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111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第1课《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1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指向“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这一科学概念。

本单元共六课,前四课从身体的结构入手,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最后两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这也是在为“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这一科学概念做铺垫。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聚焦部分在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的身体”之后,提出了“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

”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认知。

探索部分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对身体外形结构的观察,核心是“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头、颈、躯干和四肢;

第二个活动是对身体外形的对称性的观察;第三个活动和第四个活动都是将观察的重点由身体外部引向身体内部,对人体展开了由外部到内部的观察活动。

在研讨环节,“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观察身体?

”“说说观察中的新发现和想研究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观察方法、观察内容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人体秘密的兴趣。

拓展环节主要是通过仔细观察人体结构图认识身体内部的一些看不到的结构。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身体结构”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往往会把眼睛、鼻子、耳朵等五官与身体结构混淆。

同时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认识也不具体、不全面。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观察过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同时学习了一些观察方法。

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同学和自己的身体,是学生相对熟悉的、能摸到的、能看到的,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形到内部、整体到局部有顺序地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的内部的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相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从用眼观察到用其他来观察身体,并且学会有顺序地观察观察。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白纸、彩笔、人体结构图、不同地区儿童的照片。

教师准备:

课件、小视频、班级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看图认动物。

2.谈话:

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很多动物,通过观察了解了它们的身体结构。

你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哪些认识呢?

(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信息采集,此处学生便可根据活动手册进行说明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的身体。

(板书课题)

二、探索

(一)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

活动一画一画

1.明确活动要求。

(1)每组选择一名同学,躺在大白纸上。

(2)每组再选择一名同学用彩笔沿着这名同学的身体外部把轮廓画出来,然后再把身体轮廓剪下来,其他人辅助操作。

(3)笔的墨迹不要碰到同学的身体和衣服。

(4)安全使用剪刀,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

3.小结:

人的身体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

活动二折一折

1.把轮廓沿中间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

把轮廓沿中间对折,左右两个部分会重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身体具有左右对称性,比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对称的。

你还能说说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吗?

4.小结:

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外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包括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

(二)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活动三摸一摸,听一听

1.明确活动要求。

(1)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会有什么感觉?

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

在轮廓图上标出摸的位置。

(2)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听一听对方的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

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

在轮廓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3.教师板书记录。

要求:

汇报时注意要用“我用什么方法,感觉到什么,听到哪里有什么声音,它可能是什么器官。

”这样的句式。

三、拓展

出示人体的骨骼示意图、肌肉示意图和内部器官分布图。

(出示图片)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的身体外部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

我们还发现身体内部还包括很多结构,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

【板书设计】

说明:

中间的人体图由空白轮廓图、肌肉图、骨骼图及心脏、肠、肺叠加而成。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2课《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通过感官来观察》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重点呈现的是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在聚焦环节,通过对感觉器官作用的回顾,一是认识到“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二是认识到“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探索环节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交流。

我们的感官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明确各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强调每个感觉器官只能够感知特定的信息。

第二个活动“看下面的图片,说说我们看到的和我们想到的,并用词汇记录下来”,用眼睛观察图片,呈现出眼睛能够看到的事实与头脑中的想象的不同。

认识到单独一个感觉器官有无法采集到的信息,综合使用多种感觉器官会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第三个活动“用五种感官实际观察物品”意图让学生将上一个活动的想象部分,通过其他感觉器官进行验证,给出事实现象的描述,再次对事实和想象加以区分,并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需要多种感觉器官的合作。

在研讨环节,通过研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感觉器官只能感知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对于其他信息无能为力。

多种感官一起观察事物,能够得到这个事物的更多信息,更加接近事实。

拓展环节将感觉器官的研究与社会问题建立起关联,如残障人士缺失某些感觉器官,导致他们需要利用其他感觉器官来弥补,有时还需要各种辅助的科学仪器来帮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学生分析】

从一年级开始,观察活动都要借助各种感觉器官来完成,所以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了,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感觉器官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认识事物、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等,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感觉器官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2.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2.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

理解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

2.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教学重点】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教学难点】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石头、豆包、装有40~50℃热水的杯子、音箱、盲道图片等。

教师准备:

学生材料(1套),班级记录单,纸箱,板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我们的身体,了解了我们的身体结构,认识了我们身体中的很多器官。

那我来考考大家,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

眼睛了?

鼻子了?

舌头了?

(不能随便的闻和尝)皮肤了?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非常重要,通过感觉器官我们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探索

(一)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我说你猜

1.出示一个暗箱(箱子里装有板栗),让学生猜一猜箱子里装了什么物体。

要求:

(1)一名同学闭上眼睛,用其他感觉器官感受箱子中的物体,并描述物体的特点。

(2)其他同学根据这个同学的描述,猜测箱子中的物体。

3.讨论:

说一说,你刚才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这些感觉器官的作用是什么?

注意:

用手摸一摸,感觉物体是硬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感觉不是手感觉到的,而是手上的皮肤感觉到的,皮肤是触觉。

4.提问:

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6.提问:

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识别出箱子中的物体?

预设:

用眼睛看。

追问:

眼睛能帮我们看到哪些信息?

7.小结:

每种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收集到的信息,但也有收集不到的信息。

(二)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活动二看一看,说一说

1.谈话:

看来,眼睛能够收集比较多的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物品(出示石头、豆包、装热水的杯子、音箱),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

(1)每人选取一个物品作为观察对象。

(2)最后两列暂时先不填写。

2.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出示相关的科学词汇。

活动三验证自己的想法

3.小结:

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三、拓展

活动四不一样的道路

1.出示盲道图片。

3.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科技产品?

它们对残障人士有哪些帮助?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也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利用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

2.通过感官来发现

物品

眼睛看到的

通过看

想到的

用五种感官感受到的

想到的和事实是否一样

【板书设计】

 

通过感官来发现

手(皮肤)触觉摸一摸圆圆的、凉凉的、重

鼻子嗅觉闻一闻香香的

耳朵听觉听一听声音更全面

舌头味觉尝一尝甜甜的、酸酸的更准确

眼睛视觉看一看橙色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观察与比较》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3课。

本课是让学生在识别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觉器官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与比较。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

1.找不同和听声辨物,这是利用单一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的活动。

2.给不同浓度的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这两个活动以阶梯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比较。

本课的重点放在科学的观察和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与比较,为以后学习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对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觉器官有些许模糊。

但是,学生对用眼睛观察事物有很广泛的认知,却很少有学生能够意识到利用其他的感觉器官也可以进行观察,他们在进行比较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是多种感官参与的结果,往往只是把结果归功于某一种感觉器官。

综上所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点强化“到底有多少个感官参与比较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特征及其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2.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

1.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创造性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事物之间不同之处的比较,探索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体会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更精准、更全面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真水果和仿真水果若干、纸箱(每组1个)。

教师准备:

课件、班级记录单(上一课的和本节课要用的)、毛绒玩具(1个)、钥匙(1串)、自来水(1杯)、眼罩(1个)、饮用水(3个半瓶,瓶盖上用红、黄、蓝彩笔做记号或用不同颜色的瓶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通过感官发现了很多物体的特征(出示上一课的班级记录表)。

2.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身体的感官,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多的“秘密”(特征)。

(板书课题:

观察与比较)

3.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二、探索

1.比较屏幕上的两幅图,找出5个不同点,找齐之后请举手示意老师。

2.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品被扔进了桶里,并说明理由。

一名学生戴上眼罩,另一名学生选择一个物品投入桶内。

(如果选择水,请在桶内放一个小一点的用来接水的器皿)

3.(教师背对学生)往3瓶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不同量的醋,请各个小组依次到前面按照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然后按照滴入醋的量的多少排序。

完成后将三瓶溶液按顺序摆放在实物展台上,并把用到的感官图片摆在瓶子的后面。

4.把仿真水果挑出来,有哪些方法?

教师可以为每组学生准备5种水果,其中只有1种是仿真的,比如1个真苹果、1个仿真苹果、1串葡萄、1个芒果、1个橘子。

把这些全部放入一个封闭的纸箱中。

操作规则:

(1)请在小组内交流,商量出挑选的方法,并明确你们需要用到的感觉器官。

讨论结束后组长举手示意。

(2)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代表全组进行汇报,并由这名同学按照“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决定用……挑出仿真水果”的句式来汇报。

(3)等老师发布“开始”的口令后,组长才能将箱子打开,比赛正式开始。

(4)挑选出来以后,组长举手示意。

小组所有成员都要反思开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实验的时候有哪些不同。

三、研讨

1.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

2.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四、小结

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请用以下句式反思一下。

1.我在本节课学会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3.我还想知道。

4.我在本节课做得不好,下次一定。

3.观察与比较

颜色、形状、大小、高矮、粗细等

声音(悦耳、噪声等)

气味(香、臭、怪味等)

味道(酸、甜、苦、辣、咸等)

温度(冷的、热的、温的)、粗糙程度(光滑、粗糙)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测试反应快慢》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4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对应的是“10.1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下的低段学习目标“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本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通过游戏、记录、比较,发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需要通过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人体会对周围变化做出反应,反应速度还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

在学生生活中,很多的游戏活动都是建立在人体条件反射的生理基础上的。

在游戏中,感觉器官接收信息,通过神经将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反馈后,神经将信号传递给指定的身体部位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此过程中,感觉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将围绕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感觉器宫在接收游戏信息后,身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反复训练可以缩短这个时间。

本节课中,学生将开展抓尺子的游戏,通过记录抓住尺子的次数,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

通过记录抓尺子的位置信息,比较出反复练习后反应速度的提升。

本节课学生将初步尝试简单的数据分析。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有不少游戏都是比较反应速度的,学生需要依靠感觉器官收集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

翻拍手游戏也是玩过的,所以聚焦环节很容易开展。

但是,当问到学生哪些方法能够提高游戏成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出来。

本课用到的感觉器官主要是手、耳、眼睛,考虑到学生还没有学习前三课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课前交流中诵读儿歌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复习“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知识,又可以为本节课做铺垫,把问题聚焦到感觉器官的反应上。

在探索环节,虽然学生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但他们会为了比个高低输赢而不遵守游戏规则,不能规范操作。

所以要引导学生掌握游戏方法,快乐参与,友好合作。

学生会玩,但不善于总结提炼语言,所以在本节课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是两人一小组合作,组数较多,所以采用大组评价的方式,对完成任务快而有序的组进行奖励,从而节省时间用于思维能力的提升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翻拍手游戏中,我们会用到皮肤、眼镜等感觉器官。

2、抓尺子游戏中,我们需要用眼镜看对面同学的手势,尺子的位置,大脑判断后,命令手去抓等。

3、大多数情况下,感官都是协同作战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反应快慢”这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进一步熟练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设计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汇报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

设计记录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组重复实验数据的表格及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标记1~10号的彩色磁贴(至少5组)、白色卡纸条(上面有刻度但没有数字,两人1条)、黑色油性笔(每组1支)、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单、课件、小视频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邀请一名学生和自己一起玩翻拍手游戏。

2.介绍活动规则:

两人一组,每人拍对方5次,记下自己胜利的次数。

3.谈话: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测试反应快慢。

(板书:

测试反应快慢)

二、探索

谈话:

为了测试反应快慢,我们要玩一个“抓尺子”的闯关游戏。

第一关,看谁抓到的次数多。

(一)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

1.教师与学生配合示范操作,并明确规则。

教师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长白卡纸做的)的上端。

学生伸出一只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做准备捏合状。

教师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学生伸出手的正上方,学生的手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

待学生准备好后教师轻轻松开“尺子”,如果学生迅速将“尺子”抓住,即为成功,就可以在记录单上画“√”。

(二)做一个有数字的“反应速度尺”

1.思考: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反应速度的快慢,我们要在刚才的“反应速度尺”上标记一些数字。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标呢?

首先,确定抓到数字大的反应快还是抓到数字小的反应快,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得到解决,只要捏“反应速度尺”的同学统一捏小数字的一端即可。

其次,通过上一个活动的经验发现,还要规定“反应速度尺”的下端与抓尺子的手的距离,这样才能进行全班比较,并体现公平原则。

(三)比一比,看谁抓得准,得分高

1.示范记录得分的方法,然后两人一组玩游戏,并把分数记录下来。

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2.挑选几名全部抓住的学生的数据,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得分记录从标记1~10号的彩色磁贴中,找到相应数字贴纸贴在班级记录单上。

3.提问:

仔细观察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颜色和总分)

三、研讨

1.你玩“抓尺子”的游戏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3.小结:

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就会有发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但通过眼、手的相互配合,经过多次训练,抓到“尺子”的次数越来越多,得分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身体的反应速度是可以被训练的。

四、拓展提升

谈话: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反应速度慢,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麻烦。

但大家都不必担心,因为反应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良好的反应速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惊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图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图片)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请用以下句式反思一下。

1.我在本节课学会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3.我还想知道。

4.我在本节课做得不好,

下次一定。

【板书设计】】

4.测试反应快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注重实验规范,实事求是。

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低段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以教材为依托,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发现生长》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们自己》单元的第5课,《发现生长》是让学生回顾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发育过程,第6课《身体的“时间胶囊”》是让学生展望今后的生长发育过程。

《发现生长》是通过收集各种生长发育的信息,证明自己的生长变化。

学生通过信息的收集和之前几课的学习,会发现他们除了身高、体重的变化之外,还有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发现要依靠班级记录单的支持。

在聚焦环节,通过“你注意过自己的身体变化吗?

”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收集自己生长变化的证据。

在探索环节,学生通过比较从小到大的衣服、照片和身高、体重的记录等的变化,并通过计算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就能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生长变化。

在研讨环节,通过“我们的生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问题,让学生能够关注到自己其他方面也是随着身体的生长发生变化的,如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

拓展环节是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耐心聆听。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己的生长情况是很熟悉的,而家长对于保留孩子的生长记录也有较强的意识,有些家长甚至会保留孩子出生时的手脚印、不同年龄的照片,不同时期的衣服、鞋、帽子以及身高和体重的数据,甚至还会保留掉落的乳牙等,这些证据都让孩子们重新看到了自己的生长变化。

比较难收集的证据是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体发育记录,教师可以提前调取学生每年的体检表,也可以在课堂上测量身高、体重,尽量完善学生的数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生长。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演一演、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测一测”等适合二年级孩子学习活动的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寻找我们生长的证据,并能直面感悟这些证据,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能够关注未来身体健康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并能够如实讲述自己的身体变化;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感恩父母、教师的养育之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认同我们的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很密切;能为我们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适当的改变和习惯养成。

【教学重点】

通过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