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842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理解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表现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2)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特别提示]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客观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1)内因

①政治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政策因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群众基础: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

(2)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新建厂矿企业数量和新增资本增加。

(2)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3.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易错易混] 

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准备和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要误以为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

大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走向萧条,从反面说明这一问题。

三、曲折发展(1927~1949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1927~1936年)

(1)原因: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表现

①原来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

②制碱工厂制成的碱,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③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2.全国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1937~1945年)

(1)原因:

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

沦陷区

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吞并中国民族工业

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

3.抗战胜利后走向绝境(1945~1949年)

(1)原因

①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2)表现: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重点精讲]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因素;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2)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称。

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消亡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没收官僚资本”措施中。

[图解识记]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思维点拨]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概念

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官僚资本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

主题一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史料 1872~1900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

图一           图二

[史料解读]

从图一到图二注意图示史料1895年后商办企业显著增多,这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有关。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史料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

《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史料解读]

史料中的关键信息为“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提示 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3.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料 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

(1920~1936年)货币单位:

亿元(1936年币值)

1920

1936

平均

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年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

1.18

民族资本

2.15

57.8

16.32

88

12.41

合计

3.99

100.0

18.54

100.0

[史料解读]

注意表格中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比重在1920年和1936年的变化。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简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提示 地位:

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超过官僚资本。

原因: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论总结]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列强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政府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实行鼓励兴办实业政策。

③“实业救国”:

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⑤与时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2)不利因素

①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自身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导致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政局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主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史料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分布图

[史料解读]

阅读史料时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一个是地域信息,即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另一个是图示右下方的备注信息,即产业结构问题。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及其成因。

提示 特点: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

原因:

较早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引进外来技术、设备;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经济基础较好。

2.对近代民主革命的作用

史料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

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史料解读]

划线部分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及罢工人数在1919年到1920年越来越多。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指出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

提示 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全面认识“实业救国”思潮

1.产生和发展:

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2.思想内容:

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3.实质:

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4.积极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

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5.结果:

“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

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地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前进。

1.(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

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答案 A

解析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2.(2016·云南学业水平测试)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  )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1914~1920年”可以分析,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项非主要原因,A、D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正确。

3.(2017·温州十校联考)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

请判断图中由G到I这段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

A.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D.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答案 C

解析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与G-I段第二个高峰曲线相符,故C项正确。

4.(2016·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较早兴办的民族工业之一,发展过程中发生过这样的怪事:

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

出现这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

B.清政府支持民族企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D.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目强调的是“根本原因”,故出现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A项不是根本原因,B、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

5.1932年,著名实业家宋裴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

1935年4月,“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东亚”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D

解析 国民政府建立后,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4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多

13000

75

1625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据粗略估计,1920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4.87%,并且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商业投机性。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材料一实际上反映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的现象。

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资金薄弱,无法与外资相抗衡。

(2)特点: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资本主义居于从属地位。

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调。

(3)原因: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最大因素: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启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 第

(1)问应综合归纳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面临资金薄弱无法与外资抗衡的问题。

(2)问应注意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的比例分析发展的特点。

第(3)问要围绕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进行分析说明。

[基础达标]

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直接原因是(  )

A.迫于列强的压力B.决定实业救国

C.洋务运动的推动D.解决财政危机

答案 D

解析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巨额债务,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2017·海口调研)下面是1872~19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厂矿情况统计图。

该图信息可以说明20世纪初(  )

A.中国民族资本竞争力明显增强

B.清政府对工商业放松了限制

C.重工业的发展受到政府的重视

D.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答案 B

解析 1895年以后,清政府对工商业放松了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故B项正确。

3.一战期间,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和“实业救国”的热潮,倡导“实业救国”的主要阶层是(  )

A.民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

C.地主阶级洋务派D.官僚资产阶级

答案 A

解析 中华民国建立后,实行了奖励实业的措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从而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

该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

A.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

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

答案 A

解析 当时中国民族工业虽有较大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在重工业领域非常薄弱,而且并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沿海比内地发展势头好。

5.(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一种救国方案。

这一方案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B.曾国藩

C.李鸿章D.张謇

答案 D

解析 分析A、B、C、D四个选项可知“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是张謇。

6.(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

A.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B.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热情

C.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1912~1919年”“外部条件”可以判断,D项正确;A、B、C三项是内部原因。

7.1925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年的联营协议。

双方规定联营区域,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

这一协议(  )

A.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B.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

C.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

D.体现了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

答案 B

解析 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一些本土企业加强了联合,用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故B项正确。

8.如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

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答案 B

解析 依据图片材料中时间“1936年”说明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此时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故选B项。

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1942年”“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等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大量的沿海工业随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故D项正确。

10.(2017·台州学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

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中“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的表述可以判断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故D项正确。

[能力提升]

11.(2017·西城期末)1894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侨商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在直隶等地专利15年,免税3年。

当时该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

C.清政府的政策支持

D.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可知甲午战后(1895年)清政府放松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因而出现材料中“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侨商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在直隶等地专利15年,免税3年”的现象,说明此时期清政府的政策支持大大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C项正确。

12.(2017·东城期末)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1898年,他创办机器纺纱厂,取名“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反映张謇(  )

A.托古改制的策略B.实业救国的志向

C.民主共和的追求D.节制资本的主张

答案 B

解析 张謇的主张体现出19世纪末中国兴起的实业救国思想,故B项正确。

13.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个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

“国货年”的提出(  )

A.有利于外国资本扩张

B.为官僚资本膨胀提供土壤

C.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答案 D

解析 “国货年”的提出反映了提倡国货思潮,所以D项正确。

14.(2017·潍坊期末)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C

解析 由于民众反对日本的侵略,对日货的抵制,导致日纱销量下降,故C项正确。

15.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

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答案 C

解析 国民政府滥发法币,导致“法币满地”,严重贬值。

这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故A项错误;人们实际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故B项错误;混乱的法币政策,加重了民族工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生产陷入绝境,故C项正确;混乱的法币政策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故D项错误。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二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

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答案 

(1)曲折而艰难地发展。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2)处于困境。

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

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

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解析 回答第

(1)问时注意时间上的限制,联系1927~193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加以思考。

分析经济危机对民族工业影响时应依托材料观点,同时考虑到帝国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的影响。

材料二从法币贬值角度折射出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对民族工业的影响,而第

(2)问要求从政策角度分析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可以依据时间(1945~1949年)回顾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