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评价办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759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评价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危险源评价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危险源评价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危险源评价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危险源评价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源评价办法.docx

《危险源评价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评价办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源评价办法.docx

危险源评价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

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

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

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

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

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

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

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

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

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

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

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

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

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

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

洞内二氧化硅粉尘。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

            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

火工品、瓦斯。

            

(2)自燃性物质;如:

煤。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

充电液中的硫酸。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d)心理、生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e)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f)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2 、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20类:

            

(1)        

            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电瓶车、矿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

            (3)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

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    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

            (5)    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溺;

            (7)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9)高处坠落:

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

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指隧道、洞室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

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冒顶片帮。

            (12)透水:

指矿山、地下隧道、洞室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5)火药爆炸:

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

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

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

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18)其他爆炸:

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

            (19)中毒和窒息:

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横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

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20)其他伤害: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

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3  危险源辨识准备。

在危险源辨识前,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作好充分准备:

            

(1)              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