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213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docx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docx

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概要

八年级科学(下复习提纲姓名

第一章:

§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常见符号:

单个字母(如v、t、冷锋、暖锋符号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符号、元素符号、分子式……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模型:

常见模型:

一幅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图、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化学方程式、一张电路图

20世纪最重要的4种科学模型:

1.夸克模型2.宇宙大爆炸模型3.地球板块模型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有一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包括:

金属+稀有气体单质+碳、硅、硫、磷

有一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如:

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2现在已知的原子只有几百种。

为什么会有如此繁多而不同的分子呢?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数和数目不同。

3、观察P—6页,图1—15思考:

(1原子半径一般在米数量级。

原子质量一般在千克数量级。

(2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吗?

(3“一滴水中含有几亿个水分子。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1.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

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实心球模型——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概念。

(2汤姆生原子模型――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原子模型——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发原子核

(4波尔原子模型——分层模型

(5电子云模型——电子云模型(最近接原子本质结构

2、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显电中性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5、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的研究还在继续,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对夸克的研究已成为科学上的一个热点。

6、元素:

科学上不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7、同位素: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由广泛的应用。

§1.4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通常人们把元素分为元素和元素两类。

2、单质和化合物。

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首要前提是它们必须先属于物。

3、元素的分布:

(不均匀

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元素:

;人体前三位;海水中前三位。

4、人体中元素作用

(1碳、氢、氧、氮、硫、磷、氯、钙、镁、钠、钾在人体中称为元素;

(2铜、碘、锰、硒等在人体中称为元素;

(3镉、汞、铅等在人体中称为元素。

5、判断对错:

(1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2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1.5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的含义:

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③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

①对复习的现象要寻找规律;②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③要尊重事实、善于思考;④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表述复杂的问题。

§1.6表示物质的符号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2、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出来的,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3、化学化所传递的信息:

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该种物质的1个分子;

③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④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及原子的数量。

4、离子符号:

离子符号表示时在元素的右上角要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带电原子团是较为复杂的离子,在书写时也要注意所带的电荷数。

5、化合价:

①、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零价(化合价只在形成化合物时才表现出来

②、化合物里元素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零。

§1.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相对原子质量:

涵义: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得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由于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1834,所以: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

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2.1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

(体积比: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用途:

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

§2.2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④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3、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1燃烧: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缓慢氧化:

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

如呼吸作用、金属生锈、食物腐败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三个制取反应+二类实验装置+二种收集方法

(2工业制法:

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催化剂。

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

(1本身质量;(2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

(1可燃物燃烧条件:

(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b跟氧气充分接触。

(2灭火方法:

(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b跟氧气隔绝。

§2.3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

原子利用率100%(2分解反应:

单质不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2、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反应前后:

①原子种类没有变化;②原子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④物质总质量

3、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②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列出方程求解→写出简明答案

§2.4生物的呼吸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2呼吸运动

吸气:

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

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3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2.5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

(3光合作用的实质: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

③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2、二氧化碳

(1制取:

①实验室制取②工业上制取:

高温锻烧石灰石

(2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

(2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④固体称干冰。

(3化学性质:

①不能供呼吸;②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与水反应:

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4用途:

①灭火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6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

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

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

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①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②臭氧层的保护措施:

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4、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好处: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3温室效应的坏处:

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2.7空气污染与保护

1、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

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②土地沙漠化;③车辆尾气的排放;④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

(2空气污染的种类:

①汽车尾气;②可吸入颗粒物(烟尘;③SO2;④酸雨。

2、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

(2保护空气的措施:

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控制污染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防;

④植树造林。

第三章:

植物和土壤

§3.1——土壤中有什么?

1、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

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气、有机物(腐殖质、无机物(矿物质颗粒。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与死亡的生物体。

无机物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4、岩石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与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沙粒、有机物、水、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3.2——各种各样的土壤1、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2、土壤颗粒的分类:

沙粒、粉沙粒、黏粒。

3、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沙粒多,黏粒少。

土壤颗粒细)、黏土类土壤(沙粒、黏粒多。

土壤颗粒细)、壤土类土壤(沙粒、黏粒、粉沙大致相等。

土壤质地较均匀)。

4、沙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通水性能强,易干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易于耕种)5、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

§3.3——植物与土壤1、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和固定的功能。

2、一株植物的所有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与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青菜,树,大豆)。

没有明显区分的叫作须根系。

3、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

4、根(器官)——根尖(部位)——根毛区(区域)吸水5、根由根毛区(吸水)、伸长区(细胞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根的细胞数不断增加,细胞核大)、根冠(保护作用,利于根不断生长)。

6、植物的根毛很多,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7、植物跟毛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反之就会因为是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8、N——叶青菜;P——果实西红柿;K——茎马铃薯,番薯。

9、氮磷含量大增使水中大量藻类繁殖(富营养化:

水华、赤潮)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去。

§3.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1、茎可分为直立茎(树)、攀缘茎(变形的叶或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

爬山虎、丝瓜、葡萄)、匍匐茎(西瓜、草莓)、缠绕茎(常春藤、牵牛花)。

2、茎的横切结构(由外向内)外树皮(死亡的细胞)――韧皮部(筛管:

输送有机物,自上而下)――形成层(最活跃的地方)――木质部(导管:

输送水和无机盐)――髓6(共8页

3、水稻、小麦、竹因没有形成层而不能加粗。

§3.5——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1、蒸腾作用意义:

①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②促进根吸收水分;③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撒发的。

(下表皮散发的多于上表皮)3、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蒸腾作用强。

4、植物体内水的运输途径:

根毛→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中的导管。

叶细胞液浓度>茎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3.6——保护土壤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2、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3、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一带)和盐渍化(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都影响土壤的开发和利用。

第四章:

电和磁§4.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1、磁体的性质:

(1)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称为磁性;

(2)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3)磁极间存在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化:

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3、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真实存在,看不见、摸不着)

(1)磁场的方向(人为规定):

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3、磁感线:

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人为假想的线)

(1)磁体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4、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具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地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4.2——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

(1)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2)该现象说明:

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重大意义:

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7(共8页

(2)通电螺线管的性质:

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3——电磁铁的应用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电磁铁:

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3)电磁铁的应用:

电磁继电器、电铃、磁悬浮列车、电话、信息的磁记录3、电磁继电器:

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

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4、电话基本原理:

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4.4——电动机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应用——直流电动机①构造:

线圈(转子)、磁铁(定子)、换向器、电刷;②工作原理:

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③能量转换:

电能转换为机械能④平衡位置:

线圈处于该位置时受平衡力作用。

⑤换向器作用:

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通过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保证线圈持续转动。

(注:

直流电动机的线圈在平衡位置时没有电流,也不受力的作用。

)⑥优点:

构造简单、控制方便、效率高、无污染。

§4.5——磁生电1、物理学史:

该现象1831年被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2、定义: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3、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4、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有关。

5、应用——交流发电机①构造:

线圈、磁极、铜环、电刷;②工作原理:

电磁感应。

③能量转换:

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④大型交流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

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发电机叫做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6、交流电和直流电:

①交流电:

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

电压是220伏、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电流方向1s改变100次。

②直流电:

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8(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