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152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docx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docx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

——对六安市金安区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毕业下基层”实践团队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村官——这样一个特殊的青年人才群体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壮大,日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笔者以今年7月份在六安市金安区的实践调研为基础,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这一群体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因此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提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也是我国政府不断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事实上,很多基层部门也需要具备高等学历及出色能力的大学生。

此外,对于准备加入公务员行并立志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来说,基层锻炼的经验不仅能帮助自己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将来职业的发展,能够切实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身体力行地为大家谋取幸福,充分体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感。

自1995年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起,2005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一个新生群体——大学生“村官”,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形势和机遇下,经过一定招录程序,遴选出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特殊青年人才群体。

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实际问题。

笔者借此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契机,分别对六安市金安区的大学生村官、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三个群体进行了调查走访,比较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得到一些实际数据,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感和相关的资料略加分析,撰写报告。

二、六安市金安区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自2005年安徽省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起,截止到目前为止,六安市金安区已选聘大学生“村官”55名,其中包括今年六安市选聘的130名大学生村官中分配至金安区的20名,分别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在我们调查的20名大学生村官中,有65%为男生,35%为女生,而今年金安区选聘的女大学生村官占到高达50%的比例,充分体现了女性基层工作者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巾帼女杰也加入到了建设新农村的队伍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了解女干部,从而使我国个干部结构更加合理。

在这些大学生村官中有中共党员15名,占75%,可见新时代的青年党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胸怀祖国、立足农村,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从学历结构看,本科18人,占90%,专科2人,占10%。

金安区大学生村官主要来自于农村和城镇。

由于农村基层的村务工作十分复杂、琐碎,作为农村人,对农村的一些基本事物、风土人情相对比较了解,更加容易理解农村人的生活方式,能够更快地和农民群众融合在一起,做起工作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许多农村籍的大学生村官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挥洒自己的汗水,利用自己所学为农村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对应聘大学生村官动机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有8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在同当地大学生村官举行座谈会的时候,谈论的一个重点便是他们选择这项职业的初衷。

当时许多大学生村官就明确表达了这个观点,许多大学生村官表示“农村是一片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是一个砺练人生的大课堂”。

有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已经任职的近三年时间中,带领下当地农民发展科学种植,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而众所周知,农村基层的工作相当复杂和繁琐,必须要忍耐孤独寂寞。

在农村基层任职的经历使他们学到了很多,提高了他们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能够游刃有余,经受了农村的磨练,还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收获了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有4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可以走进社会、了解国情”,有60%的被调查者选择“热爱农村,希望参与新农村建设”,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是怀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来到农村进入基层的,许多大学生村官表示他们从小就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而现在又恰逢国家实行新农村建设,因而希望能够发挥一己之长,大显身手。

有40%的被调查者选择“工作不好找,先就业再说”,有35%的被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能加分”。

近年来,就业问题成为众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难题,使得不少人将就业目光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特别是对一些出自农村的想考研、考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来说,选择做“村官”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三年合同期满后,他们就可以享受到考研加分和公务员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

采访中,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毫不讳言,他们做村官的动机是因为找份合适的工作太难,希望能在将来成为公务员,这也是应聘大学生村官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在大学生村官住所这个问题上,金安区绝大多数地方的做法是集中安置在镇里,一般都是靠近镇政府的地方,房子是由镇里免费提供的,这样有助于安全,相比较村里来说,住宿条件也要好些,镇里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也更加方便。

调查数据表明,85%的大学生村官不在所任职的村里居住,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村里无法提供安全舒适的条件和乡镇领导爱才惜才的态度。

而另外少部分的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居住,多是因为自己想多体验农村生活,或是住在亲戚家中。

由于大学生村官多是集中住在镇上,所以他们下村的次数就不是很多。

此次调查中,笔者得知:

有近7成的大学生"村官"不经常下村,只是在上级领导布置任务和村领导通知的时候才去村里,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镇上。

而在访谈和观察中,笔者也得知,镇里安排大学生村官住在镇里也处于借调大学生村官比较方便的考虑(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村官被借调过)。

然而,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初衷和战略意图,大学生村官应住在任职村里,这样更有助于熟悉本村情况,与村民和谐相处,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但事实上,由于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乡镇领导对大学生村官的“偏爱”,导致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不住在村里。

据我们调查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明确颁布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政策,各地都根据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上述矛盾的做法应该尽快得到妥善解决。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金安区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农村基层管理工作、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及日杂、勤务、矛盾调整等具体事务性工作。

在村委会干部协助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很多村干部的文化水平都还比较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他们文化理论基础好、思维活跃、更易接受新生事物,所以来到农村基层后就往往担负起整理档案、负责宣传以及日杂等工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往往可以赢得当地村干部的普遍好感和尊重。

当地村干部希望大学生的到来能够提高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通过播放科教视频、讲授农业知识,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种植经验,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大学所学专业为经管、教育、法律、哲学等专业,而很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认识到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对当前工作的作用有限甚至基本用不到。

我们在通过走访村民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村民都表示需要更多有农业专业技术背景的大学生来担任村官,以便直接对他们的农业生产进行指导。

专业与农村实际不符,在农村的许多工作中根本运用不到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得有时候开展工作非常困难,也很难取得村民们的信任。

由此可见,村民对于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十分渴求,只不过由于各种限制使他们所能了解到的知识相当有限,一方面,村民对于非农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并不买账,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也认为自己只是在混时间,不能够发挥所长,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同样地,在工业发展较快的乡村,村委会干部和村民希望有经济头脑,能够引进项目的大学生村官进村工作。

可以看得出来,村民们对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是非常渴求的,只不过由于各种限制,他们所能了解到的知识相当有限,一方面,村民们对于非农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并不买账,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们也认为自己只是在这里混时间,并不能够发挥所长,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而在有些商业服务业或者工业发展较快的乡村又希望有经济头脑,能够引进项目的大学生村官进村工作。

村民对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需求和大学生村官所掌握的知识常常不符,迫切需要大学生村官选拔和管理部门加以改进和完善。

就大学生村官本人认为“影响和决定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外部条件”的结果值得关注:

60%的人选择“地、县、乡(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40%的人选择“村干部是否对大学生村官放手使用、使其参与决策和管理”,30%的人选择“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20%的人选择“村民的认可程度”,还有15%的人关心“待遇的落实程度”。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发现能否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最为看重的,而第二大选项实际上说的也是能否得到本村村干部的支持,还有人关心待遇问题,这些都说明他们得到的支持不够,在基层不能完全放手工作,并且个人待遇也不尽如人意。

我们了解到,很多大学生村官认为与外部交流太少,生活单调,有孤独感。

因此在他们这个群体内,大学生村官内部进行交流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是年龄相仿的一群人,工作背景相差不大,有着相近的知识结构,面临着很多相似的难题,有许多值得交流的地方。

从我们所得的数据中也可看出,9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经常同其他大学生村官的交流,从而互相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又丰富了业余生活,增进友谊。

除了召开座谈会,分享工作上的经验,他们还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来私下交流,并希望管理部门组织相关活动加强其群体之间的交流。

3、六安市金安区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录用考试偏重于对政治理论素质的考查,在适合农村工作的专业方面考虑不足,所录用的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的有近一半之多。

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大学阶段所学专业与农业没有任何联系,在专业知识结构上,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

大学生村官长期在学校读书,年纪轻、阅历浅,普遍对农村工作和农业知识缺乏了解,没有经历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工作经验都相对缺乏,对农村工作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整体思路,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困难限制工作的开展,由于缺乏独当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虽在胸中怀有一腔热情,却在工作实践中很难取得成效。

调查结果表明,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现已成为制约大学生村官施展才能的一大因素。

(二)、大学生村官培训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学生村官采用政府雇员制进入基层,起着出谋划策及执行的作用,没有行政编制,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决策权。

在这个前提下,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中得自身角色定位就是:

在新农村建设中,自己只是村干部的参谋或配角,更多参与的是为农民和村干部的服务事务。

虽然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想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巨大机遇,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自己的所学为农民们办实事、办好事,但面对有些事情他们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们在认识到了处境不利一面的情况下,不同个体持有不同的想法。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想法是:

既来之,则安之,从自身发展看,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当“村官”起码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从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的定位可知他们普遍存有心理落差,一些人扎根农村的意识不够强,没有从根本上把自己融入到农村中去,到农村任职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出的无奈选择,只是把当前职位作为日后报考公务员或者谋求更好发展的“过渡期”,缺乏长期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打算。

不少大学生村官都报着这种“就业跳板”、“增加履历”的心态,在合同期满后能真正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可能并不多见。

在这部分人的潜意识中,存在着“单身者”的孤独寂寞感、“乡下人”的自卑无奈感、“边缘人”的失落压抑感、“失败者”的挫折无能感、“局外人”的迷茫无助感。

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从大学生村官自身角度来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观念问题。

部分城市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从城市来到农村是一种暂时的体验和锻炼,当村官只是增加一点经历而已;二是人生规划的问题。

一些出生在农村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本来就是想通过读大学的机会来完成“鲤鱼跳龙门”的蜕变,此时选择村官只是迫于形势的权宜之计,合同后期满离开农村进入城市那是必然;三是生活条件问题。

大学生长期都是在城市生活和学习的,已经习惯了城市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而农村物质生活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基本的公关设施等,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巨大的反差对他们合同期满后的人生道路选择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村官有其特定的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但目前仅有个别农业大学首开“村官专业”之先河,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开设专门的村官专业课程,致使众多的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基本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来到农村突然面对知识和能力、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巨大落差,一时间难以胜任工作。

他们对农村社会问题认识不深、了解不全,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懂得农村的“人情世故”,不善于和农民群众打交道,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地方话”;只会与群众论“大道理”,不会与群众拉家常。

在农业技术指导、农村各种纠纷的调解、涉及民宅基地等一些特有问题的处理上,大学生村官往往感到“本领恐慌”。

由于上述原因,大学生村官上岗培训和在职培训显得尤为必要。

在大学生村官政策中,教育培训虽有规定,但太过原则化,尤其是对培训内容缺乏具体规定,因而培训大多缺乏针对性,且培训机会太少。

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能力培训,弥补他们能力结构的不足,让其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是今后组织部门和行政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不完善

工作地址问题安排欠妥也是大学生村官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一个原因。

多数高校毕业生被录用到远离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工作,由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等条件的制约,生活和工作困难较多,村民在心理上与这些“外籍”村干部的距离感,也平添了他们的工作难度。

大学生村官的住所问题也严重限制着他们与村民加强交流,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经常被借调到镇里,协助处理乡镇党政办公室事务,只有很少的时间真正在村里工作,影响到了对农村工作的了解和参与。

大学生村官的大多数工作只是“日常事务”和“协助村干部完成某些工作”,“独立承担某些主要工作”的机会很少,而工作方式也都是依靠村干部传授以往的经验,自己探索创新的工作方式几乎没有。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村官做的工作只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只是对原先农村工作的修修补补,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

(四)、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不完善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村官希望能够通过引进项目、自己创业等形式带领广大村民致富,但这些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是刚刚走出校门,没有能力筹集足够的资金,少数自筹资金的大学生村官也缺乏经验,易于导致创业失败,不仅使自己投入的资金不能收回,丧失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遭受当地村干部的风言风语。

现实对那些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村官仍然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们了解到,与很多没有后顾之忧的下派到农村去的县镇机关在职的工作人员相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前途和出路十分担忧。

在如今的社会里,青年人所背负的压力已经达到了难以附加的程度,而作为半公益半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关注自己合同期满后的去向问题,就和在校生关注自己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是一个道理。

据了解,一些大学生村官打算任职期满后,报考公务员(部分已经考上公务员),更多的人无从选择、等待观望,有想要留任村干部的,也有想要另行择业、回归专业的……然而事实上,村官任期满后的出路仍有待进一步拓宽。

四、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管理的思考

基于以上对于六安市金安区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研结果,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推动作用,并结合自身的理解,以“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准、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为主要目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选拔机制

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切实把有志于农村基层工作,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选拔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来。

首先,政府部门在选拔大学生村官之前要做详细的调研,掌握每个乡村所需要的特色人才,然后在招聘过程中有目地性,因地制宜地从优选择人才,而不是随意笼统的安排大学生村官。

其次,要严格选拔标准,按照招聘计划,进一步细化选拔对象的基本条件、专业要求,坚持做到优先录取立足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所学专业满足岗位需求的大学生与有工作打算和发展思路的大学生,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毕业生选拔到村官队伍中来。

再次,要进一步完善选聘程序和方法,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拔、测评体系,逐步引进和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加强对心理素质、实际能力和择业观念等方面的测评,重点考察高校毕业生内在的发展潜力。

最后,要改善大学生村官专业结构,在今后招录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专业结构要有明确的比例要求,坚持选用一批农村最需要的具有农林牧副专业知识,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人才;具有村镇建设知识,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具有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知识,符合发展农村产业、打造农村品牌需要的人才。

(二)、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

在现在短期大学生村官供需情况无法改变的状况下,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其急需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解决其燃眉之急,更大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宣传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大学生村官尽快完成准确的角色定位。

这需要农业部门以及相关高校的配合,政府可以与各高校以及培训机构联动,形成固定的长期合作机制,为提高大学生村官业务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除了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还要创新培训方式,可以尝试地方政府组织部门与有关高校深入合作。

利用高校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所需村官的培养方法和实践,积累宝贵经验,甚至可以尝试开办“村官专业”等短期教学活动,为地方政府培训大学生村官;地方政府也可以选拔年轻有潜力的“本土村官”进入高校“充电”,以提高“本土村官”的知识文化水平,以有利于“本土村官”与“外来村官”的合作共事。

此外,国家可以借鉴“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式,在高校招生阶段增设“村官专业方向”,在大学期间有侧重的培养村官所需技能素质,并确定定点实习单位(农村社区)让学生进行实践,由国家支付该专业学生在校的学费及提供生活补助,该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要服从国家分配,承诺在农村村官岗位上服务若干时间。

同时,也可以尝试不同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换岗轮值”,使基层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走出去,加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验交流。

另外,除了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还可以针对政治思想、生产技术、调解能力等方面的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邀请农业专家、企业家、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及模范人物为大学生村官讲课,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实践培训基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使广大的大学生村官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业激情,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与村民建立互相交流的话题和平台,建立相互信任的机制,从而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三)、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

中央在最初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时,也许没想到会出现大学生村官被借调或“圈养”的现象,可是农村基层的复杂工作环境促成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无需大加责备,但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主要职责,也对其他部门借用以及大学生村官的其他活动予以规范,在符合政策和规范的前提下,允许各地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合理地管理、使用和锻炼。

而目前大部分地区的选聘工作已经提倡在大学生村官本人家乡或学校的本县区任职,大大解决了工作地址问题对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

除此之外,组织部门要建立交流沟通机制,以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与此同时,尽量让大学生村官在重要业务、重要岗位上去锻炼,不断提高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县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参照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大学生村官科学考核体系,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考核工作,把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好坏作为评价、考核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年度目标考核相挂钩,避免造成人才浪费。

还可以尝试让村民参与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实行"绩效工资制",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四)、进一步健全保障机制

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政府可以模仿高校设立创业基金,由大学生村官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申报项目并上报管理机关论证,通过后可以得到一定的创业资金,并由高校、政府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如果创业成功,由申报人负责偿还创业资金;假如创业失败,那么损失的创业资金就由基金发放部门承担,不需大学生村官偿还。

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和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农村,也解决了优秀大学生村官易流失的问题。

同时,政府与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入合作,建立政府与大学生村官共同担保体系,扩大小额贷款覆盖范围,简化贷款程序,方便大学生村官筹集创业资金,也可以尝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大学生村官创业,激活民间资本活力。

在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创业资金问题的同时,建立成功企业家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机制,通过项目合作、成立企业子公司、组织村官到企业学习等形式,帮助和带动大学生村官创业。

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评审机制,合理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与履职之间的矛盾,防止“一窝蜂搞创业”的现象发生。

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风险评估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创业保驾护航。

探索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园计划,使之成为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平台。

搭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平台,在引导和鼓励一部分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同时,兼顾好大多数村官在农村基层发挥作用,通过组建专业团体、产业协会、服务小组等形式,对大学生村官实施分类管理,发挥好不同类型大学生村官的优势,为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另一方面,要参照社会其它途径就业的大学生的收入状况,确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标准,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大学生村官始终忧虑自己未来的前途,影响其在农村基层准确定位、安心工作,也难以保证大学生村官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及其长远发展。

对此,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的后顾之忧:

一是优秀村官的留任,积极有效地运用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把专心基层工作、群众认可度高、成绩比较明显的大学生村官继续留任下来,作为基层干部培养对象进行递进式培养;二是预留岗位的招考,报考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享受放宽报名条件、笔试加分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市、镇机关公务员每年专门拿出一定名额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三是扶持创业的转型,引导大学生村官克服等、靠、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