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766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0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

《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docx

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

2007年高考历史精选选择题专项训练

单项选择题训练之一

1.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阶级矛盾尖锐B.大将权力过大C.民族矛盾激化D.士族极端腐朽

2.与筒车相比.翻车的优点在于①可以灌溉田地②可以用于排涝③少受地理条件限制④不用人力转动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唐朝时期大量迁居长安,在长安经商并同汉族通婚的少数民族是

A.突厥B.靺鞨C.回鹘D.吐蕃

4.下列施政措施与康熙帝有关的是A

A.大兴文字狱B.实行“摊丁入亩”C.平定回部叛乱D.册封五世达赖

5.19世纪中期,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低关税国家,最有利于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B.英国工业资产阶级

C.法国金融中产阶级D.中国传统手工业者

6.孙中山在1924年指出:

“我们中国以前13年,徒有民国虚名,毫天民国之实,实在是一个假民国。

”其含义是:

①民主共和的观念没有被人民接受②资产阶级多数时间没有真正掌握民国政权③临时约法和国会被肆意践踏④资产阶级统治尚未在全国确立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反映了①国民党新军阀与旧军阀的矛盾②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矛盾③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④美日之同的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下列措施中,实施最早的是

A.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B.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建立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D.扩大企业自主权

9.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

A.倡导人文主义.推崇自由平等B.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C.提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10.英国1688年政变和法国“热月政变”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妥协B.都改交了国家的政体

C.都没有发生大的流血事件D.都是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的需要

11.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长期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这主要是因为

A.农奴制度是由沙皇颁布法令废除的B.沙皇专制统治根深蒂固

C.俄国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D.资产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12.下列对日本近代天皇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天皇的权力至高无上,带有神权色彩②天皇是国家元首,但不是军队最高统帅③内阁只对议会负责④天皇有解散议会.批准法律等权力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3.三星堆遗址距今4800-2800年,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力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

“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下面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三星堆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②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③三星堆文化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③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A.①②③④B.③C.②④D.②③

14.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商鞅交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各诸侯国为争霸注意发展农业生产D.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提高

15.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盛行造成的后果有①麻痹了人民.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②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③统治者促使佛教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④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②④

16.五代十国时代.各国统治者夺取政权的主要途径是

A.通过所控制的藩镇武装B.通过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

C.通过控制朝政发动政变D.利用农民起义造成的局面

17.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③

18.元朝和清朝的相似之处有:

①实行较开明的对外政策②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全国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④以行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④D.③④

19.有人认为:

鸦片故争“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迸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B.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

C.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

20.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取得修筑铁路的特权始于

A.《中法新约》B.《中俄密约》的签定

C.法国在广西修筑铁路D.德国占领胶州湾

21.维新派同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之所以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这场论战

A.改变了清朝君臣闻目塞听骄傲自大的心态

B.最先提出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

C.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首次正面交锋

D.首先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正统思想

22.有人称清朝1901-1905年的新政是“第二次洋务运动”,这是因为

A.新政的措施仅仅涉及了军事问题B.新政促进了清朝政治经济的现代化

C.新政措施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D.新政没有提出发展实业的措施

23.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

“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涮干净不可。

”由此反映前期新文化运动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思想准备②要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③要服务于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④要通过确定共和思想来赢得共和政体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在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中,各国在承认中国关税自主的同时,又都提出了“待遇不得有所差别”的规定,即对各国都要使用相同的税率。

这表明

A.中国在失税自主的前提下对各国一视同仁

B.新约的目的在于协调各国在华利益的冲突

C.改订后的新约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翻版

D.中国实际上仍然不能自主决定关税税率

25.抗战时期.中共在自身建没方面取得的成就有①突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②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③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④最终形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26.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迸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

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

C.改革不合理生产关系D.促进生产技术现代化

27.面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的严重困难,党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八大二次会议C.七千人大会D.八届十一中全会

28.建国以后在外交政策和理论方面,由周恩来首先对外阐述的是①新中国的建交原则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三个世界的理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其根源是

A.由我国生产力友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B.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

C.农民商品意识强D.我国公有制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30.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封建主义廾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的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而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

31.下列史事中.典型地体现了马克思失于“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这论述的是

A.英国圈地运动B.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

C.俄国1861年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土地政策

32.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①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②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③呈现出革命迸程的曲折性④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

33.美国对拉美地区先后打出了“门罗主义”和”泛美主义”的旗号,都是为了

A.武装干涉拉美各国内政B.推行“金元”’和“大棒”政策

C.排斥欧洲强国在拉美的势力D.成立西半球的军事同盟组织

34.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年之中,世界上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之中。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已普遍建立并趋于稳定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C.亚非拉民族运动未产生新的领导阶级D.国际社会没有发生战争和冲突

35.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说: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民阶级已经退出工农联盟B.农民在心理上与苏维埃政权产生对立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重大代价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

36.决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将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日益激化B.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C.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友展的不平衡性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激化

37.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发表声明说:

“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这说明

A.波兰存在与否对英国利益无关紧要B.牺牲波兰.把祸水东引以保英国安全

C.波兰是法国的盟国.应由法国保护D.波兰的独立不利于英国的利益

38.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用于对付日本;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近程液作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水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9.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其中最重大的是

A.缓和匀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

C.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竞争对手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

40.20世纪50、60年代,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先后进行了改革的尝试,两国经济方面改革措施的相同点有

A.力图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的结合B.实行社会主义的自治制度

C.将生产资料国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41.中国古代教育完全沦为政治的附庸,成力培养封建官吏的工具是在

A.私学兴起后B.科举制实行后C.书院兴起后D.八股取士后

42.中国近代教育的成就包括①新式学堂的兴办②科举制的废除③义务教育的实行④留学教育的兴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3.新中国最为曲折夏杂的外交突破不包括

A.加入WTOB.同美国建交C.恢夏联合国合法席位D.同苏联建交

44.其中主要因超出统治阶级和阶层可承受程度而遭失败的改革有①王莽改制②王安石变法③清末“新政”④奥地利“开明专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5.正确处理以上关系而取得成功的资产阶级改革有①戊戌交法②明治维新③彼得一世改革④土耳其凯末尔改革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6.因宗教问题而引发的与英国的最剧烈冲突是

A.1857—1859年民族起义B.阿姆利则惨案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第三次中东战争

47.当今印巴争端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宗教矛盾和问题B.领土争端C.殖民政策的后患D.大国插手

48.“9·11事件”发生后,许多国家表示要与美国共同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主要是因为

A.世界各国都希望借机改善同美国的关系B.恐怖主义损害了世界各国的利益

C.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D.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49.孔子曰:

“仁者,爱,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50.商鞅变法推动秦国封建化迸程的核心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

51.唐太宗说:

“中国百姓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犹如枝叶。

”当时的“四夷”及其方位正确的是

52.下列4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

53.中国教育跳出科举制的束缚,以培养服务于社会的人才为目的始于

A.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B.维新派兴办的学堂

C.京师大学堂的创办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4.《南京条约》诸内容中,后来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造成危害最大的一项是

A.割香港岛B.赔款C.关税协定D.五口通商

55.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的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迸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

56.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D.北上宣言

57.中国共产党为加强想想建设而采取过重大举措的会议有①中共“三大”②中共“七大”③遵义会议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58.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主要体现在①取得了平等的民族权利②废除了剥削制度③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④基本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59.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60.我国在航天领域掌握人造工星发射技术是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投新时期

61.郑和下西洋未能像新航路开辟那祥使所到之地与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B.中国推行的是对外友好而不是掠夺政策

C.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随后明清统治者均实行闭关政策

62.17—18世纪欧洲封建国家改革中,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最主要是因为

A.国家政权大力发展工场手工业B.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C.国家政权积极推行重商主义政策D.可依靠国家力量开拓海外市场

63.英国的“圈地这动”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是

A.给当地居民带来深重的灾难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了市场

C.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劳动力条件D.导致了农村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化

6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特点是

A.马克思主义诞生B.经济走向国际联合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D.各国工人政党纷纷成立

65.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①维妒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②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③加速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发展④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66.近现代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了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三个国际体系,雅尔塔体系与前两个体系比较,其相同点错误的表述是

A.都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B.都通过签订条约确立

C.都是当时各国实力对比的结果D.都为战争所打破

67.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说: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年民族的伟大B.说明美国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的必要性

C.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D.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68.右图为《印度的独立和分治图》,导致以后印巴长期关系系张的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图中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6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控制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其影响不包括

A.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阻碍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

D.资本输出成为对华侵略的主要手段

70.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其目的是①获取在山来地区的侵略利益②牵制俄国.德国侵略势力的发展③与日本争夺对山东的控制权④继续保持对华侵略的优势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1.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在民国初年造成的后果是

A.加剧了中国近代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B.列强在中国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C.列强在“势力范围”实行直接殖民统治

D.开始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72.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表述正确的是①国民政府加强了对货币金融的统一管理②近代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③官僚资本开始建立起对国民经济的控制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项选择题训练之二

73.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取得新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

A.中国的军阀统治被彻底推翻B.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

C.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反蒋抗日的倾向

74.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出现了斗争一合作一斗争的转变,其决定性因素是

A.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的变化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国共两党政治主张的差异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75.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A.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的工作重心B.扭转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错误

C.提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国的总任务

D.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分析

76.我国的铁路.公路交通首次实现跨长江直接相连是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运动时期D.“文革”期间

77.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建设事业造成严重破坏的“左”倾错误是①合作化运动②反右派斗争扩大化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8.对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状况描述正确的是①迁入到长城以南地区②统一了黄河流域③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和生活习惯④接受了汉族的政治制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9.士族制度的全盛时期是

A.东汉和曹魏B.曹魏和西晋C.东晋和南朝D.西晋和东晋

80.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B.改革没有触动地主阶级利益

C.人民得到土地.拥护改革D.改革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81.曹魏、前秦、北魏政权的相似之处是

A.曾建都于洛阳B.由少数民族建立C.统一黄河流域D.因外族进攻而亡

82.唐朝726年登杞的户口数大约707万户,到742年则达853万户,在16年间增加了约21%。

以上情况反映出①农业生产有所发展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商品经济发达④政府对人口的控制比较有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3.八世纪中期,控制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回纥(鹘)B.靺鞨C.吐蕃D.鲜卑

84.以下关于唐朝均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B.均田制被破坏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C.均田制无法实行.引起了赋税制度的重大变化

D.均田制的实行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85.唐朝学校教育比前代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A.中央设立太学B.地方州郡设立学校

C.书院林立.学风活跃D.专业教育开始建立

86.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在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在都城可以用煤作生活燃料B.在淮河流域可以看到大片棉田

C.在江南可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D.在四川经商可用纸币

87.下列各民族在建立政权初期还没有创制本民族文字的是

A.党项B.契丹C.女真D.蒙古

88.南宋与北宋相比,在民族关系方面的相同之处是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②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C

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C.①②都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

89.从“九秋风露越窖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诗句看,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A.西汉B.南朝C.唐朝D.北宋

90.《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内容主要反映了①当时的绘面题材广泛②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③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④宗教画开始出现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9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

……余者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

”此文反映的是

A.迸士科成为取士的重要手段B.书院注重封建伦理观念的培养

C.八股取士导致读书人的愚昧D.清初文字狱对知识分子的迫害

9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对“亡天下’”的正确理解是

A.改朝换代,天下易主B.道德沦丧,社会崩溃

C.灾害频繁,民不聊生D.奸臣当道,皇权旁落

93.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D.专制皇权加强

94.“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

早在一千三百多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已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农书是

A.《梦溪笔谈》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95.读图并判断:

①图一的犁称曲辕犁,早在中国汉代就已经应用了②图一和图二相比表明,曲辕犁在中国出现至少比欧洲早一千多年③图一和图二相比表明,我国古代的农业工具和农耕技木曾长期居世界的领先地位④图二表明,处于“蒸汽财代”的欧洲农业革新.滞后于同时代的工业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6.“禹铸九鼎”的古史传说,实际上映射了

A.禅让制的结束B.夏朝的建立C.商朝的发展D.西周的强盛

97.下列有关对我国古代著名史书的评论,正确的是①《史记》创立了纪传幸体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②《汉书》成书于东汉.是我国古代第二部纪传体通史③《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通典》是我国首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专史④《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8.1905年,清政府被迫宣布废止科举制的主要原因是

A.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已失去文化教育价值

B.资产阶级维新派强烈要求改革科举制度

C.新式学堂的毕业生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

D.科举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满足“新政”的需要

99.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唐玄宗在边境要地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