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919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单元测评选修2及答案

第四章海气作用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是某海域某时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水温偏差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1℃的海区在120°经线上延伸约(  )

A2200千米B3300千米

1100千米D4400千米

2该海域水温的异常变化使(  )

A南美西部干旱加剧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大

D马群岛森林火灾隐患加大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1℃的海区在120°经线上大约跨越了30个纬度。

由纬线间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约111千米可知,该海区跨越了大约3300千米,故B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较正常年份偏高,即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南美洲西部下沉气流减弱,降水明显增多,故A项错误;澳大利亚东部上升气流减弱,降水明显减少,故B项错误;秘鲁海域水温上升,会导致秘鲁上升流势力减弱,附近渔场鱼类死亡减产,故项错误;马群岛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干燥,火灾隐患大,故D项正确。

答案1B 2D

3读海

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第3~6题。

图中表示海

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B②③③④D①④

4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B②③D④

5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低纬B中纬高纬D北冰洋

6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

A①B②③D④

解析海

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

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且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越多。

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3 4B 5A 6

7厄尔尼诺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

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下图为某地区海水运动和大气运动图,完成第7~8题。

四幅图中能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  )

A甲、丁B乙、丁甲、丙D乙、丙

8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

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

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

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

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

解析第7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南美洲大陆西侧海面水温升高,降水增加。

第8题,潮汐不是大气运动形成的。

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降温。

答案7 8B

9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第9~10题。

①~④海区中,海

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B②

③D④

10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B③④①③D②④

解析该组题以大西洋轮廓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

第9题,海

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③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相同纬度其他海区。

第10题,在南北纬0°~30°的海区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答案9 10A

11读太平洋某月(最热月或最冷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单位℃)(图中点线是海冰边界,虚线为热赤道),完成第11~12题。

图中表示的时间是(  )

A1月B2月7月D8月

12图中形成A处水温特点的原因为(  )

A所处纬度低

B距离陆地近

受离岸的东北信风影响

D有寒流流经

解析第11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从水温值和热赤道位置可知应该是北半球水温最高月。

第12题,A处水温值较同纬度地区低,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

答案11D 12D

13分析下表,完成第13~15题。

地区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7月

1月

8月

2月

关于甲、乙两地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均在北半球

B甲、乙均在南半球

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D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14甲、乙两地气候(  )

A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甲具有海洋性,乙具有大陆性

D甲具有大陆性,乙具有海洋性

15甲、乙两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

海陆差异D洋流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沿海与内陆地区气候差异的影响。

从表中可知,甲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均较大,气候的大陆性较强,从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不难判断其在北半球;乙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海洋性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8月、2月,可看出乙应位于北半球。

甲、乙的气候差异属于海陆差异所造成的。

答案13A 14D 15

16读洋流模式图,完成第16~17题。

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  )

A①B②③D④

17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  )

A①B②③D④

解析第16题,图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①沿岸有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

第17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洋西岸地区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

答案16A 17

18读下面经纬图,联系所知识,完成第18~20题。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盛行西北风B盐度值甲>丁

表层水温乙=丙D洋流流向丁→丙

19甲、丁之间的正常大气环流形势应为(  )

20在某一时期,若丁处水温高于甲,则同时伴生的现象有(  )

A东南信风势力增强

B乙地降水增多

丙地海水上升流减弱

D智利沿海更加干旱

解析第18题,由经纬判断图示海域在南太平洋低纬度海域,该区域为东南信风带,甲、丁纬度相同,但甲地受暖流影响,丁地受寒流影响;乙、丙纬度相同,乙地受暖流影响,丙地受寒流影响,丙、丁之间为秘鲁寒流,流向为丙→丁。

第19题,甲、丁位于赤道附近,正常的环流形势为沃克环流,应为A图所示。

第20题,题干中的信息,反映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此时东南信风减弱,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消失,或变为相反方向。

由此判断项正确。

答案18B 19A 20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材料二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示意图和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1)上图中,甲为    现象示意图,乙为    现象示意图。

(2分) 

(2)请在图中字母A、B、、D处添加箭头,表示气流可能的垂直运动状况。

(4分)

解析第

(1)题,根据东风的强弱可以判断。

(2)题,水温升高,该地区的气流就上升,反之则下降。

答案

(1)厄尔尼诺 拉尼娜

(2)A—箭头向下、B—箭头向上、—箭头向上、D—箭头向下。

22(12分)读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单位×0484W/2),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    。

(2分) 

(2)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    ,为什么?

(6分) 

(3)描述20°N~40°N和40°N~60°N太平洋东、西两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4分)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海

气循环作用与热量交换。

(1)题,海洋主要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2)题,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域,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海

气相互作用就越活跃。

第(3)题,影响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交换的因素有海洋储存热量的多少、洋流的性质等。

答案

(1)长波辐射 潜热

(2)热带 (从纬度范围看)热带约跨47个纬度,不仅范围大,而且正午太阳高度也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从面积看)该地区所占的海洋面积最大,储存的热量大;(从图中的数据看)该地区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从该地区的海洋看)海区面积大,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丰富,释放到大气中的潜热也丰富。

(3)20°N~40°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少,主要受寒流的影响;40°N~60°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多,主要受暖流的影响。

23(12分)案例分析圣诞节前后,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分布如下图时,秘鲁渔场一片萧条,海面上布满着烂鱼死鸟,成为一片毫无生气的“死海”。

分析上述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分布示意图

(1)分析A、B间的风向及成因。

(3分)

(2)画出下图中A、B的水流运动方向(用箭头表示)。

(1分)

(3)为什么秘鲁渔场成为一片“死海”?

(4分)

(4)当出现上述现象时,我国冬半年天气将会怎样,为什么?

(4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东部赤道地区水温升高,这种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

近些年,每隔几年,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

这股温暖的海水使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减少,使秘鲁渔业受损。

该现象还导致天气发生剧烈变化。

通常秘鲁沿海年降水量为25~125毫米,厄尔尼诺现象临时,某些地区年降水量可达360毫米,导致洪水泛滥。

厄尔尼诺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它可能引起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的旱灾。

(1)题,A、B两处由于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在A、B两地间产生了热力环流。

(2)题,B地区海水向南流动,A地区海水流过补充。

第(3)题,秘鲁渔场是由上升流而形成,鱼类属于冷水鱼,遇暖流会导致大量死亡;由于海水从A向B运动,导致秘鲁渔场遭受下降流的作用,营养盐类减少,鱼类饵料减少,因而大量鱼类死亡;导致以鱼类为生的鸟类也相应减少。

第(4)题,由于A海区附近形成高压,不利于亚洲高压强大的冷空气南下,所以冬季较暖和;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旺盛,天气比常年干燥。

答案

(1)风从A吹向B。

A为高气压,B为低气压。

由于A、B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所以吹西风。

(2)如下图所示

(3)秘鲁渔场是由上升流而形成,鱼类属于冷水鱼,遇暖流会导致大量死亡;由于海水从A向B运动,导致秘鲁渔场遭受下降流的作用,营养盐类减少,鱼类饵料减少,因而大量鱼类死亡;导致以鱼类为生的鸟类也相应减少。

(4)冬季暖和干燥。

由于A海区附近形成高气压,不利于亚洲高压强大的冷空气南下,所以冬季较暖和;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旺盛,比常年干燥。

24(10分)读拉尼娜现象与天气异常图(北半球冬季),完成下列问题。

(1)联系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推测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原因。

(2分)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地区降水偏多的地区是  , 气温偏低的地区是 。

 

请总结其空间分布规律。

(4分)

(3)收集资料,为组织一场“拉尼娜现象的利与弊”的辩论写一份辩论提纲。

(4分)

利  。

 

弊  。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并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的现象;降水偏多的地区也就是偏湿的地区,气温偏冷则要受洋流、天气等要素的影响;分析拉尼娜现象的利与弊一般从工业、农业、生活、物种或群落等角度分析。

答案

(1)东南信风过于强盛,向西运动的海水增加;秘鲁寒流过于强盛,冷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

(2)西太平洋、亚马孙平原及附近海域 秘鲁西北部及其附近海域、太平洋中部 赤道附近的大洋西岸降水偏多,赤道附近的大洋东岸和太平洋中部气温偏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