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
(1)班共有学生61人,男生31人、女生30人,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表现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生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也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四个单元具体涉及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内部间的相互关系,如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人类需要、社会文明(个体和公共社会);二是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三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对外交流及其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四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及文化。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的面广,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
如第一单元以文明为主线,将科学、不迷信、社会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等内容统整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
人们在享受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文明的关注及文明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密切相连。
由于内容上的高度综合,教材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学习。
在呈现方式上突出了高年级教材编写的特点,除了教材的文字量相对增大外,采用了图片、小资料、图表、信息点击、新闻报道、情景卷入、事例对比、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图表的分析、比较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进行探究学习、获得对问题的综合认知和感受。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史地内容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四分之三。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历史内容学习与初中的历史、地理学习的价值观不同之处是: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内容是以“散点”式的方式呈现,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初中历史课程要求的是:
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地理课要求的是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品德与社会课程史地内容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不是系统地、详细地讲述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及诸多背景因素,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连史地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六上教材在史地内容编写时,重视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历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淀、浮现;儿童在生活中能发现、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引导儿童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
比如,关于“破碎的山河”这一话题。
首先从1985年、1998年、2002年三幅涉及领土的地图中,引发和生成出问题意识,并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历史探究。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七子之歌,对现代儿童来说并不很陌生,也不难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些信息。
更重要的是,这些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史实的信息和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淀及呈现,恰恰也正是教材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捕捉历史痕迹,探究祖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契机。
再比如,在“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个话题中,教材先指出日本侵略我们国家,给祖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灾难。
但历史并不是过去式,它还在影响着现代社会中的我们。
所以,教材呈现了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伤害我们同胞的事实。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懂得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联系地看、历史地看、辩证地看。
如第二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如两次洛杉矶奥运会;两个世纪开端的不同性质的两个事件;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不断增强的事实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历史地、发展地、联系地看待祖国的发展。
如第三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引导学生从餐桌上的变化,即农产品的变化,以及日常工业用品从无到有的变化,体会祖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和思考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地、联系地看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如第四单元,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周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俗与该国地域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内容
完成情况
1
9.1-9.5
开学准备
2
9.8-9.12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3
9.15-9.19
2、社会文明大家谈
4
9.22-9.26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5
9.29-10.3
国庆
6
10.6-10.10
4、学会拒绝
7
10.13-10.17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1、不能忘记的屈辱。
8
10.20-10.24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9
10.27-10.31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10
11.3-11.7
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11
11.10-11.14
复习
12
11.17-11.21
期中考试
13
11.24-11.28
2、日益富强的祖国
14
12.1-12.5
3、告别贫困奔小康
15
12.8-12,12
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16
12.15-12.19
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1、到周边去看看
17
12.22-12.26
2、环球旅行去
18
12.29-1.2
3、文化采风
19
1.5-1.9
复习
20
1.12-1.16
期末复习考试
四、教学要求: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生活;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自觉抵制黄赌毒和不良的生活嗜好。
(二)、1.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
激发学生敬佩、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三)、1.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
2.让学生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无比骄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四)、1.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基础,以尊重和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2.让学生认识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世界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四、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五、针对措施:
1、认真分析教材,归纳知识点。
2、结合教材进行思想教育.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⒈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⒉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⒊学会用科学思想认识、分析事物,树立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的意识,培养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伪科学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
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⒈师:
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⒉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⒊小组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
小组的每个同学应举例说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
其次,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
如:
表格展示式。
将“科技成果名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我们的理由”等栏目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然后在每个栏目中填写内容。
图文并茂式。
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拟人表演式。
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⒋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
”等。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⒌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活动二 从“双刃剑”说起……
⒈师: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
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⒉在学生提出自己观点的基础上交流:
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
如:
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等等。
⒊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内容,讨论:
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
教材中以克隆技术为例,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怎样借鉴?
⒋全班交流
⒌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办一期手抄报。
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具体的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
能力。
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⒍手抄报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阅读手抄报,然后进行评价。
评价的主要方面是:
表述是否清楚有理;呈现方式是否美观有创意。
第二课时
活动三 崇尚科学 不迷信
⒈师:
什么是迷信?
在我们生活有哪些迷信现象?
⒉展开讨论:
你认为迷信的做法能战胜病魔吗?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对刘思颖的悲惨结局你的感想是什么?
⒊专题声讨:
封建迷信、邪教害人。
⒋你还知道哪些迷信、邪教以及伪科学欺骗人、愚弄人、害人的把戏?
(师生列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关事例,进一步揭穿。
如:
算命、伪科学宣传的“特异功能”、“气功大师”等。
)
⒌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认清迷信、邪教以及伪科学真实的丑恶的面目,为牢固树立相信科学不迷信的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
⒍探究活动。
⑴师:
怎样破除迷信?
怎样抵制邪教、伪科学?
⑵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寻找多种方法。
如:
科学实验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法;事实破除法等。
⑶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⑷师:
是呀,科学是破除迷信反对邪教的有力武器。
我们应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我们破除迷信,抵抗污染的能力。
⒎宣传实践活动。
崇尚科学,抵制迷信。
学生分组或结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
宣传的形式可以是演讲,可以是小品表演,可以是诗歌朗诵,可以是板报等;宣传的内容可以是歌颂科学的,可以是破除迷信的,可以是揭露伪科学的;可以是批判邪教的等。
2社会文明大家谈
教学目标:
⒈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⒉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⒊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
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文明形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论谈小事中的文明
师:
“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⒉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
“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⒊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
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
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
⒋全班交流。
师:
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
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⒌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二 文明素养面面观
⒈组织班级交流。
师:
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⒉学生汇报
师:
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
生:
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
⒊师生谈话。
师:
“……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⒋谈体会。
⒌总结:
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课时
活动三“一米线”告诉我
⒈师:
你知道“一米线”吗?
有什么作用?
⒉模拟体验。
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
⒊学生表演。
⒋讨论交流。
“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⒌小结: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⒍探讨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
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
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⒎活动:
“给自己提个醒”。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
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
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
活动四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⒈走进瞭望台。
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⒉小结:
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
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⒊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
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⒋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⒌讨论:
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教学目标:
⒈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⒉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⒊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难点:
重点:
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
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看休闲活动
⒈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
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
"
⒉交流:
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⑴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⑵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
(注意:
相同的进行合并。
)
⑶班级交流。
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⒊讨论:
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
哪些是不健康的?
为什么?
⑴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
哪些是不健康的?
为什么?
⑵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
如:
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⑶讨论小结。
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
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活动二休闲活动树新风
我们社区的新风尚
⑴师:
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⑵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
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
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⑶体验讨论。
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
⒉师:
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⑴交流。
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
⑵小组讨论。
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
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⑶交流建议。
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
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
第二课时
活动三走进流行文化
⒈师:
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
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
⒉班级交流。
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
有什么感受?
⒊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⒋师:
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⒌讨论。
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⒍学生寻找多种办法。
如:
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⒎师:
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
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
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
谈谈你的感想?
⒏小组活动。
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
各小组选择编童谣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
⒐交流创编成果
4学会拒绝
教学目标:
⒈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⑴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⑵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⑶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⒉能力目标:
⑴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⑵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⒊知识目标:
⑴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⑵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⑶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重点:
拒绝毒品、烟酒。
⒉难点:
网络的诱惑。
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
第一课时
活动一生活中的陷阱
⒈师:
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
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
你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
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
(出示图片)
⒉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
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
⒊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⒋指明回答(举例说明)
活动二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⒈师:
什么是毒品?
吸毒的危害有哪些?
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
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
(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
⒉小组讨论
⑴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⑵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⑶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⑷由于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不要因为好奇而吸毒,不要因为“免费”而吸毒,不要因为“快乐”而吸毒,不要因为“刺激”而吸毒,不要因为“朋友吸毒”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解乏提神”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治病”而吸毒,不要因为“追求时髦”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减肥”而吸毒,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
第二课时
活动三不和烟酒交朋友
⒈师:
老师布置的“调查本地区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⒉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⒊听到这些报道和看到这些现象时自己的说说想法和感受。
⒋结合材料,思考:
⑴好玩、猎奇会造成什么后果?
⑵如果总想“吸两口没关系”,久而久之会怎样?
吸烟是靠什么使人“提神”的?
⑶能吸烟、能喝酒,这种豪爽该不该要?
⑷大人们这样做是不是就应该?
吸烟喝酒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后果?
⒌让学生在探讨中找答案
活动四小心网络陷阱
⒈师:
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
(板书)
⒉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我们应如何面对它?
(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
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
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
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一旦置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
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
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⒊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
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
;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
(可参考教参P129-130页的内容)
(教师展示“请你思考”)
⒋小事例:
事例一:
2001年2月26日凌晨,浙江省华市区某中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