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701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docx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优秀教案单元合集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了解海水提镁的流程,能根据信息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海水提镁的流程以及海水淡化的方法。

【难点】

蒸馏法淡化海水;用蒸馏法分离物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海洋资源

阅读教材第30~3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海水是由96.5%的水和3.5%的溶解盐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

2.海水制镁的流程:

海水或卤水

氢氧化镁

氯化镁

镁。

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MgCl2+Ca(OH)2===Mg(OH)2↓+CaCl2

(2)Mg(OH)2+2HCl===MgCl2+2H2O

(3)MgCl2

Mg+Cl2↑

3.海底矿物

常规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等。

新型矿产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金属矿物:

多金属结核——锰结核。

4.海洋资源包括:

化学资源、矿物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

海洋中的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有:

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等。

【合作探究】

1.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将海水进行电解制取金属镁呢?

答:

(1)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太低,直接提取成本太高;

(2)直接电解海水得到的是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不能制取金属镁,所以一般是将镁沉淀成氢氧化镁,再转化为氯化镁,然后电解。

2.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能源”?

目前为什么还没对“可燃冰”进行大规模开采?

答: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热量多得多,而且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

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所以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跟进训练】

1.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下列各物质中不属于人类从海水中获取的资源的是( D )

A.镁B.氯化钠

C.石油D.二氧化碳

2.“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CH4·xH2O),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100~200体积的甲烷。

下列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可燃冰”不是冰

B.“可燃冰”的实质是水变成的固态油

C.“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D.“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3.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2.1×1015t,可用于生产金属镁,目前世界生产的镁60%来自海水。

利用海水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1)沉淀槽中的化合反应的方程式是CaO+H2O===Ca(OH)2。

(2)电解槽中发生的反应为:

MgCl2

Mg+Cl2↑。

若制得24kg金属镁,至少需要MgCl2的质量为95kg。

(3)请写出反应器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Cl+Mg(OH)2===MgCl2+2H2O。

(4)在上述流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是Ca、O、H。

知识点二 蒸馏法淡化海水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3~34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完成实验探究8-1,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探究8-1步骤

(2)中的现象:

加热后大试管中的海水沸腾,小试管中有少量无色液体生成。

步骤(3)中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是无明显变化;向冷却后的大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蒸馏法淡化海水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淡化海水的方法主要是膜法和热法。

膜法又称为反渗透法。

热法中较为常用的有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多级闪急蒸馏法。

【合作探究】

1.从哪些方面对教材上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水蒸气的冷凝效果?

答:

改进措施有:

(1)可以使玻璃导管加长;

(2)在小试管外加一个烧杯并在烧杯内加冷水或冰块;(3)使用冷凝器。

2.蒸馏法在石油化工生产上还有什么应用?

蒸馏和蒸发有什么不同?

答:

在石油化工生产上可以利用蒸馏法将一些沸点不同的混合物及共沸混合物分离开来。

3.蒸馏和蒸发的区别有哪些?

蒸馏:

加热液体使之变成蒸气,再使蒸气冷凝成液体。

蒸发:

液体蒸腾挥发为气体的现象。

【教师点拨】

1.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采用膜法淡化海水时,由于水分子会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因此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跟进训练】

1.实验室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时不需要以下哪种仪器( A )

A.漏斗B.试管

C.铁架台D.酒精灯

2.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__③__(填序号)。

①溶质质量增加 ②溶液质量不变 ③溶剂质量减少 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通过对上述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的分析,你认为它与过滤有哪些相似之处:

膜法淡化海水和过滤在原理上是相似的,都是利用了筛选的思想,只是膜的孔径大小不同而已。

3.下图为“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该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大试管中加入5~10mL海水,塞好橡皮塞加热。

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无白色沉淀产生。

(3)下列哪种方法冷凝效果最好_C_(填字母序号)。

A.玻璃管加长

B.在小试管外加一个烧杯并在烧杯内加冰块

C.使用冷凝器

(4)实验结束时应该先撤导管(填“撤导管”或“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倒吸。

(5)某同学向海水里加入硝酸银溶液做对比实验,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Cl===AgCl↓+NaNO3。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知道蒸发结晶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海水“晒盐”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海水“晒盐”的方法:

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2.海水“晒盐”的原理:

蒸发结晶。

3.海水“晒盐”的过程:

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4.流程:

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合作探究】

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

为什么?

答:

从海水里刚晒出来的食盐不能食用,因为其中除了含有泥沙外,还含有很多其他可溶性杂质,还需要进行粗盐提纯。

【跟进训练】

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C )

A.溶解法B.过滤法

C.结晶法 D.蒸馏法

2.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得到食盐

3.我国有辽阔的海岸线,有充足的海水资源。

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

在此过程中( B )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

知识点二 蒸发结晶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6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活动天地8-1,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成饱和的途径是加热蒸发;当玻璃片上出现固体颗粒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2.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海水晒盐的过程称为蒸发结晶。

【合作探究】

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为什么?

答:

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气温高、湿度小、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等自然条件都会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更快结晶析出,有利于海水“晒盐”。

【教师点拨】

1.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跟进训练】

1.把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适宜的方法是( C )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蒸发溶剂D.增大压强

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的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后析出晶体,剩下溶液( D )

A.变浓了B.变稀了

C.变为不饱和溶液D.仍为饱和溶液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掌握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2)认识溶解度曲线,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列表法、作图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

(2)通过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

(2)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固体的溶解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7~38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实验探究8-2,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的种类有关,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除此之外,物质的溶解性还与温度有关。

例如:

在溶剂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增大;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减小。

2.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_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合作探究】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或2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

【教师点拨】

1.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①一定温度,②100_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

g。

描述固体的溶解度时,上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