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537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x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docx

《新时代面对面》十至十一部分

《新时代面对面》⑩

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何改善民生和创新

社会治理

2017年国庆刚过,一部名为《十八洞村》的电影上映,

影片将湘西一个苗族小山寨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带入了人

们的视野。

近年来,十八洞村人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以不

服输、不畏难的精神苦干实干,成功甩掉了贫困帽子,成为

全国精准脱贫典型。

可以说,正是一个个像十八洞村这样的

脱贫故事,汇成了一曲人类历史上战胜贫困的壮丽凯歌。

决胜脱贫攻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建设的一个

缩影。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

标。

党的十九大对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

了新的要求,全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

位,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推进社会建设,让改革发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

迈进。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万多字的报告提到“人民”

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充分彰显了中国

共产党心系人民的不改初心和真挚情怀,集中体现了我们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和人民始终

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鱼和水”“舟和水”“学生和

老师”“公仆和主人”⋯⋯这些都是党和人民血肉相连、不

可分离的生动写照。

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老百姓的安

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

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改革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

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为了人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

权性质的试金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

旨。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

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全部

奋斗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才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

进入

新时代,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

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始终把人民

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为人民谋幸福。

依靠人民。

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只有人民群

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党来自

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

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

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总

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必须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凝聚起同心共筑

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

强大动力。

成果共享。

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

享。

坚持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这对坚持共享发展提

出了全新的要求。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要坚持

发展,做大“蛋糕”,也要让发展更有温度,努力分好“蛋

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微言

◆进入新时代,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

在新征程中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掉队”,共享发展成果“一

个都不能少”。

得着的获得感,改革发展就没有意义。

◆养老问题,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政府的责任。

二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小厕所,大民生。

2015年以来,一场“厕所革命”在全

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从景区到全域,从城市到农村,从

数量到质量⋯⋯截至2017年10月,全国仅旅游厕所就新建

改建6.8万座,广大群众和游客普遍叫好。

“厕所革命”的

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也成为近年来保障和

改善民生的突出亮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抓住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

老、食品安全等与人民利益最密切的民生问题,采取有力措

施加以解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必须按照党的十九

大提出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要求,坚持人人尽责、

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既

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抓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加

以解决,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

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建设教育强国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育,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

我们

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

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

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

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健

全学生资助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培养高素

质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老百姓的饭碗,是天大的事,

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党和政府坚持的就是就业优先战略和积

极就业政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

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收入乃民生之源。

党和政府坚持的就是按劳分配原则,

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在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

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条件下,通

过“扩中、提低、调高、打非”,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

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社保乃民生之依。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

最多的社会保障网,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依

然比较突出。

在新的战略部署中,坚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

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

全覆盖,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

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

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奔小康,盼健康。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

的重要标志,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

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

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国民健

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问答

答: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

是中央着眼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

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

一流行列或前列。

2017年9月,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关

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的通知》确定,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一流学

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

自定学科44个)。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6000多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4%以下⋯⋯5年

来,中国创造的脱贫奇迹为世人惊叹,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

展的光辉史册。

有外媒评论:

“中国是世界脱贫的模范,为

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宝贵经验。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

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一诺千金。

现在,已经到

了系统推进、重点突破、集中攻坚的关键阶段,全社会必须

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持续不断发力、激活内生

动力、调动各方力量,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大

扶贫格局,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夺取这场脱贫攻坚战

的最终胜利,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

对贫困现象,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具有重大意

义的伟业。

深度贫困,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是经过几轮扶贫剩

下的“硬骨头”。

在最后的攻坚战中,必须把攻克深度贫困

作为重中之重,制定特殊政策,拿出超常举措,以解决突出

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齐短板为突

破口,坚决攻下深度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

硬仗。

合理确定目标。

“两不愁三保障”是党中央设定的2020

年脱贫攻坚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

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度贫困地区也要实现这个目标,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使这些

地区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这

个问题,即使到了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也不可能达到发

达地区的发展水平,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

吊高各方面胃口。

集中整合资源。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

”解决深度贫

困问题,要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整合

各方资源打歼灭战。

就全国而言,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深度贫

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

时,在资金、项目、人员等方面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大东部

地区和中央单位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支持力度,积极引导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形成“众人拾柴

火焰高”的强大力量。

强化责任落实。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

糠见米,必须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

位。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统筹做好进度安

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实

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强督查问责,确保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四共建共治共享

近年来,“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

台劝导队”等北京社区志愿者,在提供重要线索、打击违法

犯罪活动上屡建奇功,成为平安北京的“千里眼”和“顺风

耳”,构筑起维护首都社会治安的“人防网”。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目的就是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

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

安居乐业。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

局的要求,强调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加强预防和化解

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

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建设公共安全体系。

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

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

产形势总体稳定,安全事故总量连续5年下降。

但是重特大

事故仍然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不良

社会影响。

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必须树立

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整合力量、多措并举,形成齐抓共管

的格局,实现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