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410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docx

《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docx

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

第二十章中医药管理

案例一:

2008年“中医中药中国行”将于4月12日在济南启动

出处:

中央政府网站

记者7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2008年“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将于4月12日在山东济南启动。

据介绍,“中医中药中国行”2007年活动在北京等8省市和香港特区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将在山东、安徽、上海、浙江、福建、广西、湖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江苏、湖北等14个省份和澳门特区开展活动。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面向基层、服务农村、惠及百姓。

活动期间,依托“中医中药中国行”的平台,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让社会了解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为大众健康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7年联合有关部委共同主办“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

活动以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为主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规模的中医药科普宣传,集中展示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进大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同,推动中医药更广泛地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维护人民健康服务,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评析: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

中医药学、现代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的并存和共同发展是中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特点之一,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学和促进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中国卫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目前中医药的发展存在阻力,一部分群众不认同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或认为中医中药疗效不好,从而在生病时多选择西医西药。

这不但对中医药发展不利,而且滥用西药也不利于促进人民健康。

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是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中医药方针政策,营造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社会氛围的好形式;是广泛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提高群众对中医药认知度和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好途径;是增强中医药行业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中医药工作机制,推进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的好方法;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好载体。

中医药在其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

通过中医药科普宣传,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案例二: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要“小步快走,步步见效”

出处: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研讨会2008年3月13日在京举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信息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专家出席会议,共商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副组长董宝青说,电子政务和行业信息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与中医现代化的融合孕育着巨大的生命力。

要以“小步快走步步见效”的方式实现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中医药信息化不限于互联网,如可以把手机等大众通讯手段用于行业管理、相关通知、门诊挂号等业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吴钰提出,在电子政务中要展现服务型政府形象,管理部门重点抓好需求分析和决策支持。

湖北中医学院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毛树松教授说,目前相关信息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

房书亭在讲话中说,要认清形势,加强联系,共同申请有关项目。

他希望开好这次会议,推进中医药中医信息化建设尽快取得效果。

评析: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学虽然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一段辉煌,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

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不断创新,如果中医中药仅仅停留在“言必内经,治必古法”的阶段,就会使中医落后于世界医学发展的不发步伐,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成果,从内容和形式上使传统中医药学提升为现代的中医药学不仅是适应于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的必然。

继承和创新,保持中医药特色和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化并不矛盾,它们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又是继承的目的。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保持中医药特色,使其能够为世界医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新鲜的文化养料。

中医药信息化是一项需要信息化与中以现代化长期融合的事业,需要依靠信息系统把中医药行业内部各部门、中药行业与外部社会环境沟通联络起来。

因此有关部门要从小处着手,抓好每一个细节,促进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上的推广应用,提高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中医药科工贸的结合和新型的具有活力的科研体制的形成,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案例三:

陈竺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次全代会上强调发展壮大中西医结合事业

出处:

中国中医药报

在2008年4月20日举行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强调,中西医结合是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加以坚持,加以发展壮大。

陈竺说,50年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西医学习中医,与中医共同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新医药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是对中西医药学各自优势的互补和集成。

大量的实践和科研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药或单纯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自主创新性。

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发展壮大中西医结合事业。

陈竺表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尚处于初创阶段,我们应该按照学科建设的规律,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

从教育、医学的学历教育到毕业后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各个阶段都要加强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

我们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方法学的创新研究和学术发展研究等,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与发展。

陈竺说,中西医结合的成功与否,疗效评价可能是最为重要的,而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则是疗效评价最为客观的途径。

他建议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西医结合的健康促进工作,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合理膳食结构和功能性食品、中西医结合的健身运动、中西医结合的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中西医结合的心理健康维护、老年保健等,促进“治未病”的理念付诸实践。

我们应该更多地汲取生命科学以及科学的各个领域带给我们的新的理念、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来提升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水平。

陈竺提出,要认真系统地总结50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历史经验,本着“自主创新”的原则和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新医药学奠定基础”的目标,组织全国中西医结合专家,认真研究和制定“长远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可行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发展规划”。

在这方面,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应该加大支持。

陈竺希望新一届理事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对中西医结合事业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和利用好中西医相互融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这一世界性发展趋势,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他强调,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中西医结合工作前景广阔,大有用武之地。

卫生部党组最近做出决定,要研究制定“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

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紧密合作,要发挥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作用,因为中西医结合的工作做好了,实际上也能促进中西医并重卫生方针的实现。

陈竺表示,相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以已有的工作成绩为基础,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必将为中西医结合事业、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评析: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非常明确,“中西医并重发展我国卫生事业、促进中西医结合”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西学东渐以后,中国人学习西方科学,包括中医学习西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自觉意识,然而相反的是,当时不少具有西学知识的卫生管理人员和西医对传统中医却存在着不少偏见。

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中西医结合,第一次提出“首先要西医学习中医,而不是中医学习西医”之后,卫生部做出“要抽出西医医生学习名中医的经验,建立较高级的中医机构”的规定,号召积极组织西医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中医学的学说和总结其临床经验,使它逐渐和现代医学科学合流。

经过实践,学术界首先反思了中西医结合是唯一道路的主张,提出了“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思想,后来演变成为“中西医并重”的大政方针。

现代中西医结合从此在党的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并且在临床和基本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如今,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好的吸取了中、西两种医学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在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已经和正在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案例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46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出处:

中国中医药报

2008年4月2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工作会议,认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46家机构为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出席会议,并为各单位授牌。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奇介绍,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是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以医疗、教育、科研机构为主体,能够承担国际合作任务的机构,是开展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和技术服务等国际合作交流的骨干机构,将成为承担政府间合作项目、高水平国际合作的平台,以及展示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窗口和中医药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孵化源地。

本次认定的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包括28家医疗机构、11家教育机构和7家科研机构。

据了解,这些单位均满足五项基本条件:

一是具备较好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基础;二是在中医药专业领域拥有特色和优势项目;三是有相应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传统知识保护及中医药保密制度;四是设有专门的外事管理机构和外事管理制度;五是对本领域或本地区开展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

合作基地入选后即进入为期三年的合作实施期,在此期间,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国际合作任务。

基地还将设立专职开展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制订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内涵。

评析:

我国有关部门明确指出,中医药科技要坚持“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

即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重点稳住一些精干的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的科技力量,形成能代表国家水平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队”。

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放开、搞活一批中药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机构,使之面向经济、面向市场,逐步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建设中医药“国家队”是“稳住一头”的重要措施,要保证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加强“国家队”的建设。

应当确立和建设一批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研究室,组成“国家队”。

要保证开放、流动、竞争的状态,保持合理的布局,保证“国家队”国家、国际水平。

这支队伍主要从事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药基础技术的研究、中药高新技术和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研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医药走向世界取得了较大进展。

通过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整合国内外中医药国际合作资源,构建中医药国际合作平台,建立对外合作网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46家机构作为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这些基地将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和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为基地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创造条件,支持基地开展医疗教育科研服务与合作、国际推介、产品推广、成果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促进基地间开展横向联合,及时交流和分享相关信息,为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五:

中医院集团化的困惑

出处:

中国医院院长

夜深了,北方深秋的寒意让路上稀稀疏疏的行人也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可梅林市中医医院院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院长杨海林正伏身看着厚厚的一本材料,直到看完最后一页,他才如释重负地把材料合起来,“关于在梅林市组建梅林市中医医疗集团的报告”几个大字赫然映入他眼底。

“院长,时间不早了,早点回家休息吧!

明天在梅林宾馆讨论组建医疗集团的会,您可是主角。

”院长助理王斌续上一杯茶递到杨海林手里。

杨海林喝了口茶,活动了活动颈部有点僵硬的肌肉,“是该好好养精蓄锐,医疗集团能否成功就看明天的会议情况了。

走出医院大门,迎面吹来的冷风让杨海林打了一个冷战,他赶忙钻进了汽车里,冲着坐在前排的王斌玩笑地说道:

“冬天来得可真快,咱们组建医疗集团的计划可别像这天气一样中途冻结了。

作为一家中医院的院长,杨海林深知中医这行现在比较难做,梅林市作为一个地区级城市,统辖范围内有大大小小中医院10多家,除了梅林市中医院的运行情况较好外,大多数医院都处在惨淡经营的境地,一些基层的中医院无奈之下已经转让。

梅林市中医院作为梅林市内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医院,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在资金投入、设备更新、研发进度、技术力量扩充等方面都较为滞后,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难道中医在医疗市场上真的没有立足之地了吗?

”中医世家出身的杨海林也曾经困惑过。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不断地在全国各地调研,向医疗行业的专家请教,他发现一种松散的医院集团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像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浙江绍兴市第二医疗集团……,可谓是“遍地开花”。

这种松散式医疗集团的特点就是在独立法人单位不变的前提下,集团成员内部实现包括人才、技术、专家、科研教学、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等资源共享,整个集团实行后勤服务一体化。

在梅林市组建中医医疗集团成为了杨海林调研回来后投入精力最多的一件事。

在他看来,在中医医院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把梅林市10多家中医院联合起来,采取集团式的发展模式,可以取长补短,通过充分整合资源形成中医拳头品牌,建立竞争力强的中医联合队伍,利用集团式运作将各个成员医院的特色发挥出来,从而形成集团特色。

更让杨海林对组建中医医疗集团胸有成竹的还有两点原因:

一是这种松散型模式的医疗集团不改变各成员医院的独立法人资格,从而使集团的组建少了很多的官方气息,在执行、审批等环节也比较容易操作。

二是以自己所任职的梅林市中医医院为组建集团的“龙头”,不论是从技术、设备还是知名度都能起到吸引其他中医院加盟的作用。

明天就是和加盟者第一次正式接触的日子,杨海林希望自己的中医医疗集团计划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最好能和几家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几家中医院签订协议。

清晨的旭日似乎驱赶了深秋的寒意,当杨海林坐进他的专车里,笑着对一块去梅林宾馆的王斌说:

“今天的太阳挺好,看来是个好兆头!

王斌从后车镜里看到西装革履的杨海林:

“院长,您今天的气色不错,做了这么充足的准备,咱们的医疗集团计划肯定会得到大家积极响应的。

“但愿如此吧!

”杨海林把头转向了窗外,看着那一轮红日一点一点地向上升着。

“下面有请梅林市中医院院长杨海林给我们做《关于梅林市组建梅林市中医医疗集团的报告》,大家欢迎!

”当会议司仪念到杨海林的名字时,他已经站在了演讲台上。

“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成立之前,行业管理条块分割,诊疗技术参差不齐,多数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不突出,连生存都成问题,更别说市场竞争了。

实现集团化以后,集团把利益最大限度的让给下属医院,通过各类培训,行政、管理、护理等业务和水平都显著提高,下属医院也真切地感受到加入集团的实惠。

”杨海林以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的实例拉开了他准备在梅林市组建医疗集团演讲的序幕。

“我们组建医疗集团就是要让各成员医院达到互惠互利双赢的目的,根据成员单位的需求以及原有专科优势进行特色专科重组,无论是专家的医疗诊断还是科技研究,集团都会充分整合、相互交流,甚至为重点专科提供病源。

在人才交流方面实行柔性流动,即原单位关系不变、职级不变,年收入由受聘单位支付。

另外,集团还将逐步建立医疗信息网,实现病人在各成员单位就诊信息联网,不仅病人就诊更加便捷,总体医疗费用下降,还可以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整个房间里回荡着杨海林抑扬顿挫的声音,一幅医疗集团的蓝图也在众多中医院院长的眼前慢慢地拉开。

报告赢得了场下一片的掌声。

梅林市一家县级中医院的副院长表现出对这一合作模式的期待:

“组建中医集团就是为了造大船,形成竞争优势,这是一件好事!

中医没有西医那种学术交流的氛围,一般都是各自把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协同作战’意识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的发展。

组建中医集团就可以扭转这种‘个性化’,为各医院科研、教学业务搭建交流平台,一方面促进中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在这种长期交流中逐渐形成向心力,握紧拳头去拼市场。

”这位副院长的一番发言正与杨海林当初的设想不谋而合,他向这位副院长投去感谢的目光。

“从某种角度说,医院也是企业,尤其在中医药行业整体并不景气的时候,如何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肯定是大家最关注的,比如怎样为重点专科提供病人来源,如何分配相互销售药剂的利润等,这些问题解决不了,集团运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一种“另类”的声音传进了杨海林的耳膜,他循声望去,原来是梅林市中医研究所的所长杨涛。

说起杨涛,凡是在梅林市中医药行业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他以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以及对中医药市场的把握,颇受业内人士的敬重。

杨海林和他也算是老相识了,不论是在公在私,两人的关系都很不错,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居然和自己唱反调。

杨涛提到了我国较早组建的一个松散型医院集团,由一家综合医院、两家专科医院组建而成,三家医院都是市属三级医院。

“集团成立后,三家医院的确有一定程度的互动和资源共享,却没有任何实质性举措。

至今运行七年有余,并没有实现人、财、物的统一,依然是‘分灶吃饭’的局面。

”杨涛以真实的案例来说明这种松散型集团化模式存在的问题,“早在2002年,由一所著名的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牵头组建起来的中医医疗集团,也采用松散式的管理,组建初衷也是想强强联合。

但是,由于成员医院的实际条件等原因,电脑联网的网络建立不起来,规划中的药材种植基地因缺乏资金难以启动,集团很多有价值的项目也没有通过集团运作的优势推广出去,各成员自身的困难导致集团管理不是很得心应手。

组建这样一个集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具体操作起来的困难不容忽视。

所谓集团,即使是紧密型的,也有可能会流于形式,何况是松散型的联合呢?

杨涛的发言就像是一块巨石投进了池塘里,激起了阵阵涟漪,也重重的压在了杨海林的心坎上。

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杨海林立刻拨通了郑远名教授的电话。

郑教授曾参与过两家规模较大的医疗集团的组建,就组建医疗集团的话题,杨海林也曾与郑教授有过几次交流。

现在,他有一脑门子的问题,诸如这种松散型联合究竟意义何在?

它有没有生命力?

有多久的生命力?

如果组建紧密型的医疗集团又会怎么样?

应该如何操作……他期待郑教授能够给他答案。

评析:

先说服自己再打动别人

庞亚辉上海卓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关于医院集团化重组的案例。

应该说,杨海林院长的这种不甘于现状、居安思危的精神非常值得钦佩。

而且为了实现将梅林市中医院联合起来,形成集团化的构想,杨海林作了一些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工作。

然而,就案例来看,他的所有工作还仅仅止于设想阶段,并没有比较成熟的方案,甚至这些构想连自己都不能够说服。

仅此一点,就注定杨海林所希望的“自己的中医医疗集团计划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最好能和几家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几家中医院签订协议”必定会和者寥寥。

其实,不仅仅梅林市,整个中国中医院目前的发展都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做出特色、如何更好地吸引病患者、如何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如何做出品牌、如何与综合性医院竞争、如何解决产权激励问题、如何做大做强等等。

应该说,杨海林的想法是好的,而且也有一些省份的医院集团化成功案例作为参考,说明这种想法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虽然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是一项值得尝试的工作。

对杨海林目前的情况,我以为他必须要解决如下的一些问题:

第一,如何与政府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取得政府部门从行政上的认可和支持。

从案例中,我们看出,除了杨海林所在的梅林市中医院经营还算不错外,梅林市及所辖县级中医院大多惨淡经营,这为梅林市中医院以优质资产整合非优质资产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但是有一点,目前大部分中医院多是国有体制,那么要想整合这样的各类医院,必须获得各级政府的允诺和支持,否则再好的构想也是白搭。

因此,建议杨院长先从上往下走,首先要说服政府,体现出该项目的意义、操作构想、能解决什么问题,为政府带来什么利益等。

第二,充分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这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所在,也是杨海林的动力所在。

至少杨海林要做大,必须清楚整个项目能不能操作,项目操作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利益点是什么?

将以谁为主导,能够为梅林市中医院、各级加盟医院带来什么样的现实和潜在的利益?

所辖中医院有没有被重组的基础和潜质?

整个项目会面临着什么样的风险?

这种风险包含了人员风险、管理风险、资源共享风险、以谁为主导风险等等。

另外,从案例中,我们也看到,除了梅林中医院外,其他医院的经营状况大多乏善可陈,那么经过整编后,梅林中医院有没有能力去驾驭经营风险尤其是资金风险呢?

第三,对加盟医院的利益和责任的清晰化。

很显然,杨海林在会上所做的《关于梅林市组建梅林市中医医疗集团的报告》,更多只是起到“画饼”的目的。

但是,任何一家医院都是极为现实的,究竟这种联合能够为他们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加盟前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具体在操作细节上该如何明确和执行,各自能够分享到什么收益并承担多大的风险等,这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而此点恰恰是杨海林报告中所欠缺的。

显然,本案例中的这个会议,杨海林预期高了,而且会议的时机没有把握好,开早了。

案例六

“集团化”更需要理性

刘卫国同仁医院MBA

放眼医疗行业,国家宏观改革的大局尚未形成,而大大小小的医院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纷纷起身探头,跃跃欲试。

集团化是被各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为了实现做强、做大、做久的一条途径。

我们常常乐于看到集团化所展现出来的竞争优势和辉煌成就,往往容易被“集团化”的漂亮外衣蒙蔽眼睛,掉入“集团化”的陷阱。

在体制复杂的医疗行业实践集团化,需要市场化思维,更需要理性。

以己为主,互补短长

集团化的出发点是强化自身实力,扩大自己的业务,提高自己的业绩水平。

在此前提下,要考虑集团伙伴的利益要求,通过集团平台,使参与各方都能享有合作利益。

梅林市中医院集团化的着眼点在于作为一家地级市的中医院,在地方上也是鼎鼎有名的了,其独特的区域定位和技术优势为集团化设想提供了资本。

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技术方面的发展瓶颈,也要求中医院以开放心态广辟合作途径。

在梅林市中医领域,市中医院的号召力勿庸置疑。

基于此,其集团化的思路还是很具吸引力,市内各中医医疗机构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加入梅林市中医医疗集团正可以提升参与者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患者,毕竟跟强者站在一起总不会被人漠视的。

当然,梅林市中医院集团化也不是慈善之举,只有经营状况相对较好,有自己特色优势,能与市中医院互补的中医医疗机构才能被考虑吸收加入集团。

共享资源,分享市场

中医在医疗行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无法与西医的磅礴气势可比拟。

即使在地方小有名气,那也只是中医龙头,梅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