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8068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docx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docx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

1、判断文章体裁

解题指导:

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书信、传记、散文、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2.找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解题指导: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

5.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通用答案:

紧紧围绕       中心选取        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找记叙线索并分析作用

线索种类: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答题格式: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等,直接以线索或中心为标题。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

答题格式:

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把       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答题格式:

把      放到前面写,造成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或另一些事。

答题格式:

插叙了          ,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      性格,突出了文章中心。

11、分析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

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判断写作手法并分析作用(往往指整篇文章所采用的手法)

(1)拟人手法

答题格式:

该文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

把      写活了,使      富有人情味。

(2)夸张手法

答题格式:

该文采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突出了           ,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3)象征手法(通篇比喻)

作用:

用   象征     ,含蓄、深刻地表达了        的情感。

(4)对比手法

答题格式:

把    和    比较,突出       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答题格式:

通过写        ,从侧面衬托了      的      性格/思想/感情等。

(6)讽刺手法

答题格式:

综合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7)抑扬法: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

答题格式:

该文采用了抑扬法,先    ,后     。

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       。

(8)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答题格式: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形成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9)设悬念

答题格式:

设置了一个    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10)直抒胸臆(在文章结尾经常使用)

答题格式:

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了作者       强烈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动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11)叠词(和反复、反问的作用相似)

答题格式:

加强语气,强化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2)开门见山

答题格式:

开篇点明题目,进入正题,使读者容易把握文章内容和中心。

(13)托物言志

答题格式:

通过对    的吟咏,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情感/志向。

例题:

《爱莲说》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简析。

答:

《爱莲说》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莲花高洁形象的吟咏,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14)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往往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答题格式:

在文章结尾用简洁、精辟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       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例题:

《荷叶母亲》采用了什么试简析。

答:

《荷叶母亲》采用了的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写作手法,在文章结尾用简洁、精辟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热情赞美之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5)以小见大

答题格式:

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      这一件小事中,表现了          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6)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答题格式:

采用了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叙述      和发表议论,表现了          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7)虚实结合

答题格式:

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     ,虚写      ,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文章如梦如幻,表达了作者               之情。

(18)联想和想像(常在诗歌中采用,如《天上的街市》)

答题格式:

采用了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手法,有利作者驰骋才华,表达         之情。

(19)动静结合

答题格式: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是写动景,     是写静景,动静相间,使文章相映成趣,多姿多彩。

(20)伏笔、铺垫

答题格式:

采用了伏笔、铺垫的写作手法,       是为下文写        埋下伏笔、做铺垫,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严谨。

13、判断修辞方法并分析作用

提问方式:

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有何作用/有何表达效果?

题型变种:

请从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

(选择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三步曲:

1、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

(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答题必备知识即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把     比做      。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

(记叙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的     特点。

(说明文)

2、拟人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

把         写活了,使         富有人情味。

3、夸张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突出了           ,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             ,表达了           的感情(之情)。

5、对偶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强调了            ,突出表达了                的感情(之情)。

7、设问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加强语气,意思是说              ,表达了                  的感情(之情)。

 典型练习:

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2、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3、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4、这能全怪我吗?

5、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

(首先……)

6、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7、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参考答案:

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2、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使小草富有人情味。

4、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5、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6、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盼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使春天富有人情味。

14、分析具体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

“××”一词原指     ,这里指      。

表现了               。

15.分析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透过句子字面意思分析出深层含义,须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中心。

16.句子、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A、总领全(下)文,引出下文;B、总结上(全)文;C、承上启下(过渡); 

D、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E、照应前文(开头)。

在答题时,一定要写到哪句话承接上文的什么内容或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或为后文写什么做铺垫、打伏笔或照应前文(开头)的什么内容,否则拿不到满分。

17、判断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18、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答题格式: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9、分析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答题格式:

抒发了作者       强烈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动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20、判断人物描写的种类并分析作用

人物描写包括: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3)动作(行为)描写(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等

答题格式:

属于    描写,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

(或      的高尚品质等)

21、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渲染气氛(3)衬托人物心情(4)为下文做铺垫(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式:

这句(段)话描写了             的一幅图画,交代了       的背景,渲染了       的氛围(气氛),烘托(衬托)了人物         的心情,为下文写         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般只要写到两三个就足够了)

附录一:

氛围(气氛)的分类

1、严肃(肃穆)庄严

例如:

在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时、参加追悼会时、参加比较正式的活动,如升旗仪式时。

2、静谧安详

就很多描写夜景的诗歌文章都营造了这样的氛围,例如叶赛宁的《夜》,同学们走夜路可能会感受到这种氛围。

3、轻松愉快

一件事情做成功了,或做了一件好事,可能每个人就会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此时的景物描写往往就有这种氛围。

4、紧张严峻

很多描写战争的边塞诗就营造了这样的氛围,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塞下……长烟落日孤城闭”就营造了战前紧张严峻的氛围和形势。

5、热烈(热闹)喜庆

比如过年、结婚、过生日等喜庆的场合就是这样的一种氛围。

6、喧闹嘈杂

比如我们黄陂当街日的时候,街上就是这样的氛围。

7、凄凉(忧伤)冷清。

许多人失意、失去亲人、忧国思亲时写的诗文往往就笼罩了这样凄凉冷清的氛围。

附录二:

心情的分类:

1、喜:

闲适→高兴、愉快、喜悦→激动、兴奋→欣喜若狂

2、怒:

厌恶、讨厌→不快、不满→生气→痛恨、憎恨→愤怒、愤懑

3、忧:

思念、寂寞→忧郁、忧愁→忧伤、伤感→悲哀、悲伤→凄凉、悲苦

4、惊:

惊奇→紧张→慌张→害怕→恐惧

5、愧:

害羞→惭愧→内疚→后悔→悔恨

6、渴:

怀念→急切、焦急→渴望、向往、憧憬

22、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法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

写        是正面描写,从正面表现           ;写          是侧面描写,从侧面来衬托            。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