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123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docx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docx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0913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

一、城镇供水的三大特性

二、水厂制水工艺运行与水质安全的技术要点

三、制定和完善水质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四、结束语

 

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源水质的恶化,给供水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水质指标检测项目由原来的36项提高到106项,使供水企业面临着水源污染和国家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

同时,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水污染突发事件,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确保城镇供水厂的安全运行,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国家住建部于去年发布《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明确要求,2010年8月1日开始实施。

这对全面加强供水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水厂安全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讲课内容:

在学习宣贯《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的基础上,结合水厂生产实际,重点解读“城镇水厂制水工艺安全与水质安全保障”。

一、城镇供水的三大特性

●一是基础性。

城镇供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大事,“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充分显示了水是人生命健康的支撑。

对城市而言,不解决城市的水资源和城镇供水,城市就无法生存,没有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必然会带来社会的恐慌和不安,甚至,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就将陷入停顿,也必然会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城镇供水的安全是整个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重要的支持要素。

●二是系统性。

供水厂水质与工艺运行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水源取水开始,经过多道复杂的净水处理设施,再经过庞大的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最后输送到千家万户,按其工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即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组成一个城市供水系统,其安全性涉及面广、工艺流程长、运转设备多、控制环节多,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节点都不能出问题,充分体现了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三是连续性。

供水厂的工艺运行是一连续运行的生产链,是不间断运行、全气候供水,与其他工业企业不同,不管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达到国家水质标准,还是没有达标,人民群众都得用,带有强迫使用性质,因此,其供水水质状况和供水的安全保障已成为老百姓重点投诉对象和各地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之一,对此作为供水企业来讲,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确保水质达标和供水安全。

不少供水企业把“让群众满意,使政府放心”作为企业的宗旨是很有道理的。

二、水厂制水工艺运行与水质安全的技术要点

(一)供水水源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类型主要有二大类:

●以江河、湖泊为水源

●以水库为水源

供水水源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概括的讲,就是要确切掌握地表水水源的水文、水量、水质三要素,论证供水水源的可靠性。

(1)首先应该拥有完整的水文和水情资料。

主要包括水文、流量、流速、流态、泥沙、冰情、漂浮物和航运等。

对取河道水源来讲,注意洪水位、枯水位、常水位、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对水库:

应该了解它的流域范围、库底地层状况、库容量等。

(2)水源枯水流量的保证率不能低于90%。

(3)供水水源水质要求达到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指标要求,应该达到三类以上水体水质标准。

如有超标项目时,要求保证经净水厂处理后出厂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4)定期评估供水水源的安全可靠性?

重点是水量、水质。

水源安全决定着城市供水的安全,是保障供水安全的前提条件。

对江河水源的水质变化,水库水源富营养化均应格外关注。

如有机污染、藻类暴发、总氮、总磷、氨氮、CODMn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是由国家环保局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6.6.1实施。

水源水质检测项目有三部分组成,合计109项指标。

其中:

①基本项目24项(PH、溶解氧、COD、氨氮、总磷等)

②补充项目5项(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

③特定项目80项(主要有甲苯、甲醛、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化合物指标和一些稀有金属含量如钛、钼、钴等)

以上②、③部分可由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水源水质特点选择确定。

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4项基本项目必须按规定检测。

当原水水质发生异常变化时,应根据需要增加检测项目和频率。

按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需要指出的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实施的是单因子评价方法。

只要水体中某一项水质指标限值是高于该类标准值即为高一类水体。

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供水水源不管是水库水或江河水源都要进行水质实时在线监测。

这是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采用微污染水源更应重视对原水水质的监控。

针对不同类别的原水水质,采取相应的净水工艺流程。

(二)取水口设施

地表水取水口形式很多,对取江河湖水源有岸边式、江中式、浮船式等,对取水库水源,最好是分层取水(上、中、下层)有利于水质安全。

因为水库水由于季节水温的变化,日照的影响等,有水质分层现象。

藻类暴发一般在水面下5~10m左右的范围,铁、锰含量在库底较高。

不管哪种形式,确保取水水量、水质安全是第一位的。

取水口运行安全管理

1、固定式取水口上下游地段应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信号灯。

2、检查取水口格栅、格网污物清除,冲洗设施和安全防范措施(包括机械旋转格栅的运转状况,如是固定格栅、格网,应注意前后水位差,不得超过30cm,防止格网损坏。

3、取水口运行安全的巡视制度和定期维护,每季检查一次,每年检修一次。

(三)原水输水管线

长距离原水输水管线基本上是二种形式,重力输水(是利用地形高差)和压力输水(是用水泵提升加压输送)。

原水输水管线运行安全管理

(1)原则上要求输水管线最好是二根,单根输水流量为70%。

(2)对现有原水输水管线应设专人进行全线巡视,并定期排除积泥。

(3)对原水输水管线进行安全性评估。

排除隐患,确保输水运行安全。

特别要重视和研究爆管的六大因素:

●设计因素:

管道基础,支座,管桥,排气阀,排水阀等设计合理性

●施工因素:

基础施工质量管子接口没到位、止水橡皮圈扭曲、回填土等影响施工质量。

●管材质量因素:

管道材质缺陷、运输装卸、现场堆放、管道防腐等。

●运行因素:

突然停电,阀门关闭,产生水锤等造成爆管。

●环境因素:

冬季水温,夏季钢管线膨胀,穿越高等级公路排气阀防冻等对输水管线安全运行的影响。

●管理因素:

管道巡线不到位、长期暗漏等。

输水管线的爆管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在管理上要做到:

①如果发生爆管,详细对爆管进行拍照记录和原因分析,并对处理技术的可靠性作出评估分析。

②做好爆管应急措施和备品配件准备。

③在运行中特别要注意防止“水锤”现象的发生。

④每季度对管线附属设施,如排气阀等检修一次。

所有阀门二年内应轮流启动一次。

当管道和管桥严重腐蚀,应当更新。

⑤如有条件,每隔2~3年结合全线停水检修,测定管内结泥、水生物繁殖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四)加药设施

水厂加药设施和设备的配置是根据水源的水质、水厂规模,所选用药剂的品种(状态固体或液体)投加方法等而定。

其基本要求:

●投量准确且能调节。

●设备简单、工作可靠、操作方便。

混凝剂的种类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

混凝剂投加分干投和湿投两种。

我国多数水厂以湿投为主。

药剂湿投的加注系统设施主要包括:

药剂储存→搬运→溶解→浓度配制→储液→计量→投加。

加药设施维护基本要求

(1)要保证各种加药设备、设施的完好。

(2)必须保持加药管道畅通,一个月检修、维护一次。

(3)对加药系统计量设备定期维护(计量泵、流量计等),一季度检修一次。

加药设施运行安全管理

加药工艺的三大关键点:

●药剂品种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投加点的确定——要体现合理性。

●投加量的控制——要体现有效性和经济性。

除浊,应配混凝剂(硫酸铝、碱式聚合铝等)

除藻、铁、锰,应配氧化剂(高锰酸钾、臭氧、氯等)

除有机物或突发性水质污染,应配氧化剂、吸附剂(粉未活性炭)与PAC联用

PH调节剂(一般用石灰、MaOH等)

冬季低温低浊,应强化混凝、投加助凝剂或助滤剂,如水玻璃、聚丙烯烷胺、(PAM)、活性硅胶等

(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特别是投加多种药剂)。

(2)当使用两种以上药剂投加时,要注意投加顺序。

(3)根据药剂性质,按规定配制药剂浓度,一般为5%~10%。

(4)采用水射器输送投加,要保证一定的工作压力(3kg/cm2左右)。

(5)加强巡回检查和测定分析。

①原水水质分析:

一般2小时一次,重点是浊度、PH、水温、有机污染指标,如氨氮、CODMn、溶解氧等。

②混凝剂投加量随水质、水量变化而变化,水温低时,耗矾量增加,PH变化大时要考虑水质污染等。

③观察药剂投加后的絮凝运行效果。

絮凝池未端的絮体状况是衡量药剂注量是否合适的重要指标,每一小时观察一次。

混凝效果良好,絮体应是大而均匀且重,粒径在0.5~0.6mm之间,水与絮体界面清楚,絮体在水中好似飘动云朵。

如果絮凝池絮体细小,出水浊度偏高,主要原因:

(1)混凝剂加量不足:

加注量应通过搅拌试验确定。

(2)由于原水水质原因:

首先要测定水的P值、碱度,当碱度不够时,混凝剂在水中水解不能正常进行。

另外测原水氨氮、耗氧量指标,检测水体污染程度,影响混凝效果。

(3)由于水温低影响混凝。

对硫酸铝而言,水温低于10℃以下,其水解程度不充分及絮凝重量轻、不易下沉,应改用其他药剂或投加助凝剂。

(4)混合不充分,投加点不合理。

(5)絮凝池运行条件改变,影响絮凝效果,(如积泥、堵塞、短流)

(五)混合絮凝设施

混合絮凝运行安全管理

(1)混合主要有三种形式:

水泵混合、静态混合器、机械混合。

混合时间:

要求快速,一般为10~30s。

采用水泵混合,一般是小型水厂,一级泵房与反应池距离不超过100m如果太远容易在管道内结成矾花。

静态混合器是利用管道内设置多节固定式分流板,使水流流态形成交叉旋涡,反向旋转以达到混合。

机械混合,主要是搅拌器旋转。

(2)絮凝:

在药剂和水快速混合后,水中胶体杂质开始失去稳定性,发生絮凝,反应池为微细絮粒创造相互碰撞,形成大颗粒矾花,在沉淀池中沉降。

反应池停留时间一般在20mim,反应池形式很多,通常有逥转隔板、折板、网格、栅条等。

不同的反应池形式各有优缺点,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用。

(3)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原水水质变化:

主要是浊度,可以说加药量与浊度成正比。

氨氮增高说明水污染,水中有机胶体和游离氨增大,需加大投药量

●水温的影响:

冬季加药量要比夏季多,水温低于5度,硫酸铝形成矾花较松散,不易下沉,水温低则水的粘度增大,颗粒下沉慢,出现跑矾现象。

需要投加助凝剂。

水温高、混凝反应过程快,矾花比较紧密,易于沉淀。

●江河水汛期影响。

暴雨时浊度升高。

4、加强混合絮凝设施的运行检查。

观察混合效果,检查静态混合有否堵塞。

检查折板反应有否损坏短流。

(六)沉淀(澄清)设施

常用沉淀池形式:

平流沉淀池(大、中型水厂用得较多),特点是构造简单、管理方便,对进水量和浊度变化适应强。

斜管沉淀池,属高效沉淀,体积小、占地少(中小型水厂采用),辐流式沉淀池(用作高浊度水处理)。

沉淀池维护管理的基本要求

沉淀池水流的均匀平衡流动是保证沉淀效率的关键。

(1)保证出水浊度达到内控指标

(2)保证沉淀池各项设备的安全完好,特别是排泥设备。

(3)有完整的原始数据记录和技术资料。

沉淀池运行安全管理

(1)根据原水水质变化和处理水量正确投加混凝剂,加矾量多少,应作搅拌试验。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剂品种,调整投加量,沉淀池的出水浊度主要是依靠加药来控制,必要时投加助凝剂。

(2)及时排泥。

沉淀池排泥形式主要是,重力排泥和机械排泥。

重力排泥有斗式排泥、穿孔管排泥,缺点是排泥不干净、不彻底,要分期放空冲洗,穿孔管易堵塞。

机械排泥有虹吸式泵吸排泥机、浸泡式水平推拉刮泥机(瑞典“若比克”公司),优点是工作效率高,缺点是需要定期机械维修。

(3)防止池内藻类和水生物滋生。

(4)检查集水槽的平整性,池水的流态是否均匀平衡。

要求沿集水槽长均匀进水,集水槽的表面负荷率不能太高,应控制在300m3/m·d以下。

因流速流态的变化,影响沉淀效果。

5、平流沉池水平流速一般在10—20mm/s,停留时间1—2小时。

出水浊度控制指标<3NTU,每小时检测一次,最好是配备在线检测浊度仪。

澄清池是利用池内的悬浮泥渣层同时完成絮凝和沉淀的净水构筑物,在净水工艺流程上,和沉淀池不同的是澄清池上游无需设置絮凝池。

澄清池按池中泥渣运行情况分循环泥渣型(机械搅拌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和悬浮泥渣型(脉冲澄清池、悬浮澄清池)。

我省80年以前建造1~3万m3/日水厂应用,目前已较少应用。

澄清池工艺运行:

主要抓住三个重点环节:

●一是投药适当。

●二是排泥及时,一般5min沉降比超过15-20%时就需排泥。

●三是控制合理的泥渣浓度。

(七)滤池设施

过滤是原水通过颗粒介质(如石英砂、无烟煤等),以去除其中悬浮杂质使水澄清过程。

过滤的形式,从早期的慢滤池发展到后期的普通滤池,无阀滤池虹吸滤池,移动罩滤池,近期的有气水反冲滤池、V型滤池(法国德利满公司)、翻板滤池(瑞士苏尔寿公司)等。

滤池的作用:

不仅是降低水的浊度,起到最后把关作用。

同时还可以去除水中的色度、铁、锰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细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过滤是一复杂的过程,既有物理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滤池维护管理的基本要求

(1)、确保滤后水浊度达到水厂内控指标。

(2)、对滤池各项运行技术参数指标定期进行测定,并分析研究它的关连性。

(如滤速、反冲洗强度,滤料级配,滤料膨胀率,滤层含泥率)。

根据国内运行经验,滤速7—8m/h,冲洗强度12—15L/S.m2,滤料膨胀率(单层石英砂滤料膨胀率在30-40%,均质滤料属于微膨胀),滤料含泥率控制在3%以下。

(3)、及时解决滤池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漏砂:

砂面不平整、开裂、结泥球、气阻、水生物繁殖等。

滤池运行安全管理

(1)严格掌握滤池反冲洗强度。

长时间冲洗强度过高是造成漏砂的主要原因,因冲动滤池承托层部分被淘空,使砂粒下漏到清水池。

当然冲洗水分布不均匀也是造成漏砂原因之一。

长时间滤池冲洗强度不足或冲洗时间不够,会造成滤池结泥和滤层开裂。

另外:

应注意水温,夏季水温高,冲洗强度增大,冬季要降低。

理论上是水温升高1℃,冲洗强度增大1%,反之降低1%。

原因是水温高,水的密度减小,不易膨胀。

(2)严格控制滤池的运行周期。

确保滤后水浊度达标0.1—0.5NTU,一般运行周期在24—36小时。

滤池水头损失达2—2.5m即要进行反冲洗。

(3)运行时滤层面上水深应大于1.2米。

要防止滤池运行出现“气阻”现象。

滤层中积聚大量空气,增加过滤阻力,在反冲洗时气泡随水流带出,在水面可看到大量气泡冒出,这是滤层开裂原因之一。

排除方法,用清水从下向上进入滤池中,排出滤层孔隙中空气,再行过滤。

(4)防止夏季水温高时藻类和其他水生物的幼虫和虫卵,在池中生长繁殖,解决办法,短时间采用滤前加氯。

(5)滤池运行几年后,应该换砂,每隔一年刮去5—10cm表层砂,补充部分新砂。

(6)严格控制滤后水浊度≤0.5NTU,对每组或每格进行浊度的在线检测。

考虑到低浊度并不能完全代表隐虫安全,建议用颗粒计数器检测水中颗粒数,确保“两虫”限值达标(指标限值是<1个/10L)。

随着浊度的降低,颗粒物尺寸和数量的控制,隐虫和贾虫去除率可相应提高,这是目前我国水厂控制出厂水两虫达标的现实和有效的方法。

浊度是饮用水水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不仅仅是一般性感官指标。

降低浊度意味着饮用水中各种非溶解性物质和微生物的去除,浊度降到0.1NTU以下,隐孢子虫和贾第虫风险降到99.9%。

(八)消毒设施

消毒是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致病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主要以氯为消毒剂,简单的讲,氯起消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HOCL,它是很小中性分子,容易扩散到负电荷细菌表面,并渗透到细菌内部,用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使细菌死亡。

1、氯消毒

氯消毒可以采用一点加氯或多点加氯,严禁将液氯向水体直接投加。

(1)加氯量。

加氯量是关系到水质和制水成本的重要问题。

加氯量多少和水中消耗氯的物质数量有密切关系,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多,加氯量也将增加,投加量应以消毒试验推荐值为参考,进行调整投加,但出厂水余氯≥0.3mg/l,管网末梢余氯≥0.05mg/l。

(2)接触时间。

一定的接触时间,使氯与水中杂质、微生物、细菌起反应,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

加氯消毒接触时间不少于30min,氯氨消毒接触时间不少于2小时。

(3)浑浊度。

清水中加氯效果比浑浊水中好。

原因是形成浑浊度的有机物或无机物颗粒都要消耗一部分氯。

(4)水温。

实践表明,水温低消毒效果好,HOCL比例高,消毒时间可以缩短。

(5)氨氮含量。

水中氨氮含量反映水源的污染程度,加氯时HOCL和NH3起反应,生成一氯胺、三氯胺,影响到消毒效果。

2、氯胺消毒:

原水中含有机物和氨较多,管网中藻类和细菌再生长的可能,自来水需要避免或减轻氯酚臭味等情况下,采用氯胺消毒。

氯胺消毒是同时向水中加氯和氨,生成氯胺。

特点:

杀菌持续时间长,可防止细菌在管网中再度生长。

(适宜大城市、供水管网长)但消毒作用进行缓慢(经2小时以上接触时间才能见效)。

投加时应注意:

①氯加氨的比例,一般为氨:

氯=1:

3~1:

6(取决水温,水中物质量)

②投加次序。

一般是“先氯后氨”。

但水中有酚时应“先氨后氯”,避免产生氯酚臭味。

3、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呈黄色气体)是一各高效氧化剂,有较强的去色和漂白能力。

也是消毒剂一种。

二氧化氯可以用盐酸(HCL)和亚氯酸钠(NaClO2)制成。

投加量一般在0.5~1.5mg/L范围内,反应时间30min左右,出厂水余氯≥0.1mg/l。

优点:

●避免产生有机氯化物

●不会生成三卤甲烷,可避免氯酚臭味

●不和氨起反应,适用于含有氨氮水消毒

●可氧化铁、锰

●在水PH值>7时,消毒效果比氯好

缺点:

●制备和处理时可能出现危险性,(在空气中它的体积浓度超过10%时就可能爆炸)

●制备时如何可靠分析测定二氧化氯尚需进一步研究

4、加氯安全

氯气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对眼睛有强烈刺激。

列入国家危险品管理行列。

对水厂运行安全致关重要。

它既是水厂工艺处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水厂的重要危险源和水厂安全的重点部位。

所以应该实施有效监管,应按照现有国家标准《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有关规定配备防护和抢修器材,确保用氯的绝对安全。

为了保证加液氯时的安全和计量准确,水厂应该采用现代化手段实施自动加氯、动态监控管理,必须具备安全可靠启动有动的氯气吸收或中和设施。

对氯瓶的安全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液氯变成氯气要吸收热量,1KG液氯变成2KG氯气要吸收289KJ热量,因此,氯瓶不得在烈日下暴晒,氯瓶冻结不得用火烤,以免气化时压力过高发生爆炸,氯瓶的气化方式要安全可靠。

②在瓶口安装低熔点安全塞。

③液氯瓶不能装满,要留10~20%空间供液氯气化用。

④要严格防止氯瓶进水,使用时不能完全用完,更不能抽吸成真空状态(一般氯瓶内剩余压力保持在0.05—0.1MPa)。

防止潮湿空气进入严重腐蚀钢瓶。

加氯的所有设备、管道必须采用耐氯气腐蚀材料。

⑤氯瓶要挂上“正在使用”、“满瓶”、“空瓶”标志牌。

⑥加强漏氯点的检测和修补。

用10%浓度氨水检查加氯系统是否泄漏,如有浓白烟发生,说明该处漏氯,应及时修补。

对有液氯泄漏吸收装置的,应该每年至少启动一次,保证它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并应设置漏氯报警仪。

(九)清水池设施

清水池作用:

●调节供水量与用水量之间差量;

●保证消毒剂与水的接触时间。

清水池运行安全管理

(1)按照《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规定:

清水池应该安装水位计,连续检测或者每小时检测一次。

要保证消毒剂合理的停留时间,以确保出厂水余氯达标。

(2)对清水池的最低控制水位随日供水量的变化而改变,严禁超上限或者下限水位运行。

(3)清水池应定期排空清洗、消毒,每年清洗一次。

(4)定期检查清水池内壁、池底、池顶、伸缩缝等有否渗漏和清水池通气孔、人孔、检测孔等防虫、防雨流入措施。

(十)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质检测的项目、频率和限值,水质检测方法可参照饮用水检验的相关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5750)。

根据需要,对水质标准中没有的水质指标,如藻类和水库水中红虫(摇蚊)等生物进行测定或委托有资质部门检测。

●各供水厂水源水质不同,水厂工艺流程不同,从可操作性出发制定水厂运行、维护和安全技术的规定。

水质内控标准应高于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是由国家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发布2007.7.1实施

水质检测指标共106项,有三部分组成:

①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共38项),其中:

●微生物指标4项(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等)

●毒理指标15项(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色度、浊度、臭和味、铁、锰、CODmn等)

●放射性指标2项(总α、总β)

②非常规指标及限值(共64项),其中:

●微生物指标(2项)(两虫)

●毒理指标(59项)(主要是有机化合物)

●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3项)(氨氮、硫化物、钠)

③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要求(4项)

消毒剂名称

与水接触时间

出厂水中

限值/(㎎/L)

出厂水中

余量/(㎎/L)

管网末梢水中

余量/(㎎/L)

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

≥30min

4

≥0.3

≥0.05

一氯胺(总氯)

≥120min

3

≥0.5

≥0.05

臭氧(O3)

≥12min

0.3

0.02

二氧化氯(ClO2)

≥30min

0.8

≥0.1

≥0.02

●水厂化验室应具备对日检项目的检测能力。

对于每日需要检测的水原水和出厂水的检验项目,如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CODMn、余氯等,配置必要的水质检测仪器,原则上水厂化验室的面积不小于120m2,检测人员不少于4人。

●水厂对混凝剂投加应作搅拌试验,根据原水水质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药剂及投加量、投加点。

以及设置多种药剂的投加设备。

●对原水水质和出厂水水质实施在线检测,掌握净水处理过程水质参数,为水质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并有专人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对水质检测药剂的安全管理。

每批净水药剂及材料使用前必须按国家标准进行抽检。

●水厂水质检验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合格。

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标准》提出饮用水水质管理模式由原来的“产品控制”转为“过程控制”,并引入了“多层屏障方法”以及“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的概念。

目前我省大多数水厂的净水工艺仍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

强化水厂净水处理。

需重点关注以下水质指标:

(1)臭和味。

是城镇居民对自来水的口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感受,也是对自来水品质最敏感的评价之一。

不良的臭和味,使人产生恶感。

因此水厂出厂水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