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618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docx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docx

1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述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述

第一节宋代文学主要特征

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具有如下四方面特征。

一、各种文体异常繁荣。

诗、词、散文、说唱文学都比唐代有新的发展,尤以词更具独特个性,后世以“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并称;宋代散文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基础,宋诗则在唐诗盛极难继的形势下,另辟蹊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宋话本开辟了我国的通俗文学领域,促进了小说的发展。

二、文学批评兴盛。

宋代的诗话词话对唐宋以来的诗、词、文的创作经验都作了探索和总结,极大地影响了后来文学批评风气。

三、名家辈出。

出现了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等一大批优秀作家。

四、作家作品数量多,质量高。

宋代词人有1300多家,词作近2万首;诗人1万1千多人,20余万首诗。

宋代别集数量和散文数量也比唐人多好几倍。

 

第二节宋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

一、宋代政治对文学的影响

下列因素,造成了宋代文人关心政治,喜欢议论的倾向:

1、宋代冗官、冗兵、冗费。

宋代官员名目繁多,上下重叠,互相牵制。

加上科举取士的增加,造成了官僚集团的的空前庞大与腐败。

宋朝军队日益庞大(从开宝37、8万到庆历125、9万),为了防止兵变,宋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使降不知兵,兵不知将,造成战斗力异常低下。

冗官、冗兵加上对外纳币,费用开支巨大,导致国家财政枯竭。

冗官、冗兵、冗费等社会问题,成为文人在写作中经常接触并且加以探讨的主题,也给文人造成一种积重难返,无可奈何的心理压力。

2、对外战争失利。

宋代外患不断,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变,使宋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始终处于守势,很少赢得主动权。

因此激发了爱国文人的忧思,爱国主题成为宋代特别是南宋文学的主流。

3、党派斗争严重。

北宋的党争始终围绕着革新与保守的问题展开。

争论的重点在于如何解决冗官、冗兵、冗费等社会问题及国力衰弱的局面,其中大规模的斗争有两次:

一是庆历新政(宋仁宗年号,1041-1048),形成以范仲淹和吕夷简为首的新旧党争。

一是熙(宁)(丰)变法(宋神宗年号,1068-1085),形成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的新旧党争,旧党中又有所谓的川党(蜀党)、洛党、朔党之分。

王安石、司马光之后更发展成为无原则的派别倾轧,直到北宋灭亡。

南宋的党争始终围绕着和与战的问题展开。

绍兴和议前后(宋高宗1131-1162)有以秦桧和岳飞等人为代表的和战之争;隆兴(宋孝宗年号,1163-1164)和议前后有以汤思退和张浚为代表的和战之争;嘉定(宋宁宗年号,1208-1224)和议前后有以史弥远和韩侂胄为代表的和战之争;南宋末又有贾似道和文天祥为代表的和战之争。

而在这些党争中还夹杂着理学和反理学的斗争。

两宋作家几乎都被卷进这些党争之中,而他们的作品的政治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也因此得到加强。

也形成了宋代作家喜欢议论的时代特色。

二、宋代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1、城市经济繁荣,刺激了城市文学的发展。

2、贫富对立,农村经济落后,引起文人对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注。

三、宋代思想状况对文学的影响

1、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致重道轻文,如:

“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

”(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欧阳修也说:

“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教风气较重。

2、在宋代,儒、道、佛三教盛行,文人以儒入世,为国家服务,又以佛出世,求得人生的解脱。

在对文学影响方面,儒教是文人密切关注国家、社会和民众,禅宗的影响,则造成了文人普遍喜欢禅学,形成以禅入诗,以禅喻诗的风气。

3、宋代统治阶级与道教关系密切,也是道教盛行的时代。

道家思想影响,使文人在处理出世、入世的矛盾时,能够采取比较超脱的态度。

第三节宋词概述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词作、词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宋词有独特的风格特色,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

一.宋词繁荣的情况。

宋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士人妇女,都爱好词章,《宋史·乐志》说:

“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三百九十。

”南宋太学生俞国宝将《风入松》一词写在西湖边酒楼屏风上,宋高宗见了,将其词“明日再携残酒”句改为“明日重扶残醉”。

(见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上元节之夜皇帝与民同乐,赐酒市民,一女子窃所饮金杯被卫士抓到徽宗面前,该女子作《鹧鸪天》词以自辩,(词云: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降笙萧舞,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

传宣赐酒脸生春。

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杯做照凭。

”)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卫士送归。

可见宋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

据清人田同之《西圃词说》统计,“终宋之世,乐章大备,四声二十八调,多至千余曲。

有引、有序、有令、有慢、有近、有犯、有赚、有歌头、有促拍、有摊破、有摘遍、有大遍、有小遍、有转踏、有转调、有增减字、有偷声。

”今人唐圭璋编的《全宋词》录词人1330余家,词作19900余首,宋词作品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二.宋词的流派和发展概述

宋词流派众多,宋金时就有“柳永体”、“东坡体”、“易安体”、“稼轩体”、“白石体’等名目,明代以后,又将宋词划分为两派、三派等,影响最大的,当数张挺提出的婉约、豪放两体:

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然亦存乎其人。

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诗余图谱》)

清人王士侦的《花草蒙拾》进一步将“体”发展为“派”: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

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主张分三派的有清人顾咸三:

宋名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而姜白石、张叔夏辈,以冲谗秀洁,得词之中正。

(高佑钦《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

今人将苏、辛的豪放与秦、柳的婉约之外的第三种词派称为“格律词派”(《辞海》)或“风雅派”(薛硕若《宋词通论》)、“清雅派”等。

称格律词派的还包含有北宋周邦彦在内,称“风雅派”、“清雅派”的就多指南宋姜夔、张炎等人了。

这一派既吸收婉约派含蓄委婉之长,又去其骨力孱弱之短,既吸收豪放派骨力刚健之长,又去其抒情直率之短,词作境界清峻,语言刚劲而文雅,重视词的音律,在词的发展史上另开蹊径。

宋初词坛继承晚唐五代词绮靡婉约之风,抒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代表作家是晏殊、晏几道、张先,他们多写小词,风格委婉精美。

宋前期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柳永,他跳出文人狭小的圈子,描写都市生活,并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和丰富了词的体裁。

在词风上,他摆脱了“雅词”的写法,自成通俗自然、铺叙点染的独特风格,深受市民欢迎。

另一位开创性的词人是苏轼,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偏见,打破了诗词的界限,城市乡村、怀古伤今等传统题材均可人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他打破了“词媚”的传统,在当时流行的婉约词之外,创立了豪放词,词风清逸刚健,感情真挚深沉。

他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北宋后期的秦观和周邦彦也有较高的成就,秦观善于用纤细优美的语言委婉抒发愁情,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刻苦钻研词的音律和艺术技巧,成为格律词派的开创者。

南宋词坛的杰出词人是李清照、辛弃疾、姜夔。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在北宋时期的词作写她少女时代的快乐和婚后的爱情生活,词风真率婉丽;她在南宋时期写的词作多悲愤沉郁,反映她在国破家亡后的痛苦心情,皆为人所称道。

李清照亦为婉约词的代表作家。

辛弃疾是词史上最杰出的作家,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他以词抒发抗金救国的爱国情怀,痛斥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词风气势纵横,雄浑豪放,亦有摧刚为柔之作。

他还以经史诗文俗语入词,大大增强了词的表现力,是继苏轼之后豪放词派的代表性作家。

南宋末年影响较大的词人是姜夔,他精通音律,以清疏空灵之笔抒写自己落魄江湖的凄苦情怀,成为清雅词派的代表作家。

第三节宋诗概述

宋诗非常兴盛,作家和作品数量远多于唐诗。

根据《全宋诗》,诗人不下九千人,诗篇约20万。

虽然论者多扬唐抑宋,甚至说宋诗“言理不言情,终宋之世无诗。

”(沈雄《古今词话》引陈子龙语)但宋诗自有其优点,以其个性突出(包括优点和缺点)而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面色彩鲜明的旗帜。

一、唐宋诗歌比较。

1、唐诗重意兴,宋诗重理趣。

唐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高峰,诗作以咏吟情性为主,情景相生,意象鲜明,感情真挚自然。

宋诗产生的背景与唐诗不同,宋代内忧外患,诗人喜欢议论,加上理学发达,佛教、道教又很盛行,文学家喜谈理论道,因而宋诗失去了唐诗如青春少年般的活泼,而变为学者、僧侣的冷静和成熟,诗中更多是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对义理的阐述,感情抒发和外部形象的描述处于次要地位。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说:

“诗有理词意兴。

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的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词”指文词、表达,“理”指义理、哲理,“意兴”指兴寄,即将感情诉诸形象。

南朝诗重文词的华美,宋诗重哲理而忽视感情和形象,唐诗既重感情和形象,也蕴涵哲理。

严羽是从批评的角度来谈宋诗这一特点的。

但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以哲理入诗,固然有时忽视形象思维,但思想深刻、概括力强的优点,对比唐诗,宋人对人生、宇宙的认识无疑比唐人深刻得多,这是一大进步。

再说宋诗也非一味空谈哲理,有些宋诗将哲理融合在生动的形象、真切的感情之中,令读者感到生动真切而受到启发。

这类形象思想与逻辑思维巧妙结合的诗,被称为“理趣”诗,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巧妙结合,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又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山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动有趣,富有哲理,成为宋诗的一大特色。

另外,由于宋人大都把情感特别是儿女之情诉之以词,而把国计民生,理想抱负等严肃题入诗,因而有“诗庄词媚”的特点,故“宋诗多言理而不言情”,逻辑思维的特点更为突出。

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如陆游的爱情诗就写得真挚动人。

2、唐诗重兴趣,宋诗重才学和议论。

严羽《沧浪诗话》说: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认为盛唐诗将诗人的思想感情熔铸于形象之中,达到浑化无痕的境地,令读者产生无穷的审美体验;宋诗不讲兴趣而讲究才学,喜欢在诗中发表议论。

“近代诸公”即指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江西诗派。

其实这种特点在北宋中期欧阳修、苏舜钦起便成为风气。

由于宋代文人普遍关心现实,议论入诗不失为一种发表政见的方法,另外,宋人学问比前代丰富,往往有意无意在诗中流露出来,如黄庭坚就极力主张诗要体现出诗人的学问;苏轼学问丰富,自然流于笔端。

宋诗这一特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将议论和形象结合起来,也不失为好诗;诗人学问丰富,引古证今,反映社会生活更为丰富深刻。

清人叶燮《原诗·内篇》说:

“至于宋人之心手日益以启,纵横钩致,发挥无余蕴。

……如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嘻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而适如其意之所欲出。

然而宋诗好使事,好议论也确有其弊病。

当用典只为卖弄才学,议论脱离鲜明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时,诗作就变成了三家村老学究的说教,诗味淡薄。

时人和后人对宋诗的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

3、唐诗气象雄浑,宋诗气度闲淡。

唐代国力强盛,诗人意气风发,故唐代诗歌气象雄浑,尤其是边塞诗,豪迈奔放,不显衰败之气。

宋朝积贫积弱,国耻之悲常充溢于诗,即使是以豪壮著称的陆游的爱国诗,也饱含悲凉忧戚之音,没有唐诗的雄浑气象。

宋诗更多的是气度闲淡,这首先得益于宋人对晚唐五代雕镂诗风的改革。

自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之后,“闲淡”成为宋诗人普遍崇尚的审美倾向,苏轼《送参寥师》诗说: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也说:

“唯造平淡难。

”其次,宋代诗与画的关系比唐代更为密切,许多诗人如苏轼、米带同时又画家,他们推崇王维的诗画结合,“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拭《书摩洁蓝田烟雨图》)吸收宋人山水画的气韵和意境入诗,而宋代山水画如米友仁的《潇湘白云图》、马远的《对月图》等,正是以“淡远”为风格特征的。

诗画结合的作诗方法和题画诗的盛行,进一步促进了宋诗“闲淡”气度的形成。

4、唐诗偏于创作实践,宋诗创作与诗学研究并行。

唐诗创作兴盛,但很少有人总结创作经验,诗话寥寥;而宋人在作诗的同时,大力总结前人和时人的创作经验,诗学研究非常兴盛。

宋代诗话常以专著的形式出现,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姜菱的(白石诗说》、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这些诗话既将唐人对诗歌创作的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又对宋诗创作进行褒贬剖析,促进了宋诗的健康发展。

宋人尤其重视对唐诗的研究,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王维、韩愈、李商隐等名诗人都有精到的研究,无论用字、炼句、对仗、用韵,都进行详细分析,评点优劣,吸取唐人的经验教训,因而宋人写诗技巧较之唐诗更为丰富。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说:

“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于宋”,说得合符事实;然而他又说:

“而宋人于诗无所得。

所谓诗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道。

”就未免以偏概全了。

二、宋诗的流派和发展概述

宋初诗坛,以继承唐诗为主,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王禹傅为代表,赂习杜甫和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用诗反映民生疾苦和自己的正直情操,语言朴实通俗。

另外钱塘隐士林通的诗也有较高成就,他宗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诗风冲渴飘逸。

后期以杨亿、刘笃为首的西昆体为代表,他们喜欢模仿李商隐的作品,讲究词藻华美、音节铿锵,但内容较脱离现实生活。

王禹偁和西昆派诗人都以学唐诗为主,未能形成宋诗自己的特色。

真正成为宋诗的开山祖师的,是苏舜钦和梅尧臣。

苏、梅在生活上均失意潦倒、年寿不永,但在诗的创作上名动一时,苏诗“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梅诗“罩思精微,以深远闲澹为意。

”(欧阳修《六一诗话》)均为“穷而后工”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均能反映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实,语言平易,开始显示出宋诗的丰富性和平淡自然的风格。

北宋中叶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到北宋后期的黄庭坚四位诗人,史称北宋四大家。

欧阳修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反对西昆体绮靡、空虚之弊,以平易疏朗之笔反映民生疾苦;王安石的诗作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立意超卓,语言精辟。

苏轼的诗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雄奇奔放、机趣横生为主要风格特色。

沈德潜在《说诗醉语》中说:

苏诗其笔超旷,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加意之所出。

其特点代表了宋诗的特色,达到了宋诗的高峰,成为宋代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

刘克庄《江西诗派·黄山谷》说:

“杨刘则又专为昆体,故优人有持搭义山之诮。

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

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

北宋后期的黄庭坚开创了江西诗派,他们的诗作内容较欧苏等人为狭窄,更多致力于研讨诗歌的创作技巧,“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作为古律,自成一家。

”(刘克庄《江西诗派·黄山谷》写诗善用僻宇僻典拗律,以求翻空出奇,形成新奇瘦硬的诗风。

但江酉诗派由于过分热衷于搜求典故,刻意求奇,又走上了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道路。

南宋诗坛的杰出作家是号称“中兴四大诗人”的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袤。

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闭门造车的流弊,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诗材,诗作各有鲜明特点。

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写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遣责南宋投降派的卖国行径,描绘田园风光和反映农民疾苦,内容丰富而深刻。

在诗歌艺术上,善于炼意炼句,但又不落斧凿痕迹,具有又自然又精炼的特点;诗风豪迈奔放,富于想象,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范成大以田园诗和使金诗歌园责塑侄叁诗额,其田园诗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王维的田园诗的成就,被檄雄俱勋她堕挫畦。

杨万里的诗以描绘大自然为主,具有幽默诙谐、活泼生动、通俗自然的特色,被称为“诚斋体”。

尤袤的诗以平淡婉雅著称,但成就较前三者为逊色。

南宋后期宋金对峙局面相对稳定,出现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四灵诗人”和刘克庄、戴复古为首的江湖诗派,他们的诗作着重抒发个人情怀,内容狭窄,诗风或清新优美或真率自然,各有特色。

南宋末年,民族矛盾尖锐,抗元英雄文天祥以诗歌记录他率兵救国的艰险经历,抒发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宋诗坛写下最后光辉的一页。

第四节宋代散文概述

宋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明人宋濂说:

“自秦以来,文莫盛于宋。

”被明人奉为散文典范的“唐宋八大家”宋代就占了六个:

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

宋文的数量也超过唐文,《宋史·艺文志》根据不完全的资料所著录的藏书,共计9819部,119972卷,约为唐代国家藏书的2倍,其中大部分是宋人的著作。

宋文平实流畅的文风,奠定了元明清三代散文发展的基础。

一、宋代散文的总体特点。

1、宋代散文跟现实政治关系密切。

由于宋代文人的参政意识浓厚与哲学的兴盛,宋代散文家大都重视“文与道”的结合,政治家如王安石、哲学家如朱熹等,尤重视“道”,重视文章的社会功用;有大量的政论文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许多名作就是直接表达政治观点的奏折、科举考试的论文。

如王安石主张变法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辛弃疾陈述抗金战略战术的《美芹十论》等。

这些散文直接为现实斗争、现实生活效力,反映出进步的思想观点,成为宋代散文一个可贵的特色。

2、丰富了散文的体裁,改革了旧的文体。

宋以前的散文体裁不外政论文与抒情散文,还有一些笔记类的小说,在散文与小说之间。

宋代除了传统的散文体裁外,还开拓了许多新的文体,如哲学家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又如札记、碑志、序跋、书信。

随笔等等,都十分兴盛。

我国古代散文的各种体裁在宋代已大致完备,过去被人忽视的小品杂文正式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

3、对旧文体的革新,主要表现在对赋体的改革上。

汉以来盛行的赋,至宋代被改造成“文赋”,既保留了旧赋文采焕然、声调和谐的优点,又吸收散文抒写自由、擅于表情达意的长处,形成“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出现了许多名篇,如苏轼的《赤壁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这种改革的丰硕成果。

传统的骈文形式在宋代仍然沿用,称“宋四六”,仍用“骈四俪六,锦心绣口”(柳宗元《乞巧文》)的写法,但也注人了散文的气势与擅长议论的特点,有所革新。

“宋四六”多用于应用文,如奏议、诏令、书启。

贺词、讣词等。

4、诗文评盛行,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首开其风,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严羽的《沧浪诗话》都是著名的评诗散文集。

这些诗话以亲切随和的漫谈笔调,评论作家,诠释佳句,记述掌故,简炼准确,往往三言两语就揭示了作家作品的特点,但也有部分诗评主观随意性较强,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性。

5、丰富了散文的写作技巧,创造平易自然的文风。

在句式上,宋文注重句型变化,长短句、奇偶句交替使用,陈述句、感叹句、设问句穿插其中,使文章显得感情充沛,文笔生动。

奇偶交替如欧阳修《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叹问交作如范仲淹《岳阳楼记》: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各种句型代表各种语气,句型的变换增添了文章的声色气势,并使文中的转折、过渡、跌宕、分合显得自然。

因而宋文注重句型变化,使文章更具活泼生动的艺术魁力,古人称“叹问交作,神情毕现”。

6、在语言上,宋文在继承唐文精炼新颖的基础上,更注意语言的平易自然,辞达畅晓。

周必大《宋文鉴序》说:

“熙宁元佑之辞达,虽体制互兴,源流间出,而气全理正,其归则同。

嗟呼,此非唐之文也,非汉之文也,实我宋之文也,不其盛哉!

”蒋湘南《七经楼文钞》也说:

“宋代诸公,变峭厉而为平畅:

永叔情致纤徐,故虚字多;子瞻才气廉悍,故间架阔。

”周必大道出“辞达”正为宋文特色;蒋湘南则认为宋文的特点为平畅,但各个作家用不同方式表现此特点,欧阳修大量运用虚字入散文,形成既平易又纤徐反复的风格;苏轼才气超然,故其文既平畅而又“间架阔”。

以此类推,王安石文平易中见精辟,苏洵文畅明中见严谨,均同中有异,各具特色。

7、在写法上,宋代议论文论述技巧多样。

今人的议论方法如归纳推理、逻辑推理、类比推理等宋文已基本具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通过总结游山经验体会人生哲理,就运用了归纳推理;苏洵的《六国论》反复论证六国因赂秦而灭亡,暗讽宋朝应发愤抗敌保国,既运用了逻辑推理又运用了类比推理。

宋代的抒情散文则往往运用抒情、写景、说理三结合的手法,如苏轼《前赤壁赋》写夜游赤壁,富有诗情画意,抒发悲喜之情,十分浓烈,议论宇宙人生的道理也滔滔不绝,而三者又结合得融和无痕,这是唐文中未有过的现象。

总的来说,宋文长于抒情和议论,其感情的饱满和思想的深刻,都比唐文前进了一大步。

由于宋文在句式、语言、写法上的创新,形成了独有的平易自然、生动活泼、长于说理的风格,与唐文的精粹含蓄、曲折峭厉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两面旗帜。

二、宋代散文的发展线索。

宋初文坛,盛行的是西昆派的“四六体”骈文,他们继承晚唐五代浮靡文风,作文华艳雕镂,风靡了数十年。

最早起来反对西昆派浮华文风的是柳开、尹诛、穆修。

范仲淹《尹师鲁集序》说:

“五代文体薄弱,皇朝柳仲途(开)起而麾之。

……师鲁(尹洙)与穆伯长(修)力为古文,欧阳永叔(修)从而振之。

是天下之文,一变而古。

”他们提倡韩愈、柳宗元的散文,致力于古文写作,但往往文章艰涩而缺乏文采,成就不高,影响不大。

领导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他利用文坛盟主的地位,极力提倡学韩愈文,坚决提倡平实朴素的古文,在他51岁任考官时,录取了曾巩、苏轼、苏洵三位善写平易充实文章的考生,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欧阳修的散文,道文俱佳,“纤徐委备”,“容与闲易”,“条达疏畅”,(苏洵《上欧阳内翰书》)对宋代散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苏轼在《六一居士集叙》中称他为“今之韩愈”,肯定了他开一代文风的地位。

比欧阳修稍后的王安石,用散文直接为变法的政治斗争服务,其文有立意超卓、结构严谨、语言简洁的特点。

另外曾巩的散文议论严谨,持论适中,苏洵的散文“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

”(曾巩《苏明允哀词》)都堪称散文大家。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既长于说理又平易自然,把散文的文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巧妙结合,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轼之弟苏辙,时亦与父兄齐名,并称“三苏”。

其文纤徐曲折,饶有情致,也有较高成就。

南宋散文以政论文和小品文较为兴盛。

爱国志士把散文作为进行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工具,揭露南宋投降派的卖国实质,驳斥和议的谬论,陈述抗金的战略战术等。

胡拴、陈亮、叶适是较有影响的政论文作家。

南宋小品文是我国小品文发展的成熟阶段,摆脱了前代小品文仅为诗文附庸的地位,以著作形式正式登上文坛。

南宋小品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现实针对性等特点。

陆游是南宋最著名的小品文作家,他的《入蜀记》、《老学庵笔记》等作品,简洁精炼,清新活泼,开辟了小品文的新天地。

另外洪迈的《容斋随笔》、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等,都享有盛名。

南宋末年,文天祥等爱国志士用散文记叙抗元斗争的经历,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风格以悲慨沉痛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