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854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docx

《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docx

湖北省黄石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湖北省黄石二中200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蝉联铲除缠绵敞亮蟾宫折桂

B.喟叹愧疚溃疡匮缺揆情度理

C.仗势侍候吞噬嗜好舐犊情深

D.跻身跂望绮丽颀长歧路亡羊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晦气唱高调伸张正义闭塞眼睛捉麻雀

B.编篡炒鱿鱼食不裹腹吃不了兜着走

C.纪实吃小灶一切就绪海水不可斗量

D.泄密穿小鞋忧心忡忡宰相肚里好撑船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领导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经常下到基层去,倾听群众的意见。

B.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熏陶下,夏琳也深深爱上了绘画。

C.2007年陈水扁加快了台独进程,开始了“去中国化”的丑行,甚至提出了“四要一没有”的论调,真是数典忘祖,不得人心。

D.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着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伊朗拒绝了英国方面提出的释放被伊海军在海湾水域以非法入侵唯有扣押的15名英国士兵。

B.为走出超女选秀节目已经穷途末路的困境,湖南卫视推出了声势浩大的“2007快乐男生”选秀活动,日前在长沙广电中心拉开帷幕。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来保证,既需要一大批企业家和科学家,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D.每个民族都会创造出自己的文化,生死爱欲在这些文化的规则中演进,它不仅升华了生命的意义,而且让人感觉到生存的依托。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那里的大多数人,不但连县城都未去过,卡车都不知为何物,很少有机会同外界接触,他们通常心地都很善良。

B.“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

”(鲁迅《花边文学·读几本书》)读书、教育,应该使人聪明,激活观察、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相反。

C.艺术教育无论在智育、德育、在人格的完善、性情的陶冶等方面都是教育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

D.毛泽东同志《水调歌头·游泳》一诗中提出的远大理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就要成为现实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海湖

在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镶嵌这一颗蔚蓝色的巨大宝石,她就是名闻遐迩、古称西海的青海湖。

青海湖古称仙海、鲜海、咸海等,汉时称西海,北魏称青海。

蒙古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其意均为“青色的湖”。

“西海”之称始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但这里的“西海”无法确证就是今天的青海湖。

《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所指的西海可能是红海或黑海,也不能认定是青海湖。

考之史迹,正式命名为青海湖为西海的,是在西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四年),当时的宰相安庆公王莽,已作好了篡位的准备,为了宣扬他威加四海的文治武功,他让南方进贡犀牛,东海奉献国珍,让北方的匈奴不称天可汗,惟独缺少西方还未进贡朝拜,“四海”之中缺“西海”这一海。

王莽为了追求“四海会同”的舆论效果,特派中郎将平宪,和卑禾羌人头目良愿,作了一场权钱交易。

王莽诱使卑禾羌人“献出”了咸海(青海湖)、允谷和盐池,并在龙夷设立了西海郡,郡址即今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三角城址。

这样就了却了王莽“一统四海”的心愿。

根据地质学家考证,青海湖形成的原因,还得上溯到距今4000-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

当时从非洲分离出来了一块大陆,人们称之为印度板块。

它不停地向北漂移,像一个楔子一样楔入欧亚大陆的下面,它把欧亚大陆中青藏高原的这一块地方,轻而易举地慢慢抬起来,时至今日青藏高原还在不断长高呢。

在青海湖区升高的过程中,局部的板块产生了升降不一的运动:

上升者为高山,下降者为盆地,特别是几个不同构造带上的异常断裂,打下了青海湖盆地形成的基础。

由于四周高山的隆起,盆底中积水逐渐由外泻型变成了内闭型。

比如在远古,青海湖西北的布哈河经过盆地湖水,流向东南,沿着现在的倒淌河谷道,向东通向黄河,那时的的青海湖是外泄湖、淡水湖;直至距今约13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时期,东部的日月山等崛起,形成了新的分水岭,盆地正负地形加大,堵塞了湖水东流的渠道,外泄湖变成了闭塞湖,淡水湖变成了咸水湖。

在湖水闭塞之后,到了全新世温暖期,也就是距今6000-8000年前,气候温暖潮湿,降水量增多,冰川消融,湖水饱满,进入全盛期。

那时湖面比现在高出100多米,湖岸与现在比,至少在20千米以后。

到全新世晚期即距今2000-6000年时,湖区气候由潮湿变为干燥,湖面逐渐下降,湖岸向内移动,水质由淡变咸。

1955年比1908年下降了8米,1958年-1988年的30年间湖水水位下降2.96米,湖泊萎缩300多平方千米。

年平均气温-1.5—1.5℃,年平均降水量203.0—41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15.4—2057.8毫米。

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

再加上人为破坏植被,沿湖河水径流量减小,湖水的进一步减少,就在预料之中了。

6.下列关于“西海”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海经·大荒西经》中的“西海”无法确证就是今天的青海湖。

B.《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所指的“西海”是红海或黑海,也不能认定是青海湖。

C.汉平帝时安庆公王莽好大喜功,设西海郡,正式命名青海湖为“西海”。

D.“西海”中的“西”是指地理方位上的西边。

7.下列关于“青海湖成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海湖的形成的原因最早可上溯到距今6000-8000万年的新始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过程中的青藏高原地区的慢慢抬升。

B.在青海湖地区的升高过程中,局部的断块的不一致的升降运动,特别是几个不同构造带上的异常断裂,为青海湖盆地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C.四周地区高山的不断隆起,盆底中积水渐渐不能外泄,从而形成了内闭型的湖泊。

D.距今6000-8000年前的全新世温暖期,湖区气候温暖潮湿,降水量增多,冰川消融,湖水饱满,进入全盛期。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公元四年,西汉王莽在龙夷设立了西海郡,郡址即今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三角城址,开始了汉朝对青海湖地区的统治。

B.更新世时期,日月山等的崛起,堵塞了湖水东流的渠道,使青海湖变成了闭塞湖、咸水湖。

C.近百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湖水下降速度越来越快。

D.青海湖的形成经历了始新世、更新世、全新世漫长的地质年代。

9、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看,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外,大荒之中”句中的“西海”有可能是今天的青海湖。

B.西汉王莽在龙夷设立了西海郡,虽然是为了宣扬自己威加四海的文治武功,但汉朝从此开始了对青海湖地区的统治,是有积极意义的。

C.湖区气候干燥,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是青海湖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D.只要人们努力保护好青海湖区的植被,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湖水减少、湖面下降的局面。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林文忠公

侯官林文忠公(则徐)少计偕入都,取道潞河,问漕船到者已几号。

或以为非应试者所急,公叹曰:

“士人何事不当留心,岂可以无其责而漠然置之耶!

公有手书《巡河日记》十余纸,盖为江苏巡抚时,微行至盐城,查皮岔河所录也。

不特于河务考綦详,而凡官吏之贤否,民生之苦乐,无不从田夫野老切实咨询,且不肯偏信一人之言,每问必至再三。

昔程春海侍郎赠公楹帖曰:

“为政如作真书,绵密无间;爱人如保赤子,体会入微。

”即此可见矣。

公以禁鸦片烟事为大学士穆彰阿所排,遣戍伊犁。

王文恪公方因河决开封出视工,疏留公督办。

岁暮而龙未合,贩秸料者昂其价至斤三百余文,时国用方绌,公为画策,出示停工不买秸。

越旬日,复示以贩者淹留良苦,许别开子厂收储,备来春用。

于是秸价骤跌至斤十六文,省帑金无算,工乃得峻。

公之督滇也,值回民与汉民构衅,先是汉民恃吏常虐回民。

回民不胜其忿,遂杀汉民为乱。

迨大兵至,回民复被屠戮,仇愈结而怨愈深。

及公治其事,以只分良莠,不分回汉为宗旨,回民读告示皆流涕,乱遂平。

将,告僚属曰:

“驭边者,公、勤、仁、明、威,少一不可。

守令能公、勤,则小衅可弭。

大吏能仁、明、威,则众必服。

经此创艾,不过维持十年,过此非所知矣。

”迨咸丰七八年,滇患复炽,悉如所料。

自明以来,西人入吾国,或谈其疆域风俗,乾隆虽著录四库,然不过视若邹衍之谈海外而已。

及公在粤,乃购诸国新闻纸,并其记载,译为《四洲志》。

其后《海国图志》、《环瀛志略》等书继出,迄于今,诸使臣及游学者所记益翔实矣,而启之者,公也。

公在西域,尝自颂曰:

“苟利社稷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又尝书联语于座侧曰:

“坦白须谨慎,明敏戒锋芒。

公晚年为三子析产,各得六千串,以当时银价折算,尚不及万金。

曾文正公告其弟,谓作督抚二十年,所余仅此,真不易及。

(选自《旧闻随笔》)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为江苏巡抚时,微行至盐城微行:

便装出行

B.王文恪公方因河决开封出视工,疏留公督办。

疏:

疏忽

C.公为画策,出示停工不买秸画策:

划一图册

D.经此创艾,不过维持十年创艾:

因受惩戒而畏惧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林则徐公“为政有方”的一组是(   )

①士人何事不当留心,岂可以无其责而漠然置之耶!

②凡官吏之贤否,民生之苦乐,无不从田夫野老切实咨询,且不肯偏信一人之言,每问必至再三。

③督办黄河治理事宜,省帑金无算,工乃得峻。

④及公治其事,以只分良莠,不分回汉为宗旨,回民读告示皆流涕,乱遂平。

⑤及公在粤,乃购诸国新闻纸,并其记载,译为《四洲志》。

⑥曾文正公告其弟,谓作督抚二十年,所余仅此,真不易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则徐少时就非常有责任感,什么事它都关心。

B.林则徐办事注重调查研究,不偏听偏信;为政清廉。

C.林则徐总督云南时,慎对回汉矛盾,实行回汉民族平等的政策,平定了回民的叛乱。

D.林则徐是清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四洲志》《海国图志》、《环瀛志略》等书就是介绍西方的著作。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特于河务考綦详,而凡官吏之贤否,民生之苦乐,无不从田夫野老切实咨询(4分)

(2)守令能公、勤,则小衅可弭。

大吏能仁、明、威,则众必服。

(3分)

(3)迨大兵至,回民复被屠戮,仇愈结而怨愈深。

(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行无题钱起

橹慢开轻浪,帆虚带白云。

莫嫌舟似叶,容得庾将军①。

江行柳中庸

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

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

【注】①庾将军:

姓庾,名胜,汉代名将。

(1)、两首诗都写到了江行之“帆”,但情景各异,请作简要解说。

(4分)

(2)、《江行》是怎样寓情于景的?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15、填空。

(6分)

(1)、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屈原列传》)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之美的名句。

比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细草微风岸,”和李白《蜀道难》“,枯松倒挂倚绝壁”。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奥斯维辛的雪

在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的电视实况转播里,看到奥斯维辛正飘飞着鹅毛大雪,仿佛老天也为之动容,流下冬天的眼泪,洒下祭祀的白花。

远处苍茫的背景下,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些处在低洼之地的木制和砖砌的营房和毒气室,在洁白飞舞的雪花中,静静地伫立着,无言地出示着历史的一份浸透着血泪的证言。

触动我的不仅仅是纪念活动的场景,而是所有参加这一活动的人们一致要求,一定要把活动放在露天举行,虽然天正下着大雪。

触动我的还在于,出席纪念活动的包括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波兰总统瓦希涅夫斯基在内的40多个国家领导人,他们都和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普通人一样,坐在那里,头顶着一样纷飞的大雪。

所有的国家领导人,在讲话的时候,都要把帽子摘下来,让雪花洒满头顶。

130万犹太人曾经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110万人死在这里,苏联红军为了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60万人死在这里。

是应该这样脱帽站立在这里,让我们的头和我们的心一起为在战争中无辜死去的亡灵垂下来。

无论是致以哀思、幽思、还是反思,是报以忏悔、遗恨、还是缅怀,是出于悲伤、愤怒、还是激动,所有的人们都应该为人类自身曾经犯下的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罪行,垂下头来。

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各国领导人,都无一例外地置身在纷飞的大雪之中,所有发言者都脱帽垂下头来,看来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却将形式变成了内容的一部分,而且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将纪念活动移花接木变成了一种显示自己或展示自己的盛大Party。

我们常常爱说和世界接轨,从此次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中,我们应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我想起有一次在长江三峡上的经历,航船途经一个小地方停靠码头,天正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并不是雪),从码头到岸边的大路上,大约有五六百米,早早就铺好了长长的一溜红地毯,红地毯的尽头,停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都已经淋湿在淅沥沥的雨水中。

一位领导(不知是什么级别的领导)要下船,刚刚走下船梯,立刻就有一把伞花开一般张开,遮挡在领导的头顶,一行人前呼后拥着一路迤逦而去。

船舷旁围着许多看热闹的人,有人在大声呼喊着:

"让列宁同志先走!

"戏谑中含有讽刺和不满,自然流露的都是情绪。

这样的做法,在我们这里已经见多不怪,习以为常。

我们上行下效,愿意把大小一切活动搞得形式雷同而仪式堂皇。

在官本位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更愿意把大小领导推在醒目的位置上,不管是在任何活动中,都让他们像是唱戏的主角一样风光无限才是。

因此,如果是我们来操办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会怎么办?

自然,也许我们会操办得更好,但我们会坚持一定要把活动放在露天举行吗?

虽然天在下着大雪。

我们会让各国领导人无尊卑非长幼地都站立在风雪之中吗?

会不会搭建一个临时的主席台和遮挡风雪的塑料棚?

会不会好心好意地为他们每个人头顶花开般张开一把伞?

当然,更会不会在群众到齐顶着风雪站立老半天之后,才让各国的领导人在掌声中烘云托月般鱼贯出场?

在他们出场的时候让扩音喇叭大声地播放着他们的头衔和名字?

而在活动结束之后,让所有人仍然立在风雪中,而"让列宁同志先走"?

也许,这真的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奥斯维辛的雪,真冷,真白,那样的晶莹,清澈。

(选自肖复兴《我的人生笔记》)

16、文中画线句“看来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却将形式变成了内容的一部分,而且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的“形式”与“内容”如何理解?

(4分)

17、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我们应该得到的有益的启示"的具体内容是指什么?

(4分)

 

18、有人说文章结尾句颇有意蕴,值得玩味。

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9、文章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就其中的两种表现手法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6分)

六、(12分)

20.2007年9月1日我校高三年级将举行“大战(十个月)三百天,决胜2008年高考”誓师大会,请你为会场拟一副对联。

对联的内容应紧扣大会主题,能鼓舞热情,能激励斗志。

平仄不作要求,字数不少于10字,不超过30字。

(4分)

答:

21.《守财奴》《柳毅传》分别刻画了葛朗台和柳毅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请各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

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25字。

(4分)

(1)葛朗台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2)柳毅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22.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缺,完成全诗的创作。

(4分)

要求:

第①处完成后,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第②句处与第③处应保持语意连贯,

并扣合这首诗的题目(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

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

不管皱纹怎样犁着前额,

①,

不管你在忍受怎样的

残酷的忧患,但只要你

②,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亚圣孟子,三岁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好模仿。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便常玩筑坟的游戏或学别人哭拜。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便把家搬到集市附近。

孟子便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教子被列为中国智慧母亲教育子女的典范。

你赞成孟母教育子女的做法吗?

请以“孟母三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B.篡:

纂裹:

果)

3.D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不合语境。

4.C(A.应在句末加“的要求”。

B.在“日前”前加“这一活动”,解决句式杂糅的问题。

D.递进关系中句序不当,前后应予调换。

5.

C.第二个“、”改为“,”

6.原文中为《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所指的西海可能是红海或黑海,

7.D(D项说的是青海湖的全盛时期的时间及状况,与成因无关。

8.C(C项“越来越快”的表述不对。

9.D(D项说“保护好植被,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湖水减少湖面下降的局面”不妥。

青海湖湖水减少湖面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

10.B.王文恪公方因河决开封出视工,疏留公督办。

疏:

上书条陈

11.B.②③④

12.D《海国图志》、《环瀛志略》等书不是林则徐的著作。

13.参考译文:

(1)他不只是在河务考察方面极其详尽,而且凡是涉及官吏是否贤能,百姓的痛苦与欢乐,无不从田夫野老处进行切实的询问调查(考察)。

(2)太守县令如果能做到公正勤勉,那么细小的(矛盾)事端就可以消除,大臣如果能做到仁爱、开明、(有)威严,那么众人一定会服从(管理)。

(3分)

(3)等到朝廷大军到来,回族百姓又被杀戮,因而仇怨越结越深。

(3分)

14、

(1)钱诗中风微帆虚,白云飘依在船帆周围,显得悠闲、从容而宁静。

(2分)柳诗中的帆是被萧萧秋风撕扯着的去国怀乡之客帆,给人以漂泊天涯的忧伤和凄凉感。

(2分)

大意如此,即可给分。

(2)前两句借浓阴隐去了沙洲,落叶飘飞江边,写秋意渐浓;(2分)后二句不仅仅写楚江烟雨,无边的江天暮雨之中,尚有去国怀乡之士,于摇曳的一叶孤舟中,听乌篷寒雨,感极而悲。

句句写景,句句中有情,情在景中。

(2分)大意如此,即可给分。

15、略

16、“形式”是指"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各国领导人(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置身在纷飞的大雪之中,所有发言者都脱帽垂下头来,虔诚地哀悼亡灵、缅怀英烈、忏悔人类曾犯下的罪行.“内容”是指哀悼亡灵、缅怀英烈、忏悔人类曾犯下的罪行.

17、①不要“把大小一切活动搞得形式雷同而仪式堂皇”;或:

反对搞形式主义,重视活动本身的实际意义。

(2分)②抛弃"官本位思想",不要总把大小领导推在醒目的位置上,不管是在任何活动中,都让他们像是唱戏的主角一样风光无限;或:

不要在活动中一味地突出领导,杜绝“官本位思想”。

(2分)

18、①与文首构成呼应,圆合文章的结构。

②奥斯维辛的雪,冷,白,晶莹,清澈;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出席纪念活动的40多个国家领导人哀悼的真诚和行事作风的平易,奥斯维辛的大雪中的纪念活动,反衬出我们的某些官员的官本位思想是多么的严重!

反衬出我们的形式主义多么严重!

③一语双关。

表面指天气的寒冷,雪的晶莹,清澈。

同时又表现心情的悲痛,所以说“冷”;而这次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纯粹”,不是为了章显什么,而是一种虔诚的悼念和忏悔,又让人觉得晶莹、清澈。

19、文章中的生动的叙写,精当的议论;对比、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首尾呼应、绾接自然的结构艺术等等,都是可以选取的答题点。

只要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句顺畅,言之成理即可。

(每一个要点3分。

示例①文中有一段描写文字:

"天正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并不是雪),从码头到岸边的大路上,大约有五六百米,早早就铺好了长长的一溜红地毯,红地毯的尽头,停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都已经淋湿在淅沥沥的雨水中。

"读到此处,读者定会揣想,是何方神圣将驾临此处,须如此铺张而堂皇的仪式恭迎?

"一位领导(不知是什么级别的领导)要下船,刚刚走下船梯,立刻就有一把伞花开一般张开,遮挡在领导的头顶,一行人前呼后拥着一路迤逦而去。

"一句又形象地勾勒出那活动操办人极尽巴结讨好上司之能事的嘴脸和某些官味十足的领导者高大形象!

描写文字简洁而意蕴丰厚。

示例②文章前半写40多个国家领导人在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上,"和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普通人一样,坐在那里,头顶着一样纷飞的大雪。

""在讲话的时候,都要把帽子摘下来,让雪花洒满头顶。

"他们平易而深挚的悼念姿态与我们的某些官员的"不管是在任何活动中,都像是唱戏的主角一样风光无限"官老爷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描写中作者的爱憎、褒贬不言自明。

示例③文章的第⑦段用了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我们会让各国领导人无尊卑非长幼地都站立在风雪之中吗?

会不会搭建一个临时的主席台和遮挡风雪的塑料棚?

会不会好心好意地为他们每个人头顶花开般张开一把伞?

当然,更会不会在群众到齐顶着风雪站立老半天之后,才让各国的领导人在掌声中烘云托月般鱼贯出场?

在他们出场的时候让扩音喇叭大声地播放着他们的头衔和名字?

……"一连串的反问句,将官本位思想之严重官老爷作风之恶劣暴露得多么充分!

示例④:

鲜明的对比(略)示例⑤:

精当的议论(略)示例⑤:

结尾艺术(略)

20.示例:

脚踏实地奋战十个月直上蟾宫折金桂;手握彩笔,勤学三百天径向龙榜题芳名。

21.答案由漆老师拟定。

22.答案示例①不管心里充满几多创伤②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③这一切岂不都随风飘去?

23.参考2007年湖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