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648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9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docx

《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docx

城际铁路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钢桁梁斜拉桥

附表:

附表一:

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附表二: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三:

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四:

全桥主要大临设施材料数量表

附图:

1、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2、全桥工期计划

XX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XX至XX铁路施工招标文件。

2.我公司拥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工法成果、机具设备装备情况、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

3.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员健康、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水上水下作业要求、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及铁道部有关部门颁发的主要现行法规、规范、标准及办法,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140号)

《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205号)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水土保持法》(1991)

《环境保护法》(1989)

《水污染防治法》(1996)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7)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15-2003)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1.2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及要求。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做到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相结合、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结合、高新技术与既有技术相结合,使施组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

3.坚持按项目法管理的原则。

通过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在保证安全和工期前提下的最佳组合。

在每道工序施工中,加大自检自查力度,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尊重并服从监理的意见,严格管理。

4.遵循“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的原则,做到不扰民,重视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

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保证不发生水土流失,保证不破坏环境。

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工程施工所在地的民俗风情。

5.坚持用工制度的动态管理。

根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6.按照ISO9001(2000版)的要求编制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按照投标文件对安全、质量目标的承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实施。

7.安全第一、质量至上原则。

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

坚持技术先进、方案优化、重合同守信誉、施工组织、科学合理、按期优质安全高效、不留后患。

8.遵循与设计、规范和验标保持一致的原则。

在编写施工工艺时,严格按设计要求,认真执行现行本标段专用条款及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9.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我方施工经验和管理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标段工程建设。

10.本着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加强工序控制,确保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建成该工程;并以先进可靠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控制投资,降低成本。

11.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科研先行”的原则,以“高、精、尖”为要求,选择配置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关键特殊工序遵循先试验、后实施,做到安全可靠。

2.工程概况

2.1项目简介及工程地理位置

XX长江铁路大桥是XX至XX城际铁路和阜阳至景德镇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XX前江口汇合口处下游官山咀附近,距上游已建成通车的XX长江公路大桥约21km;线路在池州侧晏塘镇靠近长江的刘村附近右拐过江,过江后从XX的长风镇穿过。

2.2桥跨布置及结构

XX铁路长江大桥全长2996.8m,其中主桥采用跨度为101.5+188.5+580+217.5+159.5+116m的钢桁梁斜拉桥;非通航孔正桥采用6孔跨径64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池州XX侧引桥采用16孔梁长32.6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跨大堤桥采用48.9+86+48.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XX侧引桥采用15孔梁长32.6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及2孔梁长24.6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其中宁安线采用箱梁,阜景线采用T梁,本阶段引桥T梁暂不架设。

图21全桥立面布置图

2.2.1主桥

主桥采用103+188.5+580+217.5+159.5+117.5m两塔钢桁斜拉桥方案,全长1366m。

主梁为三片主桁钢桁梁,桁间距2×14m,节间长14.5m,桁高15m。

主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高程+204.00m,塔底高程-6.00m,斜拉索为空间三索面,立面上每塔两侧共18对索,全桥216根斜拉索。

图22主桥立面布置图

2.2.1.1主桥基础

表21承台参数表

墩号

地面标高(m)

承台顶标高(m)

承台高度(m)

承台底标高(m)

承台施工方法

1#

21.251

21.3

3.0

18.3

陆地法施工

2#

13.445

13.5

3.0

10.5

陆地法施工

3#

-26.524

-6

8.0

-14.0

双壁钢围堰

4#

-8.751

-6

8.0

-14.0

双壁钢套箱围堰

5#

-4.086

-4

6.0

-10.0

双壁钢套箱围堰

6#

1.696

2.7

5.5

-2.8

钢板桩围堰

7#

3.108

4.1

5.5

-1.4

钢板桩围堰

2.2.1.1.11#、2#墩

1#、2#墩墩身为矩形,宽28m,厚4.5m。

墩帽宽33m,厚5m。

1#、2#墩位于陆地上,墩身采用空心墩,壁厚80cm,空心墩内部设置70cm厚的竖向隔板。

承台采用矩形,长度为29.5m,宽度为6.5m,厚度为3m。

基础采用行列式布置的14根Ф1.5m钻孔桩基础,桩基按摩擦桩设计,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1#墩桩长为28m,2#墩桩长39m。

图231#墩、2#墩承台平面布置图(单位:

cm)

2.2.1.1.23#墩

3#主塔基础采用37根Ф3.0m钻孔桩基础,按摩擦桩设计,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桩长108m。

基桩采用梅花形布置,桩间距7.6m。

承台采用圆形承台,直径51m,厚度为8m,封底混凝土7m。

承台顶高程为-6.0m。

2.2.1.1.34#墩

4#主塔基础采用37根Ф3.0m钻孔桩基础,按摩擦桩设计,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桩长113m。

基桩采用梅花形布置,桩间距7.6m。

承台采用圆形承台,直径51m,厚度为8m,封底混凝土7m。

承台顶高程为-6.0m。

图243#、4#墩承台布置图(括号中数据用于4#墩)(单位:

cm)

2.2.1.1.45#墩

5#墩采用实心墩,墩身宽28m,厚4.5m。

墩帽宽33m,厚5m。

承台采用矩形,长度为38.7m,宽度为17.7m,厚度为6m。

基础采用行列式布置,5#墩采用15根Ф2.5m钻孔桩基础,桩基为高桩承台基础,按摩擦桩设计,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5#墩桩长为51m。

图255#墩承台平面布置图(单位:

cm)

2.2.1.1.56#、7#墩

6、7#墩采用实心墩,墩身宽28m,厚4.5m。

墩帽宽33m,厚5m。

承台采用矩形,长度为34.7m,宽度为17.7m,厚度为5.5m。

基础采用行列式布置,采用12根Ф2.5m钻孔桩基础,桩基为高桩承台基础,按摩擦桩设计,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6#墩桩长为75m,7号墩桩长为70m。

图266#、7#墩承台平面布置图(单位:

cm)

2.2.1.2主塔

3#、4#主塔结构尺寸相同。

塔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以上为倒“Y”形,桥面以下塔柱内收为钻石形。

塔顶高程+204.0m,塔根(承台顶)高程-6.0m,承台以上塔高210m。

塔柱纵向尺寸由塔顶9m按线性增加到塔底18m,上塔柱标准段横桥向尺寸为9m,中塔柱和下塔柱横向尺寸为7~10m。

下塔柱高43.5m,采用空心矩形截面,顺桥向边长16.2~18m,壁厚1.5m,横桥向边长7~10m,壁厚1.5m。

下塔柱底部设基座,下塔柱与中塔柱交界处设横梁。

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双室空心矩形结构,高8.0m,宽14.0m,顶底板厚0.8m,腹板厚1.0m,支座处设有横隔板。

横梁以上至塔柱合并段为中塔柱,高87.5m,采用空心矩形截面,顺桥向边长12.2~16.2m,壁厚1.2m,横桥向边长7m,壁厚1.2m。

两个塔柱合成整体的部分为上塔柱,也是斜拉索的锚固区,高72m。

为单箱三室截面,顺桥向边长9~12.2m,壁厚1.5m,横桥向边长9m,壁厚0.8m。

塔柱内壁设外凸的锯齿块作为斜拉索的锚点。

2.2.1.3主梁

主梁为”N”字型桁式,横向采用三片桁结构,主桁的横向中心距各为14m,桁高15m,节间距14.5m。

钢梁主结构的钢材材质采用Q420qE和Q370qE,其中上弦杆的上水平板及下弦节点板还应达到Z向性能Z35级或与此相当的性能要求。

联结系采用Q345qD,附属结构采用Q235B。

主桁上下弦杆均为箱型截面,上弦杆内高1000mm,内宽1200mm,板厚20~48mm。

下弦杆内高1400mm,宽1200mm,板厚20~56mm。

下弦杆顶板向桁内侧加宽700mm与整体桥面板焊接。

腹杆主要采用H型截面。

H型杆件宽1200mm,高720和760mm,板厚20~48mm。

根据不同的受力区段选用不同的杆件截面,在辅助墩附近的压重区梁段,腹杆采用箱型截面杆件。

主桁采用焊接杆件,整体节点。

在节点外以高强度螺栓拼接的结构形式,上下弦杆四面等强对接拼装。

H型腹杆采用插入式连接。

箱型腹杆采用四面与主桁节点对拼的连接形式。

主桁拼接采用M30高强螺栓。

斜拉索与主梁的锚点,是在对应于上弦节点板的水平板之上焊接拉板,在两拉板之间焊接钢锚箱的拉板结构形式。

斜索的拉力通过厚32~52mm的锚箱主体板件两端将拉力传递给主桁节点。

钢桥面板采用纵横肋加强的正交异性板结构,设双向2%的排水坡。

在16mm厚的钢板下纵向焊接板厚8mmU型肋加劲,肋高260mm,间距600mm。

纵桥向每隔2.90m,设一道倒T形横肋,横肋与弦杆等高,翼板宽580mm,厚32mm,腹板厚16mm,下弦节点处设倒T形横梁,横梁高2.2m,横肋、横梁的顶面均与桥面板焊接,端部翼、腹板与下弦杆或下弦节点焊连,桥面板横向与下弦杆的伸出肢焊连。

道碴槽板厚15cm,挡墙厚20cm,挡墙高出轨面20cm。

道碴槽板与钢桥面板采用抗剪栓钉联结,栓钉在工厂内与桥面板焊连,当钢梁架设完成后,再绑扎钢筋,现浇混凝土道碴槽,道碴槽板底不设断缝,挡墙纵向设断缝及排水孔。

道碴槽板顶设防水耐磨层。

钢桥面板分块制造和安装。

每节间的桥面板横桥向作为一块,两边的桥面板接头与主桁的下弦杆与焊连。

下弦杆各宽2m,长14.5m。

两桁间的桥面板宽11.4m,长14.5m。

一块桥面板的重量约58.6t。

各块件在工厂制造时均为焊接连接。

工地安装时,除桥面板为熔透焊接外,其余的纵横向连接均采用M24高强螺栓。

在上弦杆平面,设立上平面纵向联结系。

在节点处设置横向□形截面撑杆,撑杆高500mm,宽548mm,由16mm厚翼板及14mm腹板组成。

每节间设双交叉式工形截面斜杆,高500mm,宽440mm,板厚与撑杆相同。

在每节间的竖杆平面设置横向联结系,由上下横撑杆、交叉式斜杆等共同组成,形成横桥向的框架结构。

横联的各杆件均为工形截面杆。

截面高480mm,宽400m。

2.2.1.4斜拉索

斜拉索采用三索面扇形布置,梁上间距为14.5m,锚点设在上弦杆上。

塔上竖向索距2.5m,横向索距3.2m。

斜拉索采用Φ7mm平行钢丝索,钢丝的标准强度为Rby=1670Mpa。

分349Φ7、313Φ7、301Φ7、283Φ7、253Φ7、241Φ7六种规格。

斜拉索采用双层PE护套,内外两层PE无粘接,PE套外侧设螺旋线,外层PE护套的颜色根据景观要求确定。

锚具采用冷铸锚。

斜拉索一端锚固在主塔箱体内,一端锚固在主梁的锚箱上。

在主塔塔柱内张拉。

斜拉索在主梁侧锚点附近设外置式阻尼器以抑制风雨振。

2.2.2非通航孔正桥

W01~W05墩为非通航孔正桥桥墩,两幅桥采用共用基础桥墩分离方案。

W01~W05墩身为变截面矩形空心墩,墩顶宽8.2m,厚5m,由墩顶按35:

1的坡度渐变到墩底,墩身壁厚0.8m。

承台采用矩形承台,长度为32m,宽度为13m,厚度为4.5m。

基础采用10根Ф2.5m钻孔桩基础,为高桩承台桩基础,按摩擦桩设计,桩长由63~72.5m,平均桩长68.4m,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基桩采用行列式布置,顺桥向2排,间距9m,横桥向5排,间距7m。

非通航孔正桥采用64m等高箱简支梁,单箱双室斜腹板截面,混凝土采用C50混凝土。

桥梁中心线处梁高5.0m,箱梁顶板宽12.2m,双向设2%的横坡,底板宽5.128m,主梁两侧各悬臂与边腹板外侧以半径210cm导圆相接,腹板斜度为1:

3.5。

跨中截面顶板厚度为35cm,底板厚度为30cm,边腹板厚度为35cm,中腹板厚度为35cm。

支点部位渐变为顶板厚70cm,底板厚130cm,边腹板厚度为70cm,中腹板厚度为70cm。

端横梁处底板宽度增加为7.042m,端横隔梁厚度1.2m,横隔梁上设有进人孔。

箱梁腹板设有10cm通风孔,两侧对称布置。

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

为了满足箱梁张拉预应力空间的需要,梁端至梁缝距离为65cm。

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19-φs15.2mm和15-φs15.2mm钢绞线,fpk=1860MPa,Ep=1.95×105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1302MPa。

主梁所有预应力束均为沿主梁通长布置,腹板束及底板束均采用两端张拉。

腹板束采用19-φs15.2mm钢绞线,每道腹板设置六根预应力束,腹板束弯起角度为6.0°;底板束采用15-φs15.2mm钢绞线,沿底板厚度中心布置2排,每排8束。

图27非通航孔正桥立面布置图

2.2.3跨大堤桥

基础采用10根Ф2.5m钻孔桩基础,按摩擦桩设计,W06号墩桩长60m,W07、W08号墩桩长70m,W09号墩桩长55m,持力层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基桩采用行列式布置,顺桥向2排,间距8m,横桥向5排,间距6.75m。

承台采用矩形,长度为31m,宽度为12m,厚度为4.5m。

墩身均采用矩形空心墩,墩身宽8m,厚5m,墩身壁厚0.8m。

跨大堤桥为48.9+86+48.8m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斜腹板截面,中支点中心梁高7.50m,端支点及跨中中心梁高5.0m,梁底曲线为圆曲线。

箱梁顶板宽12.2m,双向设2%的横坡,跨中合龙段底板宽5.128m。

主梁两侧各悬臂与边腹板外侧以半径210cm导圆相接,腹板斜度为1:

3.5。

跨中截面顶板厚度为40cm,底板厚度为35cm,腹板厚度为35cm;中支点截面顶板厚度为80cm,底板厚170cm,腹板厚80cm。

边支点横隔梁厚度1.2m,中支点横隔梁厚度2.0m,横隔梁处底板宽度增加到7.042m横隔梁上均设有进人孔。

箱梁腹板设有Φ10cm通风孔,两侧对称布置。

主梁采用C50混凝土。

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12-φs15.2mm、15-φs15.2mm和19-φs15.2mm钢绞线,fpk=1860MPa,Ep=1.95×105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1302MPa和1340MPa。

所有预应力钢绞线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波纹管成孔。

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分为顶板悬臂束、腹板弯起束、边跨合拢束和中跨合拢束。

顶板悬臂束采用15-φs15.2mm钢绞线,腹板弯起束采用12-φs15.2mm钢绞线,顶板悬臂束及腹板弯起束随着施工节段的浇注分批张拉;边、中跨顶板合拢束采用12-φs15.2mm钢绞线,边跨底板合龙束采用15-φs15.2mm钢绞线,中跨底板合龙束采用19-φs15.2mm钢绞线,边、中跨合拢束则待合拢段施工完后分批锚固在锯齿块上。

图28跨大堤桥立面布置图

2.2.4池州侧引桥

池州岸下部结构包括东岸引桥墩E01~E16。

池州岸引桥上部结构为16孔32.7m标准梁,长度为523.91m。

图29池州侧引桥立面布置图

引桥E01~E03、E05~E07、E12~E16共11个桥墩位于干地范围,地面标高为+14.355~+21.45m,E04、E08、E09、E10、E11共5个桥墩位于水塘内,地面标高为+4.721~11.441m。

2.2.5XX侧引桥

XX岸引桥长539.9m,采用15孔跨径32.7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及2孔跨径24.7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

图210XX侧引桥立面布置图

2.3自然地理特征

2.3.1气象

桥位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

XX地处沿江,春季南北气流频繁交汇,春雨连绵,气温不易升高。

而秋季经常在冷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气温下降较慢。

桥位处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1m/s,历年最大风速27.8m/s,平均风速4~10m/s。

1月、2月和12月平均温度在2.2℃~4.9℃之间,冻结深度为20cm。

年平均气温16.5°C,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0.9°C(2003.8.2),多年极端最低气温-12.5°C(1969.2.5),

年平均降雨量1363mm,多年平均24小时降雨量为100~105mm,实测最大24小时雨量为235.2mm。

多年平均降雪天数12.8天,多年平均降雨天数139.1天,日照百分率46%。

年平均无霜期在240天左右。

2.3.2水文

桥址河段左岸防洪大堤为安广江堤,江堤在桥轴线处的桩号为D25+450,堤顶高程约为18.7m,顶宽6~8m,外坡1:

3,内坡距堤顶下3m设有平台,平台宽4.0~5.0m,平台上边坡1:

3,下边坡1:

4~1:

5,属2级堤防;右岸为官山咀高地。

大堤近期防御洪水标准为50~80年一遇,远期防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

目前桥址附近的堤防均已达防洪标准。

桥址上游XX河段XX市设有XX水位站,在下游大通河段南岸的梅埂设有大通水文站,一般每年5~10月为汛期,11月~次年4月为枯水期。

自XX至大通区间无大支流入汇,故大通站径流特征基本上可以代替桥址所在河段径流特征。

据大通水文站站1951~2002年资料统计,其径流特征如下:

多年年平均径流量:

9145亿m3

多年平均流量:

28700m3/s

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

92600m3/s(1954.08.0l)

历年实测最小流量:

4620m3/s(1979.01.31)

多年平均枯水流量:

16500m3/s

汛期平均流量:

40000m3/s(6~10月)

长江下游来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来水量占全年的71.6%。

桥区水域的水位资料可参考桥位上游XX水位站。

XX水位站位于XX振风塔上游约400m处,距桥址大约23.3km。

据该站1924~1999年多年资料统计,其潮位特征如下:

历年实测最高水位:

16.80m(1954.08.1,黄海,下同)

历年实测最低水位:

1.62m(1929.01.20)

本桥设计洪水位为+17.645m,常水位为+9.545m,最高通航水位为+16.505m,最低通航水位为+1.845m。

10年一遇洪水位15.88m。

表22平均水位参照表(单位:

m)

月份

1

2

3

4

5

6

水位

3.98

4.15

5.41

7.4

9.66

10.81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水位

12.78

11.78

11.18

9.83

7.56

5.13

表23桥位处频率水位统计表(m)

频率

1%

2%

10%

20%

水位

17.60

17.13

15.88

15.20

2.3.3地质

桥址区位于XX盆地内,盆地基岩由上白垩统宣南组砂砾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组成。

XX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褶皱带的冲积平原,而本桥址区大部分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包括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细砂等,东岸垄岗区覆盖第四系更新统粘性土,基岩为白垩系宣南组泥质粉砂岩夹砾岩、泥岩等。

图211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表24工程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

层号

岩土

名称

状态

基本承载力[σ0]

(KPa)

钻孔桩桩周土

极限摩阻力

fi(KPa)

建议极限

抗压强度

Ra(Mpa)

②1

粉砂

松散

②2

粉质粘土

软塑

160

40

②3

淤泥质粉质粘土

流塑

90

20

②4

粉砂

松散~稍密

90

22

③1

粉质粘土

流塑~软塑

120

35

③2

细砂

中密

210

40

③3

细砂

密实

300

60

③4

卵石土

稍密

500

150

④1

粉质粘土

硬塑

350

75

④1-1

粉质粘土

软塑

240

40

⑤1W2

弱风化泥质粉砂岩

300

100

⑤1W1

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400

160

3.5

⑤2w

微胶结砾岩

1000

250

3.0

⑤3

疏松砂岩

300

80

0.4

⑤4W1

微风化泥岩

300

100

0.3

2.3.3.1池州岸引桥段地质

该段位于池州岸垄岗与坳谷区,地表主要覆盖下蜀组硬塑~坚硬状粉质粘土④1,厚11.0~16.9m,池塘内覆盖0.5~0.8m厚淤泥,下伏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局部夹微胶结砾岩及疏松砂岩,岩面平缓,高程在2.8~9.4m之间。

④1层粉质粘土压缩性较低,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下伏泥质粉砂岩等,岩面埋深浅,属软质岩,工程性能较好。

④1粉质粘土及微风化基岩均是较好的基础持力层。

2.3.3.2主桥段地质

主桥1号墩位于池州岸垄岗区,地表覆盖④1硬塑状粉质粘土,厚约11m;2号墩位于长江阶地区,地表覆盖④1硬塑状粉质粘土及人工填土,层厚5.5m;3号墩位于主河槽中,勘测期间水深29~3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