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728268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9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pdf

《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pdf(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pdf

ICS13.020.40CCSZ05长江三角洲区域统一标准DB31/T3100072021DB32/T3100072021DB33/T3100072021DB34/T3100072021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theControlofEquipmentLeaks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2021-3-15发布2021-6-1实施上海市市场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督管理局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DB34/T3100072021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要求.35管理要求.5附录A(资料性)LDAR建档流程及要求.6附录B(资料性)常见的OHAPs及HRVOCs名录.10附录C(资料性)LDAR数据记录表.13DB34/T3100072021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归口。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张钢锋,周飞,楼振纲,徐志荣,张敏,邬坚平,冯彬,陶少波,王鑫,卜梦雅,王乐,费波。

DB34/T31000720211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企业开展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7822-2019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HJ733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来源:

GB37822-2019,3.13.2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organichazardousairpollutantsOHAPs已知或疑似引起癌症,或其他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严重恶化大气环境的有机化合物。

3.3高反应性挥发性有机物highlyreactivevolatileorganiccompoundsHRVOCs光化学反应活性强,臭氧(O3)生成潜势高的VOCs。

3.4VOCs物料VOCs-containingmaterialsVOCs质量占比大于等于10%的物料,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

来源:

GB37822-2019,3.7DB34/T310007202123.5挥发性有机气体volatileorganicgas气体在工艺条件下,呈气态的VOCs物料。

3.6挥发性有机液体volatileorganicliquid轻液在工艺条件下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有机液体:

(1)20时,VOCs物料的蒸气压大于0.3kPa;

(2)20时,混合物中,蒸气压大于0.3kPa的纯有机化合物的质量总浓度等于或者大于20%。

3.7挥发性有机重液体volatileorganicheavyliquid重液除轻液以外,在工艺条件下呈液态的VOCs物料。

3.8泄漏检测与修复leakdetectionandrepair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

通过常规或非常规检测手段,检测或检查受控密封点,并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有效措施修复泄漏点。

3.9受控装置affectedfacility含VOCs物料的装置(包括生产及辅助装置、废气收集净化装置等)。

3.10受控设备与管线组件affectedequipmentandpipeline受控装置中含VOCs物料的设备与管线组件。

3.11受控密封点affectedcomponent密封点受控设备与管线组件中可能泄漏VOCs物料的动密封或静密封点。

注:

密封点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泵、压缩机、搅拌器(机)、阀门、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法兰及其他连接件、其他密封设备。

3.12不可达密封点inaccessablecomponent由于空间距离、隔离等物理因素或安全因素,难以或无法实施常规检测的密封点。

3.13常规检测currentworkpractice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或行业标准规定的仪器对密封点VOCs泄漏的定量检测。

DB34/T310007202133.14非常规检测alternativeworkpractice采用常规检测以外的方法对密封点VOCs泄漏的检测。

3.15净检测值netscreeningvalue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在密封点表面测得的扣除环境本底值后的VOCs浓度。

注:

环境本底值为按照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中“环境本底值检测”规定的方法测得某一密封点或整套装置的本底值,单位通常为mol/mol。

3.16泄漏点leaksource符合泄漏认定条件的密封点。

3.17严重泄漏点high-leaksource净检测值达到或超过10000mol/mol的泄漏点。

4技术要求4.1源头控制4.1.1精简密封点数量在确保生产安全的条件下,通过新建装置的工艺设计优化或现有装置检修时的系统优化,精简装置或设备的密封点数量。

4.1.2采用低泄漏设备新建或更换设备时宜采用低(无)泄漏设备,常见的低(无)泄漏设备包括:

屏蔽泵、磁力泵、隔膜泵、波纹管泵、密封隔离液所受压力高于工艺压力的双端面机械密封泵;屏蔽压缩机、磁力压缩机、隔膜压缩机、密封隔离液所受压力高于工艺压力的双端面机械密封压缩机;屏蔽搅拌器(机)、磁力搅拌器(机)、密封隔离液所受压力高于工艺压力的双端面机械密封搅拌器(机);屏蔽阀、隔膜阀、波纹管阀,以及上游配有爆破片的泄压阀。

4.1.3采取防泄漏措施现有设备宜采取防泄漏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开口阀或开口管线配备合适尺寸的盲法兰、盖子、塞子或二次阀;采样环节采用密闭回路式取样连接系统;轻液及重液装载环节输送管道与车、船接收口采用快速干式接头连接;不可达密封点或易泄漏密封点可采用连续监控设施实时进行泄漏监控预警。

4.1.4其他措施DB34/T31000720214企业宜采用负压生产工艺等其他源头控制措施,减少VOCs泄漏。

4.2泄漏检测与修复4.2.1建档应按国家或地方的相关要求开展建档工作,并编制独立的建档报告,建档流程及要求参见附录A。

4.2.2泄漏检测4.2.2.1检测方法应按HJ733的规定执行。

常规检测宜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非常规检测宜用红外热成像泄漏检测仪,行业排放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2.2.2检测频次应按表1规定的频次要求对密封点进行检测。

表1泄漏检测频次序号检测对象检测频次1泵、压缩机、搅拌器(机)、阀门、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每季度进行一次常规检测2法兰及其他连接件、其他密封设备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测不可达密封点应每季度进行一次非常规检测或每二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测。

对于泄压设备泄压后、设备初次启用或检修后等其他特殊情景,应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检测。

对于重液介质,若同一密封点连续三个周期检测无泄漏情况,其检测周期可延长一倍。

在后续检测中,该密封点一旦检测出现泄漏情况,则检测频次按原规定执行。

符合本文件4.1.2的设备类型或正常工作处于负压状态的设备可免予泄漏检测。

4.2.2.3泄漏认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认定密封点发生泄漏:

密封点的净检测值超过表2规定的泄漏认定浓度值;密封点存在渗液、滴液等可见的泄漏现象;红外热成像泄漏检测仪发现有来自密封点的明显烟羽。

表2泄漏认定浓度适用对象泄漏认定浓度(mol/mol)涉OHAPs、HRVOCs的VOCs物料1其他VOCs物料生产及辅助装置气体、轻液密封点10002000重液密封点200500废气收集净化装置输送管道组件密封点2500注1:

指OHAPs或HRVOCs质量分数不低于5%的VOCs物料,OHAPs和HRVOCs物质清单见附录B。

注2:

指GB37822-2019规定的废气收集系统中处于正压状态的输送管道组件密封点。

4.2.2.4泄漏标识DB34/T31000720215泄漏点应及时系挂泄漏标识牌,严重泄漏点系挂红色标识牌,其余泄漏点系挂黄色标识牌。

标识牌应注明密封点编码、密封点介质、净检测值、泄漏认定浓度、泄漏发现时间、是否属于延迟修复等基本信息。

4.2.3修复与复测4.2.3.1泄漏修复企业应在发现泄漏点后及时进行修复,首次维修应不晚于发现泄漏之日起5日内(严重泄漏点应不晚于发现泄漏后48小时内),并在发现泄漏之日起15日内完成修复。

4.2.3.2延迟修复泄漏点未能完成修复且符合下列条件时应标识为延迟修复密封点。

在不关闭工艺单元的条件下,在15日内完成修复技术上不可行;维修存在安全风险;维修引发的VOCs排放量大于泄漏点延迟修复产生的排放量。

延迟修复密封点应按4.2.2.2条规定的检测频次进行检测,并在下一个停工检修期间完成修复。

4.2.3.3复测维修作业后应于5日内进行复测,净检测值低于泄漏认定浓度值时即为修复。

如检测后仍为泄漏,应再次采取措施进行维修,直至完成修复(延迟修复密封点除外)。

完成修复后应立即摘除泄漏标识牌。

4.2.4记录与申报LDAR实施过程涉及的数据和资料均应有效记录并保存5年以上,重点包括建档报告、检测任务分配单、仪器校准记录、检测记录、维修记录等。

企业应按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备案,格式可参考附录C。

5管理要求5.1强化泄漏源头管控企业应持续强化设备泄漏的源头控制,优先按照4.1中的技术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减少VOCs泄漏。

5.2建立专项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设备泄漏VOCs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分工与职责,加强全过程泄漏管控,并定期开展控制效果自审自查。

5.3采用信息管理平台企业应采用信息管理平台对设备泄漏VOCs排放控制工作进行系统管理。

管理平台宜具备源头控制台账记录、设备泄漏建档管理、检测数据统计报表、控制效果核算分析等基本功能。

5.4动态更新建档报告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装置、设备变动情况动态更新建档报告,及时将新增密封点纳入设备泄漏管控范围。

DB34/T31000720216附录A(资料性)LDAR建档流程及要求A.1资料收集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流程图(PFD)、管道仪表图(P&ID)、物料平衡表、工艺操作规程、装置平面布置图、设备台账等。

A.2装置适合性分析分析装置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各类助剂的组分和含量,建立受控装置清单。

A.3设备与管线组件适合性分析分析各受控装置内设备与管线组件的物料,核算设备与管线组件内VOCs质量分数,辨识VOCs物料接触或流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确定受控设备与管线组件。

对于组分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宜取最近一个生产周期内质量分数的平均值。

A.4物料状态辨识基于PFD、P&ID辨识物料状态,根据工艺参数将受控设备与管线组件内的VOCs物料按气体、轻液、重液进行分类。

VOCs物料在工艺条件下为液态,现有数据不足以进一步辨识其状态的宜按轻液计。

涉OHAPs、HRVOCs的VOCs物料需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附录B的物质名录进行辨识,确认其OHAPs、HRVOCs的质量分数是否高于5%。

A.5物料状态边界划分不同状态的物料由阀门或其他设备隔离,边界阀门或其他设备密封点按如下原则划分:

VOCs物料与其他介质(如氢气、氮气、蒸汽、水等)交界,按VOCs物料计;气体与轻液或重液交界,按气体计;轻液与重液交界,按轻液计。

A.6密封点分类按照3.11中规定的密封点类型进行分类。

A.7不可达密封点辨识A.7.1物理因素密封点不可达的物理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密封点位置超出操作/检测人员触及范围2m以上;密封点因埋地、阻挡或空间过于狭窄等物理隔离致使常规检测难以实施;密封点因其他技术上因素致使常规检测难以实施。

A.7.2安全因素密封点不可达的安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密封点位于AQ3028中定义的受限空间内;DB34/T31000720217密封点5m附近范围内或到达该密封点的路径上长期存在氧气浓度低于19.5%或高于23.5%(体积分数)的环境;密封点5m附近范围内或到达该密封点的路径上长期存在有毒有害介质,且按照WS/T765,“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高浓度(MC)”中任意一项超标;密封点5m附近范围内或到达该密封点的路径上,爆炸性危险环境连续出现或频繁出现或长期存在;密封点5m附近范围内或到达该密封点的路径上长期存在电离辐射,且超过GB18871中规定的可豁免的源与豁免水平的环境;国家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规定的其他不可接受风险。

A.7.3不可达密封点的控制指标新、改、扩建装置不可达密封点数量不应超过本生产装置密封点数量的3%。

A.8密封点计数A.8.1泵、压缩机和搅拌器(机)泵、压缩机和搅拌器(机)的轴封按“泵”、“压缩机”和“搅拌器(机)”计数,机壳密封、冲洗管路等附件按实际的密封点类型计数。

A.8.2阀门阀门阀杆填料密封、阀盖密封以及阀体本身各部件之间的所有密封,计为一个“阀门”,上下游连接法兰单独计数。

A.8.3开口阀或开口管线开口阀或开口管线包括机泵进出管线排凝、调节阀组排凝、取样连接系统、压力容器放空等,末端阀门下游法兰或连接件不计数。

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末端安装有盲板或丝堵,不再计“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末端阀门下游法兰或连接件以及封堵盲板或丝堵均按“法兰”或“连接件”计数。

A.8.4泄压设备泄压设备分两种情况。

泄放口接入装置管网(如瓦斯管网),不按“泄压设备”记录。

但泄压设备上放空丝堵,按“连接件”计数。

阀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按“法兰”计数。

泄放口敞开对大气,按“泄压设备”计数,同时取消阀座到泄放口之间的阀体各部件之间的“法兰”计数。

A.8.5取样连接系统取样连接系统分为两种情况。

密闭取样:

取样瓶长期与取样口连接,按“连接件”、“法兰”实际数量计数;取样口除取样操作外不与取样瓶连接,按系统开口数量以“开口阀或开口管线”计数。

开口取样:

取样口没有丝堵,按“取样连接系统”和“开口阀或开口管线”分别计数。

取样口带有丝堵,则按“取样连接系统”和“连接件”计数。

A.8.6法兰及其他连接件DB34/T31000720218管线法兰、过滤器、止回阀、换热器封头、塔器人孔、机泵壳体等按“法兰”计数。

所有螺纹连接,如空冷器丝堵、压力表接头、仪表箱内连接件、加热炉燃料气连接软管接头等,按“连接件”计数。

活结接头本体按一个“连接件”计数,与管线螺纹相连的两部分按“连接件”分别计数。

弯头螺纹管件按两个“连接件”计数。

三通螺纹连接按三个“连接件”计数,依此类推。

A.9台账建立A.9.1群组划分按照空间位置和工艺流程可将受控设备与管线组件划分为多个群组。

如将分液罐划分为罐顶安全阀群组、压力表群组、放空及人孔群组、液位计群组等,除空冷器外,每一群组包含的密封点不宜超过30个,且在同一操作平台可以实施检测。

A.9.2群组编码赋予每个群组唯一性编码,宜采取“装置代码”+“数字”的组合方式,可采用系挂含群组编码的实体标识牌或采用含群组编码的图片标记。

装置代码共六位字符,其中前五位宜为装置名称拼音简称或英文首字母大写组合或现有管理代码。

不足五位时,前面用“X”占位。

超过五位,可省略第五位后面字符。

第六位为数字,表示同名称装置的序列号,如果某类只有一套,则该数字取“0”。

“数字”共八位,其中前两位代表装置的区域或单元,从01依次排序,企业可以根据装置管理现有划分方法自行定义区域或单元,自行定义应有相应的文件说明。

第三、四位数字代表群组所在平台(地面用01,依次排序),第五至八位数字代表上述位置群组的编码(每个区域的各层平台均从0001依次编码),编码顺序采取最短路径原则,避免重复同一路径。

示例:

2#常减压蒸馏装置,其炉区定义为“01”,其2层平台的第5个群组可表示为:

XXXZL2-01-02-0005。

小装置(密封点不超过1000个)可不分区域或平台表示为:

XXXZL2-00-00-0005。

A.9.3群组现场信息采集现场采集的群组信息宜包括但不限于:

装置名称;区域或单元;平台;管道仪表图图号;群组位置描述;群组工艺描述。

A.9.4密封点标识与编码密封点标识通过其唯一性编码实现,格式可为“群组编码-密封点扩展号”。

其中扩展号由三位数字构成。

一般编辑顺序:

按照群组内从上游到下游,从入口到出口,先主管线后副线、支线;先主设备后附件的规律编排。

A.9.5密封点现场信息采集密封点现场采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密封点类型(泵、压缩机、搅拌器(机)、阀门、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法兰及其他连接件、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等);可达性;DB34/T31000720219公称直径(mm);密封点定位描述;物料状态。

A.9.6密封点台账编辑密封点台账由基本信息和辅助信息构成,其中基本信息为必需项,辅助信息为可选项。

基本信息涉及密封点唯一性标识(编码)、密封点类型、定位、物料名称、物料状态、公称直径、是否保温和是否可达等内容;辅助信息主要涉及物料组分及含量、工艺条件、密封材质等信息。

DB34/T310007202110附录B(资料性)常见的OHAPs及HRVOCs名录常见的OHAPs名录见表B.1,常见的HRVOCs名录见表B.2。

表B.1常见的OHAPs名录序号CAS号英文名化学品沸点()蒸气压(Pa,20)171-55-61,1,1-trichloroethane1,1,1-三氯乙烷7413055.56279-00-51,1,2-trichloroethane1,1,2-三氯乙烷113.72351.98387-61-61,2,3-Trichlorobenzene1,2,3-三氯苯218-2232.634107-06-21,2-dichloroethane(EDC)1,2-二氯乙烷83.48219.955122-66-71,2-Diphenylhydrazine1,2-二苯肼2290.046106-99-01,3-Butadiene1,3-丁二烯-4.5238833.787123-91-11,4-Diethyleneoxide1,4二恶烷131.73905.948540-84-12,2,4-Trimethylpentane2,2,4-三甲基戊烷99.245107.68979-46-92-Nitropropane2-硝基丙烷119-1221732.221083-32-9Acenaphthene苊231.21.21175-07-0Acetaldehyde乙醛20.499156.721260-35-5Acetamide乙酰胺221.154.041375-05-8Acetonitrile乙腈81.69568.531498-86-2Acetophenone苯乙酮201.735.9215107-02-8Acrolein丙烯醛5329485.541679-06-1Acrylamide丙烯酰胺231.70.171779-10-7Acrylicacid丙烯酸116.4372.0818107-13-1Acrylonitrile丙烯腈77.311447.1119107-05-1Allylchloride3-氯丙烯41.640226.012062-53-3Aniline苯胺184.342.742171-43-2Benzene苯80.19945.232298-07-7Benzotrichloride三氯化苄219-22343.7623100-44-7Benzylchloride苄基氯179.4123.12492-52-4Biphenyl联苯255.21.6925542-88-1Bis(chloromethy1)ether双氯甲醚182.42951.242675-25-2Bromoform三溴甲烷149538.242775-15-0Carbondisulfide二硫化碳46.239237.872856-23-5Carbon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76.512057.82979-11-8Chloroaceticacid一氯乙酸18918.5830108-90-7Chlorobenzene氯苯131.71197.93167-66-3Chloroform三氯甲烷61.119416.3432126-99-8Chloroprene2-氯-1,3-丁二烯59.123499.9833106-44-5Cresolandcresylicacid(p)对-甲酚201.98.253498-82-8Cumene异丙基苯152.39436.123577-78-1Dimethylsulfate硫酸二甲酯18861.7736106-89-8Epichlorohydrin(l-Chloro-2,3epoxypropane)环氧氯丙烷116.11655.4337140-88-5Ethylacrylate丙烯酸乙酯1003909.8338100-41-4Ethylbenzene乙苯136.19950.873975-00-3Ethylchloride氯乙烷12.2133708.0440106-93-4Ethylenedibromide1,2-二溴乙烷130.21346.05DB34/T310007202111表B.1常见的OHAPs名录(续)序号CAS号英文名化学品沸点()蒸气压(Pa,20)41107-21-1Ethyleneglycol乙二醇197.27.574275-21-8Ethyleneoxide环氧乙烷10.3145672.574375-34-3Ethylidenedichloride(1.l-Dichloroethane)亚乙基二氯(1,1-二氯乙烷)183.724288.184450-00-0Formaldehyde甲醛-19.5440037.994587-68-3Hexachlorobutadiene六氯丁二烯23119.6146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