(1)A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元素名称为________。

(2)B原子的化学变化过程易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

(3)元素B与元素A或与元素C组成物质中。

组成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三、推断题

13.将一种无色液体A装入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C。

将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且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1)写出它们的名称: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F_____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_____作用。

四、科普阅读题

14.阅读下面科普文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了人们对原子模型的探索。

那么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他们是均匀分布呢?

还是集中分布呢?

这引起了物理学家们的兴趣;

1910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后,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向原来方向前进,但是少数@粒子的运行轨迹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偏转的角度超过90度,有的甚至达到了180度,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卢瑟福认为,@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遇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

根据文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汤姆生发现的一种带负电荷的微粒是什么________;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结构”指的是________;

(3)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的内部结构为以下列哪一种类型________;

(4)如果放射源@粒子带负电,请问金箔原子中哪一种微粒不会影响@粒子运行轨迹________。

五、实验题

15.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反应.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

(3)某同学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16.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铜原子的质量为1.063×10-25kg。

试计算:

(1)该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

(2)等质量的铜粉和铁粉中所含有的铁原子和铜原子的个数比________。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Fe-56)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C、烛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A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故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点睛: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是这样的:

首先也要给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液体的部位加热。

需要注意的是:

1.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1/3;

2.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

3.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4.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切不可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

3.A

【分析】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即“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详解】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属于“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铝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石蜡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生成物均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氟、钙、铁”指的是在食盐、牙膏、牛奶、酱油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

故选D。

5.C

【详解】

A.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话,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故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集气瓶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

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说法正确,故A正确;

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B正确;

C、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属于钠元素,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C正确;

D、该原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7.B

【详解】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故选项错误;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D.“冰红茶中有水、茶等物质”“雪碧饮料中有碳酸、水等物质”“生理盐水中有食盐、水等物质”和“矿泉水中有矿物质、水等”,它们均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示看:

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8,没有质量单位。

故选B.

考点:

元素周期表

9.B

【详解】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正确;

B、水通过三态变化可以实现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故B不正确;

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故C正确;

D、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是正确的叙述;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的原因;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原因;故答案选择A

11.H2O3K+N

【详解】

(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化学式为H2O;

(2)3个钾离子符号为3K+;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元素,元素符号为N。

12.H氢元素得到Cl-NaCl

【详解】

(1)A为质子数为1的元素,元素符号为H,名称为氢元素;

(2)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化学变化过程易得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符号为Cl-;

(3)元素B为氯元素,元素A为氢元素,元素C为钠元素,组成物质由离子构成的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13.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铁四氧化三铁催化

【解析】

【分析】

C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为氧气,无色无味的液体A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氧气,根据氧气的制法可知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金属E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则E为铁,F为四氧化三铁;为防止铁丝燃烧时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集气瓶底要盛少量水,故D为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A是过氧化氢,B是二氧化锰,C是氧气,D是水,E是铁,F是四氧化三铁;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电子原子核C中子

【详解】

(1)汤姆生发现的一种带负电荷的微粒是电子;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原子中间为原子核,核外有电子运动的空间,故选C;

(4)如果放射源粒子带负电,则原子中的中子不会影响粒子运行轨迹。

1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D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导入到锥形瓶后,未关闭活塞或装置气密性不好

【详解】

(1)利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固体放入锥形瓶中,液体放入分液漏斗中,故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

(2)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水+氧气。

该反应中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都可以收集氧气,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故选择装置D。

(3)某同学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说明没有收集到纯净的氧气,其原因是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导入到锥形瓶后,未关闭活塞或装置气密性不好。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氧气的收集是解题关键。

气体的收集应考虑密度和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则用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且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更纯净。

16.

(1)64;

(2)8:

7

【详解】

(1)铜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2)设:

铜粉质量为m,则铁粉质量为m,则铁原子与铜原子个数=

=8: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