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金融双学位 国际经济学1 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017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大金融双学位 国际经济学1 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山大金融双学位 国际经济学1 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山大金融双学位 国际经济学1 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山大金融双学位 国际经济学1 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山大金融双学位 国际经济学1 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大金融双学位 国际经济学1 复习提纲.docx

《山大金融双学位 国际经济学1 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大金融双学位 国际经济学1 复习提纲.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大金融双学位 国际经济学1 复习提纲.docx

山大金融双学位国际经济学1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本课的知识架构:

理论发展: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阿尔弗雷德·米歇尔→约翰·梅纳徳·凯恩斯→保罗·萨缪尔森→保罗·R·克鲁德曼

模型假设: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要素(2×2×2模型);

2、不存在贸易壁垒;

3、没有运输成本;

4、完全竞争市场模型;

5、要素只在国家内部,不跨国流动。

衡量国家之间的关系:

开放程度指数(外贸依赖度),出口和进口所占国家GDP的比例

(Imports+Exports)/GDP

【贸易引力模型——了解;目前国际经济的问题——了解】

第1章关键词:

相互依存

微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理论

宏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金融

新贸易保护主义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国际收支

外汇市场

在国际收支的调整

第二章

重商主义观点:

让一个国家变得富有和强大的方法是让这个国家的出口多于进口。

这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这个国家就越富有强大。

所以,政府应该不遗余力地促进出口并抑制进口。

绝对优势理论:

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中效率更低(或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绝对优势理论的效率矩阵>

假设,美国和英国分别生产6单位小麦和6单位布匹:

美国用6单位小麦交换英国6单位布匹。

则:

美国获利(6-4=)2单位的布匹,相当于0.5单位劳动力,又相当于3单位小麦→美国获利

英国获利(6-1.2=)4.8单位的小麦,相当于4.8单位劳动力,又相当于24单位布匹→英国获利

相对优势理论: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互利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假设,美国和英国分别生产6单位小麦和6单位布匹:

美国用6单位小麦交换英国6单位布匹。

则:

美国获利(6-4=)2单位的布匹,相当于0.5单位劳动力,又相当于3单位小麦→美国获利

英国获利(6-3=)3单位的小麦,相当于3单位劳动力,又相当于6单位布匹→英国获利

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哈伯勒):

李嘉图的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

(2)自由贸易;

(3)要素在国家内部流动,而不在国家之间流动;

(4)生产成本不变;

(5)运输成本不变;

(6)没有技术改变;

(7)机会成本理论(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的劳动量,这意味着:

1、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或是在所有商品的生产劳动中均占一个固定比重;2、劳动是同质的(只有一种类型的劳动),由于这两条假设均不真实,因此我们不能将比较优势原理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机会成本理论,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产1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

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劣势)

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能产生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生产资源或要素是完全替代品或者在两种商品中各要素比例固定,

(2)同一要素的所有组成是相同的或者确切地说具有同等质量时,会有固定的机会成本。

可以说,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由转换曲线的斜率决定)是它们的比较优势的反映,这为两国展开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

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李嘉图贸易模型的不足之处:

1.它假定而不是解释了比较优势;

2.他不能反映国际贸易在生产要素所得上的影响。

关键词:

贸易基础basisoftrade

劳动价值理论labbortheoryofvalue

贸易所得gainsfromtrade

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costtheory

贸易模式patternoftrade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不变机会成本constantopportunitycost

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

相对商品价格relativecommodityprices

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完全专业化completespecialization

比较优势法则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

小国情况smallcountrycase

第三章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一国(为了获得)每多生产一单位的某商品(的资源)必须越来越多地减少另一种商品的产量

边际成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X对Y的边际转换率,就是每多生产一单位的X而少生产的Y的数量。

故边际替代率可用来表示X(横轴上商品)的边际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X对Y的边际转换率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该点的斜率表示。

机会成本递增的产生是由于生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1)不是同质的;

(2)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同的原因:

(1)不同的要素或资源禀赋;

(2)要素供给和生产技术的变化

边际替代率:

消费中的X对Y的边际替代率(MRS)是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元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用斜率的绝对值来表示)。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MRS)递减反映了一国消费X越多,则其消费Y越少

一组特定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一国内一种特定的收入分配,一种不同的收入分配会导致一组全新的无差异曲线,和可能与之前的无差异曲线相交。

当一国开始贸易或扩大外贸规模时,无差异曲线的相交确实会发生。

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的同一的无差异曲线时,改过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发生在同一的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曲线相切的位置上,切点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A、B国如果没有贸易,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其能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交点,在A和A'点生产和消费就可达到均衡(福利最大化)。

(注意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并互不想交,所以上述切点只能有一个,即均衡状态是存在且唯一的)

孤立状态下商品的相对均衡价格,即生产和消费相等的那一点上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公切线的斜率。

当RCA>1,则说明j国的产品i有比较优势,而且它的生产达到很高的专业化。

在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所得:

两国之间相对产品价格的不同是它们比较优势的体现,也形成了互利的贸易基础。

在有贸易的条件下,(根据上例)共同的相对价格(斜率)将会是贸易前相对价格1/4和4之间的某一点,在这个点上贸易达到平衡。

在下图中显示,均衡价格PB=PB'=1。

贸易条件下的相对均衡价格,即贸易平衡是贸易双方共同的相对价格。

均衡相对价格是通过不断摸索确定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相对价格都被尝试,直到找到使贸易平衡的那个相对价格。

不完全分工:

在贸易中,A国生产更多X的同时,仍继续生产一部分Y,而B国也在贸易中生产X。

这种不完全分工的原因:

当一国专门生产一种商品时,它生产这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也不断提高。

同理在另一个国家也是。

这样,随着每一个国家专门生产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两国的下个对商品价格就会相互接近,直到该价格在两个国家中相等。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小国情况:

在固定成本条件下,只有小国才会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进行完全的分工。

大国即使在贸易条件下仍同时生产两种产品。

因为小国不能完全满足大国的进口需要。

而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小国也会存在不完全分工。

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

注意,A国在A点没有达到均衡状态。

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似乎不考):

关键词:

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specialization

分工所得gainsfromspecialization

边际转换率marginalrateoftransformation,MRT

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S

机会成本递增increasingopportunitycosts

同一的无差异曲线communityindifferencecurve

自给自足autarky

交易所得gainsfromexchage

孤立状况下商品的相对均衡价格equilibriumrelativecommoditypriceinisolation

贸易状态下商品的相对均衡价格equilibriumrelativecommoditypricewithtrade

附录补充

生产函数给出了一个厂商生产出最大数量的某种商品所使用不同要素的组合情况。

等产量线表示的是为了生产某一种产量的商品,所需要两种要素。

MRTS表示的是企业在保持同一产量的条件下,企业多投入一单位劳动(L)而必须减少的资本投入(K)的数量

一个生产函数,如下图所示,扩张线为支线,且按照某一比例同时增加各要素投入时,产出也相同比例增加,我们称其为一次齐次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示规模报酬不变)。

PX/PY=Φ(w/r)

我们把矩形中所有X等产量线和Y等产量线的切线连接在一起,我们就得到了该国的生产契约线。

A国的生产契约线就是经过A、B、F,并连接OX和OY的一条曲线。

在契约曲线外任一点组织生产都是不经济的,因为可以在不减少一种产品产量的前提下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把图中上部投入空间的契约曲线移动至图中下部的产出空间,我们就得到了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些重要结论:

对于A国生产两种商品时K/L比例增大可作如下解释:

由于Y是资产密集型的,当A国降低Y的产量时,所释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比例要大于扩大Y的产量时所需K/L的比例,这使得部分资产有不被利用的趋势,并引起资本价格下降(即PL/PK上升)。

因此,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中用资本代替劳动,直到所有可用的资本再次被全部利用。

这样,A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中的K/L的比例均提高→解释了契约曲线并不是直线,并且在A国生产更多X时变陡峭的原因。

第四章

假设有两个国家(国内和国外):

两个国家都生产和消费X产品,它们之间没有运输成本;

每个国家内都是完全竞争;

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产品价格高于另一个国家。

假定世界贸易价格(PW)和数量(QW),定义两个曲线:

出口供给曲线:

SX=S1(P)–D1(P)

属性:

在(纵轴)孤立均衡价格处相交;向下倾斜;比进口国需求曲线平滑

进口需求曲线:

DX=D2(P)–S2(P)(注,P=PX/PY)

属性:

在(纵轴)孤立均衡价格处相交;向上倾斜;比出口国供给曲线平滑

提供曲线(也称为相互需求曲线)反映了一国为了进口其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从另一个角度,可认为提供曲线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品下所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

上图的原因:

(1)A国在生产更多用于出口的X时会面临机会成本递增的问题;

(2)A国消费的Y越多,Y的边际效用就会低于X的边际效用。

只有提高Y的相对价格才能使B国出口更多的Y,这是因为:

(1)B国在生产越来越多的Y以供出口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2)B过在贸易中消费越多的X和越少的Y,Y的边际效用就会渐渐超过X。

均衡相对商品价格与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

两个国家提供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两国在展开贸易时的贸易均衡相对商品价格。

只有在均衡贸易价格水平上两国贸易才能达到平衡。

此外,两种商品的出口和进口意愿都不会相等。

【在非均衡价格条件下,价格移动趋势←向均衡点移动的压力,自推,此处略】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关系

图4-5和4-6所表达的基本情况是一样的,均是从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推导出来的。

但它们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异:

4-5是一般均衡分析,包含了X在内的所有市场,4-6是局部均衡分析中利用了供给与需求曲线,没有考虑到这种反作用以及X市场和经济中其他所有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

(局部均衡分析只用来做近似分析,进一步则需要一般均衡分析)

贸易条件

一国的贸易条件:

(TT)是指其出口商品价格与其进口商品的价格之比。

在2×2模型中,两国贸易条件互为倒数关系:

TT1=1/TT2【因为在两国世界里,一国的出口正是其贸易伙伴的进口,所以在两国条件下,一国的贸易条件等于零一国贸易条件的倒数】

在具有多种贸易商品(不止两种)的世界中,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比值通常需要乘以100%,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说明,

由于A国出口商品X,进口商品Y,故A国的贸易条件表示为PX/PY。

如果A国出口和进口很多商品,PX应是其出口价格指数,PY应是其进口价格指数。

即使是A国的贸易条件提高了,我们也不能判定A国的贸易情况有所好转而B国的贸易状况有所恶化,因为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许多对该国和世界其余国家有影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单凭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来确定这些力量对该国福利的净影响效果。

关键词:

一般均衡模型generalequilibriummodel

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demandcurves

贸易条件termsoftrade

商品或净(纯)易货贸易条件commodityornetbartertermsoftrade

提供曲线offercurves

第五章

1、2×2×2(2种商品2个国家2种要素)

2、可用技术相同

3、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规模报酬不变

5、不完全专业化

6、偏好相同

7、完全竞争市场

8、要素可在国内自由流动,但不可在国际间流动

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

10、所有资源充分利用

11、贸易收支平衡

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和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世界中,如果生产Y时的劳动/资本比率大于生产X时资本/劳动的比率,我们就说,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KY/LY>KX/LX(w/r)

如果我们把资本(K)放在坐标系的纵轴,把劳动(L)放在坐标系的横轴,而且生产沿着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射线进行,则该射线的斜率就是生产该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K/L)。

概括地说,如果在任何可能的相对价格水平下,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均要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那么我们可以明确地说,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因为B国的资本相对价格低于A国,所以B国在生产X和Y时,资本/劳动比率均高于A国,那么如果资本的相对价格降低,生产者为了减少其生产成本必将使用资本来代替劳动。

这样,生产两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均会上升,但Y还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要素丰裕度:

(1)以实物单位定义(即用各种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和来衡量)【物质单位】

如果B国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我们说B国是资本丰裕的(即B国的TK/TL大于A国的TK/TL)。

B国对商品Y(资本密集型商品)的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对资本的需求远远大于A国,结果使得B国的相对资本价格高于A国(尽管B国的资本供给大于A国)。

于是在物质单位定义法下,B国是资本丰裕的。

但在要素相对价格定义法下,B国是劳动丰裕的。

(2)用相对要素价格定义(即用每一国家的资本的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来定义)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世界价格的比率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丰裕的(PK/PL=利率/工资率=r/w)

(前一种定义的要素丰裕度仅仅考虑了供给这一方面的因素;而后一种同时考虑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完全竞争条件下,商品或要素价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从最终产品的需求中派生而来)

既然B国是资本丰裕的,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B国就生产相对多于A国的商品Y。

A国是劳动丰裕的,商品X是劳动密集型商品,A国就生产相对多于B国的商品X

要素禀赋和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有两种理论形式,

(1)赫-俄理论,研究和预测贸易模式;

(2)要素价格均等理论,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原因中,赫-俄理论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赫-俄定理认为相对要素丰裕度和相对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两国贸易前相对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

这种相对要素价格和相对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成为两国间绝对要素价格和绝对商品价格的差异。

这种绝对价格差异才是国际间贸易的直接原因。

<赫-俄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从下图的右下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需求偏好和生产中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即收入分配)共同决定了对商品的需求。

对商品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素的派生需求。

生产中对要素的需求和对要素的供给共同决定了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

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

不同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决定了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即一国该出口何种商品)。

赫-俄定理单独把各国生产所需要素的实物可用量和供给量的差异提出来以解释各国相对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及贸易发生的原因。

特别地,俄林假设各国需求偏好(以及收入分配)是相同的,这使得各国对最终产品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相等。

这样不同国家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供给就成为了导致各国相对要素价格不同的唯一因素。

最后,相同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要素价格导致了不同的相对商品价格,从而导致了贸易的进行。

要素价格均等、收入分配

要素价格均等(赫-俄-萨)定理:

国际间贸易会是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价格和绝对的收入。

分析: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A国商品X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因为A国的劳动价格,即工资率比较低。

当A国分工生产商品X(劳动密集型商品)并减少商品Y(资本密集型商品)的产量时,对劳动的相对需求就会上升,从而提高了工资率。

同时对资本相对需求下降,引起利率的下降,而在B国所发生的与A国相反。

绝对要素价格均等意味着:

自由贸易会使两贸易两国同类型的劳动和实际工资相等,使两国同类资本的实际利率相等。

再补充假设,各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在所有商品生产过程中均保持规模报酬不变→贸易会使同质要素的绝对收入相等。

由于在发达国家中,资本是相对丰裕的要素,国际贸易会降低这些国家劳动的真实收入,提高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

故发达国家一般都赞成和主张贸易保护。

而在较不发达的国家中,劳动是相对丰裕的,国家贸易会提高劳动者的真实收益,降低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基于要素可以在各国和各产业间自由流动)。

短期内一些要素可能不流动,则需要修改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

从赫-俄-萨定理出发,国际贸易会降低发达国家真实工资和劳动的真实收入。

那么是否这些国家应该限制贸易?

否,因为贸易导致的劳动者的损失小于贸易导致资本所有者的收入。

用合适的税收政策可以使收入在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重新分配(即再分配政策),使得两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我们说,国际贸易减小了同质要素收益的国际间差异,并不是将其完全消除,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尽管国际贸易减小了发达国家之间制造业的真实工资差异,但并不能被认为是对该理论的证明

人均收入与许多要素价格均等理论并不直接相关的其他因素有关。

对赫-俄模型的经验检验

<1951年,瓦西里·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数据进行的>

投入产出表,是一种可以表示经济中每种产品的来源和去向的表格

里昂惕夫估算的是进口替代品,就是自己生产,同时也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生产上不完全分工),但他仍然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如果赫-俄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替代品比美国实际进口呈更加资本密集状(因为美国的资本比其他国家相对便宜)但其密集程度仍将低于美国的出口商品→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里昂惕夫之谜

解释:

1、里昂惕夫所用的数据距离二战太近,没有代表性;

2、里昂惕夫使用的是,两要素(劳动资本)模型,忽略了其他要素如自然资源(土壤矿藏森林等)的影响;

3、美国的关税政策也是原因之一;

4、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仅包含实物资本,而完全忽略了人力资;

要素密集度颠倒:

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替代弹性表示一种要素价格下降时,这种要素可用来替代另一种要素的程度。

发生原因:

两种商品中劳动对资本的替代率弹性差异越大,要素密集度的颠倒就越容易发生。

如果在生产商品X时,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很大,A国就会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X,这是因为他的工资水平低。

另一方面,B国将会用资本密集型技术生产X,这是因为B国的工资高。

如果在同一时间生产Y商品的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很低,尽管两国的相对要素价格差异很大,两国仍将被迫使用相同的技术生产商品Y。

CES:

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

要素密集度的颠倒一旦发生,则赫-俄理论和要素价格均等理论就都不再成立。

因为,A国分工生产商品X,从而需要更加多的劳动,A国(低工资国)的相对和绝对工资就会上升

关键词:

人力资本humancapital

进口替代品importsubstitutes

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table

劳动/资本比率labor-capitalratio(L/K)

劳动密集型商品labor-intensivecommodity

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paradox

完全竞争pertectcompetition

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returntoscale

国内要素流动internalfactormobility

国际要素流动internationalfactormobility

相对要素价格relativefactorprices

相同的生产技术sametechnology

要素丰裕度factorabundance

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factor-proportionsorfactor-endowmenttheory

要素价格均等(赫-俄-萨)定理factor-priceequalizationH-O-Stheorem

要素密集度颠倒factor-intensityreversal

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

派生需求deriveddemand

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factorsmodel

资本/劳动比率capital-laborratio(K/L)

资本密集型商品capital-intensivecommodity

替代弹性elasticityofsubstitution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Hechscher-OhlinH-Otheorem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Hechscher-OhlinH-Otheory

第六章

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产出水平增长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