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565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docx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docx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解读

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资料

第一节机械安全技术

机械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规律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

机械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备。

机械在给人们带来高效、快捷和方便的同时,在其制造及运行、使用过程中,也会带来撞击、挤压、切割等机械伤害和触电、噪声、高温等非机械危害。

一、机电安全技术的发展简史

1、美国于1967年4月成立了机械故障预防小组,开始专门研究机械故障。

2、在欧洲,英国最早开展这项活动,瑞典、丹麦、法国、挪威、葡萄牙等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进步很快。

3、亚洲反应相对慢一些。

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这项技术,我国于70年代末开始接触机械诊断技术,于80年代正式研究它,真正应用是90年代。

机械安全技术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机械安全设计,其与传统的机械设计及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的区别:

(1)系统性,它自始至终运用了系统工程的思想,将机械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

(2)综合性,机械安全设计综合运用了心理学、控制论、可靠性工程、环境科学、工业工程、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3)科学性,机械安全设计包括了机械安全分析、安全评价与安全设计。

机械安全技术既全面又综合地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机械在安全方面的风险。

二、机械产品主要类别

机械设备种类繁多。

机械设备运行时,其一些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

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以下12类:

(1)农业机械:

拖拉机、内燃机、播种机、收割机械等。

(2)重型矿山机械:

冶金机械、矿山机械、起重机械、装卸机械、工矿车辆、水泥设备等。

(3)工程机械:

叉车、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等。

(4)石化通用机械:

石油钻采机械、炼油机械、化工机械、泵、风机、阀门、气体压缩机、制冷空调机械、造纸机械、印刷机械、塑料加工机械、制药机械等。

(5)电工机械:

发电机械、变压器、电动机、高低压开关、电线电缆、蓄电池、电焊机、家用电器等。

(6)机床:

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械等。

(7)汽车:

载货汽车、公路客车、轿车、改装汽车、摩托车等。

(8)仪器仪表:

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光学仪器、成分分析仪、汽车仪器仪表、电料装备、电教设备、照相机等。

(9)基础机械:

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粉末冶金制品、标准紧固件、工业链条、齿轮、模具等。

(10)包装机械:

包装机械、金属制包装物品、金属集装箱等。

(11)环保机械:

水污染防治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等。

(12)其他机械。

非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铁道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船舶机械等。

三、机械危险有害因素及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

机械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乃至非工作状态都可能发生危险。

机械装置的非工作状态是机械停止运转时的静止状态,在正常情况下,非工作状态的机械基本是安全的,但不排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如由于环境照度不够而导致人员发生碰撞事故;室外机械在风力作用下的滑移或倾翻;结构垮塌等。

(一)机械危险有害因素及分类

1.按客体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分类

(1)危险因素,即导致人员伤亡的因素。

(2)有害因素,即导致人员患病的因素。

2.按不利因素的性质分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的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的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的因素。

(4)生理-心理性危险和有害的因素。

3.按诱发事故的危险源分类

按诱发事故的危险源不同,可分为机械能、化学能、电能、热能、放射能等有害因素。

这是日本青岛贤司根据引发事故的能量形态不同而进行的分类。

4.根据机械设备自身的特点、能量形式及作用方式分类:

一类是机械危险,另一类是非机械危险。

其中非机械危险又可分为电气危险、温度危险、噪声危险、振动危险、辐射危险、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违反安全人机学原理产生的危险等。

1、电气危险

2、温度危险(灼烫、冷冻)

3、噪声危险

4、振动危险

5、辐射危险(电离和非电离辐射)

6、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化学物、粉尘等)

7、忽略安全人机学原则而产生的危险

1.电气危险

电气危险的主要形式是电击、燃烧和爆炸。

其产生条件可以是人体与带电体的直接接触;人体接近带高压电体;带电体绝缘不充分而产生漏电、静电现象;短路或过载引起的熔化粒子喷射热辐射和化学效应。

2.温度危险

一般将29℃以上的温度称为高温,-18℃以下的温度称为低温

(1)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高温烧伤、烫伤,高温生理反应。

(2)低温冻伤和低温生理反应。

(3)高温引起的燃烧或爆炸。

3.噪声危险

噪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机械噪声、电磁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

其造成的危害有:

(1)对听觉的影响。

根据噪声的强弱和作用时间不同,可造成耳鸣、听力下降、永久性听力损失,甚至暴震性耳聋等。

(2)对生理、心理的影响。

通常90dB(A)以上的噪声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明显的影响;低噪声,会使人产生厌烦、精神压抑等不良心理反应。

(3)干扰语言通讯和听觉信号而引发其他危险。

4.振动危险

振动对人体可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影响,造成损伤和病变。

最严重的振动(或长时间不太严重的振动)可能产生生理严重失调(血脉失调,如自指;神经失调;骨关节失调;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等。

5.辐射危险

可以把产生辐射危险的各种辐射源(离子化或非离子化)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电波辐射:

低频辐射、无线电射频辐射和微波辐射

(2)光波辐射:

主要有红外线辐射、可见光辐射和紫外线辐射

(3)射线辐射:

X射线和Y射线辐射

(4)粒子辐射:

主要有α、β粒子射线辐射、电子束辐射、离子束辐射和中子辐射等

(5)激光:

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激活某些活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受激发光。

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

辐射的危险是杀伤人体细胞和机体内部的组织,轻者会引起各种病变,重者会导致死亡。

6.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

(1)接触或吸入有害物(如有毒、腐蚀性或刺激性的液、气、雾、烟和粉尘)所导致的危险;

(2)火灾与爆炸危险;

(3)生物(如霉菌)和微生物(如病毒或细菌)危险。

使用机械加工过程的所有材料和物质都应考虑在内。

例如:

构成机械设备、设施自身(包括装饰装修)的各种物料;加工使用、处理的物料(包括原材料、燃料、辅料、催化剂、半成品和产成品);剩余和排出物料,即生产过程中产生、排放和废弃的物料(包括气、液、固态物)。

7.未履行安全人机学原则而产生的危险

由于机械设计或环境条件不符合安全人机学原则的要求,存在与人的生理或心理特征、能力不协调之处,可能会产生以下危险:

(1)对生理的影响。

负荷(体力负荷、听力负荷、视力负荷、其他负荷等)超过人的生理范围,长期静态或动态型操作姿势、劳动强度过大或过分用力所导致的危险。

(2)对心理的影响。

对机械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而造成精神负担过重或准备不足、紧张等而产生的危险。

(3)对人操作的影响。

表现为操作偏差或失误而导致的危险等。

(二)机械危险的基本类型

(1)卷绕和绞缠。

引起这类伤害的是作回转运动的机械部件(如轴类零件),包括联轴节、主轴、丝杠等;回转件上的凸出物和开口,例如轴上的凸出键、调整螺栓或销、圆轮形状零件(链轮、齿轮、皮带轮)的轮辐、手轮上的手柄等,在运动情况下,将人的头发、饰物(如项链)、肥大衣袖或下摆卷缠引起的伤害。

(2)卷入和碾压。

引起这类伤害的主要危险是相互配合的运动副,例如,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以及齿轮与齿条之间,皮带与皮带轮、链与链轮进入啮合部位的夹紧点,两个作相对回转运动的辊子之间的夹口引发的卷入;滚动的旋转件引发的碾压,例如,轮子与轨道、车轮与路面等。

(3)挤压、剪切和冲撞。

引起这类伤害的是作往复直线运动的零部件,诸如相对运动的两部件之间,运动部件与静止部分之间由于安全距离不够产生的夹挤,作直线运动部件的冲撞等。

直线运动有横向运动(例如,大型机床的移动工作台、牛头刨床的滑枕、运转中的带链等部件的运动)和垂直运动(例如,剪切机的压料装置和刀片、压力机的滑块、大型机床的升降台等部件的运动)。

(4)飞出物打击。

由于发生断裂、松动、脱落或弹性位能等机械能释放,使失控的物件飞甩或反弹出去,对人造成伤害。

例如:

轴的破坏引起装配在其上的皮带轮、飞轮、齿轮或其他运动零部件坠落或飞出;螺栓的松动或脱落引起被它紧固的运动零部件脱落或飞出;高速运动的零件破裂碎块甩出;切削废屑的崩甩等。

另外,弹性元件的位能引起的弹射。

例如:

弹簧、皮带等的断裂;

(5)物体坠落打击。

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它们意外坠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造成伤害。

例如,高处掉下的零件、工具或其他物体(哪怕是很小的);悬挂物体的吊挂零件破坏或夹具夹持不牢引起物体坠落;由于质量分布不均衡,重心不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倾翻、滚落;运动部件运行超行程脱轨导致的伤害等。

(6)切割和擦伤。

切削刀具的锋刃,零件表面的毛刺,工件或废屑的锋利飞边,机械设备的尖棱、利角和锐边;粗糙的表面(如砂轮、毛坯)等,无论物体的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些由于形状产生的危险都会构成伤害。

(7)碰撞和刮蹭。

机械结构上的凸出、悬挂部分(例如起重机的支腿、吊杆,机床的手柄等),长、大加工件伸出机床的部分等。

这些物件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可能产生危险。

(8)跌倒、坠落。

由于地面堆物无序或地面凸凹不平导致的磕绊跌伤,接触面摩擦力过小(光滑、油污、冰雪等)造成打滑、跌倒。

人从高处失足坠落,误踏入坑井坠落;电梯悬挂装置破坏,轿厢超速下行,撞击坑底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假如由于跌倒引起二次伤害,那么后果将会更严重。

(三)常用机械的主要危险部位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2)旋转的轴,包括连接器、心轴、卡盘、丝杠和杆等。

(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

含有凸块或空洞的旋转部件是很危险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

(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混合辊等。

(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装置等。

(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

(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

(8)单向滑动部件,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

(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床等。

第二节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

从能量的角度看,电能失去控制将造成电气事故。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人身触电的原因

人身触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遵守安全工作规程,人体直接接触或过于靠近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

  

(2)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规程的要求,带电体的对地距离不够。

  (3)人体触及到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和与之相连接的金属构架。

  (4)靠近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处或其它带电部分的接地短路处,遭到较高电位所引起的伤害。

  (5)对电气常识不懂或一知半解,乱拉电线、电灯,乱动电气用具造成触电。

二、人身触电的危害

(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持续时间、电压、频率、人体电阻、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而且各种因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当电流流经人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