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五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3485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四上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四上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四上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四上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五单元.docx

《四上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五单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五单元.docx

四上五单元

语文学科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主备人:

教学内容

17.《长城》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表达方法。

2.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

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单元教学小结

 

第五单元导学课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效果与

反思

一、导入:

本单元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我国的世界遗产常常令人惊叹!

回忆一下,你都学过哪些描写我国世界遗产的文章?

过渡:

看来同学们不但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很熟悉,而且对这些课文中的描写放飞想象的翅膀,你们有没有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呢?

(预设:

通过一定的游览顺序,采用写景和想象相结合,抓住景物的特点的写作方法。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个新的单元内容的学习(板书:

第五单元),一起跟随作者走进“我国的世界遗产”,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五单元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单元导语(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二、自读单元导语,提炼单元主题(课件出示:

单元导语)

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单元导语。

2.课堂交流

本单元课文围绕什么主题写的?

3.总结板书:

我国的世界遗产

过渡:

提到景色,大家每天都会见到各种美丽的景色,也游览过很多的名胜古迹。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看看作家给我们描写了哪些我国的世界遗产?

(请大家自由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完成探究单一)

探究单:

课文名称

主要内容

长城

颐和园

秦兵马俑

三、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回顾旧知

1.自由阅读本单元最感兴趣的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自读感受。

课件出示交流话题:

你喜欢其中哪一个我国的世界遗产?

都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作家描写我国的世界遗产运用了什么方法?

(完成探究单二)

探究单

课文名称

游览的顺序或景物特点

长城

看图和学文结合,体会联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颐和园

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秦兵马俑

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描写细致。

3.回顾旧知

(1)对写景描写方法的回顾

师:

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景物的方法,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吗?

一起交流一下:

《火烧云》一课,运用了描写和想象相结合的方法。

《珍珠泉》在描写珍珠泉的特点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

为什么这些景物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

因为这些景物描写非常美丽,特点非常鲜明。

师:

其实,还有很多描写景物的方法:

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与联想等方法。

五、布置单元学习

1.借助工具书自学本单元生字、词语。

2.推荐书目了解作家及作品,课前阅读与本单元课文有关的阅读材料。

3.读写任务

课后注意准备、收集有关描写景物方法的例文,多读读,看看还有哪些描写景物的方法,尝试着在自己习作中加以运用。

并完成拓展单。

拓展单

课外阅读名称

写景的方法或描写特点

 

学生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知道通过一定的游览顺序,采用写景和想象相结合,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完成探究单,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的写景方法进行回顾,并掌握其它一些写景的方法。

 

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并拓展课外阅读,掌握其它一些写景的方法。

为深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课时教案(1)

第五单元第1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17.长城

课型

主体新授课:

精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地方法。

教学

设计

思路

以图为主线,图文结合,感悟文本,解决疑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图片

板书

设计

 

 

课 时 教 案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效果与

反思

预学单: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你去过长城吗?

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 

2.引题: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3)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入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结合文中的背景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再抓住课文景奇文美情浓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入手,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2.引入识字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可以是字词、朗读、心得等) 

三、展示学习成果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

)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

(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

) 

(2)我会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长城建造的那个年代,一时间学生思绪万千…… 

3.讨论交流:

探究单:

特点

具体句子

你的感受

长城的特点

 

 

长城的构造

 

 

4.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四:

 布置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pánxuán()bǎolěi()zhìhuì ()

2.比一比,再组词:

婉()凝()杖()魄()峭 ()

蜿()疑()仗()魂()俏 ()

拓展单:

1.阅读课后资料袋中列出的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看一看图片,查一查地图,谈一谈感受;尝试记忆自己最喜欢的2到3处“世界遗产”名称。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板题:

长城以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中外游客赞誉,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它的伟大吧。

 

二、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由学生交流怎样进一步读书。

教师围绕解说。

 

 

探究单:

段落

学习方法

你的感受

第一段

读文看图,

看图读文。

 

第二段

读文解图,

认识长城。

 

第三段

走上长城,

体验伟大 。

 

第四段

感情朗读,

读出自豪。

(2)第一段:

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伟壮观。

 

问:

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3)第二段:

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二是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4)第三段:

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

在品味“站”“踏”“扶”中。

 

问:

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

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读第二句:

问:

你面对的是什么?

让学生走入情景,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

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读第三句,想象:

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

从才上体会到什么?

 

(5)第四段:

读出无比自豪 。

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好词佳句。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拓展单: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图文对照,使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还了解到只有平时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

 

掌握了字词,激发了学生要学习课文的主动性,为下面环节的开展扫清了障碍。

 

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不易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多少、才、智慧、血汗、凝结、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等词语,但具体付出了多少辛苦才建造成了这一世界奇迹却得学生透过文字去体会,所以这一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平台,“想象劳动人民建造长城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这样,学生仿佛回到了最初 。

 

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

课时教案(1)

第五单元第2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18.颐和园

课型

主体新授课:

精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复朗读、体会文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

设计

思路

按照作者游览地记叙顺序,引导学生勾画、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板书

设计

 

课 时 教 案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效果与

反思

预学单

1.搜集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或资料。

2.了解《世界遗产名录》。

3.制作有关颐和园的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风景导入,走进颐和园

1.直接引言: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

2.一起读(两次)。

去过颐和园吗?

 

3.想!

请看,看看哪个同学不仅是用眼睛在看,还用心在看的。

呈现风景组图,学生欣赏 。

4.感觉怎么样?

谁来说说颐和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公园?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小结:

这是颐和园留给你们的第一印象,而且是非常美好的第一印象。

有了这样的印象,再来读《颐和园》就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了。

请同学们打开书87页,自由朗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览颐和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其中的生字新词,长句短句,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

 

(2)注意:

文中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的?

请你用画出来。

 

2.检查字音,正音。

(个别读、轮流读、小组检查读、齐读……) 

3.检测第

(2)点,学生汇报,老师小结并出示句子。

 

三、精读文段,细赏颐和园 

(一)有名的长廊 

1.现在,我们就顺着作者的指引,先来欣赏颐和园中有名的长廊,好吗?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朗读,读懂这段话,对吧?

开始!

 

2.你们刚才在读这段话的时候,眼前是不是出现了什么画面?

什么情景呢?

 

3.学生说。

 

探究单

看来同学们对长廊真的很熟悉了,那我们就换另一个地方游玩吧。

 

 

 

(二)万寿山脚下的仰望

1.出示佛香阁图画,句子。

瞧,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万寿山脚下了。

抬头一看!

这是什么?

它是什么形状的?

有几层?

读句子。

它下面是什么?

看着这座佛香阁,看着这一排排排云殿,你会想到什么词来形容它们?

——高大、雄伟、金碧辉煌……

2.学生说。

理解耸立一词。

把你感受到的这种气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个别读。

(三)佛香阁前的鸟瞰

1.过渡: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着课文,静静地听老师读第4自然段。

一边听,一边在脑子里想象,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想象。

 

3.看到了吗?

你看到了什么?

 

4.学生说。

老师相机点评……多么美的风景,多么美的画面。

 

5.生说到:

看到有人在湖里玩。

有了游人,那风景就更美了,画面就生动了。

刚才是老师领着大家看风景的。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走进去,自由自在地看风景。

 

6.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7.多美的风景,多美的意境!

这么美的风景,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用了什么样的语言来描写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词语或句子,体会体会,这些词、句子好在哪?

 

四、小结余韵,再赏颐和园

颐和园中的美景远不止这些,说也说不完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赏吧。

 

五、看画配文,再现颐和园 

出示画面,学生默写几个课文中的词语。

(提醒写字的姿势,头要正,肩要平,腰要挺。

写好的举手,写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拓展单

1.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2.思考: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滑”字用得如何巧妙?

第二课时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理出:

颐和园是一个()的公园。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4.小结:

作者就是按地点变换或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

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游览美丽的景色,共同去细细品味。

(一)长廊

教师朗读并演示课件长廊部分。

(演示图片)

探究单

1.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你能用自已的话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3.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想说些什么呢?

 

(二)佛香阁和排云殿

展示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图片,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观察图画。

设问:

1.通过课文描述和观察佛香阁和排云殿美丽的图画后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2.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3.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三)昆明湖。

通过观察昆湖的景色并结合课文理解文字。

设问:

1.你在昆湖的这个景点上最喜欢哪处景色?

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精读下面体会写作之美。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换词法体会“滑”字。

(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

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三、总结升华

以园明园的简史和我国的繁荣富强,并结颐和园所体现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学生齐唱《歌唱祖国》,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阅读知识链接《苏州园林》(叶圣陶)。

拓展单

 

1.课外阅读《颐和园》。

2.当小导游,向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介绍颐和园的景观。

3.画一画你喜欢的颐和园的奇特景观。

 

 

对颐和园的描绘无疑是优美迷人的,但这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画面离他们的生活是比较远的,这就制约着他们的想象力的飞翔,在导入之后,给同学们准备颐和园风景图展播,通过画面美来调动学生感知美的欲望,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来谈对颐和园的印象,这也是由已有表象过渡到语言学习中进行想象的一个基础。

在对课文的一些词语的理解中也运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读准字音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阅读中画出相关句子,理清作者游览的,既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后的答案并不一定完善,要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语言的学习需要不断地朗读,感觉,最后形成对语言的一种直觉的感受力,那就是语感。

有层次地进行朗读指导,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觉。

 

这个小段落较短小,但所描绘的景物有着另外的一种美:

壮美!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采用了很直观的教学方法。

前面的教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对语言感受,在这个基础,又带学生跳出实物形象,直指语言,依靠语言的描绘想象画面,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

 

深入品味语言,感觉语言的妙处。

形成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

再现画面,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在听和看课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整体感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并通过画游览线路图使学生更快地和作者、文本融为一体,进入课文美好的情景。

通过主动参与,自主阅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活动中去。

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课文,领略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思想。

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课时教案(1)

第五单元第3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19.*秦兵马俑

课型

主体新授课:

略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秦兵马俑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复朗读、体会文意

教学重点

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难点

把朗读课文与想象动作神态结合起来,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

设计

思路

以读为主线,自读探究、交流研讨、回读整合四个环节组织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板书

设计

19.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不仅)规模宏大   

享誉世界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课 时 教 案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效果与

反思

预学单:

 

1.搜集秦兵马俑的图片或资料。

2.了解世界八大奇迹。

3.阅读知识链接《秦始皇兵马俑》。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齐读。

2、看录象。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说说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

过渡:

课文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秦兵马俑的?

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四、感悟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第一句话在这小节中有什么作用?

划一划能够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相关词句。

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朗读,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这是什么句?

换一种说法。

4.读最后一个长句子,作者为什么会有“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的想法的呢?

(观察仔细,边看边想。

)(能工巧匠把他们建造得惟妙惟肖,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让作者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5.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感悟“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4-9小节,思考: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重点讲读“将军俑”

俗话说的好:

“军不可无将,国无良将莫兴兵”。

秦始皇之所以能横扫六国,与其拥有众多良将是分不开的。

因此,课文首先就向我们介绍了将军俑。

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将军俑的?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四小节,其它同学思考:

将军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小节,指名朗读课文。

(2)将军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能否用一两个词概括一下他的个性特点。

(3)请大家再读读第四小节,看看图,说说为什么将军俑给你这样的印象?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讨论,师相机引导点拨,可简要介绍秦时著名的将军。

(4)出示将军俑图片,你能通过朗读把你心目中的将军形象表现出来吗?

3.自学5——9小节

过渡:

读了作者的描述,看了逼真的造型,听到同学们的朗读,仿佛这位秦朝的将军正威风凛凛地站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课文里说的“惟妙惟肖”。

那么,武士俑、骑兵俑等等又有什么个性特点呢?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其它几种俑。

可运用学习将军俑的方法,先读一读,再分别用一二个词概括某一种俑的个性特点,然后说说为什么给你这样的印象,并且把你的理解,感受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

(2)小组汇报交流,各小组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以读,可以演,可以说,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各种兵马俑的特点。

(3)小结:

几位同学惟妙惟肖的模仿,展示出了这些兵马俑各自的特点,而且也让我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这就叫“个性鲜明”。

过渡:

这些兵马俑不仅个性鲜明,而且个个忠君爱国、各尽其责、英勇善战,难怪秦始皇能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了。

大战在即,让我们再靠近一点,近距离地去欣赏他们各自的不同神态,去静静聆听他们的心声吧!

4.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