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改革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603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docx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改革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docx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

2007年广东高考改革方案

(征求意见2稿)[2005.11.7.公布.]

一、来源:

南方都市报 

实行了7年的广东高考现行方案将在2007年做出全面调整:

考试科目设置上更明确区分文理科,高考录取分数线也相应划分为文理科两条线。

此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之一。

数学将分文理两卷

昨日,《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2稿)》下发到各市教育系统广泛征求意见,计划在11月下旬根据反馈意见形成方案上报省政府,由省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后正式公布,2007年开始实施。

  该方案是从原来21个方案的基础上拟出三个方案,最后形成这个意见相对集中、整体比较成熟的征求意见2稿。

方案延续了广东省现行高考方案“必考科目+指定选考科目+任选考科目”的科目设置特点,但其中更注意区分文理科的不同考核重点。

主要变化有:

其一,必考科目中的数学从原来的不分文理变为分文理两卷;其二,现行的“大综合”一分为二成“文/理科基础”;与此相应,考试科目组合把现行的“普通类”分“文科类”和“理科类”;录取时,文科类、理科类专业按5科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依据进行录取。

其三,“英语

(2)”不再作为“X”选考科目之一。

统一考试时间缩为三天

改革实施后,统一的考试时间再次缩短,即从原来的3天半缩短为2007年的三天时间。

省教育厅普通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共同基础”(即学科基础知识),而且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即专业特长),充分考虑到了高考所具备的选拔性功能和水平测试功能,文理基础主要考察必修课基础知识,难度降低;而“3”和“X”主要为选拔性功能,所以必修选修知识均考察。

总之,这次考试改革既减轻了中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负担,也不影响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改革方案七特点

  1.普通类分成文理科

现行方案:

科目组合分为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

改革方案:

按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含外语类,下同)专业、理科类专业、体育类专业、艺术类(含音乐和美术,下同)专业科目组合。

其中,文科类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专业选考科目。

理科类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理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理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专业选考科目。

 各高校要根据专业培养需要,确定各专业考试科目组。

理科类专业可在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一门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考试科目组;文科类专业同理。

各专业考试科目组可为一组或多组。

文理兼招的专业需分列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的招生计划数。

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点评(以下简称“点评”):

新高考方案的科目组合按高校招生的科类分为理科类、文科类、体育类和艺术类,符合高校招生实际和招生操作。

高等院校根据招生专业的学科培养目标、办学水平和层次、生源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指定选考科目和专业选考科目,是高校行使办学自主权的体现。

新分类也符合高中新课程对中学生不同发展方向明确区分的特点,有利于中学按新课程方案充分开设选修课,学生根据个性特长和职业发展意向选择学习内容。

2.数学考卷分文理

改革方案:

新方案设置为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3”为必考科目,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其中数学分为数学(文科)和数学(理科)

点评:

现行方案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理科要求考数学,从实施多年情况看,这对所有学生并不公平,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新高考方案中数学按文、理分科,完整反映了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调整要求。

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按照学生不同发展倾向设置学习要求和内容,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数学选修的系列可以不同。

这些不同反映到高考上就要求分别考核报考科类不同的考生。

数学分文、理科考试减轻了中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负担,也不影响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3.大综合”也分文理科

改革方案:

文科生考文科基础,理科生考理科基础。

“文科基础”指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

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70%,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30%。

全部题型均为选择题。

“理科基础”指报考理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30%。

全部题型均为选择题。

点评:

设置综合能力测试和文科基础/理科基础都是为了发挥高考对中学课程开设的指引作用。

但综合能力测试是对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水平进行考核,要求除艺术类考生外的每位考生都必须参加考试,所有考生的考试内容相同,不利于学生不同学科发展倾向的形成,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则规定是报考文科类专业或理科类专业应具备的基础,让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分别报考,考试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有利于学生学科发展倾向的形成,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另外,将“文科基础”作为艺术类考生的指定选考科目,提高了对艺术类考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将“文科基础”作为体育类考生的指定选考科目,适当降低了体育类考生的学业负担 

4.按群体转换标准分

现行方案:

总分计分方法没有根据不同选考科目的不同考生群体分别转换标准分。

改革方案: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按5科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为依据进行录取,各科成绩及总分用标准分呈现。

即每位考生的录取总分由3+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1门X科组成,分别按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

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X科的考试成绩按各科目的考生群体转换标准分。

点评:

现行方案总分计分方法没有根据不同选考科目的不同考生群体分别转换标准分,导致中学生为获得高总分过于集中选考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不同选考科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日趋严重。

5.将设文理两条录取线

现行方案:

普通类没有按科类划定录取分数线

改革方案: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按5科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依据进行录取。

每位考生的录取总分由“3+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1门X科”组成,分别按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

省招生委员会依据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分别以5科总分(标准分)按一定比例划定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4科总分(标准分)和术科分数,按一定比例划定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点评:

在现行的高校招生录取中,由于部分本科高校在录取时绝对追求高分生源,没有根据专业培养的特点和需要确定选考科目,在没有按科类划定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造成不少理科类专业、工科类专业招收了选考思想政治或历史的学生,给学生后续学习带来很大困难,也影响了高校的教学。

另外,目前社会各方面仍然将高考成绩作为评价中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以高考成绩对中学进行排名,用高考成绩评判学校优劣。

不少中学为争取高考的高上线率,不是引导学生选择有兴趣、特长的科目,而是指导学生选择易上线的考试科目,使选考科目出现“扎堆”情况,导致录取时文科上线而落选的现象较为突出,有违择优录取的原则。

实行文理分列招生计划,分类划线录取,有利于引导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确定考试科目;有利于中学生按照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意向选择考试科目,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有利于改变同一招生专业不同选考科目同一录取标准造成的不合理现象。

加强了录取工作操作性,也便于考生和社会各界理解录取规定,更好地保证录取工作公平、公正。

6.英语

(2)不再列入选考

 改革方案:

“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

点评:

“英语

(2)”不再列入选考,主要是基于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及学科公平性问题。

如把英语

(2)继续作为专业选考科目,就与必考科目“外语”有一定程度重复,相当于使选考该科的考生只需准备“语文、数学、英语、文/理科基础”4科,失去了高考的学科公平选拔意义。

7.综合素质评价也成录取依据

现行方案:

高考分数为决定是否录取的唯一标准。

改革方案:

在高考录取中引入综合素质评价。

由省教育厅公布统一的评价要求,由学校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写实性文字表述方式分项目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内容包括中学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或获奖情况等,取代现行考生电子档案的毕业考试成绩、毕业鉴定,录取时供高等学校参考,作为高校录取依据之一。

点评:

明确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依据之一,反映了评价多元化的趋势,有利于引导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高考方案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写实性文字表述形式,记录考生中学期间情况,取代现行考生电子档案的毕业考试成绩、毕业鉴定,由高校在录取阅档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凭高考分数录取新生的做法。

■两问两答

■近年来,各种关于高考改革的讨论持续不断。

一些专家或人大代表提出高考一年考两次、由高校自主招考等各种建议。

昨日,省教育厅普通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有关负责人就这些建议进行了解释—— 

1、高考为何不能一年两次?

答:

如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50万人,到2007年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不少于50万人。

结合目前的国情,国内的高考试室主要借用各个中学的课室,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考试,如果一年考两次或多次,这么庞大的群体很难组织统一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

2、为何不能由高校自主招考?

答:

一方面,高考有着自身局限性。

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纸笔测验,表现性测验评价还不可能大量引进高考。

纸笔测验评价多局限于认知、理解、文字表达等领域的教学目标,较难直接反映情感、态度、动作技能、心理素质、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表现性测验评价侧重于把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强调实做与表现。

另一方面,操作复杂,易于走样。

目前的录取方式以具体、统一、量化的标准为主。

在前期研究中,课题组也曾提出过实行“3+X+等级考试”、由高校根据各科成绩自行确定录取标准的方案,但由于操作复杂,在操作中容易走样,实施效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上缺乏可操作性。

以北大为例,假如由它自行招考,是由北大在各地设考点,还是全国考生都到北大考?

如果全国高校都这么做,那学生得参加几次高考?

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显然不可能实施。

 

 

二、来源:

金羊网

2007年高考拟采取“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式

  新快报讯(记者陈晶晶实习生邝展婷通讯员廖翊华)为了配合广东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需要,2007年广东高考将进行改革。

省教育厅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2稿)》(以下简称《方案》):

2007年高考考试科目设置拟采取“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方式进行。

《方案》指出,“3”为必考科目,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其中数学分为数学(文科)和数学(理科)。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均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而“文科基础”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70%,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30%;“理科基础”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30%。

“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全用选择题据省教育厅普通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有关负责人介绍,把现行的“3+综合能力测试+X”改成“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考试侧重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学科发展倾向的形成;且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全部采用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方案将提交省政府及教育部据了解,今年6月期间,广东省教育厅曾下发《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到省内各中学征求意见,该稿共提出了“3+小综合+X”、“3+基本能力测试+1”、“3+小综合”三个高考改革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意见反馈和论证,再拟出“征求意见2稿”。

该《方案》收集各方意见后,将提交给省政府以及教育部,经过审批后再向社会正式公布。

三、来源:

南方日报  

昨日(7日),省教育厅在教育系统内下发了《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2稿)》。

笔者发现,以“必考科目”(“3基本科”)、“指定选考科目”(“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及“专业选考科目”(“X科”)为搭配的新方案,在结构上仍然延续了现行高考的政策稳定性,并没有“大刀阔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折中,顺应了高校招考制度改革与完善的要求。

  根据这份历时两年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新方案,2007年的高考与现行高考方案相比将会有些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又该怎样理解?

为此,本报特地采访了制定该方案的省教育厅普通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有关负责人,请其作出权威解读。

  变化一:

数学分拆“文、理”

  《新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

语文、数学、外语仍然作为必考科目,是各学科的共同基础学科。

但其中,传统的数学科将被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即文科类专业的必考科目组合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理科类专业的必考科目组合为语文、数学(理科)、外语。

  解读:

目前高考统考数学,对非理科生的数学掌握能力要求偏高。

而新方案中数学按文、理分科,则体现了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调整要求。

  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按照学生不同发展倾向设置学习要求和内容,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数学选修的系列可以不同。

这些不同反映到高考上,就要求分别考核报考科类不同的考生。

数学分文、理科考试减轻了中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负担,同时不影响高校选拔人才。

  变化二:

“大综合”分为“文/理科基础”

  《意见》:

现行的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的“综合科”考试,将一分为二成“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

其中,文科类、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的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理科类专业的指定选考科目为“理科基础”。

  同时,文/理科基础的考试内容均包括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其中,“文科基础”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分值的70%,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30%.“理科基础”的物理、化学、生物内容占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内容占30%.解读:

把现行“综合科”分成“文/理科基础”,并不是简单地拆分,也不等同于过往“大文、大理”的断然分隔。

  现行的综合能力测试是对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水平进行考核,要求除艺术类的每位考生都要参加,所有考生的考试内容相同,不利于学生不同学科发展倾向的形成,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而文/理科基础将要求报考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考生应具备的基础,让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分别报考,既可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防止过早偏科,也因考试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而有利于学生学科发展的倾向形成,与新课程方案所强调的“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相呼应。

  变化三:

文/理科基础全部采用选择题

  《意见》:

文/理科基础考试所涉及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科,其考核内容均为这6个学科的必修课内容。

同时,所有题目全部采用选择题。

解读:

所谓“基础”,考查的就是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因此只考必修课内容,并运用“选择题”的形式只考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点。

这样一来,在科目数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来减低对学生的要求,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变化四:

“X”科取消“英语

(2)”

  《意见》:

“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比现行高考少了一门“英语

(2)”。

  所有专业选考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定的选修内容。

  解读:

删除“英语

(2)”主要是基于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及学科公平性问题。

如把英语

(2)继续作为专业选考科目,就与必考科目“外语”有一定程度的重复,相当于使选考该科的考生只需准备“语文、数学、英语、文/理科基础”4科,比选考其它专业科目的考生少准备了1科,失去了高考的学科公平选拔的意义。

  变化五:

“普通类”分“文科类”和“理科类”

  《意见》:

考试科目组合类别把现行的“普通类”分成“文科类(含外语类,下同)”和“理科类”。

即参加2007年高考的考生将分为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

各类专业科目组合为———文科类专业:

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理科类专业:

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理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理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

  体育类专业:

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体育术科;

  艺术类专业:

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艺术术科;

  外语类专业及对外语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需加考口语。

  各高校要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在高考报名前按上述专业分类公布每个专业招生考试的指定选考科目(X科),组成考试科目组(详情见附表)。

文理兼招的专业需分列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的招生计划数。

  解读:

考试科目组合按照高校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4种科目组合,是考虑到高校各专业录取时文理分列招生计划,有利于引导高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科学、合理确定考试科目。

  同时,可分别按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体现同一考生群体的共同性,更有助于公平选拔。

  变化六:

录取划线分文理

  《意见》: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按5科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依据进行录取。

每位考生的录取总分由“3+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1门X科”组成,分别按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

  省招委会将会以5科总分(标准分)按一定比例划定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4科类总分(标准分)和术科分数,按一定比例划定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解读:

在现行的高校招录中,由于部分本科高校在录取时绝对追求高分生源。

在没有按科类划定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造成不少理工科类专业招收了选考思想政治或历史的学生,给学生后续学习及高校教学都带来了困难。

  同时,也容易误导学生选择易上线的考试科目,使选考科目出现“扎堆”。

  实行文理分列招生计划,分类划线,有利于中学生按照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意向选择考试科目,树立正确价值观;有利于改变同一招生专业不同选考科同一录取标准造成的不合理现象,更好地保证录取工作公平、公正。

变化七:

统考时间再缩短半天

  《意见》:

高考统一考试时间为6月7、8、9日,比现行的考试时间再缩短了半天。

除语文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以外,其余各科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

  所有科目卷面分值为150分。

  同时,外语口语考试将在4月进行,外语口语成绩不计入总分。

  解读:

由于“英语

(2)”不再作为“X”选考科目之一,因此,统一的考试时间再次缩短,即从原来的3天半缩短为3天时间。

  变化八: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

  《意见》: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写实性文字表述方式分项目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内容包括中学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或获奖情况等,取代现行电子档案的毕业考试成绩、毕业鉴定,录取时供高校参考,作为高校录取依据之一。

  解读:

综合素质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四、来源:

南方日报

  2007年广东高考将大变脸,将对实施8年的“3+X”进行调整完善,八大改变直接牵涉现在高二以下学生的切身利益。

明年高考仍旧按现行模式实行“3+综合+X”,现在的高三学生不必担心。

  昨日(7日),省教育厅正式向社会公布了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2稿)。

这次改革事关重大,关系千家万户,为慎重起见,省教育厅将在方案(征求意见2稿)公布后用两周时间,在教育系统内部再次收集整理反馈意见,对高考改革方案进行最后的修改,然后上报省政府,由省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后正式公布,2007年正式实施。

  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

  省教育厅普通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有关负责人昨日面对媒体陈述了两大理由。

一是从2004年起,广东已率先进行了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验,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制定与新课改相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反映新课改的要求。

同时,我省现行的“3+X”高考方案实施7年来整体情况是好的,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考改革的深入,“3+X”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进行调整。

  此次改革方案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选择性、导向性、操作性,特别是注意政策的延续性,积极稳步推进改革,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八大改变引人关注

  改变之一:

2007年广东高考将为“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

“3”仍为语文、数学和外语,但与现行操作不同的是,数学不再是统一一种要求,而是按学科分为数学(文科)和数学(理科),这对于文科考生来说将降低考试难度,是一大利好消息。

改变之二:

一分而二为“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文科基础”指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其中物、化、生占30%,其它占70%.“理科基础”则为报考理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也为指定选考科目。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其中物、化、生占70%,其它占30%.改变之三: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全部只考新课改的必修课的内容,考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础的内容,且考试形式将有很大改变,全部为选择题,科目没减少,但内容控制,难度降低,力求达到为考生减负的目的,这是此次高考改革亮点所在。

  改变之四:

“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以前的英语

(2)不再陈列“X”中。

  改变之五:

科目组合由原来的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改为文科类(含外语类,下同)、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

  改变之六:

录取分数线原来的普通类一分为二为两条分数线,一条是文科类,一条是理科类。

  改变之七:

统一考试时间由原来的三天半缩短为三天。

  改变之八:

增加一项内容,那就是综合素质评价。

此项内容不是考试,而是由省教育厅公布统一的评价要求,由学校实施。

内容以写实性文字表述方式分项目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内容包括中学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或获奖情况等等,取代现行考生电子档案的毕业考试成绩、毕业鉴定,录取时供高等学校参考,作为高校录取依据之一。

新方案明确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依据之一,反映了评价多元化的趋势,有利于引导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高校在录取阅档时可有针对地进行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凭高考分数录取新生的做法。

  但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中的应用要建立在高诚信的基础上,需要中学、社会的积极配合。

由于区域之间、中学之间客观存在的水平差异,不同地区、不同中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标准把握不尽相同,将增加高校录取客观评定的难度。

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使用应是渐进的过程。

  高考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