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561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二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热稳定性:

H2O>HF>H2S

②熔点:

Al>Na>K

③ⅠA、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⑥已知H2SO4(aq)+2NaOH(aq)=2H2O(l)+Na2SO4(aq)△H=-114.6kJ·mol-1则中和热为57.3kJ·mol-1

A.②④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F的非金属性强于O的,所以氟化氢的稳定性强于水的,①不正确;金属键越强,金属单质的熔点越高,Al、Na、K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键逐渐减弱,②正确;③不正确,应该是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相同;④,这部分都是过渡元素;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在稀溶液中酸和碱作用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⑥正确,答案选D。

2.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B.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不选A;B、燃烧是放热反应,正确,选B;C、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错误,不选C;D、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相等,不选D。

考点: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名师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和酸的置换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盐酸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的反应;碳和水蒸气的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组是()

①不溶于水的BaSO4是强电解质

②可溶于水的酸都是强电解质

③0.5mol/L所有一元酸中氢离子浓度都是0.5mol/L

④熔融态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⑤

【答案】B

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加水后沉淀不溶解

B.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氨基酸

C.蛋白质的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D.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

【答案】BD

【解析】A项,蛋白质的盐析是可逆的,沉淀析出后,加水沉淀溶解。

C项,蛋白质分子直径>10-9m,不能透过半透膜。

5.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申正确的是

A.9g18O2含有的中子数为5NA

B.标准状况下,0.5NABr2所占的体积约为11.2L

C.常温下,1L0.1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为0.1NA

D.一定条件下,lmolN2和3molH2在密闭容器充分反应,生成N-H键的数目为6NA

【答案】A

【解析】A、9g18O2中中子的物质的量是

×(18-8)×2=5mol,则含有的中子数为5NA,A正确;B、标准状况下单质溴不是气态,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B不正确;C、硝酸铵在溶液中NH4+水解,因此常温下,1L0.1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小于0.1NA,C不正确;D、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一定条件下,lmolN2和3molH2在密闭容器充分反应,生成N-H键的数目小于6NA,D不正确,答案选A。

6.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透明的溶液中:

Na+、K+、MnO4-、CO32-

B.pH>7的溶液中:

Fe2+、Cu2+、SO42-、Cl-

C.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

K+、Mg2+、Ag+、NO3-

D.加入金属铝产生H2的溶液中:

NH4+、Na+、SO42-、CH3CO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选A;B、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共存,不选B;C、银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不能共存,不选C;D、和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铵根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醋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不选D。

考点:

离子共存

【名师点睛】离子共存需要考虑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有些习题还有一些限制条件,例如无色,有颜色的离子如铜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不能存在。

例如酸性,则与氢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

若碱性,则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

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则可能为酸性或碱性溶液。

7.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a=b+m+nB.a=b-m+nC.a=b+m-nD.a=b-m-n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若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a-m=b+n,所以a=b+m+n,故答案是选项A。

考点:

考查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的核电荷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

8.某一元醇A和一元羧酸B形成的酯的式量为212,分子内碳原子数是氢、氧原子数之和。

该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知A可氧化得B。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的式量比B大14

B.B的式量比A大16

C.该酯中一定不含双键等不饱和键

D.酯、A、B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一种相同的式量大于45的原子团

【答案】D

【解析】由A可氧化得B知道A如果表示为RCH2OH时,B为RCOOH,则酯可表示为:

RCOOCH2R可知B的式量比A大14,又因为该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该酯中一定不含双键等不饱和键,故选D

9.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ⅤA族

B.原子半径:

甲>乙

C.单质的氧化性:

丙>乙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丁>丙>乙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甲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确定甲为氮元素,再结合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乙为氧元素、丙为硫元素、丁为氯元素。

C项单质的氧化性是乙>丙,错误;D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乙>丁>丙,错误。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等。

10.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A.液溴B.干冰C.蔗糖D.硫酸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液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B、干冰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键被破坏,碳酸电离产生氢离子和碳酸氢根,水溶液能导电,正确;C、蔗糖的水溶液不导电,错误;D、硫酸钡是盐,属于电解质。

考点:

考查电解质的概念。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不慎将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刻用干布擦净,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C.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

D.某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液溴易挥发,由于溴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密度比水大,所以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正确;B.不慎将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刻用干布擦净,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抹稀碳酸氢钠溶液,错误;C.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就偏大,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小,错误;D.某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也可能含有Ba2+,错误。

考点:

考查物质的保存、溶液的配制、离子的检验及化学事故的处理的知识。

12.类比(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

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

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HCl的水溶液是强酸,HBr的水溶液也是强酸

B.C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不反应,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也不反应

C.O2与Cu反应生成CuO,S与Cu反应生成CuS

D.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答案】A 

【解析】A项盐酸、氢溴酸均为强酸,正确;B项CO2与Ba(NO3)2溶液不反应,符合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而SO2为强还原性物质,Ba(NO3)2溶液中含有NO

,在酸性条件下将SO2氧化成SO

,反应生成BaSO4,错误;C项S与Cu反应生成Cu2S而不是CuS,错误;D项CaSO3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生成SO2,而生成BaSO4,NO等物质,错误。

13.某Fe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11.2gB.14.0gC.22.4gD.33.6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n(SO42-)=0.1L×6mol•L-1=0.6mol,FeSO4、Fe2(SO4)3、H2SO4的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所以阳离子物质的量也相同,则有n(Fe2+)=n(H+)=n(Fe3+),设Fe2+、Fe3+、H+三种离子物质的量均为n。

根据电荷守恒知道:

2n+3n+n=0.6mol×2,由此解得n=0.2mol,H+、Fe3+都能与Fe反应生成Fe2+,最后溶液的成分为FeSO4,则n(FeSO4)=0.6mol,根据Fe的守恒可知,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6mol-0.2mol-0.2mol=0.2mol,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0.2mol×56g/moL=11.2g,故选A。

考点:

考查了混合物的有关计算的相关知识。

14.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

O2(g)ΔH=+242kJ/mol

B.2H2(g)+O2(g)===2H2O(l)ΔH=-484kJ/mol

C.H2(g)+

O2(g)===H2O(g)ΔH=+242kJ/mol

D.2H2(g)+O2(g)===2H2O(g)ΔH=+484kJ/mo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书写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的右侧注明热量的变化,ΔH<0放热,ΔH>0吸热;②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气—g,液—l,固—s);③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

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

484kJ÷2=242kJ,故C、D选项中热量值应为负值,不正确;B选项H2O的状态应为液体,不正确;由于H2O的分解与化合,反应方向相反,故吸热与放热的数值相等,A正确。

考点:

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15.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己烯、甲苯、乙醇、四氯化碳4种无色液体,这种试剂是()

A.溴水B.盐酸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与溴水的反应现象分别为褪色、有色层在上层、互溶、有色层在下层。

考点:

有机反应

点评:

此题通过选择试剂来区分无色液体,考核了对常见有机物与相关物质反应的现象,平时在记忆物质的性质时,要注意对其现象的记忆。

16.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获得热量:

途径I:

直接燃烧:

C(s)+O2(g)

CO2(g)(放热393.5kJ)

途径Ⅱ:

先制成水煤气,再燃烧水煤气:

C(s)+H2O(g)

CO(g)+H2(g)(吸热131.5kJ)

CO(g)+1/2O2(g)

CO2(g),H2(g)+1/2O2(g)

H2O(g)(共放热525kJ)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途径I放出的总热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总热量。

(2)在制水煤气的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在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3)途径I中通常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②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

③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④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答案】(每空2分,共8分)

(1)等于

(2)小于吸收(3)①②③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判断途径I放出的总热量等于途径Ⅱ放出的总热量。

(2)在制水煤气的反应里,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因此在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3)将煤块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经脱硫处理,可以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可以使煤炭充分燃烧,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所以答案选①②③。

考点:

考查煤综合应用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

17.

(1)水下发射导弹时常采用一种火箭燃料肼(N2H4)。

已知在101kPa时,32.0g液态的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624kJ(25℃时),N2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科学家在1973年就已经将上述反应设计成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

则该燃料电池放电时:

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N2H4做火箭燃料常采用N2O4做氧化剂,反应得到的产物对环境无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2H4(l)+O2(g)=N2(g)+2H2O(l);ΔH=-624kJ/mol

(2)①O2+2H2O+4e-=4OH―;②N2H4+4OH--4e-=4H2O+N2↑

(3)2N2H4+N2O4=3N2+4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32.0g肼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624kJ,所以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2H4(l)+O2(g)=N2(g)+2H2O(l)△H=-624KJ/mol,故答案为:

N2H4(l)+O2(g)=N2(g)+2H2O(l)△H=-624KJ/mol;

(2)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投放的是燃料,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环境下的反应式为:

N2H4+4OH--4e-=4H2O+N2↑,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故答案为:

O2+2H2O+4e-=4OH―;N2H4+4OH--4e-=4H2O+N2↑;

(3)N2H4与N2O4反应得到的产物对环境无害的氮气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2H4+N2O4=3N2+4H2O,故答案为:

2N2H4+N2O4=3N2+4H2O。

考点:

考查了盖斯定律、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相关知识。

18.(9分)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Li3N固体水解生成氢氧化锂和氨气的反应制氨气,并进行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

如下图所示,给出了本实验可供选择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该方法制氨气时,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填装置代码,下同)做氨气发生装置。

(2)为检验氨气还原氧化铜反应后生成Cu、H2O、N2,氨气发生装置后应依次连接→C→→→

(3)在C装置前后连接的装置中,填充的药品按前后顺序分别为、。

(4)有资料提出:

CuO被还原时,当黑色固体完全变为红时,不一定完全转化为Cu,可能还含有Cu2O。

已知查阅到一离子反应方程式:

Cu2O+2H+=Cu2++Cu+H2O。

依据该信息,若证明C处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请设计实验:

(5)实验时充分加热,至C装置质量不再减轻为止。

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收集的N2体积为a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则若用CH4还原同样多CuO,理论上最少需要CH4的体积为(标准状况,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L。

【答案】(9分)

(1)A(1分);

(2)E、E、B、F(2分)

(3)碱石灰,无水硫酸铜(2分)

(4)待反应后,取硬质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试管内同时有蓝色溶液和红色固体,则证明含有Cu2O。

(2分)

(5)

(2分)

【解析】

19.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在用四氯化碳在碘水中萃取碘单质,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

(1)能选用四氯化碳在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是_________。

A、热裂汽油B、苯C、酒精D、四氯化碳

【答案】

(1)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而且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

(2)①CBDAGHEF

②AC

【解析】着重回忆萃取剂选择原则和分液操作顺序。

(1)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有四条:

一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要大得多;二是萃取剂与水互不溶解能分成两层;三是萃取剂与水的密度差别较大;四是萃取剂与溶质不会发生反应。

(2)萃取(分液操作)正确操作顺序应把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有漏液现象放在最前面;然后再倒入溶液和萃取剂,经过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溶质从一种溶液进入另一种溶剂中,再经过静置、分层,将两种液体分开,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下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注:

热裂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的烯烃,能与溴或碘发生反应,若用直馏汽油就可以了;酒精不分层。

20.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制取纯碱Na2CO3溶液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A大理石;B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

三名同学设计的制备方案的反应流程分别如下:

(1)请指出甲、乙两方案的主要缺点:

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采用丙方案制取纯Na2CO3溶液,其实验的关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反应②所得的Na2CO3固体中混有未分解的NaHCO3.乙同学选择澄清石灰水测定其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请说明其计算所需的数据;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的通入量不易控制过程繁琐,操作复杂

(2)反应③应充分进行,③步骤后将NaHCO3溶液煮沸排除过量CO2,反应③④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应相等(3)能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

【解析】

试题分析:

(1)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二者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无法判断反应的终点,不易控制二氧化碳的用量,方案乙能够实现制取碳酸钠溶液,但是整个实验过程比较复杂;

(2)采用丙制取碳酸钠溶液,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用量应该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过量的二氧化碳要加热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且③④所用氢氧化钠的量应该相同;(3)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使用石灰水测定其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考点定位】考查了碳酸钠的制取

【名师点晴】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和理解是解题关键,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二者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方案乙能够实现制取碳酸钠溶液,但是整个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采用丙制取碳酸钠溶液,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用量应该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过量的二氧化碳要加热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且③④所用氢氧化钠的量应该相同,想要制取的是碳酸氢钠溶液,若其中含有碳酸钠,用AB可以鉴别,AB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若是纯碳酸氢钠,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不反应也不能溶解(碳酸氢根会抑制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看到的现象是气体通入后马上逸出,若其中含有碳酸钠,二氧化碳会于碳酸钠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看到的现象是气体通入后不逸出,溶解,据此分析解答。

21.某C、H、O化合物,其分子量不超过180,所含碳、氧质量比为3:

1。

该有机物4.5g与新配制的Cu(OH)2反应可得Cu2O9.0g,求它的分子式。

【答案】设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xHyOz,

因为C、O质量比为3:

1,所以C、O原子个数比=3/12:

1/16=4:

1

生成的Cu2O为9/144=0.0625(mol)

若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则有:

CxHyOz--------Cu2O

该化合物的分子量=4.5/0.0625=72

所以该分子中含有4个C、1个O,其余为H,分子式为C4H8O。

若该分子中含有二个醛基,则有:

CxHyOz--------2Cu2O

该化合物的分子量=4.5/0.0625×2=144,

假定分子中含8个C、2个O,其分子量之和为128,

还可含16个H,分子式似为C8H16O2,

由于饱和烃衍生物的二元醛,其通式为CnH2n-2O2

即当n=8时,2n-2=14,这说明该分子中氢原子数最多不超过14,故所得分子式不合理,舍去

【解析】根据题意只知道该化合物为醛,但不能确定就是一元醛,也不知它是否饱和,因此该分子式只能设为CxHyOz(三个未知数),而题设条件仅二项,一是碳氧质量比,二是该化合物与Cu2O的关系,所以从数学角度还差一个条件,这就要结合化学概念进行讨论。

22.(9分)无色气体A在一种黄绿色气体B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气体C。

B与金属D反应可生成白色固体E,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浅黄色固体F,F与CO2反应可得到气体G,D与水反应可生成A,A在G中燃烧生成水。

推断出各种物质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C、E。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由D生成F:

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