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130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docx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docx

潮安县教师上岗考教育学全练习1

教育学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揭示的一门科学

教育是培养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仅仅有某些教育思想存在,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始于西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

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基础是;

19C末20C初教育革新思潮有:

德国凯兴斯坦的理论,意大利蒙台梭利的思想等,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杜威的。

(二)科学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中国最早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三、学习中学教育学的意义(为什么要学?

):

四、学习和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要求(怎么样学?

):

 

第一章教育及其运用

1本质属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定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

(其对象是的,既包括新生一代,也包括成人;其组织形式是的,既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学校教育等,又有无固定形式的自学、家庭教育等);

狭义的教育是。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艺,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它既包括全日制学校教育,也包括半日制、业余的、函授的、卫星电视等有组织机构的教育形式,

这种意义上的教育特征为:

 

二、教育的产生(一种有意识的经验传递活动)

教育产生于和

教育的两种职能:

和。

三、教育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活动的2教育实践的3教育对象的;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1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2教育具有3学校教育;

(三)封建社会的教育:

1学校教育趋于多样化2学校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而且具有森严的

3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脱离社会实际4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知识发展缓慢;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1教育制度日趋完善,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智力开发受到重视

2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趋于结合3教育仍是具有鲜明的;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社会主义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教育

2社会主义教育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趋于完善

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看,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

第二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为什么?

):

 

二、教育对经济、政治制度的能动作用:

三、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

四、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

 

第三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根据:

 

二、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第二章教师的素质和行为

第一节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般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由、、及等四个方面构成

教师的概念:

就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

教师的作用:

第二节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和;二、教师劳动的和;

三、教师劳动的和

第三节

一、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构成:

 

二、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教师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行为,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方式):

(一)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的行为:

(二)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具有的行为:

(三)在处理与其他教师关系上的行为:

(四)在处理与社会教育力量方面的行为(教师必须做好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力量的协调统一)

第三章中学生的素质

第一节学生属性及地位

一、学生的属性:

二、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第二节中学生的特点

一、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中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发展的特点:

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

3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二、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

三、中学生的年级特点:

第三节中学生的素质

一、

(一)素质的涵义:

是指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和两大方面的一系列的基本的品质、素养的总和;

(二)素质的基本特征:

1素质是先天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是自然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的辩证统一

2素质是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

3素质是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4素质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

5素质具有整体性

6素质具有基础性

二、中学生的素质:

包括,,,,

关系:

五个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科学素质是中心,劳动技能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具体体现和运用,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保证。

第四章中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方针

(一)教育方针的本质、特点及其构成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1教育方针的本质

教育方针:

是执政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提出的并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的,为实现教育目的规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纲领,也是指导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目标

2教育方针的特点:

3教育方针的构成:

ABC

关系:

教育方针的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教育性质和方向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途径;

教育目的是根本和核心;

教育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措施

(二)我国的教育方针:

二、教育目的:

就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质量要求,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

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

一是,二是

教育目的的作用: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教育目的具有的基本点:

 

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性:

第二节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一、中学教育的性质:

二、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中学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具体化,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方针中都把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方针的核心):

三、中学教育的任务:

第三节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

1定义:

素质教育,简言之,就是。

具体来说,它是根据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完整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

二、构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机制:

 

第五章学校德育的实施

第一节学校德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一、德育的意义

(一)德育的定义:

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活动。

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意义:

 

二、德育的任务:

 

一、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问题,是用什么样的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用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去培养青少年的问题

德育受到教育内部诸多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在:

 

相对稳定的基本内容如下:

 

第二节实施学校德育的原则

一、

(一)德育过程:

是思想品质教育的实施过程。

也就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

 

(三)德育原则就是根据德育的目的和规律,在总结长期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四)中学德育主要基本原则:

 

第三节实施学校德育的方法

1定义: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完成德育的任务和内容,在德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它包括教育者活动的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活动的方法。

2与德育的社会性、阶级性相联系,德育方法受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所制约,是以德育规律、原则和学生的特点为依据的

3现阶段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

(一)说理(德育最基本的方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理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教育者在运用说理方法时应注意:

(二)榜样,又称示范(是德育重要而有效的方法;特点:

和),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德影响和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

在德育实践中,运用榜样法要注意:

 

(三)陶冶,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冶炼的教育方法。

陶冶具体方式主要有: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

(四)实际锻炼,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以培养和训练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

在运用实际锻炼法必须注意:

(五)自我教育,是指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的方法。

教育者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指导:

 

(六)奖励与惩罚,是指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进行肯定与强化,或否定与弱化,以示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

奖励形式有、、三种;惩罚形式有和两种。

运用奖惩要注意:

 

第四节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的现状亦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有关学校德育的指示;

二、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学校德育目标:

(一)学校德育目标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规格性要求,是学校德育所预期的结果;

(二)特点:

它是学校教育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的途径方法、评估德育效果,实施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三)理解把握中学德育目标的意义:

1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和分项指标化,学校德育目标包括、、、和

五个方面

2学校德育目标鲜明的层次性

3学校德育目标的阶段性和针对性;

三、德育工作要贯彻到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

 

四、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德育网络

(包括三个:

1,2,3):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1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德育专门机构2大力发展群众性德育机构3建立德育实践基地)

(二)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五、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第六章中学智育的实施

定义: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智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第一节中学智育的意义与任务

一、中学智育的意义:

二、中学智育的任务:

智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为“四化”服务的实际本领。

三、中学智育的内容

1按思维活动的内容可分为(也叫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和;

2按其解决问题的创造水平分为和(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第三节

1.实施中学智育的原则:

 

2.知识技能智力的关系:

 

3.教会学生学习:

4.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对认知因素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123

第七章中学体育的实施

体育的含义:

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教育。

包括(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是以保健和治病来保护学生的健康)两个方面

第一节中学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中学体育的意义:

二、中学体育的任务:

第二节中学体育的内容

中学体育内容是根据中学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的,包含以下几项:

 

中学体育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第三节实施中学体育的原则

学校体育原则是对学校体育实施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实施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

一、学校卫生的意义与任务

1意义:

2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是。

二、实施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

 

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八章中学美育的实施

第一节中学美育的意义与任务

一、1涵义:

1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2美育给人的心灵以本质的定性3美育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自身

2美育特征:

美育的交流性(以教育为核心)

美育的自由性:

(表现在A;B。

二、美育的意义:

 

三、中学美育的任务:

 

第二节中学美育的内容

一、自然美的教育:

二、社会美的教育:

三、艺术美的教育(意识形态的东西):

第三节美育的过程和原则

一、美育过程:

二、美育原则:

是按照美和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所必须遵循的要求。

 

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居于核心地位,主要是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

第九章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与任务

一、定义: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态度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包括和两个方面

二、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

三、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四、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五、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六、实施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原则

 

第十章中学教学工作(上)

第一节中学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意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共同活动):

 

二、教学任务:

 

第二节中学教学内容

1定义:

教学内容是指各种类型学校所应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种科目的知识系统;

2教学内容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指国家根据教育方针、目的制定和颁发的关于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工作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结构:

 

我国目前中学的课程设置;

二、教学大纲:

(一)定义:

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二)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三)教学大纲的执行;

三、教科书:

(一)定义:

教科书亦称课本、教材,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二)教科书的结构:

教科书一般由、、、和等部分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部分

(三)教科书的使用

第三节教学过程

一、定义:

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人类社会的间接经验,身心获得和谐发展的过程

(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和)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就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

(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作用,是制定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

具体如下(及其小点):

 

第四节

中学教学原则

一、1定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

2教学原则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二、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中学教学工作(下)

一、定义: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二、教学方法的意义:

P241

三、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四、启发式是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它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实行启发式教学,要注意什么:

 

五、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1定义:

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讲授潮一般分为、、、等。

3讲授法的一般要求是:

 

(二)谈话法,

1定义: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得出结论,以获得或巩固知识,发展智能的教学方法。

2谈话法的一般要求是:

 

(三)读书指导法,

1定义:

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资料而获得知识,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习惯的教学方法。

2读书指导法一般要求是:

A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B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C教会学生使用阅读工具书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

D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组织读书经验交流会,提高阅读效果;

(四)演示法,

1定义:

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陈示实物、形象教材或示范表演,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法。

2演示法的一般要求是:

A为了保证演示的效果,教师必须针对具体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正确选择和准备有关的器材、教具,并对所有的用品、器材、教具作全面的检查,确保操作的可靠性

B要使全班学生都清晰地观察,并尽可能使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充分地感知学习内容

C演示时要向学生充分讲解演示对象,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感知,并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

D指导学生正确观察,以发展观察力;

 

(五)参观法,1定义: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2参观法一般要求:

 

(六)练习法,

1定义:

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2练习法的一般要求:

 

(七)实验法,

1定义:

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器材、设备或其他手段,进行独立作业和操作,引起某种现象和变化,从而获得直接知识的教学方法。

2实验法的一般要求:

 

第二节中学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定义: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1903年在我国得以普遍推广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定义:

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等划分等级并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由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按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优点:

 

缺点:

 

三、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123

第三节

中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

一、备课:

(一)备课的内容:

,,;

(二)备课的计划:

,,(又称教案)。

(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

上课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目的要求,课的类型,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等)

二、上课: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一环)。

(一)1课的类型:

、;

2课的一般结构:

ABCDE;

(二)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23456

三、课外作业布置和批改。

课外作业的类型一般有:

1234。

(一)布置课外作业的基本要求:

 

(二)批改课外作业基本要求:

 

四、课外辅导(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形式:

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

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有针对部分学生的,有针对个别学生某门学科的。

在辅导时要注意:

 

五、学生成绩考评

(一)学业成绩的考核:

1考核的依据:

2考核的种类:

和;

考核的方法:

(三)学业成绩的评定:

方法有,,;

评定成绩的要求:

 

第四节

中学教学的改革:

 

一、改革中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改革中学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

长期以来教材存在的问题有:

课程教材改革从这几方面入手:

 

三、改革中学教学的组织形式:

 

四、改革中学教学方法:

 

五、改革中学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二章中学生的学习和指导

第一节中学生的学习

一、什么是学习:

(一)学习的起源:

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到了奴隶社会才有文字记载,最早把学与习联系起来的是孔子;

(二)学习的实质:

学习活动应包括、和三个基本要素,

即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的活动,这就是学习的实质

二、学习的特点:

(一)人类的学习,。

特点:

,,,。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教育情境中进行):

,,

,。

(三)中学生学习的特点:

和。

(四)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234,此外学习在、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三、中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

1学习法,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系统讲授,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是:

2学习法,是指学生在与教师或其他人谈话过程中,向他人学习知识,学习治学经验和道德观念的学习方法。

3学习法,是指同学之间,就某一问题,以讨论作为学习手段,交流学习心得,交换不同意见,增进友谊的学习方法。

4学习法,是指通过默读、朗读方式去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以观察学习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

1学习法,是指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是:

2学习法,是凭借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微电脑等各种现代化手段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又称听视合一法。

3学习法,是指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广泛搜集资料的方法,

基本要求是:

4学习法,是指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到校外某些场所直接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三)以探索问题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

1学习法,是指面对一个学习任务或一个问题,学习者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找求解答),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学习方法。

2学习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法,是指对某一问题,集中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对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是:

(四)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

1学习法,是指学生通过训练方式,把学过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达到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方法。

基本方法是:

2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从事实验活动,获得直接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3学习法,是一种与实验学习法类似的学习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操作,从事实验活动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中学生学习的指导

一、

(一)学习指导的定义:

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观点、学习心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增进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觉得更主动、更轻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