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666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docx

《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docx

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清明节发生的灵异事件

  篇一:

清明外出的风水禁忌,21条小常识!

  清明外出的风水禁忌,21条小常识!

  1、成群结队好。

海内外游玩,各地冷暖不一般。

从阴阳五行来看阴气较重,因此,海内外游玩时人员多比少好。

且莫一人独享时光,防止种种不可测事件发生。

  2、下午三点前活动为宜。

此处主要特指前往一些宫殿、古迹,比如,北京的十三陵、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等。

  3、车辆或行走过隧道时切记:

莫说、莫开不敬的话和玩笑;发生突发事件,不要回头张望;不要吹口哨。

这是中外的经验总结,我们不可大意。

  4、住在郊外宾馆、旅舍、农庄莫单住。

一些人喜欢自己单独住房休息,虽说未可厚非,但是从位理学上看还是成双结队为宜。

  5、注意入住鞋子摆放。

鞋子因为谐音“邪”,因此晚上入住时请鞋尖要朝外,不可朝内。

这个道理其实朋友们在自己屋宅也要注意哦。

  6、不明物体不能拿。

一些人郊外踏青时往往会兴奋地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甚至悄悄拿回家,岂不知麻烦往往由此产生。

  7、郊外长年不见阳光处莫久停。

这里包括野外背阴处、桥梁底下、隧道、大树、屋宅等。

从阴阳五行看,这些地是极阴处,不宜久留。

  8、穿衣带物需讲究。

郊外踏青最好每人都带一件红色的衣物,比如:

红袜子、红帽子等。

请勿带诸如铃铛类会发出金属响声的物品,包括手机金属挂链也不妥。

  9、野外如果需要夜间行动,比如走夜路等,记得你的额头亮出来,不可由于头发或帽子遮住你的额头,因为那是你神灯所在。

很多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刘海往往影响此,也谨慎哦。

  10、如果有情侣结伴而行,最好不要有过分亲密行为。

因为这可能会伤元气,以后你长时间都难补回来。

  11、不要以风景名胜中的陵墓为背景合影。

  12、不要随便与他人合影。

北方某旅游景点请一长相酷似某伟人的人坐堂,不少游客于是频频与他合影。

后来该坐堂人不幸过世,结果不少与其合过影者那一段时间日子都不好过。

  13、踏青郊游。

踏青郊游不要与千年老树、百年老屋合影,道理不说自明。

  14、不要在高压线、墙角边等拍照,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难解的煞气。

  15、谨慎与过世的家人墓地合影。

清明节时去扫墓,一些人与自己亲人的墓碑合影,岂不知一些镜头包含了他人墓地,结果当然不妙。

  16、三人合照有讲究。

过去画师会拒绝把三个人画进图内。

据说中间的合照者会受到左右两旁的朋友排挤。

尤其是同事们一起郊游,三人不适宜一起拍照,否则容易招惹小人捣鬼。

  17、不能在塔的正下方拍照。

因为塔的正下方就是被压住制住的感觉,塔是用来镇妖的。

  18、怀孕后踏青不能在阴气很重的地方照相,比如少人居住空屋、僻静的屋苑等。

不仅对大人不好、对胎儿更不好。

  19、不要与很久年代的衣物、家居合影。

一些人到故宫玩,往往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偷偷溜进去坐在皇上或大臣用过的椅子上拍照,甚至还想上龙床拍照、甚或穿上太监穿过的衣衫拍照,如果得逞,那么,麻烦很可能随之而来。

  20、夜游时最好不要乱照相,否则不明物体会入镜与你合影;对于突如其来的不明物体,要谨慎拍摄。

一些人以为是uFo,又是拍摄又是摄像,往往可能uFo没拍到,而其它东西却给你带来麻烦了。

  21、最后一间房谨慎入住。

最后一间房指的是在一排房间中最尽头的那间房间,比如在宾馆中,尾数最大又是尽头的那一间房子。

  篇二:

清明节趣闻一则

  节趣闻一

  则

  虚荣化:

把死事办给活

  人看。

  20XX年4月3日,

  四川省华蓥市阳和小

  学的少先队员们来到

  “华蓥山游击队革命

  烈士纪念碑”前祭奠先

  烈。

华蓥曾是江姐等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之一。

新华社发

  向素不相识的逝者献一束花

  在上海福寿园内,上海市民汪前兵在一座刻满了普通人名字的墓碑前伫立良久,并献上了一束花。

“我不认识他们,但是我佩服并感谢这些人的举动。

”他说。

汪前兵面对的,是“上海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面刻满了3942个名字。

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死后将遗体捐了出去,用于医学研究,而自己则“尸骨无存”。

此碑立于20XX年3月1日,是全国第一座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

这些捐赠者在因病去世前坚持要让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实验,以为他人寻找诊治之方,有的甚至还“拖家带口”一起捐。

  据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一名学外科的医学院学生毕业前至少要解剖10具人体遗体,但在我国,每10个学生只有1具遗体可供解剖。

有的院校甚至平均20多名学生解剖一具遗体;做实验时,许多人干脆就只能围着看。

  在我国每年庞大的死亡人口中,志愿捐献遗体的比例微乎其微。

记者了解到,上海的遗体捐献在全国开展较早。

据统计,截至20XX年底,上海共有23578名市民自愿登记,加入了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的行列,有3942名志愿者实现了遗体(角膜)捐献。

在我国大陆已经开展遗体捐献工作的55个城市中,上海遗体捐献登记数和遗体捐献接受数均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些宝贵的遗体,成为后人弥足珍贵的医学研究材料。

  当今社会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将感激和敬仰献给这些无私的遗体捐献者。

福寿园负责人介绍,许多前来扫墓的市民在为自己亲人扫墓完毕后,也会特地来到这座特殊的墓碑前瞻仰许久,献上鲜花。

此外,清明节期间,在该墓地的刑警之魂纪念墙、劳模丰碑园等几个特殊馆区内,前来祭扫的人也络绎不绝,而其中绝大多数并不是安息在这几个馆区的亡灵的家人。

据估计,清明节期间,前来这几个特殊馆区祭扫的人群将达数万人之多。

  一位市民的话也许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在清明节,我深深怀念并感激的不仅是我的祖辈和亲人,还包括所有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中国人要防止自己的“感恩节”走样

  史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途中,跟随他的臣子介子推为保其性命,从自己腿上割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将隐居山林的介子推去世的日子命名为寒食节,举国哀悼,这个节日后来逐渐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从这个清明节的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知恩图报,重情感恩,是清明节本初的内涵之一。

多少年来,清明扫墓、祭祖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情感,早已成为一种深刻的心理积淀。

在这一天,人们不远千里,也要亲自到亲人、故友坟前祭扫。

有的人甚至风雨无阻,守墓多年。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位上海杨浦区的市民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路手持鲜花和祭品,不停地换车、赶路,就是为了到位于苏州郊区的横泾公墓的母亲墓前祭扫。

由于下雨,他在墓前仅呆了不到一个小时,而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有7、8个小时之多。

他说,不管自己多疲劳,看到母亲的坟,心里立刻就会被哀思和感念所填满。

清明节期间,有数亿中国人都在为这样一次短暂的扫墓而奔波着。

这不得不让人感慨:

清明扫墓和春运一样,称世界最大的“亲情事件”!

  但让人痛心的是,传统节日的内涵如今正在慢慢被忽视乃至被异化。

其具体表现有三:

一是庸俗化,比如各地每年都会出现的清明扫墓中的种种“怪象”,除了烧纸、烧香,扫墓用的祭品也在花样翻新;过去只是冥币,加上些酒菜,现在纸制的轿车、别墅、笔记本电脑、手机也开始出现。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纸扎的应召女郎等也进了祭品之列,使得庄严的祭奠活动变成了低俗的行为。

二是虚无化。

现在网上兴起了“网络扫墓”的“时尚”,人们通过网络,敲几下键盘就可以将扫墓的事情办了。

记者认为,如果祖宗墓葬远隔千里,网上祭扫还情有可原;如果祖宗坟墓就在不远的地方,还搞网上祭扫,不愿到墓前去祭奠一下,这就彻底背离了清明节的内涵。

点上几柱香,送上一束花,几个鞠躬--最朴素的方式却可以充分表达人们的哀思,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而在网上扫墓,即便是给先人“烧”上最好的东西,却也成了一个虚拟的世界里虚无的游戏而已。

  三是虚荣化:

将死人的事办给活人看。

不少人在父母生前,并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对父母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冷淡、刻薄的。

在父母去世后,他们却要大操大办丧事以表“孝心”,有的在清明、冬至扫墓时,也会搞得异常隆重。

还有些人家庭并不宽裕,却非要“打肿脸充胖子”,把丧事、祭扫办得档次很高,似乎越是花钱,就越能表现出自己的悲痛和孝顺。

其实,死者长已矣,这一切无非是活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感恩清明”:

从“感恩之心”到“感恩之举”

  “对人们来说,花钱搞形式固然能够换得心理上的安慰,但父母活着时能充分尽孝,才能让他们‘死而无憾’,这样,哪怕清明扫墓时只是三鞠躬,都已足够了。

”上海理工大学乔宽元教授说。

  现代社会中,所有社会成员都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而要做到这一点,每个人都应怀有“感恩之心”。

中国的清明扫墓,无疑是一次道德事件。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清明燃香、献花、倾诉等种种祭扫行为,是为了免除生者内心的不安。

这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感恩之心”,而当前我们更需要的是积极意义上的“感恩之举”。

  首先是重“死”。

人皆向死而生。

死亡,以及死亡的处理方式--殡葬,能够全面地折射出一个社会人群的文化和生活的水平以及道德状况。

重死,也就要重“葬”、重“祭”。

因而对于祭扫,人们不可轻慢,更不应因生者的种种功利目的而使其变味。

  其次是重“生”,就是提倡“薄葬厚养”。

与其将心血和财力花在后事的大操大办上,不如待生前的人好一点。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位上海市民将去世母亲的骨灰进行了海葬。

他对记者说,自觉生前对母亲尽够了孝道,保证了她晚年的

  幸福生活;并且在母亲高寿辞世

  时,曾叮嘱要将骨灰撒海。

“简单

  一点,也为我们省点钱”。

他说:

  “母亲在的时候我希望她过得

  好,她走了也希望我们过得好

  啊!

”诚哉斯言。

  不道德:

靠回收祭品赚钱。

  在一些墓园园区内,有中年

  男女在墓地里来回忙碌。

他们手

  中提着大塑料袋,当祭祀的市民

  离开不久,他们就悄悄上前将市

  民留在墓前的鲜花和水果等供品

  收进袋子里。

有的在近前就卖掉,

  有的则想办法运走。

记者近日来

  到慈安园、古林人文纪念园、松

  鹤园、北郊陵园、青山公墓等进

  行了解,发现果然有人在收集祭

  品。

知情者透露,所有被“回收”

  的祭品90%都被卖出。

  4.殡葬用品最高可赚2000%.

  北国网讯“多亏我们兄弟姐妹多,大家分摊费用还能承受得起,以后我生老病死的时候可怎么办?

”刚刚为父亲办完葬礼的刘阳身心俱疲地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一场葬礼,加上买墓地的费用,全部算下来花了十五六万元,4个人平分一家还花了4万多元,这让他颇感无奈。

  清明将至,记者走访沈城殡葬市场时发现,大到墓地,小到骨灰盒,暴利仍然存在于殡葬消费的每个环节。

墓地要40万元以上的、骨灰盒要镀金的?

?

随着殡葬用品刮起的奢侈消费风,殡葬行业的利润也是越来越惊人。

  “富人生意”消费流行“顶级”的

  “一套寿衣要3000元的,一个骨灰盒要好几万的,买墓地要40万元以上的。

”做殡葬用品生意的陈翔从事这行已经10多年的时间了,尽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他却从来没觉得钱不好赚过。

据他透露,

  现在殡葬用品消费也

  出现了一股奢侈风,有些人专认这种奢侈殡葬品,甚至要求订做,或者坐飞机到外地去购买。

  “我刚刚接了一份要求订做3000元左右寿衣的,我现在专门做‘富人生意’。

”陈翔表示,虽然殡葬用品中一直分低、中、高档商品,但是以往销售者都是统卖,而且卖得最好的还是低、中档商品,所以销售者往往将销售重心都放在低、中档商品上,而高档商品就是摆个图样、标个价格,有的还没有货。

但是后来他却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开始追求起殡葬奢侈品来。

这些消费者不但自己穿着顶级品牌,开着好车,而且对操办亲人的后事也非常讲究,给死者购买上档次的寿衣和骨灰盒,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注重殡葬形式上的排场。

  陈翔根据自己的观察,也改变了销售重点,现在在网上卖起“贵族商品”,只做“富人生意”。

他的高档货一般都要提前订做,还可根据消费者要求,制作有个性化的殡葬品。

比如他卖的寿衣一般都在千元以上,像一套高档的中山装,他卖到1500元,而一套订制的刺绣唐装达到了2000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一般寿衣店的寿衣多在几百元,几百元到千元以上的骨灰盒也比较多见。

但是陈翔卖的骨灰盒多是万元左右的,有黑檀木、水晶、玉石材质的。

陈翔说,以前还根据消费者需求,订做过镀金的骨灰盒呢。

  陈翔透露,现在的生意还是挺好的,购买者一般都是有钱人,他们觉得奢侈品代表自己的档次和身份,特别喜欢与众不同、价格较贵的商品,并希望通过这种显富行为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殡葬用品产品大多是“三无”的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质量相近的殡葬用品的价格在不同销售地方价格也相差很大。

同样的鲜花花圈,价格能相差100元。

看上去质量、样式都相近的唐装寿衣,大东区一家医院附近的寿衣店卖几百元,而有的寿衣店却要价上千。

同样,红木样式的骨灰盒有的殡仪馆是几百元,有的卖到上千元。

对这些物品的定价,购买者通常并不了解,销售者也以厂家、  

材料不同,而作为差价的理由。

  据记者了解,虽然有的寿衣价格比高档西装还高,但大多是无商标、厂名厂址和执行标准的“三无”产品,高档寿衣的成本价不过百元左右。

问其具体事宜,通常销售者都是含糊而过。

而且有的寿衣虽然价格挺高,但是做工却并不精细,有的寿衣钮扣一扯就掉,线头直接露在外面。

而销售者则表示,反正也是烧的东西,外表看上去好就行呗。

  陈翔告诉记者,以前他还知道,有的销售者将普通木头盒刷上油漆,就能卖到几千元的事情。

在殡葬用品中,品牌、质量意识还是不足的,一般都是销售者说什么好,消费者就认为什么好,而且利用逝者亲属尽孝心,不会砍价或者较真质量问题等心理,销售者就会推荐一些价格较贵但质量一般的商品。

目前关于相关寿衣质量标准等还缺乏详细的规定,再加上一些人的“厚葬”心理,也导致部分殡葬用品市场“水分”挺大。

  记者调查加价10倍算“公道”的

  在位于大东门附近的殡葬用品一条街,因清明的到来,生意也开始火爆起来。

经过朋友介绍,曾经从事殡葬生意多年、人称“老董”的一个殡葬经纪人,答应领记者见识一下殡葬用品到底有多少暴利。

  在一个中年女业主的店里,各种骨灰盒的价位从400元至数千元不等,她给记者拿出的画册上还有价位更高的骨灰盒。

当记者指着其中一款价格为3000元的骨灰盒问她是否还能便宜时,她笑着说:

“这东西都是一锤子买卖,很少有人买个骨灰盒还讲价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不同价位的嘛!

”从

  她的店里出来,老董告诉记者,记者问的这款骨灰盒,进价不会超过300元,她的价格还算公道的,在一些高档的殡葬用品店可能卖到五六千元。

“骨灰盒应该是殡葬用品中利比较大的,最便宜的进价不过二十几元,甚至几块钱,到了销售环节至少要翻十几番,甚至能卖出超过原价百倍的价格。

”据老董透露,沈阳也有几十家生产骨灰盒的小厂家,为了卖出骨灰盒,出厂价通常不高,一般在几十元至百元之间,高档骨灰盒最高不超过三四百元。

“越是高档的骨灰盒利润越高,有钱人的钱好赚嘛!

”老董介绍,让丧主从店主处购买骨灰盒,并代理接下来的其余殡葬环节和殡品销售,店主经常给他这样的殡葬经纪人高达40%以上的回扣。

“我一个月的收入中有一半都来自这种回扣,”老董并不讳言自己经常会拿回扣。

为了回馈对方,他也会不断领客户进来消费。

  100元一个的纸花圈成本价不过几元钱、三四千元的高档寿衣西装成本价不超过百元?

?

老董说,干他们这一行表面上名声不太好,可大多数都是有钱人。

别看殡葬用品不起眼,可利润高达300%—2000%,即使像他这样的业内人士,遇到这种情况也不一定就不花冤枉钱。

  暴利分析消费者地位是被动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沈阳经营殡葬用品的大小店铺有上千家之多,大多集中在10家殡仪馆以及大小医院附近。

早在20XX年7月1日沈阳就已将殡葬用品市场放开,花圈、寿衣、骨灰盒这些殡葬用品消费者可自行选择购买,不再由殡仪馆垄断。

近3年时间过去了,殡葬用品暴利情况并没有得到解决,反倒愈演愈烈。

有关专家认为,不能用经营者继承了以前行业的“垄断传统”来解释殡葬暴利的全部原因,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社会学家涂永式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殡葬业是人们家族观念强化的一种体现。

尽管提倡厚养薄葬,但传统习俗难以摒弃。

而经营者则利用这种心态,价格越喊越高,消费者基本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由于目前相关法规仍不完善,殡葬管理工作的责任不明确,职能部门在管理上也存在较大难度。

  辽宁经济管理学院杨光院长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殡葬行业暴利问题,只盯着殡葬用品价格偏高难以治本,应要求管理者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包括殡葬用品、殡葬服务和墓葬费用,由物价部门制定一个最高限价。

同时,“价格听证”也是解决透明度的手段,但不要像有的价格听证会实际上是涨价会那样,而应真正地体现民意。

  庸俗化:

二奶、伟哥当祭品。

  清明时节,人们用一些物品祭奠先祖无可厚非,原来一盅清酒、一束鲜花就可以表达的追思之情,现已异化为让祖先充分享受现代生活,从“轿车”、“别墅”等常规祭品到“私人医生”、“二奶”、“赌博工具”,甚至“摇头丸”、“伟哥”等。

祭品日显邪化、越来越低级庸俗。

这种做法实不可取,这股低俗“豪华”扫墓风该刹一刹了。

  近日,笔者在广西南宁市醒汉街祭品一条街看到,“高档”祭品可谓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冰箱”、“彩电”、“微波炉”、“消毒柜”、“名牌服装”、“麻将”、“小汽车”、“直升飞机”等应有尽有,现代人有的东西祖宗几乎都能“享受”到。

一摊主极力向笔者推介一种“礼品盒”,内有“手机、领带、金表等名牌货”。

另外一个制作极为别致的“别墅”更是抢人耳目,“别墅”共有上下两层,室内各种“家具”、“家电”齐全,还配有“保姆”,院内设有硕大的“停车场”。

“私家车”、“直升飞机”停在车场上,煞是壮观气派。

摊主还给购买的顾客送一张印有“盖章”的纸,称这是“别墅的房契,有了它祖先可以安心居住”。

为了夺人

  篇三:

清明节

  ?

  ?

?

?

?

  ?

?

?

?

?

?

?

?

?

?

?

[[[[[[][[][[广州日报:

买墓地20年续费可不迁无后人或不续缴该咋

  办

  ?

?

  ?

  ?

  ?

  ?

潇湘晨报:

[专家发声]长沙市清明平均气温最低的5年

  ?

  【深度】清明节里欲断魂:

关于墓地那些事儿

  

  一提清明节,中国人往往第一个想起的便是杜牧的那首《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里的欲断魂,自然讲的是清明时节古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的悲思愁绪,然而,当今,这欲断魂的悲思愁绪却不只是清明节这一天,归根到底,基本都是墓地闹腾的。

中国传统讲究人死为大,入土为安,然而,这种种千年积淀的习俗思想,随着墓地价格的节节攀高,使活着的人变得尴尬起来,很多人使了大力,花了大钱,经历了重重苦难后,方才将自己逝去的亲友安置妥当,看着那方寸之地,几尺石碑,也不知道多少人会郁郁思量:

“百年之后,自己是否也能有这么一块安息之所呢?

”(作者:

willow)

  事件一:

雷人催款单,您的墓位已欠费!

  《成都市公墓管理办法》有规定,“墓位使用年限以20年为一个周期,到期需继续保留的,丧家应按规定重新办理使用手续。

”但公墓管理方说,如果没有后人续交管理费,该墓地就可能被当作无主墓,公墓管理方有权处置。

同时有此规定的,还有其他省份。

《山东省殡葬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在公墓内安葬骨灰,当事人应同公墓主办单位签订骨灰安葬协议,并一次性交纳有关费用。

缴费期按年计算,最长不超过20年。

期满仍需保留墓穴(含骨灰堂存放格位)的,公墓主办单位应当在期满前180日内通知户主办理继续使用手续;逾期不办理的,按无主墓处理。

这事一出,估计很多人着急了:

我爷爷奶奶的公墓超过20年了,管理费没缴,他二老的骨灰还在么?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短评:

死亡一瞬间,花钱不间断。

当我们的思念还在蔓延,墓地却到了使用期限!

  事件二:

最贵墓地288000元清明不打折

  20XX年3月末,长春一家媒体对长春市6家公共墓园进行了调查。

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普通墓地的基本价格在2万元左右。

在当时的报道中,引用长春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统计的资料,2月份长春市商品住房销售均价3807.49元/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

  当时长春墓地的基本价格差不多相当于长春市2月份商品房均价的5倍,一年后墓地又涨价近万元。

一家墓园的一名接待人员介绍,该墓园目前最低墓地价格是29800元,最高价格是118800元。

其中一种豪华c型墓型,标价高达288000元,还不打折。

(来源:

《新民晚报》)

  短评:

“2000美金?

那是成本!

4000美金起。

你还别嫌贵,还不打折。

”《大腕》经典台词的现实版。

不过人家是活人住的,现实中留给死人安息。

可见,房地产的市场地图又扩大了!

事件三:

卖地建墓成风村民无地耕种望天乞食

  一片蜿蜒的丘陵上,布满了白色的墓地。

而穿过村尾的荔枝林,眼前的墓群依然壮观,这些墓地距村民的房屋不到1公里。

这些墓地将大社村围在中间,在风冷月清的夜晚,尤其让人感到恐惧。

据《殡葬管理条例》,除特殊的规定外,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

但当地多个村民告诉记者,大部分死者没有火葬,而是直接运往坟墓土葬。

村里卖地建墓成风,谁是制造者和推动者?

村民将源头指向村干部。

据村民介绍,买地的人确定建墓地址之后,主要由村干部做好村民的协调工作,买墓地的人只需要出好价钱就可以了。

目前卖一块地,就可以收入5万元左右。

在5万元中,农田主人大概可以获得

  1.8万元;村委还要一次性收几千元管理费。

此外,村干部也可以获得一笔收入。

(来源:

南方日报)

  短评:

有需求就有市场!

什么多了,往往造成的便是另一些东西的缺失。

  事件四:

明星墓地生前风光死后仍显贵

  近日,郭德纲带家人及德云社全体百十来人到北京昌平区天寿陵园侯耀文墓地祭扫,郭德纲在师傅墓前带头痛哭。

依山傍水、毗邻古刹,侯耀文的墓地位于天寿山。

整块墓地是坐北朝南,正中间是侯宝林夫妇的墓地,朴素中透着典雅。

陵园的工作人员透露,这块墓地还暗藏着一个地宫,内部分正殿和分殿。

据墓地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墓地不对外销售,每平方米高达20万元,“这只是地的钱,不包括雕塑。

”(来源:

深圳晚报)

  短评:

谁说明星只是生前的宠儿?

小鬼说:

只要你有钱,另一个世界也是VIp!

  事件五:

没钱买墓地?

“生态葬”低碳环保寄哀思

  又到一年清明时,扫墓本是世人祭奠逝者的一种人文习俗,墓地却日渐成为生者抢购热炒的商品,沾染上浓浓的铜臭味道,许多市民甚至发出了“死不起、葬不起”的感叹。

近年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剧烈消耗,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逝者“身后事”的绿化,面对政府提倡的“文明、节俭、绿色办丧事”理念,一网络媒体盘点了多种新型生态入葬方式供网友参考,以下为具体方式:

海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