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docx
《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2讲 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细化课标
探究线索
核心素养
1.识记主要生态系统的特点及生态意义。
2.理解生态资源的开发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3.分析掌握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1.综合思维:
综合分析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人类的开发、破坏带来的不利影响,掌握合理开发、保护的措施。
2.人地协调观:
充分认识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意义,规范人类的开发活动,树立正确生态保护观。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的现状及作用
(1)分布及现状
①分布:
―→
→
②森林的现状:
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①经济价值:
重要的自然资源。
②生态价值:
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
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4.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开发计划与影响
(3)雨林的保护措施
[轻巧记忆]“七字法”记忆森林的生态功能
森林的生态功能可简化记忆为“水气净美物尘沙”七个字
“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概述
(1)定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①自然湿地:
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②人工湿地:
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
功能
美称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
2.湿地资源问题
(1)表现
→
→
(2)原因
①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②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
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为因素类型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河流的截流改向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3.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 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
(1)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②旅游观赏价值;③调蓄洪水;④航运;⑤提供农副产品。
(2)洞庭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①
②影响:
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系统破坏。
(3)湿地保护措施
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湖;移民建镇还湖;平垸行洪;疏浚河道。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❶。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❷……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❸。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思维流程]
第一步:
提取信息
❶内格罗河两岸植被繁茂,属于热带雨林景观。
❷内格罗河岸边有沼泽分布。
❸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
❹图中显示内格罗河位于南美洲赤道地区,属于亚马孙河的支流。
第二步:
调用知识
森林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更加突出。
第三步:
综合判断
第
(1)题,由信息❶、❹可知,内格罗河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区,流速缓慢,两岸为热带雨林,植被茂密,生物量大,结合信息❸可知,大量的枯枝落叶在沼泽地带形成腐殖质,因此河水中富含腐殖质。
第
(2)题,结合信息❶❷❸❹可知,内格罗河流域为人烟稀少的热带雨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如赞同,则应从旅游资源独特,促进旅游观光业发展的角度分析理由;如反对,则应从热带雨林生态保护、自然环境恶劣等角度分析理由。
[尝试解答]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大量沉积。
(2)赞同。
理由:
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或不赞同。
理由:
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
主要生态功能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
阻挡海风和海浪,保护海岸和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3.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主要措施分析
(1)针对“采育失调”,提出要“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度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
(2)针对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提出要积极营造人工林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3)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提高木材加工水平)
(4)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恶化。
考向一 结合统计研究,考查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
下图示意西双版纳地区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降水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图中数字为相对值)。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生态效益最强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橡胶林和茶树
C.单一橡胶林D.草地
2.在相同的条件下,地表水下渗最少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B.橡胶林和茶树
C.单一橡胶林D.草地
3.在西双版纳,有利于其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减轻水土流失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B.橡胶林和茶树
C.单一橡胶林D.草地
1.A 2.C 3.B [第1题,由图可知,四种植被类型中,热带雨林水土流失最弱;热带雨林植被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故生态效益最强。
第2题,由图可知,单一橡胶林水土流失最强,地表径流量最大,说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差,地表水下渗最少。
第3题,西双版纳地形以山地为主,经济发展依赖经济林业,橡胶树和茶树都属于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
从图上可以看出橡胶林和茶树比单一橡胶林水土保持效果好,同时种植经济作物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
考向二 结合区域生态规划,考查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其开发保护
4.(2020·山东省济南市6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我国第十三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长出,向下插入淤泥中。
红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时就开始萌芽,俗称“胎生”,到一定时候便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也可长期漂浮在海上而不失去生命力。
非洲尼日利亚几内亚湾沿海地区(图1)红树林广布,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红树林面积逐渐减小。
为保护该地红树林,有人提出了“内湖外海”的规划方法(图2),具体措施是结合沿海水塘,人工梳理打造形成内湖,内湖外海间种植红树林并设置水闸。
该措施既符合红树林生长特点,又有效保护了红树林。
图1 尼日利亚红树林分布示意图
图2 “内湖外海”规划方法示意图
(1)结合红树林存在支柱根和“胎生”的特点,推测尼日利亚沿海红树林生长地区的环境条件。
(2)说明红树林面积减小对尼日利亚沿海水域环境的影响。
(3)分析“内湖外海”规划方法对保护红树林的作用。
[解析] 第
(1)题,红树林“胎生”是因为其生长区多水,地表不适合种子萌芽,由此推知,尼日利亚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多滩涂;红树林的支柱根主要起固定作用,由此可推知,尼日利亚沿海红树林生长地区风力大,海水运动较强。
第
(2)题,影响可从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分析。
红树林有调节沿海地区生态平衡的功能,红树林面积减小,其净化海水的能力减弱,海洋污染加剧,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3)题,“内湖外海”规划方法可以隔离城市,减少城市开发对红树林的破坏;可以保证外海的水位变化,能有效保证红树林的生长。
[答案]
(1)沿海多滩涂;风力较大;海水运动较强。
(2)海洋污染加剧;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3)通过内湖隔离城市,减少城市开发对红树林的破坏;保证外海的水位变化,有效保证红树林的生长。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❶。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❷。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思维流程]
第一步:
提取信息
❶嫩江的支流乌裕尔河因嫩江西移、泥沙沉积、下游排水受阻,而成为内流河。
❷乌裕尔河河水泛滥,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该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❸图中显示了乌裕尔河与嫩江的位置关系及扎龙湿地的位置。
第二步:
调用知识
沼泽湿地的形成多与低洼的地形、充足的水源补给密切相关,其分布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功能强大。
第三步:
综合判断
第
(1)题,由信息❷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又因其面积相对稳定,说明蒸发比较旺盛。
第
(2)题,结合信息❶和信息❷可知,乌裕尔河流域的降水基本不变,原因是降水大于蒸发,后来湿地面积稳定,说明降水与蒸发相当。
第(3)题,由信息❶可知,乌裕尔河变为内流河,说明水中含盐量会因不断蒸发而日渐增加。
第(4)题,由信息❸可知,乌裕尔河下游的扎龙湿地靠近嫩江,具备通过工程措施恢复成外流河的优势。
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面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的理由可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分析。
[尝试解答]
(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
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1.不同类型湿地的保护措施分析
2.不同区域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分析
湿地的生态作用强大,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考向一 结合实例,考查湿地的生态效益
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
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泥沙淤积
C.地壳抬升D.围湖造田
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维持生物多样性
3.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B 2.D 3.C [第1题,图示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携带泥沙进入湖区后,在江水和湖水的顶托作用下,泥沙在河流入湖口地区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持续接受堆积最终露出水面,使龙感湖和鄱阳湖分离。
第2题,由“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第3题,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①错误;龙感湖地区作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是成为候鸟越冬地的重要条件之一,③正确;鸟类一般处于食物链的底端,该地区应该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④。
]
考向二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湿地资源问题的成因与保护
4.(2020·山东省泰安市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由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淀泊组成,总面积366平方千米,年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是华北平原最大的天然大型平原洼淀。
白洋淀从南、西、北三面接纳了多条入湖河流,最后通过湖东北的泄洪闸及溢流堰经赵王新河汇入海河水系的大清河。
20世纪5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各条河流上游陆续修建水库134座,入淀径流和淀内蓄水都发生了根本变化,1983年到1988年出现连续五年的干淀;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人工调控白洋淀的水量,才较好地解决了干淀问题。
材料二 图1示意白洋淀位置,图2为白洋淀水体平衡示意图。
图1
图2
(1)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
(2)据图说出维持白洋淀水体平衡、防止干淀的措施。
(3)为保持白洋淀湿地面积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有人提出修水坝截断赵王新河。
你是否赞成?
说明理由。
[解析] 第
(1)题,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天然大型平原洼淀,接纳多条入湖河流,水量大,可抵御水旱灾害;调节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有大湖效应,对气候有调节作用,而且可美化环境、减轻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第
(2)题,据图2分析可知,白洋淀的水体收入主要是降水、河流流入和人工调水,水体支出主要是蒸发、渗漏、湖水流出和灌溉。
措施可从上游水库放水、人工调水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湖水外泄,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等方面分析。
第(3)题,如果赞成,可从减少湖水外泄、保持水量等方面考虑。
修建水坝截断赵王新河,可减少白洋淀湿地水资源的外流,有利于增加湿地面积,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等。
如果不赞成,可从生态破坏的角度考虑。
赵王新河流出量在水体支出中所占比重较小,拦截赵王新河使白洋淀内水体循环更新速度减慢,湿地水质受到影响,会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答案]
(1)抵御水旱灾害,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温湿状况),美化环境;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上游水库放水,增加入湖水量;跨流域调水,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地下水开采,保持地下水稳定,减少湖水渗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减少湖水外泄,保持湖水水体平衡等。
(答出4点即可)
(3)赞成。
理由:
修水坝截断赵王新河,可减少白洋淀湿地水资源的外流损耗;有利于增加湿地面积,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等。
或不赞成。
理由:
赵王新河流出量在水体支出中所占比重较小;拦截赵王新河使白洋淀内水体循环更新速度减慢,影响湿地水质及生态环境等。
永定河生态补水
永定河,古称澡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旧名无定河,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是河北省的最大河流。
流域面积4701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45063平方千米,平原面积1953平方千米。
永定河全长747千米,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共43个县市。
全流域面积4.7万平方千米。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道出了永定河与北京城的关系。
永定河穿过太行山脉北端奔腾而下,从上游携带大量泥土和砂石,在出山后形成冲积扇;永定河上的古渡口成为古代先民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流域上游山区的资源更是在过去千余年间,源源不断供给着北京城,因此永定河被称为北京城的“母亲河”。
永定河原称无定河,经常泛滥成灾,清朝康熙皇帝把它封为永定河,并立碑镇压,但它并没有服从皇帝的意志,仍然是无定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着手治理永定河,于1953年8月修建了官厅水库,初步改造了永定河。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永定河主要河段年均干涸121天,年均断流316天,枯河沙化,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2016年,国家启动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流域内各省区市联动,通过治污、生态补水、恢复植被等综合措施,修复河流生态。
2020年4月20日,永定河北京段再次启动生态补水,从永定河北京段入口处的官厅水库开闸放水,到目前已完成补水1.47亿立方米。
经过持续修复,永定河北京段新增湿地200多公顷,成为京西一道绿色屏障。
探究线索一 析区域特征
1.分析历史上永定河被称作无定河的原因。
提示:
永定河上游为黄土、红土及松散岩石地区,河流的含沙量大,携带的泥沙在华北平原西部形成山麓冲积扇,导致河床经常淤塞,河流改道频繁,故被称作无定河。
2.概括永定河为古都北京提供的有利发展条件。
提示:
建城的土地,适宜耕种的土壤,较充足的水资源,便利的水运条件。
探究线索二 判存在问题
3.简述水库修建对永定河中下游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提示:
水坝蓄水拦沙,下游泥沙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径流减少,海水倒灌,海岸侵蚀加重,水质下降;阻碍鱼类洄游,影响生物多样性;库区淹没农田和生产生活等设施。
4.说明永定河在近些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说出主要的成因。
提示:
问题:
水资源过度开发,河道断流(或径流量减少);水质污染严重;含沙量增加;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部分河段防洪能力不足。
原因:
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规模大,用水量大,排污量大。
探究线索三 探解决措施
5.针对永定河的生态问题,试说明恢复流域生态的可行措施。
提示:
加强流域大中型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减少高耗水农业;在大坝上建造过鱼通道,建鱼类人工孵化场;建设河道防护林体系;加强河、湖等沿岸湿地的治理与修复等。
6.分析永定河补水方案实施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提示:
有利影响:
恢复河流生态;美化沿岸环境;调节局部气候;补充地下水;恢复北京“母亲河”风貌;不利影响:
减少黄河径流量;限制上游农业发展;投入资金较多。
7.说出河道沿岸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效益。
提示:
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河流属于湿地,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人们开发利用河流的过程中,对河流的湿地生态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河流径流变化,生态失衡,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地区表现的比较突出。
恢复河流湿地生态成为当前人们治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河流进行生态补水,调节其径流量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河流水质,治理河流污染成为湿地保护的重要措施。
因此,分析此类问题时,应该主要抓住湿地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补水、节水、净水等方面归纳总结治理措施。
大题规范解答(七)|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类题目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
常用“分析”“判断”“说明”“简析”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及相关材料,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2020·山东等级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
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
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
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
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
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
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
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图1
图2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
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
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
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任选一区作答即可)黄土丘陵沟壑区:
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