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624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x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docx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地理·必修一  

知 

识 

点 

 

汇编 

高一地理组   

鲁教版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

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

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

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

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

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太阳活动的影响:

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

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

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⑶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其普通性主要是指:

从运动特征来看,它与其它7大行星具有三个共性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从结构特征来看,它与类地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其特殊性主要是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3、经线的特点:

半圆;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14、纬线的特点:

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有纬线都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15、经度: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的180°为东经(E),自西向东度数由小变大;向西的180°为西经(W),自西向东度数由大变小。

   

16、纬度: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为0°纬线,从赤道向北的90°为北纬(N),自南向北度数由小变大;向南的90°为南纬(S),自北向南度数由小变大。

 

17、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8、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的经线圈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以东经度为主,为东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以西经度为主,为西半球。

   

19、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0.地球的自转:

周期(1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角速度除了两个极点为0以外,其余各地相等,为15°/h;线速度是赤道最大,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纬度60°为赤道的一半)。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22.昼夜的形成原因: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3、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24.晨昏线:

晨昏线是指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总是平分地球并垂直于太阳光。

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判断方法:

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线为昏线。

   

25、晨昏线上的信息:

  

①根据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可知晨线、昏线与地球自转方向、昼半球和夜半球、南北极。

   

②晨线与昏线(晨昏线)只有在春分或秋分日与经线(经线圈)重合(即经过极点),但晨昏圈总是平分赤道。

  

③晨线上各地正在日出,昏线上各地正在日落,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6:

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8:

00。

   

④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都是0°。

 

⑤晨昏线如果与极圈相切,说明极昼或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也即是夏至或冬至。

 

⑥根据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

 

26.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较东的地方时刻较早。

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7.地方时的计算: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8.区时:

一般采取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如:

北京时间不是北京的地方时,而是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29.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赤道上不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面向运动方向)。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0.地球的公转:

周期为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方向自西向东;轨道为黄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1月初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移动规律如图所示:

  

31.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对地面的仰角,数值介于0°~90°,同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0°(日出)→最大(正午)→0°(日落)。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地点①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②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32.昼夜长短:

有极昼、昼长夜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极夜等5种情况。

同一地点昼夜长短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而变化的,只有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其他地点只有在春分日或秋分日昼夜等长。

根据昼长可以计算出日出和日落时刻:

日出时刻=12:

00-昼长×1/2,日落时刻=12:

00+昼长×1/2。

同一纬线上各点当日的昼长是相等的。

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长短是相反的关系,即北半球的昼长=南半球的夜长。

 

3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在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即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整个北极圈以内)。

北半球在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整个北极圈以内)。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4.四季的更替:

气候上,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春、秋二季温暖宜人。

天文上: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介于冬夏之间。

   

   

单元活动1辨别地理方向  

35.地图上辨别方向:

①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示北;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6.使用罗盘的步骤:

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如果记作NW则表示西北方向、NE则表示东北方向、SE则表示东南方向、SW则表示西南方向。

   

37.利用手表定方向:

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较小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要注意时针应是指的当地的地方时时间)。

  

38.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北极星位于正北方。

北极星属于小熊座,可以利用大熊座(北斗七星——勺子形)或者仙后座(W形)来找出北极星。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9.地球的圈层结构:

自外向里依次为:

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

   

40.地壳:

是地球表面莫霍面(平均深度17Km)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高山地区比平原地壳厚)。

 

41.地幔:

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下2900Km)之间,其上部有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42.地核:

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的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43.岩石圈:

是地球表面由岩石组成的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不含软流层)。

岩石圈中的岩石有三类:

岩浆岩(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44.岩浆岩:

岩浆上升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包括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玄武岩)。

 

45.沉积岩:

岩石经过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如石灰岩。

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

   

46.变质岩: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如:

石灰岩→大理岩。

   

47.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从各类岩石到新的岩浆的物质循环过程。

如右图。

根据右图判断各类岩石和岩浆的方法是:

先判断岩浆岩,即来向只有一个箭头的是岩浆岩,因为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而沉积岩可以由岩浆岩和变质岩转化而来,变质岩可以由岩浆岩和沉积岩转化而来,岩浆可以由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转化而来。

  

48.内力作用: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49、外力作用: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50.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和变位。

主要有褶皱和断层。

 

51.褶皱:

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而形成一系列弯曲变形,分为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前期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后期,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52.断层:

岩层受到压力或者张力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

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岩层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

   

53.研究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

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储藏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铁路等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隧道还要避免建在向斜内部,应选在背斜构造中部。

   

54.重要外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