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968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docx

《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docx

范文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表面积计算的问题。

  3、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它们展开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到的结果。

  5、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尝试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和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的物体(或是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

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

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

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

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

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学困生。

  二、自主探究。

  、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

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

上面有平平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

这个平平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

你们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学生没有的可让学生看老师的到前面来指)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

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

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

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

你是怎么数的?

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

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

(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

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

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

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

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

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

(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

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

  师:

说说你的怎么数的?

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面顶点棱

  正方体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

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

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

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

  师:

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

如果这样放呢?

(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

你们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

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

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

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内容?

  三、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

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

  师:

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

  生:

……

  板书设计:

  名称面顶点棱

  正方体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教学后记:

  

(二)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

打算怎样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

展开与折叠

  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

  、引发猜想,唤起思考:

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

  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

  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教师巡堂,并与学生一起“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展开活动)提问:

“为什么把展开的图形又折叠回去呢?

  (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

  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

  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

  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

  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

  三、自主探究活动之二

  、(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

  

(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判断。

  能围成正方体的在课本上打√,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打×。

  

(2)反馈、辨析。

  ①把你认为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找出来。

说说自己的想法!

(鼓励学生想象折叠的过程)

  ②找出能围成正方体的图形。

  教师提出要求:

能确定哪个图形能围成正方体的请想象一下它是怎样围成的;如果无法确认能否围成正方体的请拿出老师为大家提供的学具折一折,再想象一下。

  2、出示做一做2:

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1)学生独立思考判断。

  

(2)小组交流。

  (3)反馈、辨析。

  ①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在脑子里想象你是怎样围的。

  ②引发争论:

4号图形能围成长方体吗?

  全班动手折叠验证,说明理由。

  ③哪些图形不能围成长方体?

说明理由。

  提升思维,深层探究

  由上例引发的思考:

(出示3号图形)

  怎样变一变使3号图形能围成长方体?

  相机点拨:

摆放的规律

  2、出示下图:

  怎样移动两个小正方形可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

  (设计意图:

由上例不能围成长方体的图形引发的探究活动,变不能围为能围、变静为动、变特殊为一般,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简单的展开与折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其实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研究其它的立体图形。

相信同学们随着课后的不断研究一定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教学后记: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知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在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媒体

  教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填空。

  .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3.这是一个(),它的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4.这是一个(),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

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提问:

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

正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

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师提问:

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

  上下面:

长×宽×2

  前后面:

长×高×2

  左右面:

高×宽×2

  3.练习解答。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4.巩固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

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

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

  列式:

4×3+4×2.5×2+3×2.5×2

  (三)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

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

棱长×棱长×6

  2.试解例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32×6

  =9×6

  =54(平方厘米)

  答:

它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

  教师:

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

少一个面。

列式:

32×5

  教师明确:

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巩固练习:

一个正方体的面积是1.2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反馈。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

42×6=48(平方分米)()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第六单元分数除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重难点: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并用多媒体出示找规律的题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充分表达不   同规律的机会.

  二.探索规律

  .多媒体出示教材上的三组题,学生口算,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出结果.

  2.让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并交流发现的每组算式的特点,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生共同概括规律:

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在观察讨论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发现、总结规律的过程。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组算式,教师巡视,然后指名汇报。

  (自己写算式是结论内化和学习的过程。

  三.

  拓展应用

  .多媒体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题并思考问题,让学生理解题意。

  (读题,理解题意,为解决问题作准备。

  2.提出:

把张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张饼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思考问题,动手画图。

然后交流,讨论,得出:

把张饼平均分成3份,就是表示整张饼平均分成2×3=6(份)每份是整张饼的

  。

  (在思考、画图分析、讨论等活动中,借助直观获得问题的答案,为探索计算方法获得活动经历。

  3.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尝试。

交流时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

经历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给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自主尝试、交流个性化思考方法的空间。

掌握计算方法。

  四.尝试应用

  出示“试一试”中的三道题,让学生自己计算。

交流时,重点使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给学生尝试练习的素材,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练一练”中的四道题。

  六.拓展练习

  将第4题的条件和问题对调,让学生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即  ÷等于多少。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找规律,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师生共同概括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拓展应用的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画图,借助直观获得问题的答案。

在尝试应用中,除个别同学,其他学生都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从整节课来说,基本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七单元体积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认识体积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知道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建立体积概念以及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李芳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激趣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

听过。

  师:

谁愿意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l:

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实验证明。

  师:

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

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人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人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

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

  师:

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

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生1:

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

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

这是为什么?

  生3:

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

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生4:

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下面的图,问:

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

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

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

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

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

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

我是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师:

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生:

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问:

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

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

为什么?

  生1:

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

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

为什么?

  生:

不行。

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

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

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师:

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在学习体积单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引导学生说出:

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

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

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三、认识体积单位

  师:

请你们猜一猜l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

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l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师:

这个猜想对吗?

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l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

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cm3。

  师:

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

  生1:

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cm3。

  生2:

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lcm3。

  师:

请找出1dm3的正方体,与1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吗?

  生3:

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dm3。

  生4: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dm3。

  师:

1m3有多大?

  生:

是棱长1m的正方体。

  师:

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吗?

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

  师:

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

6个。

  生2:

10个。

  验证

  师: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用4个1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

4cm3。

  师:

为什么?

  生1:

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

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

大约是2dm3。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dm3,2盒粉笔就是2dm3。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板书设计: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教学后记:

  

(二)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在摆长方体、数据整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3、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呈现课题

  、体积是指什么?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2、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那么,体积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

这说明了什么?

(生:

体积是多少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师出示一长方体教具)

  师:

你能猜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我以前问过我爸爸。

  师:

你真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

  师:

你们对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

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二、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探索活动:

  小组合作(每四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

用40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活动前师友情提示:

  

(1)每个小组用40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

  

(2)注意观察你所摆的长方体有几层?

每层有几行?

每行有几块小正方体?

你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我的发现是___。

  2、成果展示:

  (请小组代表到台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拼摆的过程并汇报方法及结果。

  

(1)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板书:

长方体体积=每排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