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224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docx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docx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

古代汉语(上)笔记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㈠定义: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确切的说,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言,习惯上,把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也叫做古代汉语。

上限:

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开始下限:

五四运动

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分为文言和白话,白话分为古白话和现代白话

㈡研究对象:

古代汉语主要研究文言文而不是古白话

㈢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⒈性质:

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它和现代汉语一样,同属语言课,具有较强的工具课性质。

⒉内容:

文字、词汇、语法、语音等几个主要方面,还有修辞、古书的注解、诗词格律等内容,还有文言文标点、翻译。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㈠可以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

㈡有助于提高分析、研究、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㈠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也要多读文言作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

㈡文选、常识、常用词相结合,重点是词汇

第一章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什么是工具书

㈠定义:

工具书是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知识或文献资料,用特定的体例系统地加以编排,专门供人们在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的书籍。

㈡特点:

备查性、概括性、易检性

㈢工具书的作用:

⒈解决疑难⒉可以提供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

二、工具书的分类

㈠字书

⒈定义:

字书现在称为字典,它是解释单字的形体、读音、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周《史籀篇》是最古老的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字书,自从清代《康熙字典》问世,才开始使用“字典”命名。

⒉常用字书:

《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新华字典》

⑴《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公元100年写成初稿,公元121年定稿完成,它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解释字义、分析字形、辨识声读的字典。

该书正文14卷,叙1卷,共15卷,全书共收字9353字,重文(异体字)1163个,它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

它首创部首解字法,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说文》的释字体例,每字之下,先解字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字形,最后辨识声读,后代很多学者都研究这部书,作注者很多,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版本参阅:

中华书局1963影印版、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岳麓出版社1997年。

⑵《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写的,成书于1716年,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影响较大的一部字典,共收单字47035个,全书共分为214个部首。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涉及的韵书:

宋陈彭年《广韵》、宋丁度《集韵》、元熊忠《韵会》、明乐韶凤《正韵》。

优点:

搜罗的古书资料原始而丰富,注意用不同韵书的反切,释义也很详细,对我们查阅字的古音古义、阅读古书,无疑是有帮助的,其次,因为收字较多,一些在一般字典中查不到的字,在其中都以查到。

缺点:

错误比较多,清王引之《字典考证》指出错误二千五百多余,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版本:

中华书局1958年影印版,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横排本。

⑶《古汉语常用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等几个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后,又进行修订,1993年第二版,1998年第三版,共收古汉语常用字4100多。

⑷《汉语大字典》,是80年代成书出版,四川湖北两省组织,1985-1990,全书共8卷,这书共收字56000个左右,分200个部首。

(《字海》收录字数最多)

㈡辞书

⒈定义:

辞书在今天称为辞(词)典,它是解释词语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两汉时期的《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辞书。

⒉常用辞书

一般性工具书:

⑴《辞源》(1915年)、《辞海》(1936年)都是综合性工具书,采用214部首,1958年,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开始对旧《辞源》和旧《辞海》进行修订。

《辞海》仍旧是综合性辞书,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

《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⑵《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第一部普通话词典,由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写,主任李叔相、丁声树。

1978年第一版,1983年修订,1996年再修订,2002,2005年再修订。

⑶《汉语大词典》是我国迄今为止大型多卷文本工具书,也是最权威的大型语言工具书,1986年第一卷,1994年出齐,全书正文12卷,加附录1卷,共13卷,该书共收单字2.2万余个,词语37.5万余条,共约5000万字。

罗竹风主编,编纂方针“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广泛收录古今文献中的许多词语,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成果,从整体上反映了汉语词汇发展的面貌与词义演变的轨迹,凡是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词汇基本收录在内。

(最权威的)正文按200个部首编排。

⑷《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古汉语词汇学和训诂学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作者不可考。

尔为近,雅为正,即雅正之言,共19篇,有《释诂》、《释言》、《释训》、《释山》、《释草》,体例按意义编排。

专门性工具书:

查检虚词的:

⑸《助字辨略》:

清刘淇著,出版于1711年,收字476个,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⑹《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出版于1819年,收字160个。

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

⑺《词诠》:

近人杨树达,出版于1928年,收古汉语虚词五百多个,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

⑻《古书虚字集释》:

裴学海著,1932年出版。

查检诗词曲词语的:

⑼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出版于1953年。

查检人名地名的:

⑽《中国人名大辞典》

⑾《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三、工具书的编排方法

㈠按音序编排(音序法),即按字音顺序编排的检字法。

⒈韵部法:

在旧工具书中比较通行,先按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每声再根据韵来分韵部,韵部常用的是平水韵(106韵)。

⒉三十六字母法:

字母指古代字母,唐末守温和尚创制,根据汉字所属唇舌齿牙喉发声部位的不同来编排。

⒊国语注字字母法:

是汉语拼音方案制定前通行的一套方案,1913年由读者统一会制定,1920年改订,共四十个,《辞诠》用这种,现在已被汉语拼音方案替代,废弃不用。

⒋汉语拼音字母法: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推行,《新华字典》率先用其编排,现在最通行的检字法之一,它按汉语拼音26个字母顺序排列,《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词典》也使用这种。

㈡按意义编排(义类法),是极为古老的一种编排方法,是将资料按学科系统或事物性质排列,如《尔雅》、《中国丛书综录》。

㈢按部首和笔画编排(部首法),是根据字的形体按偏旁分类,分成若干部首,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说文解字》首创部首解字法,这种方法历史悠久,应用较广,也是字典或词典常用的编排方法,《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使用这种。

㈣按号码编排(号码法),四角号码

四、工具书的注音

㈠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的方法,如《康熙字典》。

㈡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字注音,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起来形成被注字(被切字)的读音,如“毛,莫袍切”。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些用来反切的字,到今天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使反切出来的音和普通话读音不和。

㈢“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法

㈣叶音法,故意改变字的读音以求押韵和谐的做法,到宋代朱熹发展到极致,是一种应当受到批判的注音方法。

五、工具书使用的注意事项

㈠先看序和出版年月,可对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采集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㈡细读凡例,从编者说是编排方法,从读者说是使用方法。

㈢注意书后有无补遗勘误附录之类的东西。

㈣随时留意报刊上对该书评价的文章。

第二章文字

书面单位记录语言单位表示的音叫表音文字,表示的意义叫表意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第一节汉字的构造

一、六书理论

六书是我国古代分析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和用字条令。

六书始见于战国时期的《周礼》,可见“六书”乃“六艺”之一,被列于周代贵族子弟必修的教育课目,但是《周礼》并没有对六书的内容做出详细解释,直到汉代学者才提出了六书的分目,把它具体解释为六种造字方法。

从名实相符的角度看,许慎的名称较为合理,从文字发展的过程看,班固的次序比较恰当,既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专注、假借。

六书理论是关于汉字结构类型和运用规律的总结,影响巨大,对汉字的研究和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先有汉字,才有六书理论。

但是,汉字的造字法只有前四种,后两种是用字法。

二、汉字的构造

㈠象形

⒈定义:

象形,象实物之形,形象地描绘字所表达的客观事物的形状或特征。

象形字表达的一般都是具体的有形可画的事物。

⒉分类:

⑴独体象形字:

指描画事物轮廓或特征而形成的象形字,形体不可再分。

⑵合体象形字:

指除取像事物的轮廓特征而成字体外,还需要有其他相关事物的衬托。

象形字数量不多,《说文解字》中只占2%左右,但是象形是造字的基础,是组成成千上万个汉字的基本部件,其地位极其重要。

㈡指事

⒈定义:

就是用指示性的符号表示比较抽象的概念。

⒉分类:

⑴纯粹指事字(独体指事字):

即用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的抽象线条来表示字义。

⑵加体指事字(合体指事字):

即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示性符号而构成的指事字。

《说文解字》中有指事字120个左右。

㈢会意

⒈定义:

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

⒉分类

⑴同体会意字:

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

⑵异体会意字:

数量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的字组合而成。

会意字要比象形字和指事字多得多

例:

寒:

会意字,人在宀下,以草荐覆之,下有冰,本义是寒冷。

㈣形声说文中占80%以上

⒈定义:

由形符、声符两部分组合而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形符又叫意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声符又叫音符,表示字的读音,两部分缺一不可。

形声字具有能产性,后起的汉字基本都是形声字。

⒉分类

⑴左形右声江棋诂超

⑵左声右形攻期胡邵

⑶上形下声空箕罟苕

⑷上声下形汞基辜照

⑸内形外声辩哀问闽

⑹内声外形阁国固里

前四种较多,后两种较少,第一种最为常见,除了以上六种,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

⑺形占一角:

形符占一个角落或比较小的位置

例:

颖,从禾顷声;颍,从水顷声;赖,从贝剌声;荆,从草刑声

⑻声占一角:

声符占一个角落或比较小的位置

例:

徒,从辵土声

⒊省形、省声、亦声

⑴省声:

省略声符的部分笔画,如:

珊,从玉删省声;炊,从火吹省声;茸,从草聪省声;恬,从忄甜省声。

⑵省形:

省略形符的部分笔画,如:

亭,从高省丁声;星,从晶省生声;弑,从殺省式声

⑶亦声:

会意兼形声字,如:

娶,形声字:

从女取声,会意字:

从取从女;婚,形声字:

从女昏声,会意字:

从女从昏;婢,形声字:

从女卑声,会意字:

从女从卑。

形声字的产生标志汉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构字方式灵活,能产性较强,《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康熙字典》中占90%以上,现代新造汉字基本上都是形声字,形声字最终成为汉字发展的主导方向。

㈤转注:

对于转注,文字学家对它的解释最纷繁,很难作出定论。

江声认为,同一部首的字都是转注;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朱骏声认为转注就是词义引申。

㈥假借

⑴定义:

语言中有些词没有专门为它造字,而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寄托那个词的意义,因为这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是借来的,所以成为假借。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分析与探求本义

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而寓义于形又是表意文字的本质特征,汉字的最初构形与它要记录的词义有着必然的联系,人们习惯上把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称为字的本义,通过对汉字的形体分析来探求字的本义的方法叫因形求义,简称形训。

一、因形求义的意义

㈠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古文中某个字的含义,从而得以深入具体形象地理解文字意义。

㈡有助于了解把握有关字群的相关含义。

例:

幸,本义是手铐,執:

《说文》:

“捕罪人也。

”報:

《说文》:

“当罪人也。

执朱惮公,以其伐我故也。

(《左传》)

例:

页,《说文》:

“页,头也。

从首从儿。

”凡以页为形符的形声字,多与头有关。

頭,颠:

本义,头顶。

《墨子》:

“华发隳颠。

”题:

从页是声,额头。

二、因形求义的步骤和方法

汉字经过多次形体演变,特别是经过隶变和简化之后,多数字形已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因形求义的“形”必须是古文字的字形,而不是今文字的字形,越是古老的字形,越能体现造字的意图。

㈠还原字的古形

汉字经过多次的形体演变,特别是经过隶变和简化之后,多数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因形求义的形必须是古文字的形,而不是今文字的字形,越是古老的字形就越能体现造字的意图。

㈡辨明字的构形和方法

字的构形和方法,即造字方法,主要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不同的构形方法,具有不同的表意方法和特点。

例:

短,《说文》:

“矢部,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

㈢掌握部首,推求本义

⒈什么是部首?

部首就是按照字形结构,将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分部排列,而作为偏旁的字放在一部的开头,统率该部的字,称之为部首。

⒉意符和部首的关系

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符是对声符而言的,而部首是对所统率的字而言的。

⑵原则上,意符都可以作为部首

⑶部首不一定都是形声字的意符,原因:

部首所统率的字不一定都是形声字,有些部首本身就不能作为形声字的意符。

⒊分清两类部首

⑴文字学上的部首,《说文解字》

⑵检字法上的部首,《康熙字典》、《辞海》

舅:

从男臼声,《说文》归入“男”部,《康熙字典》归入“臼”部。

㈣参考和利用《说文解字》的正确解释

㈤查找例证

第三节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古今字

㈠所谓古今字,就是在多义词的某个意义上,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字形,先出现的叫古字,后出现的叫今字。

古今字是历史形成的字形歧异现象之一,上古时期,汉字数量有限,为了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很多汉字往往身兼数职,这种一字身兼数职的做法,尽管暂时缓解了当时字不够用的矛盾,但人们在具体使用时,难免会造成混乱,影响语言表达上的清晰度,后人为了避免表达上的歧义,便另造一个字或几个字,来分别记录原来一个字所记写的若干个词,今字的产生是为了区别字义。

明确:

古今字从时间上来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字产生后,古字并没有被淘汰,还用来表示今字以外的其他意义。

㈡古今字的分类

⒈增累字:

即表示原字本义的新造字

⒉区别字:

表示原字引申字或假借义的新造字

例:

解,本义为解牛,引申为松懈。

知引申为智

二、异体字

㈠指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的字。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异体字产生,由于使用汉字的人口多、地域广、时间长,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空间造的字,因构思不同、取材有别、方法各异,所以同一意义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字形,这并不是偶然的,《说文解字》中共有1163个重文。

㈡异体字的构成方式

⒈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别:

憑和凭,嶽和岳,淚和泪,巖和岩

⒉意符的不同:

詠咏,睹覩,歎嘆,驅敺,雁鴈,鷄雞

⒊声符的不同:

綫線,煙烟,時峕

⒋意符声符都不同:

賸,从贝朕声;剩,从刀乘声

⒌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

鵝鵞

㈢关于异体字要注意

⒈异体字大都是一对一,但也有一对几的

⒉有的原来是异体字,后来又不是了

⒊以下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⑴有些字,虽然意义相近,后代读音也相同,但不能把它们当作异体字。

⑵有些字,虽然自古同音,但意义广狭不同,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因而也不能看作异体字。

如:

游和遊,遊是关于行走的,游是关于水的,但在实际应用上,凡关于行走的遊,都可写作游。

⑶有些字只偶尔通用,更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三、简繁字

㈠定义:

即繁体字和简体字,繁体字是和简体字相对来说的,同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笔画多的是繁体字,笔画少的是简体字。

简体字绝大多数是由繁体字简化而来的,所以一般又称它为简化字。

古代虽有为数不少的简化字,并在民间广泛流行,但它却长期被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字,在正式的文书典籍中不能使用,到了解放以后,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才取得了合法地位。

㈡汉字简化的主要方法

⒈将繁难的偏旁改为简单的,燈和灯

⒉删去原字当中的一部分,條和条

⒊草书楷化,書和书

⒋同音代替,後和后

⒌采用古字和笔画比较简单的异体字、通用字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趋势,是汉字改革的重要步骤。

我们平时写文章提倡写简化字,不鼓励写繁体字。

㈢繁简字的对应关系

⒈一对一的关系,多数简体字都是原有繁体字的简化,是一对一的关系。

⒉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四的关系,多是同音代替引起的。

举例:

余——余(我),馀(剩余)

斗——斗(酒器,容量单位),鬬(斗争)

发——發(发出),髪(头发)

谷——谷(山谷),榖(五谷)

升——升(容量单位,量器),昇(升起),陞(提升)

干——干(干戈),乾(干湿),幹(才干),榦(树干)

第四节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形态,不同的形体在笔画姿态、外形的轮廓、字形的构成和异体的多寡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几千年来汉字的形态经过了多次的演变。

一、甲骨文

㈠定义:

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因其内容多为当时占卜凶吉的记录,而且出土于殷都遗址,所以又叫契文、卜辞、殷契、殷墟文字,甲骨文全部单字约有4500个左右,其中已经认识的约1000个,甲骨残片有15万片之多。

㈡甲骨文的特点

⒈象形特点明显,图画性较强

⒉一字数形,异体字繁多

⒊字形多为细瘦线条,拐弯多用方笔,外形参差不齐,高低大小不一

㈢甲骨文的研究现状

19世纪末,王懿荣收购龙骨。

1903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写了一本书《铁云藏龟》是我国第一部辑录甲骨文的书,拓印甲骨1058片。

1904年,孙诒让《契文举例》开始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它是研究甲骨文的第一部专书,近几十年来,中外有关甲骨文的论述达2000多种以上,甲骨学已经成为国际上一门很活跃的学问。

二、金文

㈠定义:

指殷周到汉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中钟和鼎最为常见,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文,从商到汉,都有金文,这里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毛公鼎铭文字书最多,共有497个,西周铭文多记载征伐、祭祀、赏赐等内容,文辞多古奥难懂,但风格庄重,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

㈡金文的特点

⒈与甲骨文相比,形体结构变化不大,但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⒉异体字较多

⒊形声字的比例增大

⒋象形性不断减弱,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三、篆书

㈠大篆

⒈定义:

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等,狭义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秦并六国之前国内使用的)

⒉大篆的典型代表,一个是籀文,一个是石鼓文

⑴籀文也叫籀书,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这是一部教授学童的字书,通行于战国时代的秦国,全书共15篇,至汉代只剩9篇,到晋代,就全部看不到了。

⑵石鼓文:

与籀文时代相近,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是刻在鼓形石碑上的文字,石鼓顶圆底平,四面环刻四言诗。

隋朝末年发现的,共十块,只能看到300多个字。

⒊特点:

和金文相比,大篆笔画均匀,字形整齐

㈡小篆

⒈定义:

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字体,李斯等人以当时秦国通行的文字为主,参照六国古文加以整理而成,秦始皇又加以推行,秦始皇利用政权力量推行小篆,是对长期以来自然发展的汉字进行有计划有领导地整理、加工、简化,结束了长期以来古文字杂乱纷纭,异体繁复的混乱现象,因此,小篆字体的推行,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规范化运动,小篆是古文字形体的最后形式,是古文字的终结。

⒉特点:

进一步趋向匀称整齐,笔画圆转引长,线条粗细一致,偏旁部首基本上归于统一,废除了大量异体字,文字基本上趋于字形。

四、隶书

也叫隶字、左书、佐书,它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又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又称古隶,汉隶又称今隶。

㈠秦隶

⒈定义:

又称古隶,是秦代使用的隶属,秦代隶篆并用,小篆是官方通用的字体,用于比较隆重的场合,秦隶是下级官员用于书写的辅助性字体。

⒉秦隶的特点:

秦隶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但秦隶仍有隶属的某些痕迹。

㈡汉隶

⒈定义:

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汉代官方通用的字体。

⒉特点:

秦隶的笔形是平直方折的,汉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秦隶残存有某些篆书的痕迹,汉隶很少有篆书的痕迹。

㈢隶变

⒈简言之,文字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叫隶变,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小篆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彻底改变了古文字的象形面貌,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它把宛转曲折的线条变成点、横、竖、撇等笔画,整个字形由小篆的圆匀变为方正平直。

汉字从此变成由点画组成的纯粹的符号,奠定了现行楷书的基础,对汉字的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变革在汉字发展史上成为隶变。

五、楷书

㈠也叫真书、正书,楷为规矩、整齐,可为楷模之意,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至今,是通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字体。

㈡特点:

楷书和汉隶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区别是笔形不同,汉隶的笔画有波磔,而楷书没有,汉隶近于扁宽的四方形,楷书则多为正方形,楷书有不少字比汉隶简化,更便于书写。

六、草书和行书

草书和行书一直是辅助性字体,是汉字演变的支流。

㈠草书

⒈定义:

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比较潦草的字体

⒉分类:

⑴章草:

是指东汉章帝时盛行的汉隶的草书,它保存了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代表人物杜度,汉章帝曾允许他以草书上书,三国时期皇象《急就篇》,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章草。

⑵今草:

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而来,它形体连绵,字字相顾盼呼应贯通一切,世称“一笔书”,今草没有章草的波势,笔形是楷书化的草写,字形很难辨认,代表人物是东汉的张芝。

⑶狂草:

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比今草更草率的文字,它任意增减笔画,随意书写,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纯艺术品。

代表人物是唐代的张旭。

㈡行书

产生于东汉末,是一种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变体,它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自独立,好写好认,切合实用,自魏晋以来,通行日广。

汉字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的。

第三章词汇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处分适只意,那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处分:

古义:

安排,今义:

处罚。

行李之往来。

(《左传》)行李:

古义:

外交使者,今义:

出门时携带的东西。

射其右,毙于车中。

(《左传》)毙:

古义:

扑倒,今义:

死亡。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史记》)烈士:

古义:

慷慨有抱负的人,今义: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左传》)牺牲:

古义:

祭祀时的牲畜,今义:

为争议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可怜:

古今皆有怜悯意义。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可爱

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白居易《曲江春早》)可喜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可惜

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可羡

第二节古今词义的演变

一、词义范围的差异

㈠词义扩大:

指所指称的对象范围扩大了。

例:

菜、睡、江、河

两汉以前,江指长江,河指黄河。

两汉以后,词义扩大,江河成为河流的通称,为了和其他河流相区别,河前加黄,江前加长。

浮于洛,达于河。

(《尚书》)

北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孟子》)

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

(《汉书》)

匠:

原指木工,后来泛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