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A下小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521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A下小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物理A下小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物理A下小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物理A下小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物理A下小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A下小结.docx

《大学物理A下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A下小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物理A下小结.docx

大学物理A下小结

◆波动光学小结

一.基本概念

1.光程——光在媒质走过的几何路程与媒质折射率的乘积。

2.半波损失——当光从光疏媒质入射到光密媒质时,反射光存在位相突变(改

变了π),相当于多走了半个波长的光程,称为半波损失。

3.相干光的三个条件——振动方向相同、振动频率相同、初位相差恒定。

4.位相差与光程差的关系ΔΦδ

——=——,Δφ=2kπ,δ=kλ,加强

2πλΔφ=(2k+1)π,δ=(2k+1)λ/2,减弱

二.薄膜干涉

平行平面膜

劈尖

牛顿环

e

e

n22

n2

e

n2

n3

n1

n3

n3

n1

n1

装置及

光路图

光程差

公式

两条反射光的光程差

δ=2n2e+(λ/2)

n1

n1>n2>n3;不加λ/2

n1n3

n1>n2

e为薄膜的厚度,

n2为薄膜介质的折射率,

n1、n3为薄膜两侧介质的折射率。

 

同左

 

同左

明纹、暗纹的条件

 

δ=kλ,明纹

δ=(2k+1)λ/2,暗纹

 

同左

 

同左

条纹

特点

同心圆,中心级次高

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直条纹

同心圆,中心级次低

几何

关系

会分析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图,

λ

Δe=N——

2

Δe为平面镜移动的距离,

N为条纹移动的条数。

sinθ=Δe/Δl

Δe表示相邻条纹的

厚度差,

Δe=λ/2n;

Δl表示相邻条纹的间距。

R2=(R-e)2+r2

R表示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r表示干涉条纹的半径。

 

三.几种缝的装置

x

x

 

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

光栅衍射(N条缝)

a

d

d

D

p

o

o

o

p

r2

φ

p

r1

装置及光路图

光程差公式

缝最边缘两条光线的光程差

δ=asinφ

a为缝宽

φ为衍射角

双缝出射光线的光程差

δ=dsinφ

d为双缝间距

φ如上图所示

任意相邻两条缝出射的光线的光程差

δ=dsinφ

d=a+b,为光栅常数

φ为衍射角

明纹暗纹条件

φ=0处,δ=0,

中央明条纹

δ=(2k+1)λ/2,

明纹

δ=kλ,

暗纹

(理解半波带法)

φ=0处,δ=0,

中央明条纹

δ=kλ,

明纹

δ=(2k+1)λ/2,

暗纹

φ=0处,δ=0,

中央明条纹

δ=kλ,

明纹

 

条纹特点

中央明条纹的宽

度是其它明条纹宽度的二倍。

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直条纹。

明条纹(主极大)

细而亮,两个主极大之间一片暗区。

几何关系

x

asinφ=atgφ=a—

F

x

dsinφ=dtgφ=d—

D

会计算:

中央明条纹的宽度;

暗纹位置;

白光形成的条纹。

会计算:

条纹间距;

条纹位置;

光程差变化引起的条纹移动;

白光形成的条纹。

会计算:

明纹位置;

最高级次;

缺级现象;

白光形成的条纹。

 

四.光的偏振

1.理解天然光、部分偏振光、线偏振光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掌握如何利用偏振片区分这三种光;

3.光强的计算

(1)天然光通过偏振片后成为线偏振光,光强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2)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后仍为线偏振光,透射光的光矢量方向同偏振片的

偏振化方向一致,光强为

I=I0cos2α;

I0为入射光的光强,

α为入射光光矢量的方向和偏振片偏振化方向的夹角。

4.当入射光为天然光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均为部分偏振光;

反射光垂直分量多于平行分量,

折射光平行分量多于垂直分量。

当入射角满足布儒斯特定律tgi=n2/n1时,反射光成为线偏振光。

此时,i+γ=90°。

γ为折射角。

5.双折射现象:

光通过晶体后产生二条折射光

一条称为O光,为寻常光,满足折射定律;

另一条称为e光,为非常光,不满足折射定律。

 

◆振动与波动

一.基本理论 

简谐振动

简谐波

ω

V

λ

T

O

Y

X

t

Y

o

A

y

O

φ

 

基本表示方法

振动方程Y=Acos(ωt+φ)

某质点的振动曲线

 

某时刻的波形曲线

 

旋转矢量图

 

已知坐标原点o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Acos(ωt+φ),

波沿X轴正向传播时,波动方程为

Y=Acos[ω(t-x/u)+φ],

波沿X轴负向传播时,波动方程为

Y=Acos[ω(t+x/u)+φ];

已知x=x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Acos(ωt+φ),

波沿X轴正向传播时,波动方程为

x-xo

Y=Acos[ω(t-——)+φ],

u

波沿X轴负向传播时,波动方程为

x-xo

Y=Acos[ω(t+——)+φ]。

u

 

要求

1.能从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上求

出某一质点某时刻位移y的大

小和速度Vy的方向;

2.已知某一质点某时刻位移的大

小和速度的方向,借助于旋转

矢量图求出φ的大小;

V<0,φ在第一、二象限;

V>0,φ在第三、四象限;

3.写出正确的振动方程。

 

1.已知振动方程写出波动方

程;原则是首先振动的质点

位相超前;

2.写出波动方程后,可求出任

何质点的振动方程;

将X的值代入波动方程即可。

 

3.写出波动方程后,也可求出

任何时刻的波形方程。

将t的值代入波动方程即可。

位相差和时间差的关系:

ΔφΔt

——=——

2πT

位相差、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

ΔφΔtΔX

——=——=——

2πTλ

 

简谐振动

简谐波

 

能量特点

任何时刻机械能守恒

E=Ep+Ek=恒值=Epmax=Ekmax

11

Ep=——kx2,Ek=——mv2

22

11

Epmax=——kA2,Ekmax=——mvmax2

22

质元到达平衡位置时,动能达到最大值,势能为零。

任何时刻质元动能和势能相等,同时达到最大,同时为零。

Ek=Ep。

 

质元到达平衡位置时,动能和势能都达到最大值。

波源S2

波源S1

 

r1

r2

P

合成问题

二个简谐振动的迭加:

振动方向相同

频率相同

振动方程为

Y1=A1cos(ωt+φ1)

Y2=A2cos(ωt+φ2)

则它们的合振动方程为

Y=Acos(ωt+φ)

能利用旋转矢量图灵活计算各振幅和各位相:

A1sinφ1+A2sinφ2

tgФ=————————

A1cosφ1+A2cosφ2

 

位相差

Δφ=φ2-φ1

合振动的振幅

A2=A12+A22+2A1A2cos(φ2-φ1)

相干波的条件:

振动方向相同

频率相同

初位相差恒定

 

第一列波在相遇点P点时的位相

φp1=φ1-——r1(φ1为初位相)

λ

第二列波在相遇点P点时的位相

φp2=φ2-——r2(φ2为初位相)

λ

二列波在相遇点P点时的位相差

Δφ=φp2-φp1

合振动的振幅

A2=A12+A22+2A1A2cos(φP2-φP1)

Δφ=2kπ,加强,A=A1+A2;

 

Δφ=(2k+1)π,减弱,A=|A1-A2|;

Δφ=2kπ,干涉加强;A=A1+A2

A1=A2=A0,A=2AO;

强度I=4I0;

Δφ=(2k+1)π,干涉减弱:

A=|A1-A2|

A1=A2=A0,A=0;

强度I=0。

二.驻波

二列相向传播的波,波动方程为

tx

Y1=Acos(——-——)

tx

Y2=Acos(——+——)

2π2π

则驻波方程为Y=2Acos——xcos——t。

λT

能确定波腹、波节的位置;

理解二波腹、二波节的间距均为λ/2;

理解波节两侧各质点的位相差为π。

三.电磁波的性质

1.电磁波是横波。

E矢量和B(H)矢量互相垂直,且都垂直于传播方向。

的方向为波的传播方向。

2.E矢量和B(H)矢量在各自的平面上振动,位相相同。

√εE=√μH,B=μH

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u=1/√εμ

真空中,C=1/√ε0μ0=3×108(米/秒)

 

◆近处物理基础

一.狭义相对论基础:

1.爱因斯坦假设:

相对性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

2.时空观

坐标系Sˊ相对于坐标系S以速度V沿X轴运动

洛仑兹坐标变换公式

xˊ+vtˊ

x=—————

√1-v2/c2

y=yˊ

z=zˊ

tˊ+vxˊ/c2

t=—————

√1-v2/c2

x-vt

xˊ=—————

√1-v2/c2

yˊ=y

zˊ=z

t-vx/c2

tˊ=—————

√1-v2/c2

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的变换

Δxˊ+vΔtˊ

Δx=———————

√1-v2/c2

Δtˊ+vΔxˊ/c2

Δt=———————

√1-v2/c2

Δx-vΔt

Δxˊ=———————

√1-v2/c2

Δt-vΔx/c2

Δtˊ=———————

√1-v2/c2

同时的相对性

Sˊ系中同时Δtˊ=0,

不同地Δxˊ≠0;

分别代入上格公式进行计算,可得Δt≠0,Δx≠0。

S系中同时Δt=0,

不同地Δx≠0;

分别代入上格公式进行计算,可得Δtˊ≠0,Δxˊ≠0。

长度

收缩

L=L0√1-v2/c2

固有长度L0最长

时间

膨胀

τ=τ0/√1-v2/c2

固有时间τ0最短

3.相对论动力学基本概念

1)相对论质量m=m0/√1-v2/c2,m0为静止质量;

2)相对论动量P=mV=m0V/√1-v2/c2

3)静止能量E0=m0C2

4)相对论总能量E=mC2

5)相对论动能Ek=E-E0=mC2-m0C2(错误表示Ek=mV2/2)

6)总能量和动量的关系E2=P2C2+m02C4

 

二.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量子性:

1.光的粒子性——光是由一个个以光速C运动的粒子组成的粒子流,称为光子。

光子静止质量m0=0

光子能量E=hυ=mC2,式中υ为光波的频率;

光子动量P=h/λ=mc,式中λ为光波的波长;

光子的相对论质量m=E/c2=P/c

2.光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

hυ=W+Ek(实质是能量守恒)

hυ为入射光子的能量,Ek为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W为电子的逸出功,W=hυ0,υ0为照射光的红限频率,

1

Ek=—mv2=eUa,Ua为遏止电势差;

2

3.光子理论解释康普顿散射

散射光子

频率为υ,波长为λ

Y

 

入射光子

频率为υ0

波长为λ0

φ

X

θ

散射物质

反冲电子,速度为V

 

散射前后能量守恒:

hυ0+m0C2=hυ+mC2

散射前后动量守恒:

X方向:

hh

——=——cosφ+mVcosθ

λ0λ

Y方向:

h

0=——sinφ-mVsinθ

λ

波长的偏移量:

Δλ=λ-λ0

-10

2hφφ

=——sin2—=0.0486sin2—(10)

m0c22

 

4.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实物粒子静止质量m0≠0;

实物粒子能量E=hυ=mC2,式中υ实物粒子的频率;

实物粒子动量P=h/λ=mV,式中λ为实物粒子的波长,

称为德布罗意波波长;

实物粒子的相对论质量m=m0/√1-v2/c2

德布罗意波波长的计算:

相对论情况(高速)

经典情况

已知粒子的速度V

λ=h/P=h/mv

λ=h/P=h/m0v

(V比C小一个数量级以上)

带电粒子在加速电压U下被加速,

获得动能Ek=eU

hhc

λ=—=—————

P√Ek2+2m0c2Ek

hh

λ=——=—————

P√2m0Ek

(Ek比moC2小一个数量级以上)

对低速电子:

h

λ=———=√150/U(10-10米)

√2m0Ek

三.量子力学基础

1.氢原子能级及光谱规律

1)掌握玻尔的三个假设:

定态假设

角动量量子化假设

帕邢系

巴尔末系

赖曼系

跃迁假设

2)氢原子的第一轨道半径

n=∞

r1=0.529(10-10)

n=4

其它轨道半径

n=3

rn=n2r1

3)氢原子的基态能量

E1=-13.6(ev)

n=2

其它激发态的能量

En=E1/n2

4)会计算各线系中任一条光谱线的

频率和波长

频率υ=(Em-En)/h

n=1

 

2.测不准关系

Δx·ΔPx≥h

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确定。

3.薛定谔方程

*

1)德布罗意波波函数ψ(x,t)的统计解释

ψψ——几率密度,表示在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找到粒子的几率;

*

2)波函数的标准化条件:

连续、有限、单值

V

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ψψdv=1;

3)波函数所遵循的方程

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

d2ψ8π2m

——+——(E-U)ψ=0

dx2h2

式中E为粒子的总能量,U为粒子的势能。

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的粒子:

波函数:

ψn=√2/asin——x(a为势阱宽度)

a

几率密度:

2nπ

∣ψn∣2=—sin2——x(n=1,2,……)

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