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702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 

①从方式上看: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②从阶段上看 

(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马关条约》使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的新时期,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空前加深。

 

(3)《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来源上的特点:

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

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

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C)。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统治集团的腐败

11.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D)。

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C、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D、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5.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D)。

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孙中山

16.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 D)最终是以“中国不败而败”的。

A、中日甲午战争 B、中英战争 C、中美战争 D、中法战争

17.德国元帅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D)。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8.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中国的实力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义和团运动

2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B)。

A是完全对立、坚决反对的B、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C是完全依赖、坚决追随的D、只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21.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C)。

A.反对贪官污吏B.发展资本主义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D.争取民主

2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5.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D)。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8..在(B)中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望厦条约》D.《天津条约》

材料1: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刻分析。

他明确指出: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

“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1)分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及认识这些特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

毛泽东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分析这个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因素 。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

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正是由于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我国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二)

材料1:

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3: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

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三)

材料1: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喻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

”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支那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处理。

材料2:

中国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1)根据材料1指出福泽喻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

(2)在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的革命是什么?

引起这个革命的内外部原因各是什么?

对英国的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根据材料1、2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是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的?

并说明当时的通商口岸开放与今日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对亚洲各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指太平天国运动。

内因是清朝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

外因是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英国在华市场缩小。

(3)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侵略中国。

区别:

①开放通商口岸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的?

当时的开放是受制于人的不平等的,今日的开放是独立自主而且平等的

②背景不同:

今日的开放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的开放民族工业根本无力抗衡。

四、论述题。

1.依据史实论述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殖民侵略战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造成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四个方面)

(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诚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比如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口下被迫开放,与世界发生联系,从封闭中走出来。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发生解体,破坏了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但是,这些变化,只不过是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所带来的副作用,它远远不能抵消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严重破坏。

而且就其主观而言,外国侵略势力绝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要把中国推入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生长的扭曲和变态,正是受外来侵略影响的结果。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7.洋务运动的本质是(A)

A、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

C、增强本国的实力D、发展资本主义

27.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共同特点是(C)。

A.坚决反帝的姿态B坚决反封建的姿态C以救亡图存为目的D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一)

材料1:

《厅大洪告示》说:

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心之苦极矣!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条;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2:

“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锟钱亦然。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国库以养”。

材料3:

规定:

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主张发展近代戒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

问:

(1)造成材料1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并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2)材2二出自哪部纲领?

何时颁发,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3出自何处,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要点:

(1)答:

①清政府为了支持赔款拼命搜刮百姓;②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③工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

结果:

通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道路。

(2)答:

1853《天朝田亩制度》,①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②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③设立“圣库”制度。

(3)答:

《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以纲领形式颁发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当时的时代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二)以下是一组洋务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1:

曾国藩说: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远略。

材料2:

奕说:

“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

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

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

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材料3:

冯桂芬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富之术。

请回答:

(1)曾国藩所谓的“剿发捻”和“勤远略”分别指什么?

(2)参考材料2.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结合材料1.2.3,说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何在?

答案要点:

(1)镇压人民革命,即太平军好捻军;为统治阶级解除外患。

(2)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为了购买好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三)以下是一组维新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1:

张之洞说: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无益者一:

将立议院欤?

中国士民至今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即聚胶胶扰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

且外国筹款等事重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故必家有中资者乃得举议员。

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远志,议及大举筹饷,必皆推委默息,议与不议等耳。

材料2:

谭嗣同说: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材料3:

严复说: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

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朴隶也。

请回答:

(1)张之洞为何认为民权无益?

(2)参考材料2.3,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立场何在?

(3)结合材料1.2.3,说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守旧派和洋务派要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试述辛亥革命前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的不同探索并予以正确评价。

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

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三、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29.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 )。

A不能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B列强的敌视和反对

C没有自己的纲领D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3:

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

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I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回答为什么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分)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

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使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二)

材料1:

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

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

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

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

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时人悲愤地感叹道: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

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

结局如何?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案: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答:

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

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

结局如何?

答:

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

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材料1: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

孙中山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决定先从外交上努力,游说列强,以期获得道义上的承认和财力上的支援。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外交文件《宣告友邦书》,竟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试图以此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或保持中立。

然而,半殖民地中国要变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世界列强并雄,这是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绝对不能允许的。

——范书林《百年沉思》

材料2:

辛亥革命以出人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